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41)
- 2023(12969)
- 2022(11247)
- 2021(10930)
- 2020(8968)
- 2019(20559)
- 2018(20418)
- 2017(39024)
- 2016(21655)
- 2015(24409)
- 2014(24707)
- 2013(24221)
- 2012(22286)
- 2011(19834)
- 2010(19986)
- 2009(18349)
- 2008(18097)
- 2007(15843)
- 2006(13967)
- 2005(12056)
- 学科
- 济(80204)
- 经济(80022)
- 管理(65419)
- 业(58575)
- 企(50919)
- 企业(50919)
- 方法(36401)
- 财(33082)
- 数学(29413)
- 数学方法(29068)
- 中国(24061)
- 农(22741)
- 学(20924)
- 业经(19480)
- 制(18651)
- 理论(18069)
- 地方(17402)
- 务(16807)
- 财务(16729)
- 财务管理(16678)
- 企业财务(15860)
- 和(15606)
- 农业(14352)
- 教育(14340)
- 体(13818)
- 财政(13671)
- 银(13106)
- 银行(13060)
- 贸(12430)
- 贸易(12424)
- 机构
- 大学(305301)
- 学院(301834)
- 管理(117667)
- 济(112335)
- 经济(109625)
- 研究(101221)
- 理学(101188)
- 理学院(100028)
- 管理学(98310)
- 管理学院(97745)
- 中国(74510)
- 京(65644)
- 科学(64291)
- 财(61281)
- 所(51592)
- 农(47986)
- 研究所(46701)
- 财经(45361)
- 江(45082)
- 中心(44719)
- 业大(44642)
- 范(42444)
- 师范(42065)
- 北京(41668)
- 经(40958)
- 农业(37394)
- 院(36655)
- 州(36325)
- 师范大学(33899)
- 财经大学(33366)
- 基金
- 项目(203683)
- 科学(158502)
- 研究(151828)
- 基金(145439)
- 家(126347)
- 国家(125197)
- 科学基金(106557)
- 社会(93968)
- 社会科(88063)
- 社会科学(88034)
- 省(79765)
- 基金项目(77066)
- 教育(70162)
- 自然(68321)
- 划(67311)
- 自然科(66671)
- 自然科学(66652)
- 自然科学基金(65424)
- 编号(63426)
- 资助(59373)
- 成果(53774)
- 重点(45328)
- 部(44603)
- 课题(44115)
- 发(42189)
- 创(41775)
- 项目编号(39675)
- 创新(38793)
- 科研(38657)
- 教育部(38248)
- 期刊
- 济(128583)
- 经济(128583)
- 研究(94124)
- 中国(61526)
- 学报(51983)
- 财(51564)
- 科学(45328)
- 农(43998)
- 管理(42816)
- 教育(40749)
- 大学(39105)
- 学学(36372)
- 农业(30144)
- 技术(25475)
- 融(23504)
- 金融(23504)
- 财经(23246)
- 业经(20248)
- 经济研究(19738)
- 经(19693)
- 图书(18577)
- 问题(16624)
- 版(15841)
- 理论(15075)
- 业(14575)
- 科技(14550)
- 实践(13887)
- 践(13887)
- 技术经济(13568)
- 现代(13379)
共检索到452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龙
"社会集中分配论"是由贾康研究员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并在进一步的理论研讨和财政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得到映照和完善。对于"社会集中分配论"提出的背景及逻辑体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龙
财政起源和财政本质问题是构建整个财政理论体系大厦的基石,不仅决定着财政理论的内容、框架和体系,而且也从根本上制约着理论对财政实践活动的指导。贾康研究员在其《从"国家分配论"到"社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从“国家分配论”到“社会集中分配论”(下)贾康二、关于财政本质的展开论述为了对财政本质作出进一步的探讨和更完善的认识与表述,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对各个理论流派的学术成果取长补短,对财政现象的丰富内容作出考察、归纳、揭示与阐发。依此角度,试作关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从“国家分配论”到“社会集中分配论”(上)贾康一、关于“国家分配论”(一)当代中国财政理论中关于财政本质的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半期,出现财政理论探讨的活跃时期,流派纷呈。后经“文革”十年沉寂,80年代后,财政理论研究再起...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财政学在世界各国有共性的一面,也有特色的一面,这与不同国家的底层逻辑相关。要形成中国特色的财政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必须从财政学的底层逻辑入手:树立不确定性是世界的基本性质的世界观,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观,构建促进公共风险最小化的风险国家观。只有从世界观、发展观和国家观三个基本问题来创新财政学的底层逻辑,才能回答好“财政究竟是什么”“财政应该干什么”“财政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以及央地关系”等问题,为构建财政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打好基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明慧 路鹏
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获得直接与间接的资源型财政收入来满足财政支出需要具有学理上的正当性。我国地方财政收入配置格局对土地财政收益的依赖与现行土地制度安排、财政体制变迁与土地收益分配权力密切相关,而且相互间形成了不断强化的利益激励兼容机制。短期内土地财政收益,特别是土地出让收入对地方政府财力仍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长期应以税制改革为契机,促进土地财政收益的合理转型,以更好地均衡土地财政收益各个环节的资金源分布,规避地方财源不可持续的风险,确保地方财政向可持续路径转变。
关键词:
土地财政 收益分配 基本逻辑 转型路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建南 刘佳
现有评价指标较少对财政支出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难以全面反映财政支出的真实绩效。将逻辑模型引入指标设计中,从“投入—产出—中短期结果—长期结果”四个层面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更好地体现绩效评价的经济、效率和效果原则。
