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9)
2023(11536)
2022(9533)
2021(8814)
2020(6743)
2019(15093)
2018(14779)
2017(27110)
2016(14759)
2015(16552)
2014(16681)
2013(16566)
2012(16004)
2011(14879)
2010(15365)
2009(14398)
2008(14154)
2007(13326)
2006(12278)
2005(11082)
作者
(44221)
(36984)
(36854)
(34985)
(23422)
(17817)
(16656)
(14326)
(14252)
(13384)
(12654)
(12416)
(11920)
(11801)
(11466)
(11180)
(10790)
(10769)
(10706)
(10601)
(9638)
(9113)
(8942)
(8563)
(8475)
(8371)
(8330)
(8162)
(7668)
(7538)
学科
(72252)
经济(72087)
(38994)
管理(33970)
(31707)
(27196)
企业(27196)
中国(24591)
地方(23559)
业经(22289)
农业(21251)
方法(20298)
(16561)
数学(14530)
数学方法(14251)
(14049)
(13934)
理论(13123)
地方经济(12628)
(12460)
产业(12304)
(12000)
(11722)
银行(11703)
(11671)
金融(11670)
(11443)
发展(11065)
(11026)
技术(10812)
机构
学院(220437)
大学(217085)
(89539)
经济(87401)
研究(82387)
管理(77373)
理学(64592)
理学院(63701)
管理学(62508)
管理学院(62068)
中国(61542)
科学(49650)
(47791)
(42133)
(41533)
(40465)
研究所(37652)
中心(37529)
(36838)
(35417)
师范(35115)
业大(31299)
农业(30978)
北京(30877)
财经(30636)
(29747)
(29024)
师范大学(28002)
(27551)
(27423)
基金
项目(137278)
科学(107902)
研究(107451)
基金(95117)
(81490)
国家(80624)
社会(69661)
科学基金(68007)
社会科(64653)
社会科学(64639)
(56823)
基金项目(49481)
教育(48837)
(46632)
编号(45678)
成果(39196)
自然(38717)
自然科(37752)
自然科学(37747)
资助(37202)
(37075)
自然科学基金(37054)
课题(33423)
重点(31377)
发展(30533)
(30002)
(29359)
(28630)
国家社会(27842)
(27493)
期刊
(120564)
经济(120564)
研究(71697)
中国(57552)
(45939)
教育(36061)
学报(34355)
科学(32885)
农业(30520)
管理(29763)
(29425)
大学(26805)
学学(24802)
(23611)
金融(23611)
业经(23392)
技术(19839)
经济研究(17347)
问题(15517)
财经(15510)
(13731)
(13437)
图书(12341)
(12137)
农业经济(11294)
农村(10846)
(10846)
技术经济(10793)
世界(10697)
经济问题(10647)
共检索到362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宝玲  陈宇丹  
乡村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以川渝地区5个行政村的产业发展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分析乡村产业发展在模仿阶段(学中干)与创新阶段(干中学)的主要实践路径。研究发现:鉴于自然环境与资源禀赋的相似性,乡村产业发展主要以传统农业为基础,逐渐推进种养业的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来实现前期模仿;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进行环境(土地)整治、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是乡村产业模仿阶段的主要举措;引入社会资本、促进三产融合是乡村产业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引入新的生产要素,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组织模式与产业发展模式,拓展价值链,是乡村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宝玲  陈宇丹  
乡村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以川渝地区5个行政村的产业发展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分析乡村产业发展在模仿阶段(学中干)与创新阶段(干中学)的主要实践路径。研究发现:鉴于自然环境与资源禀赋的相似性,乡村产业发展主要以传统农业为基础,逐渐推进种养业的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来实现前期模仿;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进行环境(土地)整治、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是乡村产业模仿阶段的主要举措;引入社会资本、促进三产融合是乡村产业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引入新的生产要素,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组织模式与产业发展模式,拓展价值链,是乡村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晓波  
民族地区由于地理区位、经济基础、民族文化等具有特殊性,在实现从传统农村向现代社区转型的过程中必然会呈现新时期特点。民族地区乡村通过发展特色手工业实现乡村社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成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发展模式。以云南大理周城村为例,通过周城特色手工业(扎染)的分析,从促进社区发展的动力源、组织社会化、功能整合的维度对民族地区乡村发展特色手工业作发展社会学研究。
[期刊] 求索  [作者] 农业部课题组  张红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高辉  朱侃  
消除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并不意味着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差距、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完全消除,如何发展和完善乡村社会政策体系既是稳固脱贫攻坚的基础问题,又是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机制问题。立足于此,从贫困治理政策间关系视角去探究农村扶贫政策与乡村社会政策的演变动态、发展动力与未来方向。以G省L县进行历史制度分析发现:(1)贫困政治化是扶贫政策吸纳乡村社会政策的前提,作为政治任务的扶贫运动可以调动经济政策、社会政策以及行政手段等各种资源,从而呈现扶贫政策与社会政策的悖论共存;(2)党建扶贫实践中的社会政策发展体现了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双重推进道路,其本质是中央的贫困治理政治势能转化为乡村社会治理效能的过程;(3)该过程通过价值宣传路径、组织嵌入路径与资源输入路径体现了乡村社会政策发展的思想动力、权威动力与利益整合动力,并且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结构性基础。创新之处可能在于抓住了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问题,从社会政策视角进行了回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高辉  朱侃  
