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81)
2023(7877)
2022(6162)
2021(5974)
2020(4896)
2019(10698)
2018(10893)
2017(19784)
2016(10986)
2015(12502)
2014(12163)
2013(11580)
2012(10434)
2011(9369)
2010(9799)
2009(8941)
2008(8746)
2007(8172)
2006(7276)
2005(6413)
作者
(31106)
(25716)
(25361)
(24468)
(16174)
(12197)
(11509)
(9969)
(9692)
(9388)
(8752)
(8747)
(8476)
(8295)
(8089)
(7762)
(7711)
(7560)
(7549)
(7378)
(6606)
(6258)
(6202)
(5989)
(5980)
(5875)
(5759)
(5659)
(5337)
(5303)
学科
管理(34151)
(32975)
经济(32850)
(30328)
(26721)
企业(26721)
技术(13059)
中国(12534)
(10928)
(10659)
方法(10613)
理论(9940)
(9643)
技术管理(9477)
(9342)
业经(9241)
教学(8640)
数学(8356)
(8240)
银行(8214)
(8171)
(7905)
数学方法(7876)
教育(7780)
(7352)
金融(7345)
地方(7169)
农业(6460)
(6112)
(5704)
机构
学院(145854)
大学(145252)
管理(52711)
(51616)
研究(50995)
经济(50141)
理学(44340)
理学院(43748)
管理学(42622)
管理学院(42342)
中国(38531)
科学(31878)
(31826)
(26487)
(25979)
(24540)
(24409)
中心(23649)
研究所(23437)
(22656)
师范(22368)
业大(21083)
北京(20335)
技术(19930)
财经(19797)
(19366)
(19235)
农业(19134)
(17792)
师范大学(17657)
基金
项目(95911)
科学(74566)
研究(73736)
基金(65329)
(57743)
国家(57219)
科学基金(48036)
社会(43878)
社会科(41251)
社会科学(41238)
(39788)
教育(35494)
(33598)
基金项目(33544)
编号(31279)
自然(29741)
自然科(29089)
自然科学(29076)
自然科学基金(28514)
成果(27055)
资助(26064)
课题(23799)
(22824)
重点(22192)
创新(21479)
(20994)
(20133)
项目编号(19267)
(19042)
(18261)
期刊
(62161)
经济(62161)
研究(45213)
中国(40638)
教育(30256)
学报(24126)
(23049)
管理(22535)
(21631)
科学(21412)
大学(18346)
学学(16768)
技术(15558)
农业(15284)
(14276)
金融(14276)
业经(11203)
经济研究(10001)
财经(9592)
科技(9065)
图书(8951)
职业(8586)
(8552)
(8337)
(8040)
论坛(8040)
(7563)
问题(7121)
技术经济(6739)
(6518)
共检索到233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朱楠  王艳  
干预反应(response to intervention, RTI)模型是一个使用干预、评估以及基于数据的决策制定的多层级支持系统,主要用于学习障碍学生的预防和鉴别。在美国,干预反应模型的实施框架主要有系统RTI改革、嵌入式RTI及动态评估三种。系统RTI改革是最为复杂的三层级实施框架,受限于干预项目覆盖领域的局限性以及评估方式的不一致性;嵌入式RTI植根于普通教室,将三个层级的框架体系缩减为更有效的两个层级,但其成功实施基于高质量的普通教室教学;相较而言,动态评估是用以鉴定数学学习障碍的最有效的RTI实施框架。干预反应模型的发展折射出美国教育评估和改革的新趋势,反映了拒绝"等待失败"、评估与干预相融合、循证实践的理念导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韦小满  杨希洁  刘宇洁  
本文首先分析了"智商-成就差异模式"用于鉴别学习障碍存在的问题,而后评述了一种新的评估模式,即干预反应模式的内涵及其特点,并对其核心成分——课程本位测量的编制方法、特点及其应用进行介绍,以期对我国开展相关的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翔平  
长期以来智力分数与成绩分数的差异被认为是诊断学习障碍的主要标准 ,近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对于阅读障碍的语音意识机制的研究取得的突破 ,研究者对用差异标准来诊断学习障碍进行了批评 ,并主张用与学习的认知过程有关的测评来取代不准确的智商和成绩的差异这一标准。本文分析了这一新的评估取向 ,并通过对比Kavale与Fletcher的评估模式 ,具体指明了今后学习障碍的评估与诊断所应有的前进方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胥兴春  
目前干预研究成为数学学习障碍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介绍了干预的认知、行为、同伴中介及辅助等四种基本研究取向,探讨了干预研究在内容、技术和方法上的发展走向,以推动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干预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旭  张海丛  
近二十年来,课程本位测量在特殊教育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课程本位测量的概念和特点,接着探讨了课程本位测量在学习障碍儿童鉴定安置和教育干预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黄昭鸣  杜晓新  孙喜斌  卢红云  周红省  
本文基于国内外特殊教育、康复医学的发展趋势及国内特殊学校、康复中心康复工作的现状,构建了特殊学校、康复中心"多重障碍.多重干预"综合康复体系。该康复体系强调"医学康复"与"教育康复"相结合、"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相结合、"重点训练"与"多重干预"相结合。该康复体系的内容由听觉功能、言语功能、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学科学习能力、心理与行为、运动能力评估与训练七个功能模块所组成。该体系的建构对于落实《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及提升我国特殊学校儿童的康复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侯婷婷  马春梅  张婷  
叙事困难是自闭症个体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发展障碍,影响其社会适应发展,亟需开展行之有效的评估与干预。文献梳理发现,自闭症个体的叙事困难自婴幼儿期起到成年期持续存在;研究者们从外在表现和内在机制两个角度对自闭症个体叙事展开评估,常用的方法包括图片序列法、绘本故事法、个人叙事法、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扩散张量成像技术;个别化叙事干预、共享叙事干预和基于机器人的戏剧表演干预是目前经验证较为有效的自闭症叙事干预策略,可以显著改善自闭症群体的叙事表现。最后基于现有文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柳笛  蔡玮炜  
