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41)
2023(9207)
2022(7738)
2021(7549)
2020(6225)
2019(14515)
2018(14118)
2017(26331)
2016(14629)
2015(16534)
2014(16094)
2013(15727)
2012(14693)
2011(13640)
2010(13575)
2009(12292)
2008(12316)
2007(10787)
2006(9637)
2005(8743)
作者
(39320)
(32747)
(32603)
(31296)
(20980)
(15479)
(14928)
(12750)
(12693)
(11880)
(11248)
(10968)
(10502)
(10486)
(10417)
(10153)
(9833)
(9617)
(9494)
(9409)
(8435)
(8038)
(7896)
(7477)
(7468)
(7407)
(7300)
(7237)
(6683)
(6574)
学科
(56341)
经济(56289)
管理(36195)
(34631)
(25065)
企业(25065)
方法(24352)
数学(22443)
数学方法(22166)
中国(20526)
(18045)
(14493)
贸易(14485)
(14249)
(14206)
农业(11802)
(11380)
业经(10819)
(10755)
(10061)
银行(10038)
(9819)
(9729)
地方(9172)
理论(9069)
环境(8966)
(8934)
金融(8933)
及其(8609)
教育(8500)
机构
大学(202179)
学院(200963)
(91876)
经济(90226)
研究(76200)
管理(73382)
理学(62709)
理学院(61968)
管理学(61025)
管理学院(60632)
中国(58144)
(43511)
科学(42426)
(41977)
(37588)
研究所(34112)
中心(33670)
财经(32647)
(32262)
(30027)
(29745)
经济学(29700)
(29370)
师范(29162)
北京(28425)
(27225)
业大(26841)
经济学院(26768)
农业(25173)
财经大学(24207)
基金
项目(130946)
科学(104656)
研究(100811)
基金(96110)
(83670)
国家(82986)
科学基金(70402)
社会(64809)
社会科(61654)
社会科学(61642)
教育(49030)
基金项目(49004)
(48105)
自然(42882)
(42250)
自然科(41947)
自然科学(41935)
自然科学基金(41267)
资助(40463)
编号(40429)
成果(34894)
(31743)
重点(30303)
课题(29762)
(29176)
国家社会(27882)
教育部(27804)
(27289)
中国(26925)
(25952)
期刊
(98766)
经济(98766)
研究(68012)
中国(45764)
教育(33288)
(30679)
(29462)
学报(28640)
科学(27789)
管理(27173)
大学(22864)
学学(21055)
(20786)
金融(20786)
农业(20496)
技术(17640)
经济研究(17510)
财经(16718)
(14602)
(14122)
业经(13911)
问题(13215)
国际(12696)
世界(12001)
(11683)
技术经济(9562)
(9328)
论坛(9328)
职业(9183)
统计(8953)
共检索到313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艳玲  陈向明  
“四有好老师”是新时代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导向和目标追求。通过政策文本的历时性分析,回顾我国教师素质要求的政治变迁,探查“四有好老师”标准与我国已有教师素质要求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新中国好教师标准的变迁经历了“又红又专”、资质合格、能力胜任、素养超群四个阶段;好教师标准植根于我国社会各发展阶段的深层结构中,同时紧紧围绕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两大主线展开;教师职业道德概念逐渐涵盖政治觉悟、个人品德和教学伦理,成为对教师的全方位道德要求,同时,对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等业务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四有好老师”是对我国好教师标准核心内涵的承续。我国好教师标准的践履以及相关政策发展,需要高度重视教师专业意识的提升,促进教师的道德内化和自主发展,细化教师业务素质要求,并完善教师成长的制度保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肖驰  
本研究运用文本分析方法,从目标设定、主题内容、演变逻辑三个方面考察我国中小学指向全球素养的教育政策变迁。研究发现,不同历史阶段下的目标指向分别为:树立“面向世界”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开放与国际意识”,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主题内容上不断回应社会与人的发展需要,关注国家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议题;在全球文化上重视语言和思想传播,在全球联结中由侧重“引进来”到“走出去”。指向全球素养的教育发展体现了从政策文本到政策话语的演变逻辑。未来指向全球素养的教育实践中,还需进一步探索从服务于社会走向赋能于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本土化课程体系,推进教师作为政策话语的“阐释者”实践全球素养教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德生  刘瑶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职教教师教育政策经历了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低潮期(1949年—1977年)、改革开放后的恢复期(1978年—2004年)和深入发展期(2005年至今);取得的系列成就集中表现在实现职教教师教育主体从一元封闭向多元开放转换,实现职教教师教育过程从阶段分离向整体连贯转换,实现职教教师教育重心从注重规模向注重质量转换。今后应从完善职教教师教育标准体系、促进职教教师教育体制创新、推动职教教师教育的协同化及国际化等方面不断完善职教教师教育政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段伟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随着社会的变革不断演进,政策价值取向从以社会价值为中心走向兼顾个人价值和知识价值;教师教育模式由单一独立的定向模式走向开放多元的一体化模式;政策目标由增加教师数量变为提高教师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内容由注重知识技能提高转变为兼顾教师精神文化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为满足我国教育现代化对于教师队伍的新要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将继续强调教育公平,更加重视教师德育,注重教师教育改革,完善教师教育法律法规。
[期刊] 改革  [作者] 谢秀军  陈跃  
就业是民生之本。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就业政策始终坚持以回应民生期盼、化解民生难题、谋求民生福祉为导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前提,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目标,为新时代做好就业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新时代完善就业政策,应在调结构、保民生、补短板等方面持续用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使广大劳动者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段伟丽  汪安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乡村教师教育政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较大成绩,但同时,乡村教师教育中还存在着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制约着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70年来我国乡村教师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必须继续完善乡村教师教育政策,进而助力乡村振兴和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文叶  周淑琪  
