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49)
- 2023(12885)
- 2022(10594)
- 2021(9860)
- 2020(8280)
- 2019(18605)
- 2018(18353)
- 2017(34387)
- 2016(18602)
- 2015(20932)
- 2014(20787)
- 2013(20662)
- 2012(18960)
- 2011(17098)
- 2010(17370)
- 2009(16947)
- 2008(17129)
- 2007(15465)
- 2006(13936)
- 2005(13314)
- 学科
- 业(85453)
- 济(83900)
- 经济(83758)
- 企(78811)
- 企业(78811)
- 管理(75388)
- 方法(33901)
- 财(30489)
- 业经(29437)
- 农(27666)
- 数学(25612)
- 数学方法(25385)
- 中国(24531)
- 制(23082)
- 务(21535)
- 财务(21506)
- 财务管理(21479)
- 企业财务(20333)
- 农业(19230)
- 贸(17684)
- 贸易(17672)
- 技术(17496)
- 易(17316)
- 体(17054)
- 策(16404)
- 划(16151)
- 和(15390)
- 体制(14781)
- 理论(14498)
- 银(14168)
- 机构
- 学院(273322)
- 大学(271328)
- 济(124466)
- 经济(122314)
- 管理(109160)
- 理学(92488)
- 理学院(91584)
- 研究(91224)
- 管理学(90622)
- 管理学院(90077)
- 中国(76197)
- 财(62113)
- 京(57348)
- 科学(48764)
- 财经(48036)
- 所(44634)
- 经(43648)
- 江(43013)
- 中心(41615)
- 农(41080)
- 研究所(39421)
- 经济学(38573)
- 北京(36815)
- 财经大学(35321)
- 经济学院(34586)
- 业大(33947)
- 州(33199)
- 院(32556)
- 范(31836)
- 农业(31801)
- 基金
- 项目(169121)
- 科学(136685)
- 研究(128871)
- 基金(126888)
- 家(108302)
- 国家(107319)
- 科学基金(94249)
- 社会(86636)
- 社会科(82199)
- 社会科学(82182)
- 基金项目(65734)
- 省(63197)
- 教育(58407)
- 自然(57766)
- 自然科(56478)
- 自然科学(56463)
- 自然科学基金(55583)
- 划(52592)
- 资助(51608)
- 编号(50592)
- 成果(41827)
- 部(39597)
- 制(38121)
- 创(38013)
- 重点(37658)
- 国家社会(37047)
- 业(36940)
- 发(35999)
- 教育部(34973)
- 课题(34929)
- 期刊
- 济(147037)
- 经济(147037)
- 研究(89729)
- 中国(59223)
- 财(52888)
- 管理(47580)
- 农(39804)
- 科学(36169)
- 学报(34084)
- 融(29868)
- 金融(29868)
- 大学(28062)
- 农业(26833)
- 教育(26648)
- 学学(26196)
- 财经(25444)
- 技术(24686)
- 业经(24466)
- 经济研究(23846)
- 经(22082)
- 问题(18975)
- 贸(17192)
- 业(16816)
- 世界(16205)
- 技术经济(15645)
- 国际(14927)
- 财会(13954)
- 现代(13732)
- 会计(13262)
- 商业(12821)
共检索到434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超群
晚清中国人用"商"来统称工商等业,但差不多半个世纪之后,"实业"出现,并取代了"商",用来统称农业、工业和商业。本文分析了这一观念变迁背后的企业史含义。文章认为,用商来统称工商业是延续了明清以来的用法。近代重商观念流行的同时,大量商业资本开始投资近代工业,商人因其在资本、人才、管理制度、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对近代工业产生了主导型影响。在这一时期,大量近代企业是以股份制的方式组织起来的。甲午战争之后,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实业"观念出现并被广泛接受。时人在强调实际生产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更为重视企
关键词:
商 实业 企业史 观念史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超群
晚清中国人用"商"来统称工商等业,但差不多半个世纪之后,"实业"出现,并取代了"商",用来统称农业、工业和商业。本文分析了这一观念变迁背后的企业史含义。文章认为,用商来统称工商业是延续了明清以来的用法。近代重商观念流行的同时,大量商业资本开始投资近代工业,商人因其在资本、人才、管理制度、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对近代工业产生了主导型影响。在这一时期,大量近代企业是以股份制的方式组织起来的。甲午战争之后,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实业"观念出现并被广泛接受。时人在强调实际生产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更为重视企业当中的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他们意识到会计、采购销售、工人的管理等制度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在"实业"时代,有关工厂的制度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从"商"到"实业"的观念变迁过程,也可以被视为中国近代企业起源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
商 实业 企业史 观念史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柯华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经济史学研究引入了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这是传统经济史学研究方法上的突破。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正式制度对近代企业的影响和运用交易成本或产权理论分析近代企业制度变迁。文章在诺思产权—国家—意识形态的制度变迁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企业代替国家为制度变迁的主体,重点从意识形态视角进行研究,并通过对荣家企业的案例分析,为近代企业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内在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忠民
对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生成的考察不只是起于近代中国本国企业的产生,而还应关注更早的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来源上。所谓"生成"是指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最初形成,它们起于19世纪40年代以后;而"来源"指的则是这一制度的内外历史渊源,它们要追溯至西方中世纪后期以及19世纪40年代之前的前近代中国社会。
关键词:
企业制度 近代中国 生成来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杜恂诚