关键词:
财政支出 逻辑模型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伟同 徐溶壑 周佳音
在中国的五级行政管理体制中,县级和乡级政府是国家治理体制框架的基层力量,县乡财政体制是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得以顺利推行的制度保障。本文以中国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切入点,梳理了从分税制到省直管县再到乡财县管下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历程,着重阐释了不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背后的内在逻辑,提炼了新时代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的改革方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兆许 伊安红
近年来,安徽省高等学校财政拨款、非税收入全面纳入财政集中支付体系,高校按照审批的年度预算使用资金,全部需要财政部门在集中支付系统上进行审核,支出要符合预算,实行公务卡结算,资产购置、物品采购全面纳入政府采购,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发生重大改变。这将有力促进高校加强预算管理,提高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提高科学决策、防范风险、强化廉政建设水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但一刀切式的统管基本剥夺了高校资金使用上的自主权,造成高等学校经费使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淑敏 吕小康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而非以学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问题。中共中央的纲领性文件和国务院的政策文件体现的社会心理服务并不是简单的心理健康服务,而是寓"社会治理"于"健康治理"、以"心理健康"促"社会平安",通过落实心理健康的具体目标来实现防范以心态失衡等"社会心理因素"为诱因的极端事件发生的社会整合功能。对试点地区相关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相关学术成果的理论反思,都应建立在对中央的纲领性文件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之政策愿景与行动逻辑的全面准确理解之上,才能更好凝聚学术共识和行动方向。未来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一种既能突破学科边界又能重塑治理边界的集体智慧并为之提供经验证据,使得技术路线服务于价值路线、行政逻辑服从于政治逻辑。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淑敏 吕小康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而非以学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问题。中共中央的纲领性文件和国务院的政策文件体现的社会心理服务并不是简单的心理健康服务,而是寓"社会治理"于"健康治理"、以"心理健康"促"社会平安",通过落实心理健康的具体目标来实现防范以心态失衡等"社会心理因素"为诱因的极端事件发生的社会整合功能。对试点地区相关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相关学术成果的理论反思,都应建立在对中央的纲领性文件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之政策愿景与行动逻辑的全面准确理解之上,才能更好凝聚学术共识和行动方向。未来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一种既能突破学科边界又能重塑治理边界的集体智慧并为之提供经验证据,使得技术路线服务于价值路线、行政逻辑服从于政治逻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蒙启成
文章认为,资本导向性的制度安排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境的重要根源,具体体现为:以就业率为核心的就业评价体系和领导政绩评价体系形成大学生就业的虚假空间;产业制度与教育制度的脱节导致大学生就业供需结构失衡;以市场竞争为主体的就业方式不可能实现大学生的平等就业。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的构建,要植入和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导向理念;大学生就业要考虑和做到就业公平、就业真实、就业方向与兴趣爱好相适应;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扩大大学生就业的广度与深度。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大学生就业 人的生存与发展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锦程
逻辑是具有工具性的论证科学,作为西方哲学的基础从古至今与其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而现在的中国逻辑(一般称为“名辩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以来比照西方传统逻辑的教学体系而构造的,对中国传统哲学并不能起到逻辑于西方哲学那样的基础作用。本来意义上的中国逻辑是基于中国传统学术与文化这一特定的思想生态,在名实关系、物类关系、象物关系的基础上,以正名为目的、以类为基础、以推类为方法,对名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的考察与研究。中国逻辑通过察实、分物、归类进而正名,归类的依据是类的同异,基本方法是从名到类、从类到名的推类,而且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演变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
知识体系 正名 中国逻辑 推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毅
通过从产权经济学角度对审计关系层面和审计理论体系要素进行剖析,指出产权动因贯穿于审计理论体系各要素中。因此,应以产权动因论为逻辑起点,构建审计理论体系新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邦彦 叶光毓
区位理论是区域经济理论的起源和基石。本文通过研究经济学分析中假设条件缓释和区位选择因素增加两条主线,对区位理论的产生和衍变发展进行了历史回顾和理论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体系进行了详细分析,目的在于通过对区域经济理论发展过程进行一次逻辑梳理,使研究者对区域经济理论的理论体系、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向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
区位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