随着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深入探讨便携式触屏设备对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干预效果。本研究对17篇基于便携式触屏设备应用于自闭症谱系障碍者数学技能的干预研究进行元分析,采用提高率差异(IRD)和非重叠对占比(NAP)考察被试人口学特征、干预方式、目标技能等因素对干预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性别、年龄、功能水平不影响干预效果;与由主试操作设备相比,由被试操作设备的干预效应量更大;采取预训练的干预效果显著高于未进行预训练的干预效果;干预频率、干预时长、持续时间不影响干预效果,而干预强度影响干预效果;与数量概念相比,数学问题解决和运算技能的干预效果更好。基于以上发现,对未来研究与实践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臧玲  张微  刘华山  
学习障碍儿童在基本的听、说、读、写、算等认知加工过程上存在困难,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儿童在韦氏智力量表上的表现具有特异性,这是由于韦氏智力量表的内在结构与一些特定的认知加工过程有关。为加强韦氏智力量表的临床效应,第四版(WISC-IV)在结构、内容、功能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调整,更加突出了量表对特殊学习者和情绪及行为障碍儿童的临床辨别力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儿童在韦氏智力量表第四版特定分量表及特定的合成指数和认知加工指数上有特异性表现,这既可以成为临床辅助评估的出发点,同时也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儿童的个体化认知加工训练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孙金玲  张承芬  
“共生”是学习障碍研究领域近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中阅读障碍与数学学习障碍共生现象在学习障碍领域存在尤为普遍,近年来研究者对阅读障碍与数学学习障碍共生现象的诊断和发生率、表现特征、产生原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对阅读障碍与数学学习障碍共生现象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黎和敏  昝飞  
自伤行为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挑战性行为,尤在自闭症群体中较为普遍。文章从积极行为支持理念的视角,基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自伤行为的功能评估,总结了有关自闭症儿童自伤行为的表现、功能及基于功能评估的干预这三方面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雨馨  伍新春  陈杰灵  王文超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一般指人们在经历长期、反复的人为创伤事件后所形成的一种精神障碍,其症状表现不仅包括PTSD的核心症状,还包括情绪失调、人际困难、负性自我认知等。目前,CPTSD的发生率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了测查,其结构的稳定性也在多元文化中得到了验证。研究发现,CPTSD的形成不仅与自主性的破坏、信任感的丧失等心理过程密切相关,也可能与情绪功能相关的脑区受损有关;创伤复原的三阶段模式是当前CPTSD干预的主要方法。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考察复杂创伤与CPTSD之间的关系,逐步厘清这一概念和诊断工具的文化适用性,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方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侯婷婷  张婷  
梳理近10年来国外有关数学学习障碍学生数学教学的研究成果发现,现有研究中的教学对象主要集中在学龄期,尤其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障碍学生,教学内容涵盖了代数和几何两方面,多采用认知策略干预、基于图示的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三类教学方法。研究成果还显示,科学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不仅显著改善了数学学习障碍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和个人心理健康状况,还有效提升了从事数学学习障碍教学的教师教学效能感。未来国内数学学习障碍学生的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可以从扩大教学对象的学段与年龄段,完善数学教学内容体系、提高数学学习技能层次、整合多元教学方法、提升数学学习障碍教师教学素养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向友余  华国栋  
为探查数学学习障碍学生在数学语言转换方面的特点,本研究以自编材料分别对数学学习障碍学生、普通学生(含优、中、差三类学生)进行了纸笔测试,结果发现:(1)数学学习障碍学生在自然语言转换为数学图形语言时缺乏空间想象,对自然语言中表示图形信息的文字信息利用不完全;(2)在数学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过程中表现为数学学习障碍学生的数学符号文字化和数学符号图形化能力不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晓芳  刘潇楠  赵鑫  周仁来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年级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刷新能力的差异。研究选取障碍组与对照组被试共87名,采用活动记忆范式,分别对比了普通组与障碍组以及各年级组之间刷新功能的差异。结果发现:普通儿童在刷新任务中的正确率显著高于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反应时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组被试三次刷新任务的正确率低于一次和两次刷新任务的正确率,反应时不存在显著差异;三个年级的所有儿童的刷新正确率随年级升高呈递增趋势,反应时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认为,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刷新能力发展迟缓是数学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