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2)
2023(10092)
2022(9055)
2021(8646)
2020(7066)
2019(16609)
2018(16352)
2017(31856)
2016(17216)
2015(19435)
2014(19277)
2013(19015)
2012(17298)
2011(15528)
2010(15227)
2009(13681)
2008(13140)
2007(11068)
2006(9605)
2005(8152)
作者
(49336)
(40828)
(40403)
(38602)
(25880)
(19621)
(18301)
(16264)
(15535)
(14324)
(14096)
(13644)
(12871)
(12706)
(12700)
(12191)
(12153)
(12087)
(11719)
(11414)
(10180)
(9808)
(9644)
(9280)
(9139)
(9041)
(8963)
(8924)
(8086)
(8024)
学科
(67511)
经济(67439)
管理(47619)
(43949)
(36570)
企业(36570)
方法(32078)
数学(27777)
数学方法(27469)
(17298)
中国(16631)
地方(16453)
(15851)
业经(14832)
(14702)
农业(11735)
(11707)
环境(11699)
贸易(11698)
(11510)
理论(11311)
(11291)
技术(10416)
(9902)
(9685)
(9489)
财务(9432)
财务管理(9417)
教育(9342)
企业财务(8915)
机构
大学(241189)
学院(238714)
管理(98344)
(90567)
经济(88422)
理学(86214)
理学院(85195)
管理学(83698)
管理学院(83274)
研究(79856)
中国(56095)
科学(52013)
(51747)
(39370)
(38785)
业大(37028)
(36415)
研究所(36366)
中心(35392)
(33483)
师范(33233)
(32710)
北京(32633)
财经(32196)
(29803)
(29327)
农业(28486)
师范大学(27366)
(27328)
经济学(25811)
基金
项目(173561)
科学(136540)
基金(126125)
研究(125962)
(110230)
国家(109363)
科学基金(94111)
社会(78225)
社会科(74083)
社会科学(74065)
基金项目(68782)
(67068)
自然(62852)
自然科(61319)
自然科学(61305)
自然科学基金(60147)
(57189)
教育(56854)
编号(51571)
资助(50946)
成果(40853)
重点(38430)
(37544)
(36691)
(35750)
课题(34931)
创新(33269)
科研(33031)
教育部(32024)
大学(31991)
期刊
(95931)
经济(95931)
研究(68860)
中国(40524)
学报(38320)
科学(36256)
管理(34426)
(32204)
大学(28487)
(26929)
学学(26655)
教育(26571)
农业(23018)
技术(19953)
业经(15976)
(15416)
金融(15416)
经济研究(14586)
图书(14437)
财经(14404)
问题(12763)
科技(12664)
理论(12198)
资源(12135)
(12133)
(11721)
实践(11468)
(11468)
技术经济(11291)
现代(11284)
共检索到331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成栋  李长奇  梁爽  
历史街区是当代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遗留的宝贵遗产,每条历史街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文化、空间特征和社会配置,这些不同的配置和可识别的空间格局代表了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与当时民众的意识形态的特点,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城市建设热潮的影响下城市中传统的历史痕迹越来越少,承载传统文脉记录城市兴衰的街巷空间逐渐陷入萧条。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逐渐失去,其生命力亟需延续时,研究如何有效的保护与适度地更新它们,提供其空间改造的建议,在适宜性的商业化加持下护住流失的文化,对城市的发展以及街区均质化同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利华  焦政  
选取中英工业城市相似区位的两处历史文化街区——佛山品字街和伯明翰Colmore Row and Environs,运用康泽恩形态分析方法对街区形态演进进行研究,从更新周期、更新模式与更新管制体系上进行比拟性探索,意图基于空间形态保护的目的,为处于更新瓶颈的佛山品字街提供有益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武联  沈丹  
论文针对我国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定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青海同仁历史文化名城民主上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为例,探寻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保护、利用城市历史街区,并使之成为促进城市活力积极因素的方法。并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的内涵与原则,保护规划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同仁民主上街历史街区的规划建设思路。总结出在规划建设中要运用有机更新的思想方法,保护街区的人文社会网络,传承与发展地域环境特色,才能达到活力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结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苑  邓峰  
历史街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空间类型,其更新过程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文章从空间生产理论入手,以苏州山塘历史街区为例,分析了更新前后社会结构以及街区空间类型的变迁过程,认为这一过程在消解了街区原有传统社会关系的同时,构建了另一种开放的社会结构体系,由此产生新的空间生产需求并反映在空间景观的改造之中,这在本质上无法实现历史街区的文化传承。最后提出控制空间使用主体的替代,促进街区的渐进式更新是一种较适宜的历史街区更新途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蒋鑫  张希  钱行健  林箐  王向荣  
