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38)
- 2023(12422)
- 2022(10806)
- 2021(10570)
- 2020(8773)
- 2019(20533)
- 2018(20426)
- 2017(37260)
- 2016(21554)
- 2015(24779)
- 2014(25271)
- 2013(24118)
- 2012(22023)
- 2011(19499)
- 2010(19652)
- 2009(17221)
- 2008(16866)
- 2007(14986)
- 2006(13172)
- 2005(11572)
- 学科
- 济(69293)
- 经济(69218)
- 管理(64529)
- 业(56735)
- 企(50336)
- 企业(50336)
- 方法(34293)
- 数学(28035)
- 数学方法(27665)
- 中国(24927)
- 教育(24115)
- 财(20404)
- 理论(19603)
- 农(17861)
- 学(17736)
- 业经(17243)
- 技术(15646)
- 地方(14264)
- 务(13890)
- 财务(13819)
- 财务管理(13791)
- 和(13766)
- 企业财务(13069)
- 制(12819)
- 教学(12758)
- 农业(12064)
- 划(11775)
- 贸(11523)
- 贸易(11518)
- 易(11163)
- 机构
- 大学(286707)
- 学院(286319)
- 管理(113222)
- 济(97968)
- 理学(96594)
- 理学院(95434)
- 经济(95149)
- 管理学(93796)
- 管理学院(93221)
- 研究(91970)
- 中国(64058)
- 京(63880)
- 科学(57982)
- 范(47493)
- 师范(47189)
- 财(46813)
- 所(45306)
- 江(44016)
- 中心(41589)
- 研究所(41282)
- 北京(41124)
- 业大(39730)
- 教育(39486)
- 技术(39030)
- 农(38697)
- 师范大学(38364)
- 财经(36791)
- 州(36255)
- 院(33695)
- 经(33415)
- 基金
- 项目(192367)
- 科学(152036)
- 研究(150994)
- 基金(133539)
- 家(113975)
- 国家(112818)
- 科学基金(97211)
- 社会(89102)
- 社会科(84068)
- 社会科学(84046)
- 省(78407)
- 教育(77401)
- 基金项目(71115)
- 划(66938)
- 编号(66283)
- 自然(62209)
- 自然科(60709)
- 自然科学(60698)
- 自然科学基金(59578)
- 成果(55845)
- 资助(54493)
- 课题(48363)
- 重点(43882)
- 部(43171)
- 发(41297)
- 项目编号(41024)
- 创(40928)
- 年(40199)
- 规划(38295)
- 教育部(37819)
- 期刊
- 济(108272)
- 经济(108272)
- 研究(90162)
- 教育(70111)
- 中国(66176)
- 管理(44107)
- 学报(41183)
- 科学(38675)
- 财(36921)
- 农(33697)
- 大学(32500)
- 技术(32473)
- 学学(28603)
- 农业(24037)
- 融(20461)
- 金融(20461)
- 职业(20347)
- 图书(19403)
- 业经(17479)
- 财经(17471)
- 坛(16038)
- 论坛(16038)
- 科技(15298)
- 经济研究(15213)
- 经(14866)
- 业(14454)
- 理论(13884)
- 发(13378)
- 问题(13246)
- 技术教育(13239)
共检索到429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剑涛 张慕文
高职院校开展科技伦理教育有助于促进我国科技伦理治理以及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存在过分强调管理逻辑而忽视学生人格塑造的现实困境。学科文化从管理逻辑、管理目标和管理重点三方面为高职院校科技伦理教育转向提供可能,并在理念维度、内容维度、方法维度和评价维度分别发挥内在功能,使之实现从“硬”管理到“软”塑造的转向,具体路径为:以学科价值文化体系引领教育理念从“小文化”到“大文明”;以学科知识文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从“单一化”到“多元化”;以学科行为文化体系促使教育方法从“个体化”到“共同体”;以学科生态文化体系推动教育评价从“低境界”到“高境界”。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科技伦理 学科文化 文化育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任伍 卢少辉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资源,对现代管理的重要影响表现在对现代企业家伦理塑造上。作为有着精神特质的现代企业家,“儒商”以其独特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建构起了指导管理过程的管理伦理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儒家文化的改造和更新,现代企业家展现出了一种与时代同步的新型“儒商”形象。
关键词:
儒商 管理伦理 义利合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忠华 黄芳
伦理文化总是变迁的。从人物同源,经敬畏而善待,到张扬主体性而破坏,再到现代性省思,反映着土家族以"实践—精神"把握自然界这一特殊方式的变迁。变迁并非全是革新、优化,也包括某种脱化与退化。在消费方面,民众由本能性需求不断趋向符号化需求;在环保方面,民众是自发与自觉相并存;在生存方面,民众是对峙与复归相并存;在生活方面,民众有着有限的公共意识;在居住方面,民众有复归"自然全美"的意识。面对种种退化现象,一是要剔除明显悖逆现代需要的内容,二是赋予传统精华以新的时代内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向阳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过于强调纯技术特色和唯职业的教育观念,使得学生缺乏对技术进行多元性的思考。作者从技术哲学的视角对技术伦理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论述实施技术伦理教育对于高职院校的必要性,并对高职院校如何实施技术伦理教育提出若干思考。
关键词:
技术伦理 技术伦理教育 高职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晓玲
