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58)
2023(3066)
2022(2523)
2021(2374)
2020(2012)
2019(4366)
2018(4481)
2017(8071)
2016(4892)
2015(5574)
2014(5435)
2013(5114)
2012(4734)
2011(4495)
2010(4649)
2009(4063)
2008(4326)
2007(3820)
2006(3540)
2005(3175)
作者
(14903)
(12676)
(12567)
(11861)
(8139)
(6095)
(5614)
(4891)
(4807)
(4593)
(4462)
(4444)
(4180)
(4153)
(4055)
(3857)
(3839)
(3808)
(3635)
(3613)
(3385)
(3215)
(3130)
(3062)
(2954)
(2858)
(2798)
(2697)
(2690)
(2543)
学科
(14610)
经济(14586)
管理(8890)
(8654)
(6695)
(6635)
企业(6635)
方法(5606)
(5267)
数学(4560)
中国(4417)
数学方法(4417)
(3511)
理论(3393)
业经(3322)
农业(3300)
(3271)
(3186)
地方(3021)
税收(2936)
(2903)
教育(2809)
(2671)
(2549)
(2510)
(2494)
金融(2493)
银行(2493)
(2430)
(2378)
机构
大学(70910)
学院(68976)
研究(28596)
(21572)
管理(20946)
经济(20910)
科学(20439)
中国(19122)
理学(18070)
理学院(17693)
管理学(17033)
管理学院(16909)
(15903)
(15750)
(14834)
(14821)
研究所(14796)
师范(14698)
中心(12364)
师范大学(12140)
农业(11764)
(11576)
业大(11442)
教育(11271)
(10820)
(10279)
北京(10058)
(8825)
财经(8612)
(8550)
基金
项目(48096)
科学(38141)
基金(34378)
研究(34106)
(31723)
国家(31464)
科学基金(25399)
社会(19909)
(18850)
社会科(18691)
社会科学(18685)
基金项目(18191)
(17601)
教育(17568)
自然(17343)
自然科(16939)
自然科学(16932)
自然科学基金(16628)
编号(13893)
资助(13498)
成果(12860)
重点(12251)
(11066)
课题(11019)
(10954)
计划(9928)
(9573)
科研(9540)
创新(9049)
教育部(9023)
期刊
(24704)
经济(24704)
研究(21239)
中国(15633)
教育(15438)
学报(14961)
科学(13780)
(13472)
大学(10667)
学学(9964)
农业(9211)
(7147)
管理(6859)
(4924)
技术(4913)
(4600)
金融(4600)
(4554)
资源(4414)
业大(4190)
财经(3956)
业经(3581)
经济研究(3575)
(3455)
(3385)
农业大学(3366)
职业(3302)
科技(3297)
林业(3220)
(3209)
共检索到103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伍雪辉  
身份表明某一个体或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它既是结构性的又是建构性的。"新型"教师称谓层出不穷,它们概括、隐晦地表现了教师身份的各种特征。基于对各种"新型"教师称谓的整理、分析,我们发现教师身份具有无边界性与回归性、冲突性与整体性、间隙性与可能性、非延续性与建构性等多重特征。在文化、制度建构的基础上,教师身份的关键是"教师作为一个人"的专业生命历程中的自我身份建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祝成林  
祝成林在《教师教育研究》2017年第3期中撰文,反思了高职院校教师的身份内涵,梳理了历史上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历程,针对当下高职教师在建构性和结构性身份上的危机,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身份的文化建构。教师身份是教师存在的依据和归属,作者认为教师具有结构性和建构性的身份,其在权利和义务、忠诚对象和行事规则等方面具有同一性,对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特征的意识,同时作为学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卢乃桂  王夫艳  
教师专业身份是教学专业的核心。持续的教育变革改变了教师的生存状态和意义感受,也要求教师专业身份进行相应的建构。教师专业身份的建构既包括社会和文化制度的要求,也关涉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承诺,体现了个人与社会、工具和本体价值的统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凯  
随着认知主义、人类学、实践认识论、生态学等理论介入教师学习的研究,教师学习呈现出由知识取向、实践取向向生态取向的转换,生态位揭示了生命体之间以及生命体与无机世界之间存在的一种极其复杂的相互关联。教师生态位是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或活动环境中发展、成长的状态,教师发展表现为教师个体或群体生态位的拓展。立足于生态位理论的教师学习呈现出生命化、自主性、适切性、互动性、多样性等特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曲正伟  
研究和探讨教师群体的生存状况,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可视为一种有意义的分析路径。现实中我国教师在身份认同上出现了“重叠认同”的现象,这使教师群体在认同方式上出现多元的选择状况,也凸显了我国教师生存的真实状态,即要在利益选择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社会责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马文静  胡艳  
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建构不仅是成为教师教育者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要素之一。大学教师、研究者、教师的教师是教师教育者的三个亚身份;大学教师属于机构身份,是教师教育者优先建构的身份,研究者与教师的教师属于话语身份,即个体与教师教育以及教师教育中的对话关系中形成的。此外,教师教育者的自然身份和教师教育情境,特别是职称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他们难以平衡不同的亚身份,构成身份认同的危机。教师教育者需要共同体以建构"附属身份"从而获得专业发展的支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倩  
