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80)
2023(15606)
2022(12782)
2021(12126)
2020(9899)
2019(22440)
2018(22016)
2017(42105)
2016(22298)
2015(25157)
2014(24954)
2013(24602)
2012(22295)
2011(20028)
2010(19916)
2009(18330)
2008(17653)
2007(15731)
2006(13968)
2005(12582)
作者
(60358)
(50974)
(50350)
(48259)
(31897)
(24099)
(22879)
(19727)
(19489)
(17720)
(17322)
(17041)
(15805)
(15727)
(15578)
(15403)
(14838)
(14701)
(14466)
(14449)
(12604)
(12121)
(12071)
(11904)
(11515)
(11385)
(11021)
(10970)
(10099)
(10062)
学科
(101585)
经济(101402)
(65325)
管理(58455)
(51287)
(43664)
企业(43664)
方法(42870)
数学(37576)
数学方法(37171)
农业(33864)
中国(30561)
业经(27474)
(22116)
(20027)
(19424)
贸易(19408)
(18970)
地方(18637)
(15969)
(15870)
银行(15861)
(15523)
(15306)
(15169)
金融(15167)
(14306)
(13754)
环境(13534)
理论(13467)
机构
学院(314843)
大学(312789)
(143046)
经济(140630)
管理(124415)
理学(107470)
理学院(106454)
研究(106221)
管理学(104806)
管理学院(104216)
中国(86126)
(64554)
(63007)
(61147)
科学(58959)
中心(51072)
(50687)
财经(50413)
农业(46340)
业大(46263)
(46215)
(45951)
研究所(45607)
经济学(44854)
(40458)
北京(40448)
经济学院(40428)
师范(40147)
财经大学(37301)
(37237)
基金
项目(211033)
科学(169631)
研究(159040)
基金(157988)
(135810)
国家(134617)
科学基金(117472)
社会(107397)
社会科(100946)
社会科学(100921)
基金项目(82839)
(79702)
自然(72457)
教育(72072)
自然科(70880)
自然科学(70865)
自然科学基金(69629)
(66543)
编号(64053)
资助(63399)
成果(50822)
(48849)
重点(46602)
(46142)
国家社会(45696)
(43876)
课题(42785)
教育部(42698)
人文(41874)
创新(41056)
期刊
(161646)
经济(161646)
研究(95764)
(64226)
中国(63842)
(46722)
管理(44239)
农业(43715)
科学(43626)
学报(43441)
大学(35836)
(35495)
金融(35495)
学学(33710)
业经(31307)
教育(30275)
技术(26927)
财经(25355)
经济研究(25226)
问题(22335)
(21890)
(21311)
世界(18381)
(16773)
(15872)
农村(15811)
(15811)
技术经济(15536)
农业经济(15314)
经济问题(14988)
共检索到476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明  
社会化小农分析范式的提出,一方面是基于对中国农村研究本土化和主体性缺失的回应,另一方面则是对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所导致的农村社会变革的回应。然而由于社会化小农在伦理关怀、政治关怀以及小农形态解释上存在的缺陷,使得这一分析范式在农村治理研究中存在争议。同时,社会化小农对于农村市场化进程中消费膨胀压力的过于掩饰,导致其与农村市场化逻辑的不断脱离。而对于私人生活变迁的过多关注也导致其研究的公共性的严重不足。相对而言,消费小农发展了社会化小农分析范式的优势,并能够还原农民的真实形态,同农村市场化进程本身相契合。伴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习近平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市场化发展阶段的界定、农村市场化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的分析,属于定性分析的范畴,这种分析只能反映出中国农村市场化发展的基本趋向,未能反映出中国农村市场化发展的确切程度。作为一种科学的分析,应该能够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结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银梅  
目前中国的绝大多数农民就其实质而言仍属于小农,但属于高度社会化的小农,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货币支出压力,其行为动机是追求货币收入最大化,小农的理性行为是选择低风险的、短期的、较低的但稳定的收入,而放弃高风险的、长期的、较高收入;选择亦工亦农,而不选择以纯非农产业收入作为家庭的持久收入。这些行为的共同特点是将土地作为家庭的最后保障线,这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要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缓解农民货币支出压力、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海龙  刘俊英  
农村经济市场化是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是促进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基于此 ,本文诠释了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研究的理论前提 ,回顾了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的历史进程 ,剖析了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系统地提出了促进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万君  李艳军  史清华  
本文回顾了中国农村市场化改革的原因,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以后,农村市场化改革具备了物质、制度、社会和认知条件。中国农村市场化改革经历了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经营机制、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完善市场体制机制和深化市场体制改革五个阶段。通过改革,中国农村市场体系逐渐形成,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运行机制逐渐完善,调控体系逐步健全,品牌格局初步显现,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中国农村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是重视农民、依法实施,尊重市场、适时调控,找准症结、平稳推进;教训是不当干预、徘徊反复和局部照搬等。中国农村市场化改革是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革以后农民和政府为解决农村生产要素和农产品剩余问题而采取的应对策略,主要是使“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实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相关主体基于客观需要和利益诉求在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博弈互动的过程,核心是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当前,中国农村市场尚存在市场发育缓慢、一体化程度低、政府越位缺位、市场运行不畅和交易费用高昂等问题,原因在于改革难度加大、制度障碍突出、公权缺乏监督、市场环境欠佳和小农户经营的约束较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霍雨佳  
