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0)
2023(956)
2022(829)
2021(944)
2020(823)
2019(1862)
2018(1882)
2017(2562)
2016(1855)
2015(2449)
2014(2507)
2013(2005)
2012(1821)
2011(1723)
2010(1753)
2009(1669)
2008(1590)
2007(1406)
2006(1232)
2005(1107)
作者
(3987)
(3384)
(3347)
(3276)
(2085)
(1627)
(1591)
(1359)
(1297)
(1277)
(1210)
(1118)
(1116)
(1086)
(1048)
(1009)
(985)
(973)
(972)
(965)
(957)
(874)
(814)
(800)
(780)
(773)
(767)
(761)
(750)
(704)
学科
教育(4801)
(3068)
经济(3063)
管理(3008)
中国(2970)
教学(2473)
思想(2148)
政治(2132)
思想政治(2098)
政治教育(2098)
治教(2098)
德育(2097)
理论(2086)
(1811)
学校(1607)
方法(1495)
研究(1430)
(1424)
企业(1424)
数学(1319)
数学方法(1293)
高等(1281)
学法(1248)
教学法(1248)
工作(1196)
高等教育(1023)
(874)
(779)
学理(757)
学理论(757)
机构
大学(25642)
学院(19349)
研究(7603)
教育(6544)
(5648)
(5528)
管理(5516)
师范(5508)
(5183)
经济(4959)
理学(4785)
理学院(4668)
师范大学(4470)
中国(4318)
管理学(4306)
管理学院(4263)
科学(4217)
北京(3969)
(3377)
(3362)
中心(3067)
研究所(2991)
(2974)
(2714)
业大(2695)
(2609)
图书(2505)
书馆(2451)
图书馆(2451)
(2349)
基金
项目(12011)
研究(10966)
科学(9529)
教育(7460)
基金(7397)
社会(6145)
社会科(5675)
社会科学(5673)
(5637)
成果(5606)
国家(5537)
大学(5293)
(5088)
编号(5066)
科学基金(4824)
(4752)
课题(4533)
(4054)
基金项目(3578)
规划(3326)
研究成果(3277)
资助(3274)
项目编号(3243)
高校(3083)
(3061)
(2938)
教育部(2905)
重点(2905)
(2823)
(2823)
期刊
教育(14502)
研究(10966)
中国(9000)
(5798)
经济(5798)
大学(4145)
高等(3942)
学报(3481)
高等教育(3364)
图书(3166)
书馆(2510)
图书馆(2510)
管理(2319)
(2285)
科学(2202)
学学(2148)
(2126)
职业(2101)
成人(2055)
成人教育(2055)
农业(1760)
教研(1718)
高教(1718)
技术(1511)
(1239)
(1147)
论坛(1147)
财经(1138)
(1129)
金融(1129)
共检索到38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通过教育与教学培养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利用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当时当地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三大重要职能,其中,培养专门人才是基本职能。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就在于培养各种类型、层次的专门人才,否则就不能称为大学而称为科研机构或其他文化机构。因此,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要回归大学的根本,必须探索形成"重科研,轻教学"的深层次原因。当然,回归大学的根本,并不一定要贬低大学从事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因为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内在地包含科学研究工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小鲁  
论点提示:▲高校根本任务认同的关键是领导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一个高校领导走上岗位后,他必须马上开始从学科专家向教育家的角色转换。站在教育家立场就不会将"育人"中心位置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陷于"见物不见人"的功利主义▲很多人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了,"精英教育"就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少数学校的特色了。这正是高等教育当前危险地存在着"平庸化"的重要原因▲"德育为先"实是育人的关键和核心。要在"教化"理念的指导下,真正把"做人"放到比教学生"做事"更重要的位置上去谋划▲高校课程建设应从"生成系统"和"实施系统"两方面把握,并作一次全面而认真的反思,作出塑造"现代人"的合理选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许轶冰  郭亚军  
如今,"宅"现象已经越来越被普通的民众所了解,也越来越被社会学的研究者们所重视。本文将从"宅"的类型学分类、产生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占军  眭依凡  
大学是传承和创造人类文化的社会组织,也是具有较高稳定性的社会组织。正如布鲁贝克所说,大学存在的时间超过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思想,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永恒的需要。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大学更经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的时间历程的考验。克拉克·克尔在《大学的功用》一书中亦指出,到1520年欧洲业已形成的机构中,至今仍以其公认的形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汪文忠  
