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85)
- 2023(6162)
- 2022(5120)
- 2021(5093)
- 2020(4100)
- 2019(9679)
- 2018(10133)
- 2017(16515)
- 2016(10503)
- 2015(11712)
- 2014(12309)
- 2013(10847)
- 2012(9829)
- 2011(9130)
- 2010(9571)
- 2009(8548)
- 2008(8446)
- 2007(7647)
- 2006(7079)
- 2005(6609)
- 学科
- 济(26491)
- 经济(26445)
- 教育(20864)
- 管理(20694)
- 中国(15508)
- 业(14953)
- 企(13111)
- 企业(13111)
- 理论(10817)
- 制(10425)
- 学(9923)
- 教学(9157)
- 方法(8764)
- 体(8626)
- 农(8215)
- 财(7972)
- 数学(7216)
- 数学方法(7000)
- 业经(6610)
- 体制(6172)
- 地方(6142)
- 银(5950)
- 银行(5936)
- 发(5873)
- 行(5762)
- 融(5403)
- 金融(5396)
- 研究(4964)
- 发展(4955)
- 技术(4935)
- 机构
- 大学(132611)
- 学院(127662)
- 研究(53085)
- 济(39527)
- 管理(39253)
- 经济(38114)
- 中国(34000)
- 教育(32992)
- 科学(32232)
- 理学(32226)
- 京(31724)
- 理学院(31670)
- 管理学(30808)
- 管理学院(30517)
- 范(29592)
- 师范(29373)
- 所(27493)
- 研究所(24880)
- 师范大学(24172)
- 江(22949)
- 财(22423)
- 中心(22371)
- 农(21670)
- 北京(21471)
- 技术(20512)
- 院(19555)
- 职业(18001)
- 业大(17887)
- 州(17540)
- 农业(16669)
- 基金
- 项目(79450)
- 研究(66491)
- 科学(62158)
- 基金(50509)
- 家(43928)
- 国家(43364)
- 教育(39420)
- 社会(36815)
- 科学基金(35079)
- 社会科(34304)
- 社会科学(34295)
- 省(33747)
- 编号(30759)
- 划(30713)
- 成果(29262)
- 课题(26068)
- 基金项目(24983)
- 年(21758)
- 资助(20508)
- 自然(20334)
- 重点(19897)
- 自然科(19801)
- 自然科学(19791)
- 自然科学基金(19367)
- 部(18724)
- 发(18439)
- 规划(18424)
- 项目编号(18315)
- 性(17723)
- 创(16194)
共检索到220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龚孝华
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必须立足科学的理论基础。以"抽象的人"为基础的学校教育评价,使学校评价改革陷入困境;以"具体个人"为学校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基础,这种基础不仅有助于解决学校教育评价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且可以真正促进人的发展,可以为建构学校教育评价标准提供新思路、为学校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提供新的机制。
关键词:
学校教育评价改革 抽象的人 具体个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伍红林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起点。在过去的不同时期,人们对教育中的“人”的共性有过不同的概括,因而呈现出不同的“人”的形象,如神性的人、生物性的人、工具性的人和精神性的人等。这些形象共同的致思取向是人的抽象化。现在,人们日益认识到教育实际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个人”。因而,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正在经历着一次“人”的转向,即从“抽象的人”向“具体个人”的转型。
关键词:
抽象的人 具体个人 人的转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申端锋
自分田到户以来,中国农村的公、私及其关系就处在大变动中,且这个变动在不同区域农村的具体机制并不相同,而对不同区域变迁机制的探讨反过来又可以丰富我们对公私关系的认识。鉴于此,我们组织了这一组调查随笔,分别从公私关系的南北差异、内部机制以及具体实践等角度展开讨论,呈现了乡村社会急剧变迁中的公私关系形态及其逻辑。我们看到,当前乡村社会中的公、私及其关系正在转换、组合和生成当中,本组文章力图呈现当前乡村社会公私关系的协调机制和平衡模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变迁中的乡村社会。笔谈的问题意识首先来源于2007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在河南汝南县和扶沟县进行的为期一月的集体调查和讨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景柱
贡斯当与卢梭关于人民主权学说的相似点在于都把"自由"作为其逻辑起点和归宿,他们人民主权学说的不同点在于"人民主权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人民主权是否可以分割"、"人民主权的实现形式是间接民主还是直接民主"这三个方面。贡斯当通过对卢梭人民主权学说的批判,把"抽象的人民主权学说"演化成"具体的人民主权学说"。抽象的人民主权必须落实为具体的制度安排,否则其极有可能成为"暴政"的口实。
关键词:
贡斯当 卢梭 人民主权 权力 权利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叶鹰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抽象建构叶鹰ABSTRACTBydefininglibraryasaspace-timewithcomparativelyconcentratedorderedinformation,theauthorintroducesalibr...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梅
图书馆学理论的“抽象性”潮流,主要体现在“抽象概念”研究和“抽象方法”应用方面,文章以“可获得性论”和“科学主义思潮”为例,对图书馆学理论的“抽象性”进行粗浅剖析,指出其缘起及不足。
