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55)
- 2023(11625)
- 2022(9542)
- 2021(8555)
- 2020(6621)
- 2019(14852)
- 2018(14519)
- 2017(26687)
- 2016(14111)
- 2015(15465)
- 2014(14899)
- 2013(14669)
- 2012(13869)
- 2011(12391)
- 2010(12427)
- 2009(11078)
- 2008(10715)
- 2007(9814)
- 2006(8805)
- 2005(7973)
- 学科
- 济(59568)
- 经济(59521)
- 管理(46109)
- 业(43932)
- 企(36062)
- 企业(36062)
- 中国(21437)
- 地方(19827)
- 技术(18205)
- 农(17637)
- 业经(16694)
- 环境(16039)
- 方法(15693)
- 学(13221)
- 技术管理(13034)
- 农业(12403)
- 数学(12201)
- 财(12153)
- 数学方法(12065)
- 银(11866)
- 银行(11842)
- 发(11713)
- 融(11648)
- 金融(11648)
- 行(11566)
- 地方经济(11039)
- 制(11019)
- 划(10486)
- 贸(10228)
- 贸易(10214)
- 机构
- 学院(195565)
- 大学(191073)
- 济(81223)
- 经济(79531)
- 管理(74699)
- 研究(70364)
- 理学(62947)
- 理学院(62217)
- 管理学(61354)
- 管理学院(60980)
- 中国(53507)
- 科学(42543)
- 京(40764)
- 财(36477)
- 所(34833)
- 农(32830)
- 中心(32224)
- 江(32056)
- 研究所(31309)
- 业大(27912)
- 财经(27900)
- 范(27134)
- 师范(26839)
- 院(26151)
- 北京(25837)
- 州(25775)
- 经(25245)
- 农业(25215)
- 经济学(24157)
- 省(22922)
- 基金
- 项目(130126)
- 科学(104739)
- 研究(98669)
- 基金(92746)
- 家(80625)
- 国家(79881)
- 科学基金(69676)
- 社会(63681)
- 社会科(60486)
- 社会科学(60473)
- 省(55048)
- 基金项目(49398)
- 划(45022)
- 教育(43856)
- 自然(43092)
- 自然科(42144)
- 自然科学(42137)
- 自然科学基金(41376)
- 编号(38512)
- 发(35320)
- 资助(34162)
- 创(34050)
- 创新(30832)
- 成果(30491)
- 重点(29786)
- 发展(28744)
- 课题(28496)
- 展(28219)
- 部(27074)
- 国家社会(26328)
共检索到313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婷婷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能源严重短缺给全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我国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各行业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全国大力推行节能减碳背景下,建筑行业作为排碳“大户”,转型绿色建筑发展、进行建筑全过程降碳已是势在必行,对我国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绿色发展意识不够、绿色建筑技术创新发展动力不足、质量体系监管不健全、绿色建筑发展城乡地域不平衡等困境和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视角下,如何通过绿色建筑意识提升、制度指引、技术创新,完成建筑的绿色转型发展创新,实现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推动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绿色建筑 发展创新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陈斌
住房金融类绿色金融,主要是服务于客户以住房为中心在吃、住、行等方面的消费,包括消费者一般要融资消费的大型消费品,诸如房屋、电动汽车、冰箱、空调、集中空调与净化系统以及家装建材等。国外住房金融类绿色金融的经验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大多都是由银行零售部门与政府的绿色相关部门来共同推进:政府主要负责"绿色"的认证、列举节能设备目录,或者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为银行的绿色贷款提供政策支持;银行主要负责为相应的住房、消费、能效等各类贷款需求,以及绿色银行卡和个人账户等提供住房金融类服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月娥 张晓民
公共机构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大户,推动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发展,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碳达峰、碳中和基本内涵及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指出公共机构将迎来低碳目标从定性到定量、低碳节点从模糊到具体、低碳约束从软性到刚性、低碳视线从浅层到深层、低碳范畴从个体到全局的新征程,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以更好地推进图书馆等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宁杨
碳中和碳达峰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我国居民消费的高质量发展,赋能我国新发展格局构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质量五个维度27个细分指标构建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并通过测算我国2013-2020年30个省域绿色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就绿色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绿色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规模扩大在短期内会产生不利影响,抑制居民消费规模的扩大,但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却具有显著的正向赋能作用。同时,绿色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具体而言,绿色发展对高收入地区居民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升级都具有正向赋能作用,而对低收入地区居民消费规模扩大在短期内仍然会产生不利影响,但对消费升级依然具有显著的正向赋能作用。最后本文提出,政策部门对绿色发展考核不应“一刀切”,而是应该循序渐进,通过优先考核高收入地区,再稳步推进低收入地区考核,最终稳步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
关键词:
碳中和 碳达峰 绿色发展 居民消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张哲晰
加快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农业力量不断引发各界的关注和思考。围绕"双碳"目标下如何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认为,要充分发挥"双碳"目标导向作用和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作用,针对当前耕地数量质量压力较大、要素减量增效有待加强、科技创新潜力仍需释放、生产经营方式需要转型、相关制度规范亟待健全等重点问题,在思路上,统筹考虑供给安全和减排效果、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在具体措施上,通过提高耕地质量、推动要素减量增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低碳科技供给基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深化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强化部门区域协同、加速形成农业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举措,从要素、产业、制度层面综合发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张哲晰
