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42)
- 2023(2312)
- 2022(2115)
- 2021(1906)
- 2020(1572)
- 2019(3607)
- 2018(3567)
- 2017(6674)
- 2016(3464)
- 2015(3703)
- 2014(3586)
- 2013(3529)
- 2012(3202)
- 2011(2959)
- 2010(2869)
- 2009(2850)
- 2008(2846)
- 2007(2555)
- 2006(2422)
- 2005(1986)
- 学科
- 济(16407)
- 经济(16271)
- 管理(11719)
- 业(10934)
- 企(10716)
- 企业(10716)
- 方法(8749)
- 数学(5818)
- 数学方法(5776)
- 业经(5285)
- 中国(5030)
- 和(4603)
- 农(4583)
- 理论(4571)
- 财(4551)
- 社会(3660)
- 制(3366)
- 企业经济(3241)
- 经济理论(3094)
- 学(3008)
- 农业(2609)
- 地方(2576)
- 务(2551)
- 财务(2547)
- 财务管理(2546)
- 教育(2486)
- 企业财务(2456)
- 环境(2333)
- 技术(2179)
- 划(2174)
- 机构
- 大学(51210)
- 学院(49240)
- 济(22082)
- 经济(21717)
- 管理(20942)
- 理学(18416)
- 理学院(18215)
- 管理学(18022)
- 管理学院(17903)
- 研究(16295)
- 中国(11631)
- 财(10947)
- 京(10159)
- 财经(8833)
- 科学(8492)
- 经(8014)
- 所(7457)
- 范(7284)
- 师范(7256)
- 中心(7184)
- 江(6977)
- 经济学(6919)
- 研究所(6638)
- 财经大学(6583)
- 北京(6320)
- 农(6107)
- 经济学院(6103)
- 师范大学(6046)
- 社会(5954)
- 业大(5948)
- 基金
- 项目(33090)
- 科学(27577)
- 基金(25661)
- 研究(25550)
- 家(21402)
- 国家(21200)
- 社会(20151)
- 科学基金(19075)
- 社会科(17807)
- 社会科学(17796)
- 基金项目(13710)
- 省(12355)
- 教育(12039)
- 自然(11164)
- 自然科(10944)
- 自然科学(10944)
- 自然科学基金(10809)
- 划(10394)
- 编号(9884)
- 资助(9652)
- 成果(8380)
- 部(8182)
- 国家社会(7882)
- 教育部(7511)
- 人文(7407)
- 重点(7205)
- 创(6958)
- 制(6943)
- 大学(6596)
- 课题(6570)
共检索到73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曾丽雅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发展中也积累了必须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提出和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过程中,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实现了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转变,并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了周密的战略部署和大量卓有成效的实际工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文武
教育正义是主体对复杂的教育根本价值的合理性追求,包括机会、过程和结果平等的互利公平正义与超越公平的德性正义。教育机会公平体现为以统一标准一视同仁地实施和评估教育权利、义务和投入的平等;教育过程公平体现为以平等方式对待所有受教育者和以兜底方式使条件差、质量低的教育达到基本平等,并持续提高所有教育条件和质量、效率水平的过程;教育结果公平体现为以同一个尺度一视同仁地评估教育质量、效率提升程度的平等。教育公平是追求教育平等与提高教育质量、效率持续地相互促进的过程和状态。扶贫帮困和追求卓越的德性正义是非功利和超越互利公平的正义。追求教育正义必须把实现教育平等与提高教育质量、效率紧密结合,使教育公平正义与超越公平的仁爱德性的教育正义互为保证、相互促进。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教育正义 教育平等 德性正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谢适汀 刘凤芹
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谢适汀,刘凤芹一、效率与公平的一般关系1.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具有双重含义。一效率是指在资源(劳动、资本、土地等)既定条件下生产出最大的产量或是指在产量既定条件下使用最少的资源;二只有所有资源被充分利用井里产品能够满足社会需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曹胜利 何雨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公平,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人民谋福祉是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要充分发挥教育的民生功用,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效实施教育精准扶贫。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礼红 刘焕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利益格局呈现出许多新变化,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扩大、人民内部矛盾上升等不和谐的社会问题,制约了现阶段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为此可以从调整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善民生、完善民主法治等方面构建社会利益新格局,为实现公平正义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宇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为了克服平均主义的弊端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我们确立了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但是,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进入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以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的新的阶段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法的局限性日益明显,需要及时加以调整。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说明。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晓亮