自2019年国家提出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以来,运河遗产的相关保护和规划工作进入新的阶段,运河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作为运河聚落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真性"保护受到诸多挑战。文章首先探讨了运河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原真性"保护的内涵,选取"原置、重构、转换、介入"4类典型的更新模式,从空间感知和图文感知两个角度构建"原真性"评价的系统理论框架,并借助POI数据点、照片图像、点评数据等多源数据进行指标评价与解析,以反思当前更新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矛盾。最后从空间营造、功能活化、文化传承和生活留真4个方面探讨"原真性"保护下运河历史文化街区(名镇)的更新对策,旨在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背景下重申"原真性"保护的重要意义,提出未来运河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保护和发展的新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雪霏  陈梓聪  廖书琪  马大卫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正处于一种存量更新阶段,大拆大建与底蕴流失使得历史地标街巷中的内聚、交流和拓展等功能逐渐弱化,导致具有记忆传承价值的历史街区呈现出绅士化现象。通过分析历史地标街巷的现状及与其关联人群需求,从街区记忆视角探析其在构建“新活力”过程中对“旧印记”的植入,从人群目标和街巷空间两个路径来建构复生居民日常化场景、适应传统文化特色的更新模式。进而以广州某街巷为例,尝试通过文化资源的提升与完善、闲置空间的置入与重组、游憩模式的筹划与搭建、街巷运营模式的组织与再生四个层面构建具有韧性的、迎合未来发展的历史地标街巷的更新实践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翔宇  潘琳  李鸽  
文化与消费结缘,就意味着文化作为特殊的商品参与了消费,文化消费对社会建构的影响日益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层面。以文化消费为视角,以我国近代商业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从我国近代商业历史街区的发展历程入手,阐释了近代商业历史街区的文化消费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我国近代商业历史街区的更新策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思嘉  李斐然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成为诸多城市采取的重要战略,历史街区成为实施这一策略的核心引擎。然而,这一进程的成效却不尽人意。本文结合城市发展背景,分析伊朗、塞尔维亚、葡萄牙三个国家重要城市以不同文化政策为契机,实施文化主导的历史街区城市更新项目。梳理其更新模式和成效,总结为三种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路径,最后提出对我国文化导向下城市更新实践的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司洁  李欣鹏  薛靖裕  李锦生  
伴随着旅游文化消费的兴起,通过商业开发改善历史街区的人居环境品质和整体空间活力,已是当下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主要方式。以西安市北院门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对北院门历史街区核心区人群活动的热力值、热区占比分析,发现了餐饮业在该区域占主导地位,而历史遗产则处于衰败的现状。同时,结合对原住居民的调查访谈,认为北院门历史街区存在过度商业化的问题,且对历史街区的地方性产生了负面影响。提出历史街区的更新与商业开发,应当以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为前提的观点,并提出规划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居阳  张翔  徐建刚  
公众参与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理念与组成部分。而参与群体的界定模糊和权限的分配不当则是引起当前规划公众参与失序的重要原因。文章尝试从公众参与制度构建的角度,引入话语权的基本思想,构建一个基于话语权的公众参与制度;划定包含三大类五种要素不同等级的话语权空间,建立基于GIS空间定量分析的区划方法,确定不同公众参与人群所处的空间范围和类别;制定话语权分配落实机制,明确处于不同话语权空间内相应人群的话语权。构建这一基于话语权的公众参与制度,以实现有序的公众参与,从而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参与性与可操作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巍  陈雨  张艺萍  吴富利  
近年来城市更新趋于常态化,由于各个城市发展水平及定位不同,地域特色各异,其更新策略不可一概而论。以重庆街区更新为例,提出"人文、国际、生态、智慧"四个更新理念,在揭示各更新理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其行动策略和路径;最后,以九龙坡区为例加以阐释,以期对其他地区的街区空间更新有所启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泽烨  李冬  栗功  
现代社会的全球化过程严重削弱了城市的地域特色,许多城市老街区的公共空间逐渐呈现出效能与活力低下和认知度弱化导致的可读性、使用性差等现象,如何保护老街区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痕迹,延续城市文化基因是城镇建设中被持续关注的热点。结合环境认知理论,在城市存量发展背景下以具有历史文化遗迹的老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15分钟生活圈内的公共空间进行场地优化更新设计,籍此唤醒城市活力,增强城市的文脉特征和可读性,重构人地关系,使其公共空间适应新的行为模式和生活场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妍  徐永战  陆磊  
如何保护历史街区形态,延续城市记忆是目前中国城市规划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南通寺街—西南营片区为例,首先针对街区中开放空间进行功能、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并进行问卷调研,发现街区中开放空间存在的问题,了解居民对传统街区的发展要求。然后,以街区形态再生为目的,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接下来,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再生策略,如社区参与策划、人性化设计、功能多样性、街区文化网络等,使街区形态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再生。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勇  夏健  
基于"异托邦"空间概念和特征分析基础上,认为历史街区是作为城市社会真实场所存在的城市"异托邦",并对历史街区的城市"异托邦"特质进行详细解读。并指出,为城市发展提供"反身之镜"和特殊空间实践基地是历史街区的城市使命,而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使历史街区回归,同时保持历史空间和创造生活空间的"异托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廖永林  曹爽  
以"大拆大建"为主要方式的旧区改造导致风貌破坏,历史保护问题亟待重视。土地利用价值的逆向调整,限制了城市更新中通过改变土地用途弥补改造成本的可能性,直接加大了历史文化风貌保护项目的改造成本。倡导实施"单元最小化"改造模式,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地价支持,降低更新改造成本。城市更新是城市政府通过优化配置城市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文环境的综合整治活动。如何运用现行土地政策,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