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29)
2023(7792)
2022(6174)
2021(5795)
2020(4644)
2019(10777)
2018(10302)
2017(19106)
2016(10568)
2015(11875)
2014(11694)
2013(11631)
2012(10740)
2011(9540)
2010(9711)
2009(8988)
2008(9189)
2007(8583)
2006(7827)
2005(7379)
作者
(30274)
(25187)
(25142)
(24325)
(16442)
(12111)
(11436)
(9784)
(9777)
(9250)
(8859)
(8774)
(8381)
(8341)
(7982)
(7919)
(7531)
(7509)
(7460)
(7384)
(6303)
(6221)
(6064)
(5854)
(5763)
(5716)
(5713)
(5636)
(5100)
(5076)
学科
(46220)
经济(46197)
管理(38903)
(32550)
(28867)
企业(28867)
地方(17665)
方法(14595)
中国(12444)
业经(11939)
数学(11524)
(11498)
数学方法(11395)
(11318)
地方经济(9904)
(9200)
(9124)
(9115)
农业(8080)
(7937)
环境(7876)
(7872)
(7456)
财务(7426)
财务管理(7403)
(7091)
银行(7084)
企业财务(6953)
理论(6800)
(6732)
机构
学院(145582)
大学(143706)
管理(59267)
(55745)
经济(54158)
研究(51064)
理学(48493)
理学院(47733)
管理学(47036)
管理学院(46676)
中国(41753)
(32956)
科学(32323)
(26515)
(25523)
(25279)
中心(24359)
研究所(23041)
(22101)
师范(21931)
(21205)
北京(20655)
(20450)
(19583)
财经(19537)
业大(19204)
(18490)
师范大学(17743)
(17613)
农业(16499)
基金
项目(95157)
科学(75837)
研究(69609)
基金(68100)
(59221)
国家(58735)
科学基金(51210)
社会(44128)
社会科(41909)
社会科学(41893)
(37905)
基金项目(36775)
自然(33437)
自然科(32620)
自然科学(32613)
(32125)
自然科学基金(32001)
教育(31487)
编号(28713)
资助(26596)
成果(22475)
重点(21870)
(21808)
课题(20855)
(19913)
(19573)
创新(18279)
国家社会(17812)
发展(17651)
科研(17599)
期刊
(72026)
经济(72026)
研究(43824)
中国(35938)
管理(26263)
(21965)
科学(21329)
学报(19555)
(18205)
教育(16858)
(15121)
金融(15121)
大学(14904)
学学(13697)
技术(13584)
农业(12618)
业经(11680)
资源(10889)
经济研究(9728)
财经(9466)
(9012)
图书(8845)
问题(8698)
(8633)
现代(8490)
(8235)
技术经济(7238)
(7038)
论坛(7038)
商业(6902)
共检索到239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戴岳明  花小慧  蒋晓峰  
过去十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了惊人的奇迹,成为锡城转型发展的缩影和典范,在"十二五"发展的新格局中,滨湖区仍承载着争当锡城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示范区的使命。无锡滨湖,自古就是钟灵毓秀之地,吴文化在此孕育,工商文化在此发祥,佛文化源远流长,山水文化更是凝锡城乃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翼  吕斌  
传统"苏南模式"促进了苏南地区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但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制度缺陷使得传统模式面临空间和效率的多重困境,城乡统筹的需求和动力愈发显著。以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利益主体能动性发挥为切入点,分析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具体思路,并以无锡市滨湖区为例,提出基于统筹城乡产业与空间的现代农村发展策略及其具体的操作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承华  杨宇  谭伟  
基于当前新城建设中水岸空间功能单一、活力缺乏等问题的反思,从城市设计的视角,提出构建"共生网络"的思路,促进水城空间融合和水岸空间活化。通过对水岸空间类型及其与城市的关系进行梳理分析,提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水城共生的要素与建构策略。结合无锡市太湖新城水岸空间专项城市设计项目实践,从"面的构建"、"线的策划"、"点的营造"三个角度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强调需要形成分级分类、具有操作性的水岸空间设计导则,指导水岸空间建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伟  ~  严长清  陈江龙  段学军  
为了协调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本文在借鉴已有各种区划方法的基础上,将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状况作为区域土地利用的约束条件,提出了基于自然生态约束的滨湖城市土地利用分区方法,并讨论了评价单元的划分、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术。以无锡市区为例,通过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两方面评价,将研究区域划分为高、较高、中等和低四级自然生态约束类型区,并提出各类型分区的土地利用布局导向和管制措施,为滨湖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叡  李云梅  李尉尉  
以无锡市1991、1996、2001和2005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改进后的波段组合阈值提取法对无锡市城市建成区空间信息进行提取,并参照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分类图对提取的信息进行修正;通过影像叠加分析,研究1991~2005年无锡市城市扩张的空间分布规律,认为无锡市城市总体扩张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尤其是2000年以后,城市扩展出现快速发展。同时无锡市城市空间扩张呈现出不均匀性,主要包括集中连片发展和轴向扩展两种典型的扩展模式,而城市扩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常州-无锡-苏州城市中心线沿线和环太湖方向,其中以东南部和东部扩展最为迅速;结合无锡市1991~2005年社会经济以及...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金志丰  陆效平  
研究目的:探索地区建设扩展空间选择的综合定量研究方法,为建设用地指标供给与决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适宜性评价与用地扩展的冷热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结果:基于本底适宜性评价,划分空间开发适宜等级,结合建设用地扩展冷热点分析,选择最佳的建设空间扩展区位,发现无锡新区的硕放中部、梅村东部、新安中部和鸿山西部地区为建设空间重点扩展区,鸿山东北部、新安沿湖地区为非建设空间重点保留区。研究结论:基于适宜性评价和冷热点分析进行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研究,有助于地区合理配置建设空间,提高建设用地布局的科学性,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用地指标分配、发展时序确定的科学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禚振坤  陈雯  孙伟  
