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92)
- 2023(16039)
- 2022(13785)
- 2021(13232)
- 2020(10721)
- 2019(24805)
- 2018(24886)
- 2017(46935)
- 2016(25759)
- 2015(29258)
- 2014(29164)
- 2013(28153)
- 2012(25937)
- 2011(23641)
- 2010(24039)
- 2009(22310)
- 2008(21369)
- 2007(19078)
- 2006(17210)
- 2005(14808)
- 学科
- 济(95731)
- 经济(95531)
- 管理(67616)
- 业(67558)
- 企(52962)
- 企业(52962)
- 方法(41852)
- 农(36710)
- 数学(35107)
- 数学方法(34707)
- 中国(33753)
- 财(25083)
- 业经(24776)
- 农业(23893)
- 教育(23799)
- 学(21698)
- 制(20380)
- 理论(19629)
- 地方(19047)
- 贸(17908)
- 贸易(17898)
- 易(17441)
- 和(16432)
- 银(16065)
- 银行(16029)
- 技术(15437)
- 行(15373)
- 发(14968)
- 融(14645)
- 金融(14642)
- 机构
- 大学(364517)
- 学院(361132)
- 管理(138994)
- 济(138665)
- 经济(135341)
- 研究(121034)
- 理学(120145)
- 理学院(118743)
- 管理学(116729)
- 管理学院(116036)
- 中国(86468)
- 京(78097)
- 科学(72791)
- 财(65963)
- 所(59404)
- 范(56588)
- 师范(56227)
- 农(56063)
- 中心(54301)
- 研究所(53831)
- 江(53278)
- 财经(52625)
- 业大(50805)
- 北京(50044)
- 经(47711)
- 师范大学(45719)
- 院(43361)
- 州(43035)
- 农业(42637)
- 经济学(41469)
- 基金
- 项目(240160)
- 科学(189751)
- 研究(185516)
- 基金(171407)
- 家(147404)
- 国家(145775)
- 科学基金(124472)
- 社会(116585)
- 社会科(109356)
- 社会科学(109328)
- 省(94003)
- 基金项目(90691)
- 教育(89759)
- 划(80003)
- 编号(79476)
- 自然(77173)
- 自然科(75287)
- 自然科学(75270)
- 自然科学基金(73905)
- 资助(68980)
- 成果(67429)
- 课题(55683)
- 部(54515)
- 重点(53921)
- 发(52054)
- 创(49890)
- 项目编号(48488)
- 教育部(47579)
- 国家社会(46364)
- 性(46181)
共检索到537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姚荣
乡村教育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百年历程中,大致经历了从"文字不下乡"到"文字下乡"再到"文字上移"三个阶段。依据韦伯"理想类型"的概念工具以及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本文提出我国乡村教育总体上经历了从"嵌入"到"悬浮"的历史变迁。根据乡村教育与乡土社会的关系,将乡村教育"嵌入"分为清末民初前的"内生型嵌入"与清末民初至20世纪90年代的"行政型嵌入"两种类型。与此相应,乡村教育的"悬浮"则代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村教育变迁的总体趋势。根据不同地区乡村教育"悬浮"的不同生成机制与影响因素,乡村教育的"悬浮"趋势可以分为政府外力驱动下引起的"外驱型悬浮"与乡土社会从"乡土中国"向"离土中国"变迁而引发...
关键词:
乡村教育 变迁历程 乡土社会 嵌入 悬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建
乡村公共文化治理关系到乡村治理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与水平。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发现,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治理先后历经政治驱动的文化更新、经济导向的文化建设、服务取向的文化供给等阶段,并在国家与社会层面分别表现为整合与接纳、悬浮与消解、下沉与重塑等不同状态。因此,乡村公共文化治理应围绕国家与社会的互适合作,以农民为中心调和行政化与乡土化逻辑、以政府职责为重点催化国家与社会合作,进而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秦轲
中国正在经历从老龄化社会向高龄社会的转变,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需要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不断变化的养老模式进行梳理,并基于社会嵌入视角,将不同养老模式下的社会嵌入构成要素分为结构嵌入、政治嵌入和认知—文化嵌入,探析中国养老模式变迁的社会制度背景和现实逻辑,就中国未来养老模式的发展走向和政策选择进行探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秦轲
中国正在经历从老龄化社会向高龄社会的转变,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需要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不断变化的养老模式进行梳理,并基于社会嵌入视角,将不同养老模式下的社会嵌入构成要素分为结构嵌入、政治嵌入和认知—文化嵌入,探析中国养老模式变迁的社会制度背景和现实逻辑,就中国未来养老模式的发展走向和政策选择进行探究。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会金 戚振东
国家审计承担着服务国家治理的重要功能。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国家审计嵌入性治理的理论框架,分析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嵌入性治理本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认为,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作用机制包括对国家治理目标实现的控制作用、对国家治理主体运行的监督作用、对国家治理服务的评价作用、对国家治理结构不断优化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国家治理环境的培育作用等。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社会嵌入 作用机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永强 于水
社会资本已成为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破解社会资本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悬浮化”问题对加速乡村振兴意义重大。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借助组织嵌入、资本嵌入、关系嵌入、文化嵌入等方式重塑乡村社会治理格局,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注入强大动能。然而,在与乡村多元力量动态博弈的过程中,社会资本与基层自治的间断张力、形式嵌入与实质融入的经营权衡、资本生产与农民群体的脱嵌遭遇、工商文化与小农文化的交织碰撞等复杂境况使得社会资本陷入角色悬浮、项目悬浮、制度悬浮、理念悬浮等脱嵌困境。为此,基于融合共生的发展导向,从激活共生单元协同力、加快形成共生意识、强化共生关系维系、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四个维度构建社会资本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共生新图景,推动社会资本从“脱嵌悬浮”向“融合共生”转变。
关键词:
悬浮 融合共生 社会资本 和美乡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永强 于水