加快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农业力量不断引发各界的关注和思考。围绕"双碳"目标下如何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认为,要充分发挥"双碳"目标导向作用和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作用,针对当前耕地数量质量压力较大、要素减量增效有待加强、科技创新潜力仍需释放、生产经营方式需要转型、相关制度规范亟待健全等重点问题,在思路上,统筹考虑供给安全和减排效果、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在具体措施上,通过提高耕地质量、推动要素减量增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低碳科技供给基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深化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强化部门区域协同、加速形成农业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举措,从要素、产业、制度层面综合发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城市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角,以城市为主体开展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能使拥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城市各自演化出一套针对当地市情、生产力水平的碳中和线路图和施工图,从而防止错误的技术路线锁定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国际上重点国家和地区碳排放情况及减碳经验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当前绿色建筑发展趋势提出:绿色建筑不仅能够在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且在已有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支撑下,建筑及由建筑组成的城市社区,可由单纯的能源消耗者转变为可再生能源的提供者,将在城市碳中和路径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
碳中和 绿色建筑 节能减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艳华
在碳达峰压力下,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碳排放效率成为国内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2015—2021年国内293个地级市工业企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SYS-GMM以及工具变量法探赜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具有推动企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长效机制;两者协同影响主要经由控制工业能源消耗量、缩减碳排放量以及提升技术应用水平的路径实现;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这一约束激励机制对企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有重要影响。据此,为推动国内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殷兴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因地制宜,点面结合,在绿色金融体制机制、组织体系、产品服务等方面创新实践,着力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融通道,初步实现金融改革与经济转型良性互动、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莉 马蔡琛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税制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一方面,我国应完善现有税制中针对碳排放和使用森林资源征收的限制性税收;另一方面,需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低碳发展。此外,还应该考虑开征碳税。这样的绿色税制体系才能全方位地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发挥促进作用。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绿色税制 碳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建魁 孙哲斌
绿色保险作为环境风险管理工具,是绿色金融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福建保险业扎根生态省建设,参与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重要抓手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称"碳达峰碳中和")。早在2002年,福建省就已成为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生态省建设是多年来包括保险业在内的福建全省人民和各行各业的共同意志。绿色保险作为环境风险管理工具,是绿色金融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福建保险业扎根生态省建设,参与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重要抓手。为此,福建保险业紧跟国家政策步伐,有序发展绿色保险,构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福建框架",融入地方碳达峰碳中和整体布局,服务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取得了有益成效。
关键词:
绿色保险 保险业 风险保障 碳中和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邹薇薇 刘熙 李娜
自巴黎气候协定签署以来,全球经济脱碳化成为不可逆转的重要导向。但在当前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经济脱碳化带来的绿色通胀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企业碳排放成本、居民用电价格、金属矿产价格已呈现持续性上涨的态势。从大宗商品供需关系和国际、国内“双碳”政策的传导效应出发,剖析供给冲击、需求增加与成本上升视角下绿色通胀的形成路径与内在逻辑,并进一步探讨2022年乌克兰危机对绿色通胀现象的加剧效应,发现传统能源供需、新旧能源交替和金属矿产供需“三大错位”将推动绿色通胀成为一种中长期趋势,而新冠肺炎疫情、流动性过剩等因素也进一步加剧了绿色通胀的短期压力。对此,国内应当从落实稳增长措施、有序推进能源转型、加强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创新绿色低碳技术、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和健全碳交易市场等方面加以应对。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地缘冲突 绿色通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邹薇薇 刘熙 李娜
自巴黎气候协定签署以来,全球经济脱碳化成为不可逆转的重要导向。但在当前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经济脱碳化带来的绿色通胀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企业碳排放成本、居民用电价格、金属矿产价格已呈现持续性上涨的态势。从大宗商品供需关系和国际、国内“双碳”政策的传导效应出发,剖析供给冲击、需求增加与成本上升视角下绿色通胀的形成路径与内在逻辑,并进一步探讨2022年乌克兰危机对绿色通胀现象的加剧效应,发现传统能源供需、新旧能源交替和金属矿产供需“三大错位”将推动绿色通胀成为一种中长期趋势,而新冠肺炎疫情、流动性过剩等因素也进一步加剧了绿色通胀的短期压力。对此,国内应当从落实稳增长措施、有序推进能源转型、加强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创新绿色低碳技术、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和健全碳交易市场等方面加以应对。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地缘冲突 绿色通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张雪
<正>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问题促使节能减排成为国际共识,而我国面对该问题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分别于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城市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战场,其能源治理方式直接关系“双碳”目标的实现。在“双碳”背景下,城市亟待突破能源治理困境并实现绿色转型,这对于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低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世铭 许睿 陈非儿
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环境治理压力对碳中和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治理压力对碳中和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环境治理压力对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的碳中和绩效均存在正向影响;中介效应层面,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在东部地区最显著,而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则不显著。面板门槛检验结果表明,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环境治理压力对碳中和绩效与绿色技术创新影响效应由负转正。据此,建议构建多样化激励机制,加大绿色创新资源支持,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以期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理论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