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7)
- 2023(10934)
- 2022(8595)
- 2021(8163)
- 2020(6292)
- 2019(14305)
- 2018(14170)
- 2017(25157)
- 2016(15225)
- 2015(17313)
- 2014(18105)
- 2013(16214)
- 2012(14876)
- 2011(13337)
- 2010(13963)
- 2009(12217)
- 2008(12125)
- 2007(11222)
- 2006(10370)
- 2005(9753)
- 学科
- 济(44634)
- 经济(44576)
- 管理(39285)
- 业(35205)
- 企(28387)
- 企业(28387)
- 中国(22771)
- 教育(21820)
- 农(17414)
- 财(14586)
- 理论(14036)
- 业经(13136)
- 方法(12529)
- 制(11596)
- 教学(11565)
- 学(11545)
- 农业(11258)
- 策(11092)
- 地方(10768)
- 发(10171)
- 数学(9757)
- 数学方法(9487)
- 银(9217)
- 银行(9207)
- 技术(9191)
- 行(8796)
- 发展(8755)
- 贸(8715)
- 贸易(8707)
- 展(8631)
- 机构
- 学院(199526)
- 大学(194690)
- 研究(69751)
- 济(69449)
- 经济(67323)
- 管理(65778)
- 理学(54301)
- 理学院(53578)
- 管理学(52426)
- 管理学院(52002)
- 中国(49490)
- 京(43486)
- 科学(39916)
- 范(37721)
- 师范(37479)
- 财(37205)
- 江(35616)
- 教育(34840)
- 所(34748)
- 中心(31606)
- 技术(30740)
- 研究所(30694)
- 职业(30061)
- 师范大学(29866)
- 北京(28579)
- 州(28270)
- 农(27468)
- 财经(27458)
- 院(25522)
- 经(24756)
- 基金
- 项目(117920)
- 研究(100728)
- 科学(93688)
- 基金(78137)
- 家(65673)
- 国家(64881)
- 社会(58450)
- 教育(55430)
- 科学基金(55135)
- 社会科(54816)
- 社会科学(54804)
- 省(49408)
- 编号(47650)
- 成果(42471)
- 划(42300)
- 基金项目(38888)
- 课题(37058)
- 年(32015)
- 自然(31817)
- 资助(31424)
- 自然科(31036)
- 自然科学(31030)
- 自然科学基金(30473)
- 重点(28207)
- 项目编号(27857)
- 性(27523)
- 发(27274)
- 规划(27178)
- 部(26843)
- 创(24562)
- 期刊
- 济(87336)
- 经济(87336)
- 研究(72177)
- 教育(64984)
- 中国(55026)
- 财(30001)
- 农(26726)
- 管理(25775)
- 学报(25159)
- 技术(24671)
- 科学(22987)
- 融(21347)
- 金融(21347)
- 职业(20858)
- 大学(20838)
- 农业(17833)
- 学学(17358)
- 业经(15327)
- 技术教育(13752)
- 职业技术(13752)
- 职业技术教育(13752)
- 财经(13394)
- 坛(13340)
- 论坛(13340)
- 经济研究(13165)
- 图书(13058)
- 经(11652)
- 问题(10910)
- 发(9963)
- 书馆(9770)
共检索到330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漪
高职教育类型化探索经历了以"实业学堂"建立为标志的萌芽期,以"高校扩招"为标志的摸索期,以"示范校"建设为标志的定向期,以"优质校"建设为标志的形塑期,以"双高计划"出台为标志的深化期五个阶段。"双高计划"政策的出台不仅明确了高职教育类型化探索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找到了类型化探索的关键抓手和重要保障支撑。"双高计划"正式开启高职教育大变革时代的到来,在大变革时代高职教育应依然坚持自身类型教育的定位,以类型化标准建设为基础、类型化制度构建为抓手、类型化平台搭建为载体、类型化队伍打造为支撑,全面深化改革、聚集优质资源,争创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职教育。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类型 双高计划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一鸣
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办学的需求呈现出一种动态演进状态,在国家政策层面承载的经济功能从弱到强,在区域发展层面从学校定位走向部门定位,在行业企业层面从浅层合作走向深度共生,在学习对象层面从促进就业走向生涯发展。而高职院校蓬勃兴起尤其是"示范校计划"启动以来,高职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回应,在认识层面从模糊到清晰,在定位层面从泛化到精准,在战略层面从无序到系统,在战术层面从分散到整合,同样也呈现出一种动态演进的状态。基于这种逻辑机理,在职业教育新一轮大改革尤其是类型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在方向层面更精准地把握办学定位,在功能层面更高效地对接产业发展,在价值层面更务实地服务人的发展,在保障层面更系统地推进内部治理,以改革的持续深化来积极有效回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出的新要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旭辉
1996年以来,政策层面多次对高职教育的类型定位进行宣示。把高职教育定位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的政策意图不是鼓励高职院校升本,而是推动高职彰显特色,增强不可替代性。类型定位,更多的是特色之谓,而非层次之谓。应区别对待高职教育升本和高职院校升本。在禁止高职院校盲目升本的同时,应推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现高职教育向本科层次延伸。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升本 类型定位 政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亚南
院校研究规范发展是高职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学质量系统提升的重要支撑。当前,高职教育院校研究规范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在理念层面,管理者尚未意识到院校研究的重要价值;在实践层面,院校研究活动开展缺乏制度化保障;在队伍层面,院校研究人员发展缺乏体系化成长路径;在技术层面,基于数据支撑的决策咨询系统亟待构建。为了实现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应通过平台搭建、机构转型、队伍培育、数据支撑等举措,构建起以院校研究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决策支持系统。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院校研究 规范发展 困境 路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余闯 施星君 杨晓珍 吕信恩 毛海舟
新时代推动高职教育与民营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高职教育与民营经济利益相关、需求相向、要素相通、文化相融,融合发展具有客观优势,但在价值诉求,资源配置,动力机制等方面仍存在博弈点或薄弱点。建构高职教育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的良性生态,一要在理念层面探寻利益结合点和思想共识,二要促进人才、技术、资金、文化等关键要素的有机流动和优化配置,三要遵循互动、合作、协同、融通四阶递进的演进规律,四要在行动领域实现共建共享。推动两者高质量融合发展既要充分发挥政府推动“教育端”和“产业端”有机耦合的主导作用,同时还需高职院校的适应性求变和主动服务,以及民营企业的战略眼光和担当作为。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民营经济 融合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都国雄 何万一 苗睿岚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制度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从管理到治理"路径依赖"的解锁问题;利益相关方关系的规范与重构问题;制度的缺失和有效执行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了类型教育视角下"双高"院校制度建设的对策:突出多元共治,完善多元治理体系;建立高效运行机制,激发内部活力;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激发内生动力;建立多维监督机制,拓展监督渠道。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世建
