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61)
- 2023(5898)
- 2022(5035)
- 2021(5003)
- 2020(4048)
- 2019(9444)
- 2018(9192)
- 2017(17321)
- 2016(9108)
- 2015(10602)
- 2014(10459)
- 2013(10558)
- 2012(9921)
- 2011(9055)
- 2010(8847)
- 2009(8353)
- 2008(8304)
- 2007(7105)
- 2006(6049)
- 2005(5553)
- 学科
- 济(42557)
- 经济(42505)
- 管理(22792)
- 业(21613)
- 方法(20152)
- 企(17760)
- 企业(17760)
- 数学(17359)
- 数学方法(17268)
- 中国(15351)
- 贸(12649)
- 贸易(12644)
- 易(12442)
- 农(10052)
- 财(8429)
- 业经(8330)
- 制(7718)
- 学(7144)
- 关系(7025)
- 融(6917)
- 金融(6915)
- 银(6879)
- 银行(6866)
- 行(6738)
- 和(6601)
- 农业(6389)
- 出(6056)
- 地方(5871)
- 环境(5863)
- 发(5857)
- 机构
- 大学(137410)
- 学院(132720)
- 济(64700)
- 经济(63776)
- 研究(51716)
- 管理(48542)
- 理学(42085)
- 理学院(41511)
- 管理学(40968)
- 管理学院(40708)
- 中国(40503)
- 京(29566)
- 财(27908)
- 科学(27742)
- 所(25559)
- 研究所(23355)
- 财经(22883)
- 经济学(22042)
- 中心(21777)
- 经(21215)
- 经济学院(19827)
- 北京(19490)
- 范(19167)
- 师范(19073)
- 院(18117)
- 农(17887)
- 财经大学(17236)
- 江(16980)
- 师范大学(16063)
- 科学院(15549)
- 基金
- 项目(86912)
- 科学(70264)
- 基金(66885)
- 研究(65166)
- 家(58199)
- 国家(57734)
- 科学基金(49006)
- 社会(45409)
- 社会科(43064)
- 社会科学(43057)
- 基金项目(34190)
- 教育(30006)
- 自然(29231)
- 自然科(28651)
- 自然科学(28643)
- 省(28632)
- 自然科学基金(28212)
- 资助(27861)
- 划(25966)
- 编号(24364)
- 部(21888)
- 成果(21207)
- 中国(20659)
- 国家社会(20133)
- 重点(19564)
- 教育部(19429)
- 发(18697)
- 人文(17928)
- 创(17869)
- 大学(17236)
共检索到202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大川
自战国时代起的"抑商"政策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元朝政府在政策和思想上"重商",对商业的限制放宽,商人地位得到提高,但也出现了官商勾结的负面影响,形成了与前代不同的政商关系和文化表现。通过对古代社会"抑商"到"重商"过程发展变化的梳理,特别是元代"重商"政策下出现的政商新关系,剖析与之相对应形成的文化现象,以期对当代经济生活中正确处理政商关系、继承和发扬优秀商业文化思想起到借鉴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龚昌菊 庞昌伟
"重农抑商"政策是旧中国封建统治者一贯奉行的治国安邦之策。的确,在封建社会,它适合社会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巩固封建统治,推动社会进步。但自15、16世纪后,其局限性逐渐显露,深深影响和制约中国发展,最终导致贫穷、落后的社会格局。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应从本国情出发,继续重视"三农"问题;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治。
关键词:
重农抑商 政策 重商主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美娟
财计组织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经济管理以及巩固国家政权等多个方面均存在重要作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建立完善的财计组织制度,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协调社会经济和政府组织结构间的关系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古代财计组织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拥有许多优秀经验值得借鉴。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古代财计组织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的基础上,从中汲取对当代政府财计体制改革有益的养分,以此推动我国当代财计组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国家治理 财计组织制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莉光
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十多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基本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逐步推进的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以充沛的活力走上世界舞台.尤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精神的鼓舞下,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扩大.为了促进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在大胆进行试验和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同时,也应该很好地回忆历史,特别是自秦汉以来至鸦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琦
自秦末商鞅废除井田制到清末鸦片战争,近两千两百年的时间内中国土地所有制形式经历了土地国有制占主导地位,土地国有制与封建地主大土地私有制相对峙,最终封建地主大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发展历程。其间自耕农小土地私有制在艰难中发展,国家、封建地主、农民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博弈关系。研究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发展的进程,对当前进一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浩进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思想家都提出过关于收入分配公平的观点,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古代的思想家是站在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来思考收入分配问题的,并没有从改变民众地位,赋予民众权力的角度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近代的思想家仅从西方的思想和经验来寻求问题的解决的。他们的见解与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与特点并不相符。但在这些思想家的观点中,"仁政"、"不与民争利"、"恤民"、"减少分利者"、"取之于民、还之于民"、"节制资本"等在收入分配上重视民生、关照弱势群体的思想精华,都值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所借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理念,应将历史上的收入公平分配思想与中国经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海涛