根据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的调查,毕业生职业韧性不足、职业忠诚度不高已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产生与高职职业伦理教育缺乏存在一定关联,加强职业伦理教育因此成为高职教育革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高校院校职业伦理教育的发展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国外、港台高校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职业伦理教育体系,大陆高职职业伦理教育尚处于摸索与论证阶段,要想能有效应对高职院校当前的现实焦虑,它必须在目标、方式、内容和高职特色上进行理性推敲。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伦理教育 研究 综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剑涛 唐雯谦 贺文杰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视角为审视我国高职院校科技伦理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和路向提供了新方向。开展科技伦理教育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知行合一的重要表现;也是高职院校促进多种文化融合创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内在要求;还是高职院校与科技协同创新,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要。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科技伦理教育面临着教育地位边缘化,受制于功利主义的市场导向;教育底蕴薄弱化,难以体现科技伦理教育价值;教育方式浅表化,难以具现科技伦理教学效果;教育内容碎片化,难以反映科技发展前沿动态等问题。为了推动科教融汇,高职院校要提高科技伦理教育战略地位,增设相关政策和保障机制;涵育科技伦理教育底蕴,营造尊重伦理价值的氛围;丰富科技伦理教学方案,健全政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新科技伦理教育内容,打造特色引领的综合课程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姚贵平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重制度建设而文化缺失的现状,根据治理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出文化治理是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未来方向,当前优化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应坚持制度建设和文化塑造并重,其具体路径可从凝聚制度建设和文化塑造的核心价值观,完善以制度为核心的治理体系,以核心文化为引领提升治理能力,在制度建设与文化塑造中实现文化自觉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内部治理 制度建设 文化塑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舒醒
校园文化品牌是任何一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价值体现及特色标识,它既是打造特色鲜明高职院校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的价值诉求。八一精神不仅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也为地处革命老区的高职院校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以推进职业精神培养的素质教育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用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来塑造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品牌可以从树立品牌共建意识来营造八一精神育人的文化氛围,开展以八一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彰显第二课堂的功能,注重品牌传播来扩大八一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等途径入手,为学校树立
关键词:
八一精神 校园文化品牌 红色文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宋庆梅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高职院校内部治理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点问题之一,对制度建设与文化塑造下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进行优化成其为必要。当下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顶层制度设计"滞后、内部治理结构"泛行政化"、内部权力过于集中、内部治理结构过于封闭等问题,应做好顶层设计、深化高职院校内部权力结构改革、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建立竞争型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及和谐型文化管理平台,方能优化高职院校内部治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彭澎
作为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由自愿的志愿者组成的致力于社会公益活动的非营利、非政府、自主的社会组织,NGO的组织文化是它的组织个性与灵魂。它是NGO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培育和积累而形成的。NGO组织文化的塑造需要经过雏形创建、群体认同、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和普遍化等几个阶段,可以提出一个NGO组织文化模型的概念框架。
关键词:
NGO 组织文化 文化塑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文英 陆根法 姜冬梅 刘丽莉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从深层次上讲就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正确认识。本文分析了环境伦理对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价值,提出了公众环境伦理教育的内容以及针对政府、企业、学校、农村和社区等不同对象进行的环境伦理教育中各有特点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
生态问题 环境伦理 公众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孙禺 梁竞文
本文分别从工程学、哲学与伦理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学等学科发展的视角指出,传统意义上的工程伦理教育概念有待拓宽。工程伦理教育的对象应更加广泛,内容应更加丰富,过程应更为持久,实施主体应更为多元,从而构建出一个广义的工程伦理教育概念。
关键词:
多学科 工程伦理 教育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勇
现代工程活动的性质及部分行业工程活动的不良开展状况要求工程伦理教育走向学科交叉。交叉学科视角下的工程伦理教育在工程活动本质、工程活动促进文化发展和工程活动价值三个方面深化了人们的认识。交叉学科视角下工程伦理教育的有效发展,需要完善学科基础,寻求学科独立,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需要完善师资建设,力求师资队伍多元化。
关键词:
工程伦理教育 交叉学科 工程活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