教师专业标准规定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达到的专业要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之研究成果的共识。教师评价素养是各国教师专业标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标准内容看,教师评价素养即选择并运用适当的评价方式收集、分析和使用评价信息促进学习、改进教学的意向、知识和能力。同时,各标准中的教师评价素养集中体现了以下基本理念:(1)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2)评价引领教师的教学;(3)评价贯穿于教与学的始终。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周开发  曾玉珍  
高等教育环境和信息生态系统的快速变化对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挑战。为此,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制定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简称《框架》)。《框架》提供了新的信息素养教育工具,更加明确了学术研究指导与信息素养教学之间的界限,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图书馆员、教师之间的主动合作与广泛对话;重新设计了信息素养课程、作业、学科课程甚至课程体系。由于《框架》颁布时间较短,我国高校图书馆员与学科教师还需要对其作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广泛的实践探索。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潘燕桃  班丽娜  
教育部于2022年11月发布了我国首个《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这不仅是建设数字中国和推进教育数字化等重大国策的具体贯彻落实,而且是教育学、图书馆学等相关学界和业界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全民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普及教育的重要成果。文章从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和专业发展5个维度,对中外6个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框架)展开横向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修订我国《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教师数字素养乃至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伟  王建华  董鹏中  曲丽娜  
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探索职教师资基本素养标准,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及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养提升的重要措施。基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基本素养的要求,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课题组开发出由信念与师德素养、身体和心理素养、文化素养和基础能力3个维度、8个领域、40项基本要求构成的职教师资基本素养标准。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汪晓东  
信息素养一直是教育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并没有得到普遍提升,其原因就在于信息素养主要关注的是作为结果的能力结构,而忽视了这种能力结构所对应的行为表现及过程,而这正是信息行为研究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回顾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行为的研究发展,并探讨了二者的关联,同时对教师的信息行为特点及教师信息行为研究的未来走向进行了分析,以描绘教师信息行为研究这个新领域的概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淑琪  
教师评价素养是教师专业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国家在教师专业标准中,描述了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应具备的评价素养。本文总结分析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新西兰等国的教师专业标准,分析了新手教师应具备的五项基本评价素养。与新手相比,专家型教师拥有更加良好的评价知识结构,并能更好地将各种可利用的知识组织起来运用到评价和教学中。制定针对性的表现标准、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开展教学研究与课堂实践是促进新手教师提升到专家型教师的重要策略和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俊兰  刘爱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发展轨迹、总结提炼教师队伍发展的历史经验,对新时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钟志贤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的灯塔。在数字化学习时代,信息素养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也是一个人学会学习的主要标识。近40年来,国内外对信息素养的内涵、意义和标准进行了持续的研究。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信息素养的内涵、意义和构成,回溯了信息素养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标准。在综合诸多信息素养标准的基础上,针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出了信息素养的十大标准,以期为学习者提升信息素养或学习能力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参照。文章认为,在终身学习时代,学习型社会不仅是一个"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社会,更是一个"个个善学"的社会。只有引领和促进学习者掌握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学习能...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小筠  刘戒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环境规制政策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起步构建到全面提升的发展历程。从改革开放前工业污染防治的初步探索、改革开放初期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到20世纪90年代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21世纪的"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坚持生态优先",环境规制政策体系实现了多次重大战略转型;政策理念经历了从"污染防治观"到"生态文明观"的演变,政策类别则经历了从政府干预到市场激励,再到公众参与和全社会共同监督的演进。新时代完善环境规制政策体系,应进一步加快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创新、手段创新,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并加强环境规制政策与财税、金融、创新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