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28)
2023(9095)
2022(7962)
2021(7097)
2020(6150)
2019(14321)
2018(14094)
2017(27512)
2016(15058)
2015(17208)
2014(17623)
2013(17826)
2012(17132)
2011(16037)
2010(16662)
2009(15694)
2008(15725)
2007(14831)
2006(13243)
2005(12249)
作者
(47538)
(40209)
(39745)
(38121)
(25578)
(19149)
(18341)
(15519)
(14965)
(14391)
(13902)
(13187)
(12917)
(12868)
(12726)
(12468)
(11995)
(11884)
(11591)
(11441)
(10178)
(9998)
(9752)
(9241)
(9124)
(9091)
(8864)
(8731)
(8090)
(7966)
学科
(87737)
经济(87676)
管理(42849)
(40693)
(33325)
企业(33325)
方法(32201)
数学(27794)
数学方法(27563)
地方(20830)
中国(18952)
(18588)
(18069)
业经(16271)
(15810)
地方经济(13965)
(13446)
(13117)
贸易(13110)
(12626)
农业(12465)
(12101)
理论(11174)
环境(10969)
(10850)
金融(10846)
(10737)
银行(10711)
(10247)
(10096)
机构
大学(242254)
学院(240282)
(107934)
经济(105710)
研究(87245)
管理(86609)
理学(73168)
理学院(72256)
管理学(71093)
管理学院(70598)
中国(64484)
科学(52566)
(51527)
(47352)
(46215)
研究所(41796)
(40957)
(38065)
中心(37965)
财经(37735)
经济学(34267)
业大(33904)
(33798)
(33444)
师范(33174)
北京(32853)
农业(32304)
经济学院(30502)
(30100)
(29966)
基金
项目(145569)
科学(113117)
研究(106382)
基金(104199)
(90399)
国家(89644)
科学基金(75006)
社会(67553)
社会科(63998)
社会科学(63974)
(56829)
基金项目(54279)
教育(48841)
(48098)
自然(46744)
自然科(45579)
自然科学(45564)
自然科学基金(44742)
编号(43472)
资助(43323)
成果(36844)
重点(33384)
(33157)
(32665)
课题(30787)
(29221)
教育部(27775)
国家社会(27579)
科研(27509)
创新(27423)
期刊
(130871)
经济(130871)
研究(76092)
中国(45776)
学报(38267)
(37651)
(37477)
科学(34900)
管理(32636)
大学(27829)
学学(26055)
农业(24731)
教育(23944)
(21434)
金融(21434)
经济研究(21023)
技术(20813)
财经(20748)
业经(18883)
(18031)
问题(17372)
(14408)
技术经济(14234)
(13748)
世界(12557)
国际(12424)
统计(12217)
图书(12129)
商业(11718)
现代(11701)
共检索到373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成三  
仅仅三、四年以前,“中国威胁论”在日本曾相当盛行,“中国低价商品的大量涌入是日本通货紧缩的元凶”、“日本企业纷纷到中国投资造成日本产业的空心化”等议论颇多。但近两年来,“威胁论”明显失色,代之而起的则是“利用论”。日本著名经济评论家、前经济企划厅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春来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已越来越引起美国学界的注意,因为中国人的利益与美国人的利益越来越息息相关。但是,美国学界始终存在着异样的声音,炮制和鼓吹各种形形色色的所谓中国经济威胁论论调。按照他们鼓吹的内容,可以将其细分为"中国制造威胁论""中国贸易威胁论""中国资本威胁论""人民币汇率威胁论""中国粮食威胁论"等论调。
[期刊] 改革  [作者] 方生  
“外资威胁论”质疑方生为了在扩大开放的基础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某些思想障碍。关于利用外资,有人提出“谁利用谁”这样一个问题,言外之意,只能我利用你,而不能让你来利用我;有人认为外商以所获利润汇出意味着我国国民财富的流失,而看不...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关志雄  陈虹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佟家栋  
马克思主义认为,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分工日趋细化,从而将世界各国都卷入到分工体系中。现代国际分工表现出多阶段、多层次的结构,因而各国的比较优势发生了迅速改变,使各国劳动力的就业受到较大影响。这不是一个国家因为国际贸易或贸易政策所产生的对另外一个国家的威胁,而更多的是技术进步和生产分工全球化的必然。政府的政策应该放在如何因势利导,解决这些过渡性问题上。目前的现实是,国际经济保护主义已经成为一种脆弱恢复期各国开放政策的新态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佟家栋  
