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36)
- 2023(3007)
- 2022(2471)
- 2021(2489)
- 2020(2110)
- 2019(4634)
- 2018(4517)
- 2017(7817)
- 2016(4661)
- 2015(5394)
- 2014(5464)
- 2013(5336)
- 2012(5252)
- 2011(4896)
- 2010(5363)
- 2009(5089)
- 2008(5069)
- 2007(4613)
- 2006(4340)
- 2005(4374)
- 学科
- 济(17718)
- 经济(17692)
- 管理(13776)
- 业(10631)
- 学(10014)
- 企(9702)
- 企业(9702)
- 理论(6161)
- 教育(5729)
- 中国(5395)
- 方法(5173)
- 教学(4472)
- 制(4395)
- 农(4169)
- 业经(3898)
- 技术(3849)
- 经济学(3746)
- 银(3725)
- 财(3718)
- 银行(3717)
- 和(3622)
- 行(3608)
- 数学(3460)
- 策(3428)
- 数学方法(3311)
- 融(3112)
- 金融(3111)
- 划(2990)
- 地方(2977)
- 体(2777)
- 机构
- 大学(71167)
- 学院(68128)
- 研究(24772)
- 济(24036)
- 经济(23312)
- 管理(23245)
- 理学(18548)
- 中国(18376)
- 理学院(18313)
- 管理学(17960)
- 管理学院(17811)
- 京(15777)
- 科学(14750)
- 范(13180)
- 江(13087)
- 师范(13071)
- 财(12893)
- 所(12606)
- 中心(11994)
- 研究所(11227)
- 师范大学(10708)
- 教育(10461)
- 州(10219)
- 北京(10174)
- 财经(9531)
- 农(9431)
- 技术(8634)
- 经(8499)
- 省(8443)
- 院(8343)
- 基金
- 项目(38981)
- 研究(31344)
- 科学(30193)
- 基金(26691)
- 家(22919)
- 国家(22688)
- 科学基金(19032)
- 社会(18459)
- 社会科(17298)
- 社会科学(17295)
- 教育(16579)
- 省(14948)
- 编号(14369)
- 成果(14301)
- 基金项目(13257)
- 划(12824)
- 自然(11372)
- 自然科(11121)
- 自然科学(11118)
- 资助(11082)
- 自然科学基金(10937)
- 课题(10215)
- 项目编号(9261)
- 重点(8929)
- 年(8837)
- 部(8756)
- 一(8032)
- 性(7949)
- 大学(7915)
- 教育部(7835)
共检索到119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芳
知识观转变影响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背后是整个哲学思维方式的转换。一味地绝对反本质、反特定、反抽象,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表现,存在明显的片面性。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课程知识观的哲学思维冲突还需要到现成与生成、本质与现象的实然关系中去找寻。不能逃离了"理性的狂妄"之后,就接着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产生各种非理性主义的茫然及焦虑。在这一点上,需要理论警醒与自觉。要确认知识的多元存在形态,重构课程知识的社会性和关系性,明确系统课程知识的适用条件和界限总体,进而保证对知识对象认知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问题不在于本质性的终极知识是否存在,而在于追问本身以及过程。同时,回归现实进行调和重构,做出符合时代哲学思维特点的课程知识观范式转换。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葛园园
通过对胡塞尔、维特根斯坦、康德、劳丹等大师科学哲学思想的应用,考察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首先运用逻辑实证主义理论指出当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核心的思维谬误,澄清一些该领域内长期纠缠不清的无谓争论,进而讨论形而上学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定合理性,最后运用网状模型对图书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剖析,从而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展现一个崭新的科学哲学的认识视角,并提供一些科学可靠的思维方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子夏 余雅晶 伍素
实验哲学力图在批判传统哲学实践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哲学方法,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元哲学问题上的争论。然而由于未能明确问题的焦点何在,争论双方陷入了自说自话的窘境。为解决该问题,我们必须通过考察相关概念的清晰程度以及哲学实践的实际情况来得出关于实验哲学的攻击目标及其正当性的结论。由分析可知,实验哲学矛头所指的对象当中,当代扶椅哲学因其运作方式的自然化转向而难以成为攻击目标,哲学家进行思想实验的正当性则取决于哲学家是否能以直觉为证据。直觉又可分为表面直觉和健全直觉。由于传统哲学家也倾向于拒绝将表面直觉作为证据,因此这场争论的问题应聚焦于健全直觉能否被用作证据。
关键词:
实验哲学 扶椅哲学 思想实验 直觉 证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向阳
职业教育在现代化的转型中出现了异化,它深陷在工具化、手段化的泥潭,使得其至今尚未获得足够的尊重。其原因无疑复杂而多重,但更深的原因在于技术的异化及对其贫瘠的认知。只有在同技术历史与逻辑的对话中,祛除技术异化,将技术从"工具"的牢笼中挣脱出来,开启技术本身富含的精神资源,职业教育才有可能担负起未来的国家使命,真正回归其"教育"的本位。
关键词:
职业教育哲学 技术哲学 教育价值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付粉鸽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和突出的特征品性。作为民族文化基因、精神根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就包容性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实生物,道生气化思想为其提供了形而上的本原论根据;阴阳的消长变化,无独必有对、仇必和而解的主张为其提供了现实的运动论支撑;自信而不妄自尊大、自觉而不自以为是的并行不悖态度为其提供了思维方式引导;中和位育、生生不息的发展取向为其提供了价值追求。和而不同、并育共生的充满包容智慧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和谐发展开拓了宽阔的道路,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滋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泉兴 王琪
