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63)
- 2023(10767)
- 2022(9175)
- 2021(8626)
- 2020(7285)
- 2019(16190)
- 2018(16011)
- 2017(30364)
- 2016(16936)
- 2015(19052)
- 2014(18820)
- 2013(18742)
- 2012(17631)
- 2011(15807)
- 2010(15809)
- 2009(14879)
- 2008(14652)
- 2007(12953)
- 2006(11499)
- 2005(10347)
- 学科
- 济(64427)
- 经济(64345)
- 管理(45041)
- 业(42161)
- 企(32936)
- 企业(32936)
- 方法(27499)
- 数学(23633)
- 数学方法(23338)
- 中国(20462)
- 农(20406)
- 财(16372)
- 地方(15957)
- 业经(14912)
- 制(14498)
- 学(14492)
- 贸(14033)
- 贸易(14020)
- 易(13629)
- 农业(13526)
- 银(11532)
- 银行(11491)
- 行(10956)
- 环境(10833)
- 和(10557)
- 理论(10119)
- 技术(9818)
- 融(9681)
- 金融(9678)
- 体(9108)
- 机构
- 大学(241809)
- 学院(240986)
- 济(92302)
- 经济(90122)
- 管理(88680)
- 研究(83060)
- 理学(75870)
- 理学院(74897)
- 管理学(73622)
- 管理学院(73167)
- 中国(63322)
- 科学(53793)
- 京(52003)
- 农(47139)
- 财(44655)
- 所(43183)
- 业大(39606)
- 研究所(39297)
- 中心(38347)
- 江(37704)
- 农业(37402)
- 财经(35081)
- 范(33981)
- 师范(33573)
- 北京(32915)
- 经(31568)
- 州(30255)
- 院(30099)
- 经济学(27210)
- 师范大学(27121)
- 基金
- 项目(159316)
- 科学(122420)
- 研究(112843)
- 基金(112509)
- 家(100483)
- 国家(99560)
- 科学基金(82506)
- 社会(70539)
- 社会科(66647)
- 社会科学(66627)
- 省(63695)
- 基金项目(60384)
- 划(54494)
- 自然(54351)
- 自然科(52932)
- 自然科学(52905)
- 自然科学基金(51912)
- 教育(51452)
- 编号(45961)
- 资助(45023)
- 成果(37440)
- 重点(36067)
- 发(34810)
- 部(34328)
- 创(32751)
- 课题(32451)
- 计划(30666)
- 科研(30623)
- 创新(30578)
- 大学(28541)
- 期刊
- 济(104623)
- 经济(104623)
- 研究(72483)
- 中国(47824)
- 学报(43808)
- 农(41879)
- 科学(37829)
- 财(33313)
- 大学(31925)
- 管理(31469)
- 学学(29778)
- 农业(27839)
- 教育(27705)
- 融(22822)
- 金融(22822)
- 技术(18791)
- 业经(18228)
- 财经(16763)
- 经济研究(16166)
- 业(15175)
- 问题(15152)
- 经(14458)
- 图书(13792)
- 版(12879)
- 科技(12322)
- 资源(12260)
- 贸(12225)
- 商业(11434)
- 理论(11087)
- 技术经济(11060)
共检索到363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洪未 李和平
为进一步加强遗产资源的价值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性,受环境影响评价理念的启示,对我国开展遗产影响评价进行了思考。首先,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概述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遗产影响评价开展近况,阐述了我国开展遗产影响评价的应用逻辑。最后,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从遗产影响评价的"缘由、内容、对象、时间、机构、程序"等六方面进行了探讨,对我国全面开展遗产影响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舒涵 王长松
运河遗产空间蕴含丰富景观资源,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感知形成基于景观的地方意象,其中,声音景观作为感知地方与空间的关键路径,对于遗产保护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杭州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探索了运河遗产空间内感知主体对于声音景观的感知、偏好和行为,研究发现:(1)从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和功能结构来看,位于不同街区位置的空间类型与声音景观的感知和偏好直接相关,越靠近运河河道,感知主体的积极情感相对越强烈,京杭运河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声音景观提供了相对积极的感知空间。(2)环境功能一定程度影响了感知主体对该地声音景观类型的心理预期,从而决定了对声音元素的情感偏好。在同一街区的不同地点,感知主体受环境与心理作用的影响,对不同声音景观元素的感知程度和偏好程度不同。(3)不同声音类型对感知主体情感偏好的贡献率存在差异。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在运河沿线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中应重视对于声音景观的建设和维护,为运河遗产空间内历史街区的空间规划实践提供参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周永博 沈敏 魏向东 梁峰
"遗产资本化"(Heritagization)是遗产被用于实现特定目标的社会进程,是遗产旅游的核心,遗产旅游开发是遗产资本化的当代形式,遗产旅游开发的直接目标即向公众提供真实性的遗产体验。本文结合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产品开发案例,根据对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中旅游博客(Blog)原创文本的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CA)和语义网络分析(Semantic Network Analysis,SNA),挖掘旅游者对案例遗产旅游地的个人态度和价值认知情况,进而提出一个由旅游者
关键词:
遗产 旅游 态度 价值 开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钟行明
芙蓉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古老的传统商业街区,也是济南目前保存较多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集中体现泉城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但近年来,该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功能结构失衡,活力衰退的困境。为保护其特色风貌、复兴其活力,文章从保护其空间格局肌理、历史建筑、活力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原居民的社会网络等方面对该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活力复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朔 姜斌 宋寿剑
环境小品的生态设计是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构建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小品生态视角的设计分析,得出生态设计与其在设计思想、设计内容、设计审美方面的关联属性。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小品生态设计的路径:历史元素功能形式"再设计";古典园林式的生态审美意蕴营造;满足不同人群需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辅以设计实例说明,以协助设计师进行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小品生态设计实践。
关键词:
环境小品 历史文化街区 生态设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朔 姜斌 宋寿剑
环境小品的生态设计是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构建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小品生态视角的设计分析,得出生态设计与其在设计思想、设计内容、设计审美方面的关联属性。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小品生态设计的路径:历史元素功能形式"再设计";古典园林式的生态审美意蕴营造;满足不同人群需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辅以设计实例说明,以协助设计师进行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小品生态设计实践。
