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82)
2023(9778)
2022(7179)
2021(6537)
2020(4743)
2019(10907)
2018(11080)
2017(17312)
2016(10834)
2015(12470)
2014(12708)
2013(11239)
2012(10568)
2011(9781)
2010(10289)
2009(8742)
2008(8455)
2007(7607)
2006(6745)
2005(6410)
作者
(28500)
(23494)
(23201)
(22250)
(14776)
(11141)
(10958)
(9255)
(9179)
(8558)
(8043)
(7800)
(7640)
(7480)
(7354)
(7289)
(7132)
(7089)
(6887)
(6664)
(6347)
(5682)
(5582)
(5533)
(5519)
(5341)
(5246)
(5176)
(4874)
(4769)
学科
(30790)
经济(30743)
管理(21875)
教育(21565)
中国(17527)
(17101)
(13551)
企业(13551)
业经(12517)
理论(12174)
教学(10263)
(9564)
(9513)
产业(8747)
(8639)
金融(8632)
信息(8509)
总论(8156)
信息产业(8022)
(8020)
(7975)
方法(7693)
(7623)
银行(7610)
(7434)
(6780)
贸易(6776)
(6732)
(6672)
(6609)
机构
大学(140744)
学院(137533)
研究(53813)
(43778)
经济(42310)
管理(40767)
中国(36050)
理学(33592)
理学院(33044)
(32779)
教育(32707)
管理学(32150)
管理学院(31834)
科学(30718)
(30510)
师范(30255)
(26609)
师范大学(24780)
研究所(23974)
(23845)
中心(23650)
(23388)
技术(23098)
北京(22010)
职业(21661)
(20433)
(20069)
(19092)
业大(17268)
财经(17173)
基金
项目(85610)
研究(74373)
科学(67134)
基金(55023)
(46985)
国家(46340)
教育(43156)
社会(42356)
社会科(39642)
社会科学(39635)
科学基金(37986)
(35442)
编号(35082)
成果(32657)
(31983)
课题(28716)
基金项目(26512)
(24765)
资助(21566)
重点(21221)
项目编号(21136)
规划(20368)
自然(20185)
(19904)
(19903)
自然科(19680)
自然科学(19673)
(19625)
自然科学基金(19277)
(18325)
期刊
教育(59598)
研究(53033)
(52345)
经济(52345)
中国(45300)
学报(20585)
(18728)
技术(18638)
(17707)
职业(17603)
大学(16942)
科学(16587)
管理(15774)
学学(13595)
(13173)
金融(13173)
农业(12903)
技术教育(11963)
职业技术(11963)
职业技术教育(11963)
图书(11751)
(10517)
论坛(10517)
书馆(8911)
图书馆(8911)
国际(8453)
经济研究(8367)
业经(8260)
财经(8012)
(7482)
共检索到236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延平   王景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从身体哲学的视角对职业教育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剖析可知,职业教育应确证身体本位、凸显身体经验、创设身体知觉场。然而,在身心二元认识论的规约下,职业教育面临着教学过程游离于身体之外、教学内容围困于知识传递之中、教学场域脱离于工作实际等“离身”桎梏。面对职业教育的实然困境,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依托数字技术,为我们勾勒出一幅职业教育身心共在的图景,即以技能学习的具身感知复归涉身性、以职业认知的动态生成彰显创生性、以学习空间的具身嵌入重塑情境性,有助于我们明晰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身体回归的实践理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沈光银  尹弘飚  
顺应制度化教育的学科发展逻辑,道德教育在学校课程实践中演变成科学化的道德知识的心智学习。心智成了道德学习的主体,学校德育呈现出有心无身、有身无心、身心分离等身心二元的离身问题。基于具身哲学的一元认知观,离身德育中德育内容概念化、德育活动形式化、德育过程去情境化的症结在“身体主体”的转向中找到了出路。本文以德育具身化原理为依据剖析了德育离身的问题及其根源,从道德学习是全身心的、主体间的、活动性的互动建构的角度,提出了具身德育的主体、机制和课程形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黎  
随着元宇宙产品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传统在线职业教育所固有的“离身化”弊病将得到“具身化”医治的可能。传统在线职业教育面临的离身困境主要包括教育内容的“强心弱身”困境、教育活动的“强身弱心”困境、教育评价的“身心分离”困境。在元宇宙赋能在线职业教育具身化转型的技术功效方面,学习分析技术推动在线职业教育内容从“机械固化”转向“智能整合”;沉浸式交互技术推动在线职业教育活动从“无心之劳”转向“有心之动”;数字孪生技术推动在线职业教育评价从“身心分评”转向“具身预演”。为实现具身化在线职业教育,需围绕元宇宙场景中的在线职业教育内容、在线职业教育活动、在线职业教育评价,探索“元宇宙+在线职业教育”的融合之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俊青   陈正振   张佺  
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目的是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减少和化解职业教育系统的不确定性,增强职业教育机构应对产业转型、劳动力市场转型和技能转型等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转型发展面临如下现实困境:对技术应用与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技能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依然存在脱节、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贯通途径尚未畅通。基于对外部环境和现实困境的分析结果,建议从明确目标定位、创建框架条件、优化生态系统、构建贯通途径、形成行动策略五个方面优化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实施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吉标  
<正>目前,数字化已经成为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推动力。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一方面体现在职业教育要与产业经济、社会区域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还体现在要与学生个体发展相适应。而职业教育要适应数字化时代学生个体发展的新特点,就要提供适性化的教育,尤其要设计适性化的课程。适性课程是为了更好地响应职业学院学生在数字化时代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而设计的,旨在通过精准分析和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极大提升教学成效和教育质量。这种课程通过整合和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能够准确捕捉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偏好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基于这些数据,
关键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佑镁   王旦   梁炜怡   毛聪聪   柳晨晨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应对技术快速变革的优先选项。剖析八个国家或组织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经验,抽取高等职教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策略;结合我国转型困局,以国内案例为对象,阐述当前职教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图谱与布局特征。将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破局之法概括为五链十五步交叉围合转型方略,包括:强化管理链的统筹作用,完善政策与制度升级;推进技术链的基础作用,保障设施与资源输出;打造教育链的核心作用,拓展教学与学习服务;协同企业链的驱动作用,践行共建与共享体系;坚持人才链的引领作用,创新培养与建设目标。以教育链与企业链为横向破局之式,以技术链与人才链为纵向破局之式,以管理链为四链围合之式,为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茂庆  杨乐笛  