研究生教育本质是研究生教育固有的,决定其性质、面貌和发展的,不因研究生教育外在形态的改变而变化的根本属性。它是由研究生教育的特殊矛盾构成的。笔者运用研究本质的基本方法,从历史、现实、哲学三个维度,对研究生教育进行考察后认为,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科研能力培养。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研究生教育 本质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小岚
如何看待维特根斯坦的证实思想在其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这是近些年来研究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一个必要论题。要想有效地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学者看待证实思想的多重角度——包括与前期哲学的关系、所处的中期哲学的特点以及证实思想作为一种意义理论的角度——对国外研究资料作出相应的概括与综述,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沿着这条途径,可以发现证实思想有不同于前后期哲学的思想特点:其一,证实思想通过语言与实在的关系形成了对前期哲学的批判;其二,证实思想随着中期哲学的变化而不断动摇,展现出中期哲学的思想形态之间的纵横交错;其三,证实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联系了证实方法与语句意义,区分于维也纳小组对语句意义确定方式的理解。这项研究表明,学者们对证实思想解释角度的差别,恰恰折射出他们对维特根斯坦中期哲学的不同理解;证实思想虽然因内容上的动摇和对中期哲学阶段的依附,在踏上后期哲学的道路上终被放弃。尽管如此,对于维特根斯坦中期哲学甚至整体哲学的理解,这段历程又是不可或缺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恩至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资本观囿于“物化”理论,总体而言是一种“物化资本观”。一方面,青年马克思把资本泛化为具有牟利功能的“物”,因而认为货币等存在物天然就是资本;另一方面,他虽然尝试深入到“资本—劳动”的社会关系之中,并据此写下了资本的三条定义,但这一探索仍未触及资本在生产关系维度的核心内容,最终陷入难以自洽的理论困境。究其原因,在于青年马克思尚未摆脱费尔巴哈的影响,人本主义哲学方法使马克思秉持“人—物”对立的思维范式,资本作为人的自由本质的对立面势必表现为僵死的物,并且,只有作为死物的资本才是根本上亟待被批判和扬弃的。当然,在物化资本观的主旋律下,马克思也注意到了资本作为社会关系特别是权力—支配关系的内容,这一潜在的视角为其资本观在之后的革命性变革埋下了伏笔。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江峰
知识观分歧的日益尖锐化,客观上要求今天对课程改革的任何一种判断必须给出其知识论根据。本文以“王钟之争”为切入点,在梳理传统派和改革派知识观分歧的基础上,详析了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基本主张及其认识论根据,指出知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问题背后的核心问题是真理问题;进而从剖析互动的知识观之由来及其与传统知识观的分歧入手,将分歧的关键定位于知识的独立自在性问题方面;最后以渡普尔的“世界3”为根据,给出消解分歧的一种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范云霞
考察21世纪英语国家的教育哲学研究可以从组织视角着手。英语国家主要的五个教育哲学组织包括国际教育哲学家网、美国教育哲学学会、英国教育哲学学会、澳大利亚教育哲学学会以及加拿大教育哲学学会。这五个教育哲学组织虽然近十年来在组织结构与宗旨上并无太大变动,但是在研究主题、内容与方法上却呈现出新趋势。教育哲学的学科身份引发了学界持久的争论。其中,以"赫斯特—卡尔"之辩为缘起,形成了理论哲学路向、实践哲学路向和"温和二元路向"这三种路向。总体而言,英语国家教育哲学研究凸显了关注教育实践、强调跨学科研究与价值理念多元化的特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华
直接决定教学活动优劣成败的是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的养成,需要教师参照教学实践智慧的表现和实质,反思自己教学设计和实施时的行为反应和意识状态。借助基于实践哲学视角和现象学方法的考察,可以发现教学实践智慧的实质是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学科素养深刻、完整而具体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学科素养形成过程的合理、动态把握。
关键词:
教学实践智慧 学科素养 实践哲学 现象学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廷
建立在尊重国家领土完整与政治独立基础上的传统国际法并不能够自动地解决气候变化的正义问题。承认国家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权并许可其无限制地排放虽然尊重了国家的自由权但是它必然损害其他国家免于受到来自他国污染导致的损害后果的权利。从整体上判断,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累积逐步引起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破坏了人类社会安排。气候变化对地球上不同的国家所带来的冲击不同。有些国家必须调整经济结构以适应变化了的气候,由此支出巨额的成本,但北半球有些工业发达国家可能会因气候变化而获利。要求气候变化减排的赢家向输家支付边际成本,作为激励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问题。作为目前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边际成本 分配正义 矫正正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冉力文 刘同舫
黑格尔哲学在马克思对哲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构筑起作为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复归的哲学共产主义。哲学共产主义虽然使用了“本质与异化”的费尔巴哈式的话语,但不应看作是受费尔巴哈哲学影响的产物。马克思辩证吸收黑格尔哲学关于“对象性关系”的强调及其合理内核,并将其作为哲学共产主义建构的内驱动力,以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中人与自然的“直接统一”。在哲学共产主义的具体建构中,马克思展现出“对象性关系”中自我生成的运动过程和不断发展的“中介”思维,搭建起哲学共产主义的历史性地基。“对象性关系”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之间联系的理论枢纽,也是马克思哲学共产主义理论走向科学的重要理论地基。
[期刊] 求索
[作者]
谭勇
与康德将先验要素、先验逻辑以及先验结构等视为人类知识形成的必要条件这种先验认识论不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一切先验的对象均有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生学起源。马克思在对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分析中,不仅揭示了商品形式是一种“先验形式”,而且阐明了商品抽象、交换抽象是一种“先验抽象”,由此与康德先验认识论建立了联系。通过将商品形式的历史性起源定位到“共同体尽头”,同时将商品抽象、价值抽象以及交换抽象的历史性起源定位到人们的社会实践,马克思实现了对康德先验认识论的超越,从而彻底且完整地构建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