关键词:
环境小品 历史文化街区 生态设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耀志 罗曦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和标准,文章从历史文化街区在景观视觉方面的重要性谈起,分析了一般景观视觉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并以苏州寒山寺景区为例,探讨了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种新的可行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景观视觉影响评价 寒山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宁
保护与复兴是历史城区城市设计的首要前提,而城市环境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应具有鲜明的历史延续性。多进穿堂式的平面布局形成的小空间格局、传统的街巷脉络是南京古城城市空间的精髓所在,是古城风貌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尺度关系、清晰的街巷肌理和空间围合,在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复兴中需要着力传承。对于传统的建筑的保护,南京城南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复兴实践有许多成功的尝试。
关键词:
历史街区 保护与复兴 城市设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云燕 赵万民 杨光
通过对目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的梳理,结合文化基因理念的再认识,从文化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两个特性认识出发,建立基于文化基因传承理念的历史文化街区显性物质空间和隐性非物质空间的保护设计框架,并以重庆市寸滩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践检验。
关键词:
文化基因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方法 寸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苏彦 尹立杰
旅游开发已成为近年来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盲目的旅游开发易给街区内的遗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传统的旅游资源及其适宜性评价模型过度强调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已无法满足对于社会和生态环境有较强依赖性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资源的需要。基于此,提出了适应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发展需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指标突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开发的本质,包括旅游资源质量、社会和生态环境、配套设施和开发潜力四个方面。以南京市8个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中的和积法相结合的赋权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其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指导价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慧超 洪泉 李婧妮 赵萱 吴凡
基于网络点评数据,以大运河杭州段3个历史文化街区——桥西、小河直街、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探究街区评价与使用人群特征、评价时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街区的关注偏好与评价差异。研究发现:(1)街区的业态、特色、历史感、消费成本是影响评价的关键因素;(2)女性较男性更关注于环境的"文艺"氛围,且关注或参与的活动类型更为丰富,本地游客较外地游客更关注于日常活动和交通可达性;(3)3大街区特色区分明显,桥西街区的非物质文化最为丰富;(4)网络评论文本分析显示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成效突出。文章建议街区管理者在未来适当调整街区业态,合理控制消费成本,引导游客对于街区文化与特色的认知,将有助于提升游客的评价;街区的改造提升应考虑不同属性游客的偏好,并充分关注原住民和周边居民的需求,同时借助"网红"效应,加强宣传和推广大运河文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茜 刘贵文 马昱 戴彦
当前,商业功能保护与植入已基本成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必要手段,对历史街区发展产生了深刻的正负面影响。如何对历史街区进行有效的商业开发控制与引导,形成适度的商业量,营造适宜的商业空间,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取重庆市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对历史街区的商业化现象和商业化程度进行系统性分析评估,进一步提出历史街区适度商业化的评判标准,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化研究的参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历史街区适度商业化的规划建议,以期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效保护利用做出贡献。
关键词:
商业适宜度 历史街区 认知评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温天蓉 叶胜发 邓金平 吴宁 童磊
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巨大损失难以估量。本文以灶儿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剖析了其现状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基于GIS技术评估了其火灾风险;构建了集预防、救援、评估反馈于一体的综合消防安全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的消防规划策略,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历史文化街区抗御火灾的综合能力,适应街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聪恺 肖远飞 张曦
以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在评判街区综合价值、梳理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突出问题、调查公共参与意愿的基础上,运用城市经济学方法深入探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着力点,包括:挖掘历史文化保护价值、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保护机制、重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打造经济可持续的活力街区等,最后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敏 王成晖
随着城镇化发展不断提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已成为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促进"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要素。以广东省已公布的16条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基础数据、大数据等定性和定量数据相结合,探索以多源数据为基础,建立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进行全程评价的综合性评估体系,全方位把握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情况,并根据街区具体评估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造对策和建议,为更好地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数据 历史文化街区 城市更新 规划评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