马克思主义认为,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分工日趋细化,从而将世界各国都卷入到分工体系中。现代国际分工表现出多阶段、多层次的结构,因而各国的比较优势发生了迅速改变,使各国劳动力的就业受到较大影响。这不是一个国家因为国际贸易或贸易政策所产生的对另外一个国家的威胁,而更多的是技术进步和生产分工全球化的必然。政府的政策应该放在如何因势利导,解决这些过渡性问题上。目前的现实是,国际经济保护主义已经成为一种脆弱恢复期各国开放政策的新态势。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吴昊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国际上出现了一股宣扬来自中国的经济威胁的论调。日本不仅是这一论调的发源地,而且也是当前宣扬中国经济威胁论的最主要鼓噪者。在日本,一些右翼学者、企业界人士甚至部分政府官员,经常以中国对外输出通货紧缩、中国出口商品冲击了日本产品、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加速了日本产业空心化等为理由,宣扬来自中国的经济威胁。然而,上述论调不符合中日经贸关系的真实情况,缺乏可靠的现实依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关志雄  
围绕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日本国内的舆论最近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不久以前占主流地位的“悲观论’在退潮,取而代之的是“乐观论”,现在更演变为“威胁论”。担心人民币贬值的论调不知不觉地为期望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所代替。以《谁来养活中国》一书为代表的粮食不足论,现在却被认为中国的廉价农产品对日本的农民造成严重威胁的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发林  
"一带一路"倡议成果丰硕,但其动机和预期结果也面临诸多质疑。提升国际议程设置能力是切实化解担忧、不解或误解的有效途径,是回应和有限地缓和曲解或阴谋论的有效手段。"一带一路"倡议可以被理解为针对国际发展失衡问题的"中国方案",其提出、传播和执行的过程便是一个国际议程设置的过程。国际议程设置分析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一个新的解释视角,并因此将相对零散的问题、事件、政策和争论纳入一个整体的分析框架中,为"一带一路"从国内到国际、从理念到实践、从构想到制度的发展提供较为系统的解释,为化解"一带一路"威胁论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此解释和方法包含国际议程设置的三个相互关联且存在先后顺序的过程:议题形成、议题传播和议题制度化。国际问题的选择和议题的制定决定了可能获得国际共识的程度,有效的国际传播可以更加清晰地阐明动机,获取共识,制度化可以通过建立约束获得更多的信任。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施明义  周艳  
2002年2月,在纽约召开的第32届世界经济年会论坛认为日本是全球经济的最大威胁。其成因之一是日本经济结构问题与银行不良债权问题的恶性循环;二是日本持续通货紧缩的根源在于总需求低迷;三是财政赤字恶化,国际信用评级敲响了警钟。与此同时出现日本“哭穷”以及掀起日元贬值风浪等,这是日本跨世纪战略转换过程中所采取相应战术变化的新“高招”。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明之  
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突出表现,招来了国际上以"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为代表的种种赞誉,一时间盖过了早些年沸沸扬扬的"中国威胁论"。尽管全球化加深了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然而西方国家固守冷战思维,打着"普世价值"的旗号,并不惜以武力强行推销西方价值观。西方价值观的全球扩张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且完全无视正义、国际道义、甚至国际法的制约而随心所欲地在全球强行展开军事行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是其全球战略调整的重要内容,亦是其冷战思维定式的逻辑结果。在西方霸权逻辑中,无论中国做什么,无论中国怎么做,都是错的。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责任论"的走向可知,后危机时代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依然十分严...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吴大辉  
2004年,为了评估俄罗斯远东地区居民对待中国和中国人的态度,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历史、考古和民族研究所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和犹太民族自治专区采用街头随机抽样问卷的方式,对700名俄罗斯多个阶层、多年龄段、多所有制、多教育层次人士做了一次社会舆论民意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在“俄罗斯人喜欢的国家”中排在倒数第二位,仅好于朝鲜;在“对俄罗斯利益及其远东领土构成的诸多威胁”中,所谓“中国的扩张政策”处于第一位(46%),美国的霸权主义”处于第二位(35%)“,同日本千岛群岛的争议”处于第三位(40%);在“中国对俄罗斯的威胁”中,认为对俄罗斯“领土完整”构成威胁的占58...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郑秉文  
由于外汇储备过多,中国建立了主权财富基金(SWFs)"中投公司",由此引起"中国投资威胁论"重新抬头,西方金融保护主义暗流涌动。但是,如果建立主权养老基金(SPFs),既可"分流"过多的外汇储备,提高外汇储备收益率,又可缓解中国"威胁论";既可用以应对老龄化,又可分散风险。这是因为,主权财富基金几乎全部为新兴经济体和海湾国家所独有,而主权养老基金在西方国家则比比皆是,具有很高的认知度和容忍度;所以,建立主权财富基金容易被看做是外汇"饲养"的怪兽,但建立主权养老基金则自然被看做是立地成佛和还"汇"于民的"天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童有好  
国外所散布的“中国制造威胁论”是别有用心的 ,中国制造不是中国一厢情愿推动的 ,而是客观经济发展的结果。目前中国还不是世界制造中心 ,只是区域制造中心。随着中国制造的快速发展 ,亚洲经济有望复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