企业制度的主要目标在于节省交易成本,儒家伦理在中国近代企业制度和若干市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企业横向兼并、纵向合并和多元化投资的发展,中国若干规模较大的企业曾经进行过经理人层级制管理的尝试,但多以失败告终。其中家族企业的分家析产和对异姓的不信任阻碍了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大,而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也是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
关键词:
儒家伦理 交易成本 企业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道霞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近代性嬗变,中国的企业制度也发生了从传统形态向近代形态的转变,公司制度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从而开启了企业制度嬗变之路。但是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嬗变始终没有摆脱官办和官督商办的模式,在官僚资本集结和垄断国家财富的同时,民间资本的发展却受到遏制,而且民间企业的家族式企业组织模式也阻碍了企业的制度化进程,导致中国近代企业无法向具有更长远生命力和更合理制度规范的方向发展,凸现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不发展。
关键词:
近代 企业制度 嬗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施王恒
“厘金”作为近代中国财税制度中的一个“怪胎”,给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种种弊害,以至竞被世人斥之为“恶税”。作为一项正式的制度安排,厘金的产生和裁撤都有着制度方面的原因,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近代的厘金制度。
关键词:
厘金税 裁厘 制度变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秀芬
企业制度创新,是指企业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创新。近代中国企业一方面不断对企业组织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组;另一方面推行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组织制度方面的创新带给企业新的发展契机。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也适应了企业的发展需要,但企业制度的创新也有其局限性。
关键词:
企业制度 创新 局限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启先
美国现代企业制度考察杨启先中央在起草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时候,提出了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了更好地了解什么是现代企业,它的制度又如何,我们最近对美国的企业制度现状进行了考察。经过考察我们认为,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建立产权清晰、权责...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叶祥松
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的历史考察叶祥松现代企业制度的起源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存在着三种基本的企业制度: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其中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古已有之,已经存在了几千年,而公司制企业则产生于16、17世纪之交,迄今只有400年的历史。现代企业制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孙建红
宁波民营企业制度自五口通商发轫至今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发展。从19世纪末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普遍采用古典企业制度,到20世纪前期资本扩张时期引进股份制等近现代企业制度,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新中国国有化浪潮的波折,再到改革开放以后重新寻找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宁波民营企业制度演变通过企业家精神的传承实现了不断的积累、重聚和再创造。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程民选 龙游宇 李晓红
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视角看待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分析改革的特点并进行经验总结。国企制度变迁过程具有诱致性因素和强制性因素交互作用,但强制性因素起主导作用的特点。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也是一个经营者与政府反复博弈的过程。国有企业逐渐成为市场主体,最终实现同市场经济体制的契合是改革所坚持的目标;政府的明智抉择是民间的改革创举得以推行的决定性因素;正确对待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制度变迁 特点 经验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佛丁
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为了使潜在的获利机会变成现实,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改革旧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压力下,中国政府从19世纪末期开始转变经济政策,参照西方各国的样板,制定一系列新的工业、商业、金融业、税收政策。这些新制度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使经济在20世纪早期有了较快的发展。由于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后来的国民政府在利益取向上与社会大多数人的偏离,以及传统意识形态与近代经济制度引进的冲突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近代的制度变迁是被动的,因而也是滞后和不彻底的,有些只是一纸空文。这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比西方国家缓慢的基本原因。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工业化 经济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东刚
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制度安排与变迁经研所博士生张东刚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了其经济近代化的历程。由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化,在生产力的因素之外,最根本的特征是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亦即由一种依靠习俗或指令来分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