社会资本已成为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破解社会资本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悬浮化”问题对加速乡村振兴意义重大。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借助组织嵌入、资本嵌入、关系嵌入、文化嵌入等方式重塑乡村社会治理格局,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注入强大动能。然而,在与乡村多元力量动态博弈的过程中,社会资本与基层自治的间断张力、形式嵌入与实质融入的经营权衡、资本生产与农民群体的脱嵌遭遇、工商文化与小农文化的交织碰撞等复杂境况使得社会资本陷入角色悬浮、项目悬浮、制度悬浮、理念悬浮等脱嵌困境。为此,基于融合共生的发展导向,从激活共生单元协同力、加快形成共生意识、强化共生关系维系、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四个维度构建社会资本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共生新图景,推动社会资本从“脱嵌悬浮”向“融合共生”转变。
关键词:
悬浮 融合共生 社会资本 和美乡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连刚 陈天庆 文枚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农民合作社通过发挥自身经济功能可推动乡村发展,并不断向社会领域拓展和延伸,已成为乡村治理的有效载体。通过分析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基于嵌入性视角提出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的三重路径,即资本嵌入、政治嵌入和文化嵌入,提出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即规范合作社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完善激励机制。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农民合作社 嵌入性 路径优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晓军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乡与村的关系直接受到乡镇嵌入强度和村组反嵌强度的相互影响和作用。通过对乡村互嵌强度关系的演化,本文分析了乡村治理格局的类型,提出了以强化乡镇的导向作用、夯实村组的责任主体地位以及提升农民参与的效果等建议和对策来构建"乡镇导向、村组负责、农民参与"的乡村协同治理格局,这为进一步探究适合我国农村发展的治理模式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嵌入强度 乡村治理 村民自治 农民参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璐璇 谢慧贤 王时彩 林森 刘子书 王心蕊
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创业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聚焦乡村旅游创业情境,基于嵌入性视角,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5个乡村旅游创业典型地区为案例地,综合运用问卷法与访谈法,深入探讨嵌入性对旅游创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婚配情况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嵌入性通过旅游创业能力对创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旅游创业能力在嵌入性与旅游创业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婚姻正向调节创业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与无配偶的创业者相比,有配偶的创业者能够更有效地将创业能力转化为创业绩效;此外,婚姻的调节作用在创业能力的不同维度上存在差异,婚姻有助于提升机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战略能力和承诺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该研究揭示了“成家”与“立业”之间的内在关联,为促进农民创业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建明 张理剑
随着国家城乡融合和农村三产联动战略的实施,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已不仅是涉农职业院校的任务,也成为所有职业院校的使命。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联系虽日益加强,但职业教育难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度较低,其根源在于共生环境营造不足、共生模式演化不强、共生单元联动割裂。因此,需贯通国家战略与产业结构,营造共生环境;互通校地比较优势,优化共生模式;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联动共生单元,使双方充分共享协同共生的溢出效应,满足乡村振兴全面需要和自身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守英 王一鸽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近百年结构转变及其由此带来的人地关系与乡村制度变革,得出中国已经从以农为本、以土为生、以村而治、根植于土的"乡土中国",进入乡土变故土、告别过密化农业、乡村变故乡、城乡互动的"城乡中国"。在城乡中国阶段,一方面是农民的高度异质化及其与乡村的经济社会关系发生分野,农二代引发代际革命,农业走向劳动集约和多功能化;另一方面是要素在城乡间配置活跃,城乡分工与融合增强,乡村在分化的同时也迈向业态、产业、功能多样化。在历史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城乡中国"有必要成为理解转型中国结构形态的一个重要范式,任何基于"乡土中国"或"城市中国"的公共政策都不利于中国完成伟大的转型。
关键词:
结构革命 乡土中国 城乡中国 历史转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慧琳 姚佳胜 赵光磊
随着家庭教育立法进程的不断推进,家庭教育政策成为家庭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探究我国家庭教育政策的变迁历程,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教育政策的演进经历了萌芽、深入和全面三个发展阶段。其变迁深受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观念等深层结构的影响,政府的理性选择、政策发展的需要以及公共问题的出现是家庭教育政策发展的动力机制,在不同阶段也因成本设置、协同效应以及学习效应存在路径依赖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夯实家庭教育法治保障,推动政策体系逐渐完备;构建多元主体协同体系,促进家庭教育政策贯彻落实;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宣传,减少政策变迁阻力。
关键词:
历史制度主义 家庭教育 政策变迁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李力东
清末以来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变迁既有明显的变化也有显著的连续性。虽然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和影响在不断增强,然而乡村社会仍然保持了相当程度的自主性。乡村精英在这一变迁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乡村精英的"脱嵌"或"变通",国家加强对乡村社会直接控制的努力遭到不同程度的消解,国家政权建设的目标迟迟无法实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通过制度建设支持乡村社会发展,乡村精英重新嵌入乡村社会之中,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呈现出良性发展趋势,乡村振兴的前景值得期待。
关键词:
国家 乡村社会 乡村精英 国家政权建设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闫守轩
乡村教育的"悬浮态势"是乡村教育在城市文明主导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整体性表现,表现在乡村教育在国家教育规划中的缺席、与本土文化的断裂、乡村少年身份认同的迷失及乡村教师脱离乡土的城市情结等,这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教育制度的失衡、乡村文化的虚化与受教育者个体精神价值的迷失等所致。提升乡村教育在教育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加强乡村本土文化与乡村教育的融合,立足乡村教育实施制度化改造,建立"平等且融合"的城乡教育交流机制,将乡村教育推向新的发展。
关键词:
乡村教育 “悬浮态势” 价值迷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