从系统思维看,新版专业目录的研制和发布在支撑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呈现出行为跨界、功能整合和动态重构的逻辑理路。突出"领域—主体—层面"育人架构,新版专业目录关注职业对教育的影响和教育对职业的影响,推动校企突破既定界域以"校中厂""厂中校"实体性嵌入育人实践,为适应工作情景和跨界学习模式创设条件;突出"职业—生命—社会"价值架构,新版专业目录关注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对接职业岗位(群)的逐级递进,挖掘个体擅长工作过程建构的个性品质,力图满足经济社会利益需求和民生诉求;突出"开放—自主—实践"制度架构,新版专业目录关注遵循个体不同智能结构和发展可能性供给制度,淡化学科化及区别于普通教育设计专业框架,引导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落实。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解放
教育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具有双重性:一是必然性,即社会历史和文化基础所决定;二是自身性,即教育活动自身的健全与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是外部环境发展的必然,但类型结构的优化还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特色创新和提高质量。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类型结构 特色与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军 杨洋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高水平双师队伍的建设,重在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基于"双高"建设的视角,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旨向,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服务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为依归。现阶段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保障机制不健全、目标功利化与标准模糊、内生动力缺乏等问题。为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充足的资源保障;制定科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与标准;推动校内与校外培养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专业素养。
关键词:
“双高”建设 高职教师 专业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鹤
高等教育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为应对全球化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国际化突破一度仅限于高等教育机构的活动,日益受到民族国家重视并被提上各国的政策议程。国家政府在政策制定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从国际化要素的流动方向和国际化发生的空间范围出发,可以将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进一步细分为“全面外向型”“过渡转向型”“区域聚焦型”“战略内向型”四种类型,不同高等教育国际化类型国家政策呈现出差异化特质。就单一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而言,选择何种政策模式背后的深层逻辑离不开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诉求、所依存的全球环境的变化以及参与国际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矛盾和不平等现实。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云涛
高职教育文化自信的内涵是对高职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可和对高职发展道路的充分信任。从根源上讲,这种文化自信的产生有其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和比较逻辑,并呈现出实践性、自足性、兼容性和创新性的特质。挖掘文化自信的逻辑,保持文化自信的特质必将引领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文化自信 产生逻辑 文化特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玲 吴南中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语境下,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对高职专业评价的引导也受到关注。对高职专业评价的引导,需抓住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等核心标识,从调配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率、促进专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呼应法治精神的价值意蕴中,找准专业与社会、专业与学校以及专业与人才成长的关系,从时间、空间、价值三个维度提炼观测点和评价标准。在具体的操作中,还要关注维度的综合性、系统的变化性和信息的反馈性,促使专业评价的引导机制在专业发展和服务学校发展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评价 专业引导 逻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婧 郭俊朝 尹雨晴
教育功能的完善受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学校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等动力的推动。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背景,我国高职学校的教育功能既带有发达国家高中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普遍特征,又具有典型的中国改革发展特色。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看,高职学校将更加重视学生基本素质和个性化职业技能培养,满足职业转换和社会发展需要;更加重视应用技术研究,真正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视文化素质教育,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功能从隐性转向显性;在文化传承创新内容上将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和谐文化实现形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尚晶 李宪印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具有时代使命。以“技术”“教育”“职业”三个源概念作为“显线”支撑类型逻辑,以技术理性、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作为“隐线”分别贯穿于三个源概念之中,是类型教育的内在要求,通过进一步探索技术属性、教育属性、职业属性的内在关联以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其技术属性是对技术合理性的探求,凸显其对职业教育“实然”的基础作用;教育属性是对价值理性的内在追求,蕴含着职业教育“本然”的育人本色,并对技术属性和职业属性具有融合与引领作用;职业属性是对工具理性的外在谋求,彰显职业教育“应然”的实践指向。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类型 技术 教育 职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振 张菊霞 任君庆
人的城镇化主要涉及农民工、城中村居民、农村滞留居民3类群体。对这3类群体的高职教育服务需求分析是城镇化进程中高职教育服务体系研究的逻辑起点。选取"服务金三角"模型作为服务体系建构的范本,依循该范本,服务体系的建构围绕服务策略、服务组织、服务人员3个子系统展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