消除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并不意味着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差距、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完全消除,如何发展和完善乡村社会政策体系既是稳固脱贫攻坚的基础问题,又是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机制问题。立足于此,从贫困治理政策间关系视角去探究农村扶贫政策与乡村社会政策的演变动态、发展动力与未来方向。以G省L县进行历史制度分析发现:(1)贫困政治化是扶贫政策吸纳乡村社会政策的前提,作为政治任务的扶贫运动可以调动经济政策、社会政策以及行政手段等各种资源,从而呈现扶贫政策与社会政策的悖论共存;(2)党建扶贫实践中的社会政策发展体现了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双重推进道路,其本质是中央的贫困治理政治势能转化为乡村社会治理效能的过程;(3)该过程通过价值宣传路径、组织嵌入路径与资源输入路径体现了乡村社会政策发展的思想动力、权威动力与利益整合动力,并且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结构性基础。创新之处可能在于抓住了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问题,从社会政策视角进行了回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立群  
推行全产业链模式,是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要求,而这也正是全产业链理论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耦合之处。但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缺乏核心企业支撑、产业链短、区域合作缺乏等困境,这直接制约了我国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发展。基于此,必须进行垂直一体化整合,打造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必须培育乡村旅游核心主体;必须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实现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滢建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其具有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等重大现实意义。在新时期,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推动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和绿色发展,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筑牢根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振国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民族地区分布广泛,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增加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地区经济的重要路径,对于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导向,对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兔儿干村乡村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和面临困境给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余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破解乡村治理主体力量"外生强、内生弱"的困境,实行民主自治,充分发挥乡村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嘉丹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产业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能够显著地改善农村人口的居住环境,促进农村地区产业的科学布局。在本文中,笔者从乡村旅游发展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现状入手,总结乡村文化成生态失衡的原因,并提出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强化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政水  邹序安  杨飏  
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是涉农高职院校的职责使命。服务源于需求,涉农高职院校应依据地方乡村事业发展、产业发展、企业发展等的需要,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从专业建设、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决策咨询、农民培训、校农合作、职教帮扶等方面,探讨了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窦清华  
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重要支撑,关系着乡村内生发展和持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开发要突出乡村本土特色,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在产业集聚的推动下发挥自身的价值和能量,因而特色化是其优势产业能否建立的关键,产业集聚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作用的重要途径。为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需为乡村提供人才保障、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保障、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文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逆转的趋势。乡村文旅文创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亟需积极探索具有乡村地域适应性的数字化转型路径。综合来看,数字化转型对于乡村文旅文创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助推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乡村文旅文创产业发展的作用,厘清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从数字化人才培育、环境建设与产品创新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产业优化发展路径,以期为乡村文旅文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晓迪  
我国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面临基础设施与旅游环境困境、中介机构与品牌效应困境、资源开发与经营管理困境、发展推力与动力不足困境。导致这些困境长期存在的原因主要有政府规划支持力度小、经营发展融资难度大、生态资源开发困难多、旅游专业人才数量少等。乡村生态旅游产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政府制定乡村生态旅游产业规划,企业升级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理念,社会参与乡村生态旅游链条形成,人才加入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经营中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