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13)
2023(6780)
2022(5762)
2021(5244)
2020(4502)
2019(10002)
2018(9946)
2017(18826)
2016(10271)
2015(11548)
2014(11548)
2013(11238)
2012(10229)
2011(9198)
2010(9539)
2009(9200)
2008(8971)
2007(8108)
2006(7071)
2005(6744)
作者
(29252)
(24631)
(24577)
(23346)
(15454)
(11660)
(11102)
(9515)
(9225)
(8844)
(8381)
(8332)
(8085)
(7938)
(7614)
(7498)
(7239)
(7058)
(6986)
(6967)
(6169)
(5984)
(5973)
(5598)
(5549)
(5532)
(5507)
(5395)
(4988)
(4820)
学科
(43228)
经济(43154)
管理(39226)
(33466)
(29142)
企业(29142)
方法(20694)
数学(18572)
数学方法(18212)
(13521)
(12840)
中国(11554)
(10252)
业经(9647)
(8937)
技术(8875)
(7931)
财务(7900)
财务管理(7880)
(7857)
银行(7852)
体制(7609)
(7537)
金融(7534)
(7508)
企业财务(7495)
(7245)
(7160)
人事(6891)
人事管理(6889)
机构
大学(149431)
学院(148124)
(62244)
经济(60972)
管理(59402)
理学(51461)
理学院(50924)
管理学(49817)
管理学院(49532)
研究(48401)
中国(37156)
(32084)
(31013)
科学(28096)
财经(24492)
(23698)
(22755)
中心(22189)
(22150)
(21222)
研究所(21038)
业大(20289)
北京(19444)
经济学(19248)
财经大学(18243)
(17768)
(17633)
(17477)
师范(17308)
经济学院(17242)
基金
项目(99498)
科学(80531)
基金(73969)
研究(73250)
(63680)
国家(63214)
科学基金(55551)
社会(48128)
社会科(45708)
社会科学(45700)
(39147)
基金项目(38217)
自然(35512)
自然科(34776)
自然科学(34771)
教育(34530)
自然科学基金(34155)
(32853)
资助(30625)
编号(28356)
(24217)
成果(23690)
(22748)
重点(22508)
(21942)
创新(20561)
(20484)
课题(20329)
国家社会(20277)
教育部(20073)
期刊
(68343)
经济(68343)
研究(44926)
中国(34257)
(26134)
管理(25569)
学报(20974)
科学(20649)
(19558)
大学(16975)
教育(16578)
学学(15977)
(14235)
金融(14235)
技术(14082)
农业(12822)
财经(12672)
(10783)
经济研究(10615)
业经(10137)
科技(9226)
问题(8689)
统计(8675)
(8516)
技术经济(7974)
决策(7095)
理论(6938)
(6841)
(6840)
论坛(6840)
共检索到226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兰玉娟  陈志霞  
生涯适应力是员工应对多样化工作环境所需的一种心理资源。如何通过管理手段提升科技型员工生涯适应力仍有待研究。基于生涯建构理论,通过构建跨层次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科技型员工生涯适应力的促进机制和边界条件。来自78个科技型企业团队、274名领导成员的两阶段配对数据显示:工作多样性正向促进科技型员工生涯适应力,而员工主动行为在二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并且变革型领导调节该中介作用。在高变革型领导下,工作多样性通过科技型员工主动行为显著影响生涯适应力的中介效应,而在低变革型领导下,该中介效应不显著。研究启示科技型组织可以通过调整变革型领导管理方式和设计多样性工作等举措提升科技型员工生涯适应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盛宇华  邓勇锋  
本文以生涯建构理论为基础,以新生代员工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生涯适应力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内在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结果表明:生涯适应力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目标接纳在生涯适应力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发展型职业生涯管理在目标接纳促进员工创新行为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即当员工处于高水平发展型职业生涯管理情境下,目标接纳对员工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强;此外,发展型职业生涯管理对目标接纳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即发展型职业生涯管理水平越高,该中介作用越强。研究结论为企业管理者激发新生代员工创新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朱凌云  
生涯适应力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生涯建构理论的兴起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它是指个体对于可预测的生涯任务、所参与的生涯角色与面对生涯变化或不可预测的生涯问题的准备程度与应对能力。本文分析了生涯适应力概念的现实意义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力求通过开展基于生涯适应力提升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帮助青少年在制定生涯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形成富有弹性的策略和保障性措施,应对各种生涯变迁与生涯困境,同时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对自我生涯发展的客观认识与积极反思。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于海波  董振华  晏常丽  
采用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国内外66项实证研究(66个独立样本,n=37365)进行分析检验,探讨生涯适应力与个体主观生涯成功之间的关系及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感和适应行为在生涯适应力影响个体主观生涯成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生涯适应力与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感、适应行为、主观生涯成功呈显著正相关;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感、适应行为及主观生涯成功之间均呈两两正相关;(2)生涯适应力对主观生涯成功没有产生直接影响,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感和适应行为在生涯适应力与主观生涯成功之间既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又起到链式中介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洁  张建卫  李海红  宣星宇  郭保民  
