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814)
- 2022(1582)
- 2021(1675)
- 2020(1417)
- 2019(3284)
- 2018(3281)
- 2017(5726)
- 2016(3816)
- 2015(4579)
- 2014(4766)
- 2013(4418)
- 2012(4328)
- 2011(3841)
- 2010(4146)
- 2009(3702)
- 2008(3935)
- 2007(3681)
- 2006(3517)
- 2005(3447)
- 2004(3137)
- 学科
- 管理(9049)
- 济(8972)
- 经济(8949)
- 业(8164)
- 企(6131)
- 企业(6131)
- 教育(5544)
- 理论(5435)
- 教学(5368)
- 中国(5224)
- 农(4862)
- 学法(3712)
- 教学法(3712)
- 制(3638)
- 财(3605)
- 研究(3360)
- 学理(3358)
- 学理论(3358)
- 农业(2984)
- 学(2911)
- 银(2655)
- 银行(2647)
- 业经(2515)
- 行(2494)
- 税(2465)
- 税收(2235)
- 地方(2231)
- 收(2209)
- 体(2153)
- 度(2085)
- 机构
- 学院(50431)
- 大学(50037)
- 研究(19126)
- 济(15426)
- 管理(14936)
- 经济(14773)
- 中国(14501)
- 京(11796)
- 科学(11482)
- 理学(11329)
- 理学院(11150)
- 管理学(10786)
- 管理学院(10688)
- 所(10580)
- 江(10194)
- 范(9620)
- 师范(9558)
- 财(9458)
- 研究所(9079)
- 农(8987)
- 教育(8721)
- 中心(8697)
- 技术(8509)
- 北京(8289)
- 州(8248)
- 职业(7913)
- 师范大学(7387)
- 省(7290)
- 院(6814)
- 业大(6770)
共检索到95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丽 周益春 欧阳晓平 蒋文娟 宋德发
"问题立场"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不局限于单一的学科。构建有鲜明力学特色的材料类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教材体系。激发材料类学生的力学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守新 高振华 韩世岩
文章以高等院校大学生教育教学的现状为背景,分析了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教学中存在的几方面问题,并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对课程体系设置、课程考核方式、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拔尖创新型人才 教育培养 问题与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廷奇
学科交叉已成为知识创新、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大学交叉学科建设不仅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传统管理体制及"单科制"组织体系的"惯性",使我国大学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不少困境和障碍。当务之急是树立大学科意识,积极推进学科交叉的制度创新,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实现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人才培养的互动和协同。
关键词:
交叉学科 拔尖创新人才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亮 金祥雷 王瑞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探索价值。为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国家组织实施了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作为试点的重要内容。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应当按照拔尖人才的成长规律,科学地建立起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为学生个性的、创造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和外在环境。2009年以来,吉林大学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和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等,按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克武 胡中波 郑伦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针对我国较长时间内杰出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发了社会各届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高度关注。高等教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汪辉 王聪聪
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前至中小学阶段实施是21世纪日本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政策经历了从课程教学的单一变革到培养模式、培养机制等系统改革,其中的核心是指定超级科学高中,以及推进高中与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协同合作与有效衔接。该政策在目标设计与具体实施中面临四重困境:其一,受政治经济等外部要素的过度影响,忽视了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使得政策方向多元并不断偏离初始目标;其二,急于追求有限时效内政策目标的实现而不断调整政策方案,严重影响了政策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其三,为获取政府资源的持续投入,高中和大学过度关注人才培养的显性成效,致使政策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与政策初衷产生明显偏差;其四,政策评估主要集中于学校的资源投入而忽视了对学生主体发展变化的考核。这导致日本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远未达到预期。
关键词:
基础学科 拔尖创新人才 早期培养 日本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瞿振元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大改革、大建设、大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何更好地适应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目标的总要求,切实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内涵发展的轨道上来,促进教育质量的大提升,实现高等教育的新跨越,使我国高等教育大国稳步迈向高等教育强国,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更加稳固的教育基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平
《教育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意见》中说明,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遵循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成长的规律,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调动高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生源、师资、氛围、培养模式、条件、制度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大胆创新、深入改革,开辟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门渠道,促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对高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洪元
培养拔尖创新林业人才,需要明确思路,持续改革,砥砺前行。北京林业大学明确"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引导创新、发展个性"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坚持学科带动专业、创新培养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强化科研训练、突出实践教学、完善教育体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和工作机制。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林业 创新创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为加强会计人才培养,2006年广西财政厅启动了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培养项目,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学术、注册会计师等四个行业分门别类开展"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培养。1项目启动至今,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在社会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进一步了解项目实施效果、继续改进和完善人才培养,课题组对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培养项目开展了调查,对项目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据此对下一步深化会计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曾庆玉 姚梅林
适应性专长兼具知识和创新的双重成分,与常规专长存在质的不同,突出表现在生成性重构、理论驱动和灵活调控等方面。它是拔尖创新人才应具有的核心特征。当前应树立培养适应性专长的教育目标观,知识和创新并重;加强多学科交融,推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为适应性专长的形成奠定深厚根基;改革评价方式,构建"为未来做准备"的评价体系,为适应性专长的形成提供正确导航。
关键词:
适应性专长 常规专长 PFL测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丁水汀 李秋实
当前,大工业时代正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的经济竞争也正演变成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争夺,一些世界知名大学引领着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也不断进行着深刻的变革。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历史上承袭了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个性、多学科交叉和创造力的培养,已不能适应全球人才竞争,与当前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人才知识结构需求也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大学急需进行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从而培养一批兼具创新思维、多学科交叉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精英人才。作为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彭芝
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中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发现的眼光、全面的眼光,需要处理好办学思想和体制机制中无为和有为的关系、整体适应和局部突破的关系。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选择。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教育体制 素质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邱学青 李正
本科生科研是本科生在教师指导下实施的对学科领域具有原创的或创新性贡献的探究与调查活动。实践证明,本科生科研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之红
综观世界教育领域,有关精英人才教育的实验和探索,始终没有停息过,21世纪以来,更多国家普遍采取了支持精英人才教育的政策、计划、投资支持和立法保护。在中国教育历史长河中,有关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源远流长,而当前,通过精英教育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选择。为此,在学校教育领域,要深入研究有关智能潜力的测试甄别、特别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及评价标准,切实提高有关试验探索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英才教育 早期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