重视植树造林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来的文化基因和优良传统。“以固其地”思想是中国古代植树造林公共价值取向的主要代表;“以为民资”思想是中国古代植树造林经济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以时种树”的理念,既是中国古人对植树技术长期总结的结果,也是历代统治者对植树造林的制度性安排。这些思想和理念对当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就是要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提升科技水平,不断完善制度保障。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植树造林 价值取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海涛
重视植树造林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来的文化基因和优良传统。“以固其地”思想是中国古代植树造林公共价值取向的主要代表;“以为民资”思想是中国古代植树造林经济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以时种树”的理念,既是中国古人对植树技术长期总结的结果,也是历代统治者对植树造林的制度性安排。这些思想和理念对当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就是要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提升科技水平,不断完善制度保障。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植树造林 价值取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黄晟鹏 孔燕
本研究通过对434则古代超常儿童案例的质性编码和特征共现网络分析,发现在中国古代超常教育实践中,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理想信念与学业成就和智力发展同等重要,显示出中华民族德智并重的育人智慧,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能的实施路径。启示:强化以家庭教育为主阵地的孝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建新 于珍
中国古代的技术发明熠熠生辉,无论建筑物的雕梁画栋,还是工艺品的精美绝伦,无不显示着中国技艺的精湛超然,这些辉煌的篇章皆依托于职业教育中学徒制的传承。原始社会孩子模仿父母学习基本生活技能的方式被认为是学徒制的起源;奴隶社会对官府工匠出现早期的管理,同时学徒制开始走出家庭,家庭以外的成员获得了传承技艺的机会,学徒制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发展;封建官营作坊学徒制的建立,使学徒制形成正规的管理体系,并专门制定了艺徒训练的制度,有了专门的训练教材,学徒制的发展达到了鼎盛;近代前夕由于行会的控制,学徒制逐渐衰落。本文在学徒制发展变迁的脉络里探寻规律,以期带给现代职业教育及其模式建构一点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
中国古代学徒制 变迁 职业教育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伟武 许玮頔
中国古代水文环境规划思想涵盖国家、区域、城镇等多重空间尺度,在世界观、发展观、价值观等视角百花齐放。在国家层面,先贤以系统性的思维认知自然、治理环境、规划都城、建构岳渎体系,形成了整体经营水文环境的世界观;在区域尺度,统治阶级借助水文环境对内加强社会治理、对外实现“耕战结合”,社会各阶层相向而行、推动国家战略的实施,体现了追求水文环境与政治、经济要素相辅相成的发展观;在城镇范畴,地方官府在时空统一性中考察人水关系,在水文环境规划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追求生态、人文与技术的平衡,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上述思想对我国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探索营建未来城市、完善当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新时代的生态文明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水文环境 规划思想 溯源 启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天平
从文字起源的视角分析古代的教育惩罚,可以清楚地看出,惩罚是教育的伴生物,是教育的手段和工具,其发展具有自身内在的规律。古代教育惩罚与古代礼仪规范等传统文化相适应,具有合理性和神圣性,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对下一代实施惩戒教育,促进教育对象的社会化。借古鉴今,应当以客观、辩证、冷静的思维认识和使用教育惩罚,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古代教育 教育惩罚 现代启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晶瑛
我国古代人才思想十分丰富,其内容涉及到人才的鉴别、选拔、任用和管理等方面,并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分析、总结历史上的人才思想,有助于今天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才战略的研究。
关键词:
古代 人才思想 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群忠
论“孝”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及其启示●肖群忠《孝经》引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孝在中国传统伦理和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地位。关于孝为德之本,笔者已有专文论述,本文拟论“夫孝,……教之所由生也”。所谓“生”,以笔者之理解...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军 娄小平
大学文化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大学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文章回顾梳理了中国古代大学的文化,探求其演化的内在轨迹,加深对中国大学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学文化 历史演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