生产力布局是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调控手段,一般以平衡发展理论或者非平衡发展理论为基础,我国的生产力布局多采用非均衡发展模式,并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但也带来地区差距扩大等问题。在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下,基于可持续发展,以空间均衡的理念为指导,提出能够较好的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生产力布局模式,并以无锡市为例进行了说明,为新时期的生产力布局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曹大贵   杨山   李旭东  
城市更新自古有之 ,城市产业布局大规模变化则始于上世纪 50年代。我国正进入城市更新的高潮 ,大拆大建随处可见。如何将城市空间布局演化与城市产业布局调整科学地结合起来 ,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和改造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您正在阅读的这篇文章 ,讲述了西方一些国家内城改造的得失 ;中西城市改造的原因与机制的不同 ;指出了我国城市改造应从中吸取的教训 ;剖析了无锡城市改造的缺失并给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肖磊  濮晓军  浦震东  
不断创新执法监察工作模式,提高执法监察效能,丰富执法监管方式,从而遏制违法用地的发生与蔓延,是当前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江苏省无锡市国土资源局滨湖分局探索建立了执法监察日常新增项目动态跟踪管理机制,全面掌握辖区范围内用地变化情况,有效提升了国土执法监察水平。建立动态跟踪管理机制的作用辅助卫片执法检查。国土资源部2017年度的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已在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山  汤君友  
伴随着城镇用地空间范围的迅速扩展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人口增长与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复杂 ,城市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 ,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保护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 ,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目标 ,即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长远的时间量度内 ,保证城镇在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和功能演进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 ,本文在研究城镇用地空间增长和演变过程的基础上 ,就城市空间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磊磊  尹昌斌  米健  
运用分解分析方法对工业污染变化进行地区分解、影响因素分解和综合分解,建立包含地区和影响因素的工业污染分解模型,并且应用该模型对2001-2005年无锡市工业SO2排放量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无锡市工业SO2排放量的变化主要是江阴的经济规模、能耗技术和排污技术,市区的经济规模和能耗技术,以及宜兴的经济规模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区来看,无锡市工业SO2排放量的变化主要源于江阴,而宜兴的影响逐渐增强,市区的影响趋于减弱。从影响因素来看,三个地区的经济规模效应都为正,而且显著大于其他三种效应;经济结构是影响力最弱的因素;技术变迁有显著影响,但在三个地区间存在差异性。为了同时实现经济发展和工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方舟   何健   张皇   林逸风  
当前我国已建立从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开发利用规划到地下空间建设规划的规划编制体系,详细规划阶段的地下空间建设规划逐步纳入法定规划体系,但是在地下空间管控方面仍缺乏完善的、有效的、上下协同的技术框架体系,也难以纳入各大城市国土空间资源“一张图”平台,导致管理缺位、管控不足等问题。本次研究以广州市为例,在深入分析近十年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规划编制、设计、实施全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公共地下空间作为主导,构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阶段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和精细化立体管控的“三个层级”技术框架,明确了地下空间详细规划编制“三个范围”的内容深度要求,以及立体分层管控的“六大核心要素”和刚弹结合管控原则,为广州市地下空间详细规划编制融入法定规划构建了完善的技术框架体系,并实现纳入到广州市国土空间资源“一张图”平台进行管控,进一步提升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水平,并纵向传导和衔接后续工程设计、实施、运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祚  谭术魁  
城市湖泊滨湖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高城市湖泊的开放性和可进入性有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结合相关湖泊保护控制指标和实地调研成果,以拥有丰富湖泊景观和漫长滨湖岸线的武汉市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城市中心城区典型湖泊,分析了湖泊开敞程度现状和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规划管理的缺失和盲目的房地产开发严重影响了湖泊保护和滨湖空间的开放性,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相关问题的反思和总结提出,滨湖空间利用必须坚持公共性原则、空间正义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协调湖与人之间的关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明芳  翁一峰  
首先回顾苏南乡村工业的时空演进历程,得出人园发展、融人镇区和留在乡村三种空间分化路径。接着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研究乡村工业的社会经济总体特征和三种空间乡村工业的差异及问题。从经济、社会和制度三个层面,剖析乡村工业时空演进的内在机制。最后提出当前乡村工业的引导对策:一是空间差别化引导,进入园区的注重提质增效,融入镇区的甑別保留、搬迁与转型,留在乡村的分期引导和完善制度;二是留村工业多路径转型:大型优质企业集中进园,结含乡村休闲转型发展,结合增减挂钩紧凑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