提出了“管理回归”的概念,详细阐述了清晰的战略,执行能力,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迅速顺畅的组织沟通,人才管理以及管理层对企业经营的高度专注成为企业成功的基础条件。提出如果企业还有改变整个产业的创新,并且具有通过兼并与合作促进成长的能力,一定能成为业界的佼佼者。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先金  
在发展速度迅速推进的过程中,大学需要通过回归与守望来实现一种逆向发展。这种回归与守望可能比改革更重要,既要回归到科学的发展轨道上来,又要回归到大学的本体;既要守住大学的家园,又要眺望大学的未来。回归与守望既是一种蕴含思想与方法的理论,也是一种现实的实践活动,更成为大学应该面对的现实问题。大学需要回归与守望大学的逻辑起点与精神之源,需要回归与守望大学的本真状态与价值体系,这就要求大学要正确处理"出世"与"入世"、变革与守成、速度与节奏、开放与边界、"内圣"与"外王"之间的关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方  
行政化的体制弊端是当下中国大学学术权力弱化的症结所在,也是未来中国大学发展的最大瓶颈。大学的行政化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政府外部的行政权力,二是大学内部的行政权力。大学的使命决定了大学的内在逻辑是学术,学术性是大学的根本属性。寻求学术权力回归可能的路径在于:依法确立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完善大学制度,实行依法治校;发挥大学校长的引领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魏红梅  
学术异化是指学术对其本真目标与守则的偏离,它会导致现代大学发展的危机。学术异化表现在学术活动的目的、过程与结果等多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权力干预、利益驱使和制度缺陷等外在因素所引发的。大学要消解学术异化,回归真学术,最关键的是去除学术行政化,不唯"学术GDP"为上,建立起系统的保障制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高晓清   薛天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任燕红  
大学功能问题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在每一次社会转型或是重大变革时期,都会引起新的审视和探究。大学功能正随着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及价值取向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嬗变,其功能逐渐由单一性向多元性演变,即由单纯的"人才培养"功能向"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项基本功能升华。大学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它根植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大学理想性和现实性之间矛盾的解决,亟待需要大学主体功能的回归。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从大学理念的基本概念入手,梳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以及纽曼和洪堡的大学理念,分析了美国大学理念的起源和演变、特别是威斯康星理念的意义,强调各种大学理念都是历史选择,是大学自身发展规律和外界影响的结果,对泛化和简单化回归大学理念提出质疑,探讨了大学理念历史的局限性、开放办学的重要性、分层定位的多样性以及中国特色的必然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六生  王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使中国在较短时间内从"高等教育弱国"跃升为"高等教育大国",但其文化发展并没有获得与其高教大国地位相称的发展。其实,重视大学的文化性,加强大学的文化引领功能,既是大学的本分,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目标迈进的内在要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唐景莉  刘志敏  
"回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回归大学最本质的职能,回归大学重视教学的传统,回归大学管理者对大学核心价值的坚守。大学应当守正创新。当下,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到,教学才是大学的真正使命与核心竞争力。无论是从"理念—政策—组织"的角度,还是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的方式,这些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共同点是,注重"顶层设计",形成体系并相互衔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唐景莉  刘志敏  
"回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回归大学最本质的职能,回归大学重视教学的传统,回归大学管理者对大学核心价值的坚守。大学应当守正创新。当下,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到,教学才是大学的真正使命与核心竞争力。无论是从"理念—政策—组织"的角度,还是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的方式,这些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共同点是,注重"顶层设计",形成体系并相互衔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巨钦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有益探索和教育资源的必要补充。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要摆脱因办学机制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形成的困境,应回归办学的初衷,实现办学机制的创新和教育资源的优化,从而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