价值观教育不仅承担着培育社会个体形成正确价值体系的重任,也被赋予传承乡土文化、构建乡村精神家园的使命。实行适切的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培养乡村儿童养成健全人格是乡村教育实现最终目的的基础。具身认知理论突破传统认知科学的藩篱,构建了一个由“认知—身体—环境”组成的耦合系统。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的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以乡村儿童认知特点为出发点,强调在乡土文化场域中通过乡村儿童的身体实践内化价值认知,实现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的身心一体。然而,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中存在割裂儿童认知和身体的整全性、悬置乡村儿童实践活动以及乡土文化被边缘化的问题。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实现具身性转向应遵循儿童认知规律,调适教育理念,同频共振培养身心耦合的乡村儿童;聚焦乡村儿童身体实践,加强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身心融合;唤醒乡土文化,赋予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乡土韵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祝木田  刘哲  
为满足流程制造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本研究基于融入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强化职业素养培育等理念,构建新时代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在理论方面,立足于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原理,从项目引领、工作导向、流程再现三方面建构指导思路。在具体实践策略上,通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考评机制完善等途径构建新时代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招耿春  
文章阐述了技术理性及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详细分析了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文需求及其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职业学校应着手从管理理念上体现人文关怀,提倡技术与人文相融;在制度设计和实施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合理配置教学和课程等教育资源,兼顾专业技能训练和文化素质培养;开发技术教育的人文特质等四方面来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文回归,以实现职业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目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和祥  李欣  张纪宇  
税收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是税收现代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本文积极探索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实践,从治理框架、数字身份、纳税人接触点、数据标准、税收规则以及新技能应用等方面,对中外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实践进行比较分析,明确我国推动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的优势、短板,并结合我国国情、税情,提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建议。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熊晴   朱德全  
面向高质量发展与现代教育体系建设,新时代我们需要类型发展式、系统渐进式和协同共生式的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基于类型化发展的定位,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形成以理性复归、体系重构、数字赋能为核心的三大价值旨归,即:力破“五唯”无主体性思想,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构建“分类分层、职普融通”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赋魅于技术理性,打造职业教育评价数字生态圈。由此,以“技术嵌入—技术耦合—技术共生”为逻辑理路,探索数字化转型下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三种形态,包括一体化在线评价平台的初级形态、智慧化多元评价机制的中级形态和内生性增值评价文化的高级形态。未来,推进职业教育评价的数字化转型需遵循“上下统筹、内外联动、点面结合”的智慧化运行进路,以数字“治理术”破除职业教育评价中的符码崇拜,以智慧“大数据”增强职业教育评价系统的治理韧性,以技术“新秩序”升级对职业教育评价的数字信任。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刘和祥  吕希梅  
近年来,英国实施的税收征管数字化试点改革建立了一个征纳双方能够实时在线互动的税收征管数字化服务平台。此项改革将彻底改变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方式,使税务合规和管理成本更低,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本文介绍了英国税收征管数字化试点的实践,对其改革效应进行了评价,并提出进一步深化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的建议:建立数字税务账户,实现“以数治税”;拓展非接触式办税,实现“精细服务”;构建税企直连通道,实现“精准监管”;全面实施发票电子化改革,助力“低碳减排”。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邦祥  
本文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现时需要出发,重新讨论了几个有关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特别是体现德国职业教育体制特征的"双元制"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分析了德国组织职业教育的法规体系和在教学层面实现"校企合作"的具体形式。基于此,探讨了德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在立法、举办、教学以及目标定位等方面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劳家仁  
劳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融合职业素养培育要求。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现实困惑是在认识层面把劳动教育等同于体力劳动,在实践层面把劳动教育等同于专业技能训练。据此,文章提出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理路:科学规划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打造特色校园劳动文化、发挥课程思政在劳动教育中的价值引领作用、突出工匠精神培育和产教融合的职业院校育人特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跃东  梁建胜  
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职业教育展现出一系列的发展新特征,集中表现在由传统的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由封闭式育人转向开放式育人、由立足国内转向面向国际。新时代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使命和要求,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的深刻内涵。当前职业教育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应加快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积极调整职业教育资源的区域布局,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一带一路"扩大职业教育开放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