21世纪以来,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教师身份开始成为研究的重要议题和分析工具。本文从西方教师身份实证研究入手,提出当前教师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是促进职前教师的专业身份建构。文章以此为背景,对我国职前教师专业身份的主要构成及其建构过程进行了分析,进而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我国当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即教育实习对职前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影响,并据此对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的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学书  
20世纪80年代以来,"赋权增能"几乎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潮流,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课程权力成为近年来课程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教师课程权力指,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教育政策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实践活动的权力,以及践行权力的能力。它具有制度规定性和有限平衡性、目的指向性和价值多极性以及复杂的相关性等特征。教师课程权力的来源有两个表征:一是外在的合法性来源,二是内在的关系性来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顾剑秀  罗英姿  
当大学教师的学术活动越来越专业化以及职业化的时候,大学教师的学术评价同时游离于行政与学术的二维场域。身处行政场域与学术场域的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在评价语境、评价主体、评价逻辑、评价制度、评价性质、评价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当前,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评价的学术场域特征日渐式微,行政场域特征强势主导。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应符合大学教师学术评价的价值标准,即符合学术职业的根本特征以及教师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建构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需要明晰学术职业的基本特性,强化学术场域的自主性;尊重知识生产的客观规律,弱化行政场域的控制性;突出大学教师的主体地位,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军凤  
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教师专业身份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核心问题。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促使教师主动建构自己的专业身份认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子建  陶丽  黄显涵  
教师专业身份是教师对"我是谁"以及"我将成为谁"的认知,是一名教师成长为好教师的核心。本文借助科瑟根(Korthagen F.a.J.)的教师改变水平理论发现,教师专业身份是一个包含环境、行为、能力、信念、认同和使命六个水平的综合体。"使命"和"环境"水平有差异地构成教师专业身份,"信念"、"能力"和"行为"水平深刻存在于在职教师的教师专业身份中,"认同"水平以先赋方式契入职前教师的专业身份。为此,从使命、信念、行为、环境等多个层面对教师施加影响,是促进教师专业身份积极建构的重要举措。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茂森  
本文对国内外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意义、概念内涵、分析框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阐述了它对关注教师研究的视角转换、重视教师自我的生存状态、检视教师能否有效参与课程变革、深化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研究、强调教师行为选择的利益维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坤庆  方红  
教师知识构成了教师境界的根基,它为教师的境界追求提供可靠的保障与前提。在现实中,教师是具有多重身份的社会个体,身份不同则知识立场不同,立场的复杂性导致了境界的复杂性。面对复杂多元的身份属性,教师理应秉持合理的知识立场和开放性的思维,发挥知识的功用及其价值,直面教师知识立场的多元性、多样性之复杂现实,在多重身份的重叠和冲突中求得知识学习和知识传授的平衡,睿智地破译教师知识的"逻各斯",通过知识提升教师境界,以此达到较高的教育境界和人生境界。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叶菊艳  
本文运用叙述分析方法对24位教师的从教生涯自述予以分析,试图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身份认同的建构及所呈现出的身份类型。研究发现,中国教师的身份认同在改革开放以来因其入职年份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类型,这些身份类型的出现是教师个人与其所处的人际和制度脉络互动的结果。不同身份认同的教师共同存在于学校场域,形成教师群体的区隔。鉴于教师群体性的归属感对其工作生活的重要性及当前我国追求教育公平与质量的脉络,国家有必要自上而下形塑教师群体发展出"专业人"身份认同。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周东  
人工智能以技术驱动显著地重塑了传统教育情境,也给教师身份镜像的映射及建构带来了困境,从自我镜像、环境生态、自我实现等角度挑战着教师的身份认同。为破解这一困局,促进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身份的建构,基于自我镜像及教师身份镜像的内涵,采用理论分析法分析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教育变革及影响,创新性地提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身份应建构为: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教育者、积极探索生态建构的研究者和能动推进专业发展的学习者。最后从教师个体、教育生态等角度提出应对之策:教师要能动参与人机协同,创新自我实现路径,在变化发展中动态建构身份镜像,同时教育部门、各级学校及社会各界应合力重塑教育生态,赋权增能教师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