关键词:
图书馆学 抽象概念 抽象方法 研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毛翔
抽象思想例外原则是专利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当一项技术方案涉及抽象思想与具体技术的结合时,必须明确如何判断技术方案的可专利性,在这一过程中,应当脱离传统专利法以物质变化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分析技术方案本身的可专利性。在抽象思想与具体技术的结合中,应当以技术方案自身逻辑的考查为起点,通过判断所涉及的抽象思想在方案中的角色,区分抽象思想具体化的两种方式:抽象思想的实现与抽象思想的应用。在这种区分的基础上,对技术方案的可专利性进行判断。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波
与"旅游"相比,"民生"是一个更为古老而且更为神圣的概念,据说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意指百姓生计。20世纪早期,孙中山先生把民生上升为"主义",指出民生是政治、经济和种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豪男
<正>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意识形态安全研究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作为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一种观念的集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征,这也使得当前学界有关意识形态安全的研究成果呈现概念化、抽象化趋向。如何实现意识形态安全从抽象概念到具体概念再到数量指标的转化是当前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南京审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欢春教授的著作《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预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22年9月)被视为尝试解决上述问题的力作之一。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胡承槐
马克思的方法论是总体方法论,它内含"八维社会时空结构"图景。文章简练地归纳分析了总体方法论八维社会时空结构学说的基本内涵,指证了马克思总体方法论八维社会时空结构学说是哲学社会科学学说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在方法论上将人类的哲学社会科学思维能力提升到现代的水平。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总体方法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学术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龚孝华
当下学校教育评价实践中存在着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教育评价的价值基础,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重建教育评价的价值基础,即从“生活—需要”论到“生存—需要”论。以“生存—需要”论为价值基础的教育评价,体现了当代价值哲学的基本精神,适应了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可以解决教育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真正实现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有多层含义,个别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化是多层次的。自然物以零价值参与社会价值的形成,并获得社会价值。生产资料可分为价值转移性要素和价值形成性要素。一般说,生产资料中的对象性要素,通过生产,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能力性要素,其使用价值本身就是代替人力、延伸或增大人的能力进行价值创造,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是其价值的转移过程,一方面则是新“等量价值”的形成过程。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不是反比关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虎强
当今时代,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双减"政策的出台,再一次促使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追求新的变革与超越。新的时代,需要学校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康之人、整全之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必须从价值理念、管理机制、思维方式、实践路径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实现转型。对于此,"新基础教育"研究团队在叶澜教授的带领下进行了长达近30年的探索,帮助一批"新基础教育"研究基地学校成功实现了转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形成了"生命·实践"教育学理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阎亚军 祝怀新
变革文化是学校组织内在的精神力量或意义体系,是学校变革能够发生与维持的基础。学校是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承担主体之一,然而部分学校参与教育改革的态度并不积极,缺乏变革文化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学校变革文化是一种自觉的文化,其核心内涵是进取、创新。学校变革文化的形成,需要经历"发现变化——适应变化——主动变革——管理变革"几个阶段,学校领导者和教师应承担各自的职责。
关键词:
变革文化 学校教育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