本文认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是我们建国以来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国方针政策的组成部分,是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强调平均分配的沉痛教训的明确纠正,符合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和列宁的思想。文章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就是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把追求效率放在第一位,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合理分配;效率优先不是不要公平,而是不能把公平放在首位和并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个指导思想不能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不能变;缓解收入差距扩大,构建公平、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必须与体制改革相结合,必须联系实际、深化改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段西宁 郑爱文
目前,学界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颇多争议,那么现时期应把公平放在第一位,效率放在第二位吗?笔者认为,效率是基础,社会公平是效率持续增长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在微观和宏观领域各自较好的把握,将有助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效率 公平 可持续发展 和谐社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立忠 丁春福
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关系。既相互对立、相互限制 ,又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 ,是一种辩证的统一。同时二者又是历史的统一。我国目前的“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原则就是这种辩证历史统一性的现实表现。公平与效率关系在现实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完全一致 ,二是完全对立 ,三是处于中间的状态。我们要全面、动态地把握这一原则。要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平衡 ,避免矛盾激化。
关键词:
公平 效率 矛盾 平衡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旭伟
在现代税收的两个重要原则——效率与公平原则中,我国强调的是前者,主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当前,我国税收制度、税收政策的选择就是这一指导思想的具体表现。1994年的税制改革选择增值税为主体税种,体现了效率优先;而税收调节收入功能的弱化则说明我们对税收公平原则的背离;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下降和强调效率原则有关。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赵海利 沈玉平
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对财政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公平观的转变及相关研究的深入,将财政政策关注焦点从结果公平转向机会公平,对于个人可控因素形成的收入差距,不应作为政府行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空间,政府应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个人无法控制因素,特别是社会歧视性对待因素,形成的收入差距方面。只有让穷人从经济增长中更多受益,才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从根本上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
公平正义 结果公平 机会公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程言君
该文提出迄今为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可概括为四个历史阶段和三次历史性飞跃。"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与基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体系完善原则的第二次战略性调整,既是公平、效率、共富、和谐关系规律和人的异化复归历史趋势的要求,具有历史必然性,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见之于实践的现实必然,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进入到建构公平正义型按劳分配制度体系新阶段的到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白小平 贾小龙
农村社会管理是在国家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整体布局下的社会体制和机制改革,目的是在政府与市场、秩序与自由之间建构起合理的矛盾缓和领域和良性协调机制。社会管理是把"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基本价值理念,把社会机制和社会法规范作为其价值实现机制的,以此来矫正政府和市场在资源和机会分配上的偏执。我国农村社会管理经历了4个阶段的演变,在当前情势下,应把应对农村社会风险,理顺社会机制和完善落实好公民的社会权利作为其主要工作内容,而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法规范建设则是这一路径的首要解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百亮
平等优位于自由的传统,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平问题的凸显,决定了当代中国必须构建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是民主、自由、和谐等价值实现的社会根基。构建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的基本方略是: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服务型政府,提升政策的公共性;培育公民文化,发挥公共媒体和知识分子在多元利益表达中的积极作用;公平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推行针对弱势群体的"差别化"的教育政策;明晰权力与市场的边界,限制市场垄断,塑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拓宽社会保障范围,建立针对社会弱势群体"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动弱
关键词:
公平正义 当代中国市民社会 构建途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曹建方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更加科学地论述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贯彻落实十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