作为微观经营主体的小农户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其培育发展过程中,单个小农户却面临着信息管理、农产品质量信誉机制、区域品牌等方面市场化服务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小农户竞争力的提升和规模化的发展。市场化服务缺失的小农户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走产业化路径,与产业组织进行深度融合。作者以产业集群为基本的组织理论分析工具,提出了分别以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小农户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升级模式。同时,在这三种模式下,小农户与产业组织并非替代关系,而是相互依托,各地的小农户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相应的产业化组织模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进  贾杰斐  许庆  
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9-2018年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农机购置补贴对小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获得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机购置补贴不仅显著提高了小农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可得性,还扩大了其社会化服务获得规模。机制分析发现,农机购置补贴改变了农户的流动性约束和要素的相对价格,促进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的发育,继而影响了小农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获得。农机购置补贴效果还因农户所在区域的资源禀赋差异而有所不同,相比于其他地区,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容量较大地区、土地细碎化程度较轻地区和地形坡度较小地区的补贴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应积极消除禀赋约束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的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忠爱  
本文着眼于农民工流动与公共信任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作为理解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和社会阶层变动的一个视角。本文研究发现,在我国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工的跨区域流动将会增加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公共信任,随着这种公共信任的不断增强,农民工流动会逐步减少并将维持在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程度。而且,公共信任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会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轨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蔡立雄  何炼成  
农村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农村经济市场化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市场化进程的不平衡性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也体现在农村内部。从市场化的基本含义和基本要求出发,科学地设计农村经济市场化的各项指标并对之进行测算,进而了解各地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相对进程和各经济指标之间相互关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爽  陆铭  章元  
在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市场力量,它的作用会随着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本文以农村贫困为例,研究了市场化如何影响社会资本的作用。本文发现:(1)社会网络和公共信任能显著地减少贫困,而且在社区层面的作用尤其明显;(2)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社会资本减少贫困的作用总体上来说会减少,其中,家庭层面的社会网络的作用减少得尤其显著,而社会层面的社会资本的作用却不会显著下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永平  张美钧  杨永志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关键在于积极推进农村市场化进程。目前我国农村市场化进程受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投资体制、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制度约束 ,必须针对这一系列制度约束 ,加强制度创新 ,为推进农村市场化进程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陆铭  张爽  佐藤宏  
本文研究了在中国农村的市场化过程中,社会资本为遭受自然灾害的家庭的消费平滑提供保险的作用。我们基于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的农村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结果显示,互助、公民参与及信任这三种社会资本并没能帮助中国农村家庭抵御自然灾害对于消费的冲击。我们的发现并不依赖于同村家庭遭受自然灾害的同质性程度。我们进一步找到证据表明:社会资本在帮助农户分担风险和平滑消费上的作用随着市场化的深入而减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曹东勃  
对小农经济有效性表示质疑的理论传统并非马克思主义所独有,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也长期存在。改造小农经济以适应国家现代化进程,是二者的共识。总体而言,1949年以来中国农业政策都或强或弱地体现了这一点。始于1978年的改革,似乎使中国农业一夜之间从"一大二公"的状态又回到了小农经济的分散经营状态,30年粮食产量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小农的奇迹"。然而要确保农业的持续性发展,则改造小农经济的目标和任务依然存在。在人地矛盾现状未发生根本变化和农业发展受市场风险冲击渐强的背景下,应当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对小农自愿、适度的联合保持开放和支持的姿态,使小农经济首先走向小而有效、小而不散,进而走出小农经济的陷阱。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满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子  张建  诸培新  
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提升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本文利用2017年江苏省两县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引入交互项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从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户规模及两者匹配作用3方面考察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效率和生产规模存在负相关,小农户的技术效率高于规模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整体上显著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但对不同规模农户的技术效率提高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规模经营主体的技术效率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小农户。因此,从帮助和引领小农与农业现代化对接的目标出发,应在持续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同时,加强小农生产的组织化建设,增加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小农技术效率的提升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