员工生涯适应力的"双刃剑"效应给一般性组织带来了管理困境,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特殊组织尤其是军工单位是否也会产生类似问题,显然需要作进一步实证探索和验证。基于多维理论视角,构建了生涯适应力影响军工研发人员创新行为和离职意向过程模型。通过对6家军工企业和研究所的727名研发人员进行问卷调研,结果发现:①生涯适应力负向预测离职意向,且创新行为在二者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②主动性人格和利他行为分别在生涯适应力与创新行为间的正向调节效应显著;③利他行为完全中介了主动性人格对生涯适应力与创新行为的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辛璐  周文霞  冯晋  管延军  
生涯适应力(career adaptability)是职业生涯建构理论提出的核心概念,是个体实现终身可就业性的保障,而职业成功观作为个体对职业成功的主观评价标准,反应着个体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动机,本研究以北京市某高校学生(N=437)为样本,在相隔4周的两个时间点收集数据,通过建立多步多重中介模型来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职业成功观(内在满足维度)通过易变性职业生涯态度和职业探索两个中介变量多步影响生涯适应力,不仅支持了职业生涯建构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也为实践中提高员工生涯适应力开拓了新视野。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辛璐  周文霞  冯晋  管延军  
生涯适应力(career adaptability)是职业生涯建构理论提出的核心概念,是个体实现终身可就业性的保障,而职业成功观作为个体对职业成功的主观评价标准,反应着个体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动机,本研究以北京市某高校学生(N=437)为样本,在相隔4周的两个时间点收集数据,通过建立多步多重中介模型来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职业成功观(内在满足维度)通过易变性职业生涯态度和职业探索两个中介变量多步影响生涯适应力,不仅支持了职业生涯建构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也为实践中提高员工生涯适应力开拓了新视野。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云  李锡元  李太  
生涯适应力相近的员工为何有着截然不同的创新绩效?以生涯建构理论和情境力量理论为基础,以科技型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基于207组配对数据实证探究生涯适应力影响员工创新绩效的内在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生涯适应力越强的员工创新绩效越高,状态越乐观的员工往往不确定性接受程度越高,状态乐观和不确定性接受在生涯适应力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状态乐观差异和不确定性接受程度差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生涯适应力相近的员工为何创新绩效显著不同的问题,而且为企业管理者解决员工生涯适应力提升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云  李锡元  李太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云  李锡元  李太  
组织内员工生涯适应力到底会强化还是降低其离职倾向?以生涯建构理论为基础,在中国特殊组织情境下,以科技研发人员为研究对象,实证探究了生涯适应力影响科技研发人员离职倾向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生涯适应力越强的科技研发人员往往表现出越低的离职倾向;职业成长机会在生涯适应力与离职倾向间起中介作用;更传统的科技研发人员在有良好职业成长机会时,会表现出更低的离职倾向;传统性对职业成长机会在生涯适应力与科技研发人员离职倾向间的中介机制起调节作用。职业成长机会和传统性不但一定程度上回答了生涯适应力强的科技研发人员为何离职率更低,而且也为企业管理者留住生涯适应力强的科技研发人员提供了理论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建卫  周愉凡  李海红  宣星宇  
基于Savickas生涯适应力模型,采用职场回溯法,考察国防科技行业研究生生涯适应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选取了7家军工科研院所及企业共1154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研,结果发现:国防科技行业研究生生涯适应力处于中等水平,且各维度发展水平存在不均衡性;学校培养软投入对国防科技行业研究生生涯适应力影响显著,硬投入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学校培养过程中专业教学、工程实践、品德教育和就业教育等因素对生涯适应力具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促进研究生生涯适应力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闫文昊  于广涛  林琳  
生涯适应力作为生涯建构理论的核心概念,已经被大量的研究证实其对个体职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生涯建构理论构建了生涯适应力影响职业成功的概念模型,认为工作形塑是生涯适应力和主观职业成功之间的关键中介,组织支持感可能负向调节生涯适应力和工作形塑之间的正向关系。之后,本研究以A银行和B证券公司的374名处于初级管理岗位的员工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生涯适应力对主观职业成功有正向影响;(2)生涯适应力对工作形塑有正向影响,并且工作形塑在生涯适应力和主观职业成功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3)组织支持感负向调节生涯适应力和工作形塑的关系。本研究解释了工作形塑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中介机制,以及组织支持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潜在的负向作用。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于海波  侯悦  何雪梅  
基于生涯建构理论,以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构建主动性人格影响职业成功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生涯适应力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明晰个人特质影响职业成功的内在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蔡蓉  黎鸿雁  张静  辛金星  
本研究对全国292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可正向预测生涯适应力;大学生职业探索在主动性人格与生涯适应力之间起中介作用;亲子关系质量不仅在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职业探索之间起调节作用,还在主动性人格与生涯适应力之间起调节作用。基于该研究结果,针对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提升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马士斌  
绩效平平的B类员工通常是企业中的大多数,对组织整体绩效影响很大。本文认为,组织生涯管理可以同时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和生涯承诺,持续促进B类员工向A类转化。文章还从技术层面探讨了在组织生涯管理模式导入的三个阶段以及日常管理的两个环节中,如何对B类员工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