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46)
2023(6673)
2022(5696)
2021(5248)
2020(4032)
2019(9302)
2018(9060)
2017(17023)
2016(9411)
2015(10581)
2014(10968)
2013(10971)
2012(10719)
2011(9923)
2010(10416)
2009(9710)
2008(9897)
2007(9122)
2006(8703)
2005(8404)
作者
(30245)
(25216)
(25038)
(23640)
(16004)
(12191)
(11254)
(9632)
(9536)
(9268)
(8679)
(8554)
(8330)
(8187)
(7940)
(7691)
(7449)
(7402)
(7325)
(7274)
(6580)
(6366)
(6219)
(5883)
(5845)
(5741)
(5708)
(5565)
(5311)
(5144)
学科
(46050)
经济(45994)
(23688)
管理(23458)
地方(18126)
中国(17167)
(16532)
企业(16532)
(15189)
业经(12182)
农业(10777)
方法(10478)
(9874)
地方经济(9851)
(9443)
银行(9429)
(9218)
(9168)
(9087)
(9071)
金融(9071)
(8533)
环境(7926)
(7788)
贸易(7776)
发展(7404)
(7404)
(7373)
数学(7262)
理论(7130)
机构
学院(142174)
大学(137415)
研究(56803)
(55283)
经济(53813)
管理(47768)
中国(45018)
理学(38011)
理学院(37420)
管理学(36711)
管理学院(36421)
科学(35581)
(32026)
(30876)
(27852)
研究所(27235)
(26327)
(25652)
中心(25334)
(23851)
师范(23631)
北京(21851)
(21306)
(21092)
(20519)
财经(20019)
农业(19955)
业大(18984)
师范大学(18796)
(17736)
基金
项目(81194)
科学(62608)
研究(61932)
基金(54517)
(47583)
国家(47069)
科学基金(38821)
社会(37750)
社会科(35656)
社会科学(35646)
(34790)
基金项目(28670)
(28302)
教育(27262)
编号(25682)
(25076)
自然(23377)
资助(23175)
自然科(22682)
自然科学(22676)
自然科学基金(22212)
成果(21935)
发展(20357)
课题(19981)
(19973)
重点(18794)
(16416)
(16330)
(16298)
(15369)
期刊
(80925)
经济(80925)
研究(49239)
中国(37211)
(26744)
学报(20823)
科学(20779)
教育(20596)
(20211)
管理(19791)
(18800)
金融(18800)
农业(18157)
业经(15466)
大学(15266)
学学(14055)
技术(12718)
经济研究(11434)
问题(10669)
财经(9579)
(8970)
(8824)
(8331)
图书(8006)
(7919)
(7642)
资源(7575)
商业(7339)
经济问题(7120)
国际(7092)
共检索到251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小康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国华  涂海丽  
龙虎山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对其保护与开发能促进当地旅游产业与经济的发展。阐述了龙虎山地质遗迹的类型与特点,明确龙虎山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的原则为"先保护,后开发,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分析了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与旅游经济的传导机制,提出了龙虎山地质遗迹旅游的两大限制性因素,即地质遗迹遭到人为部分破坏和地质遗迹内涵未得到深度挖掘,对此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翠林  田晓霞  
从政策、管理、技术等角度探讨新疆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的战略和思路,提出通过类型创新、功能创新、形象创新和体系创新开发新疆地质旅游产品谱系,实现旅游产品创新战略;通过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打造跨区域的地质生态文化旅游圈实现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开发的品牌战略;通过构建产业链,实现新疆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的产业化发展战略。通过完善地质旅游产品谱系,打造旅游品牌;加强区域之间旅游协作,利益共享;完善地质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加强旅游线路和旅游通道建设;建立人力资源保障机制等思路来促进新疆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亦晴  唐杨  梁雁茹  许春冬  
矿业遗迹旅游开发涉及主体众多,均衡各方主体利益对兼顾矿业遗迹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搭建企业、政府和矿区居民三方核心利益主体的静态演化博弈模型,并在静态演化博弈基础上引入动态变量,利用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三方在一般惩罚、动态惩罚与优化动态奖惩三种方案下的行为策略及稳定情况,并采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进行双重论证。研究发现:一般惩罚与动态惩罚方案下三方行为均不稳定,但动态惩罚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三方行为的波动情况;优化动态奖惩方案能够有效抑制三方行为的反复波动并达到理想的稳定状态。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政府应采取综合优化动态奖惩方案规制矿业遗迹再开发;设计各类政府监管工具组合拳、构建矿业遗迹开发生态文化体系与培育生态文化框架等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洪  贺喜  袁开国  
文章从地质公园与地质公园旅游的概念释义入手,简要回顾了湖南地质公园的建设历程,并从基本态势、湖南奇迹、扶贫效应、总体水平四个方面较系统分析了湖南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情况。基于以上认识,提出湖南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系统思路:1确立旅游开发的总体构思;2突出旅游产品开发;3狠抓以张家界、崀山、飞天山、酒埠江、红石林为重点的旅游项目开发;4重视解说系统建设;5强化地质公园的建设与管理。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露  
本研究结合浙江省森林公园开发休闲旅游的优势,阐明浙江省森林公园休闲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从而提出休闲旅游开发的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连琴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以厚重的古、根文化闻名于世。但随着以回归自然、休闲度假为主流的国内旅游的蓬勃兴起,河南较为单一的文化观光旅游产品结构亟待调整。由此,山地旅游开发及其研究逐步引起重视和广泛关注。文章在对河南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河南山地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河南山地旅游的开发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翟辅东  
我国有广袤的山区,含高原在内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6%,散布着大批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但绝大部分山区,尤其是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交界线以西的山区,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当今旅游开发已在某些贫困山区起步和发展,很引人注目。即旅游开发为什么能在贫困山区起步而一些加工工业却难以发展?根据效益型布局的原则,山区旅游应该在哪些地域先起步和怎样起步?旅游业的起步和发展将对振兴山区经济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这对于制定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息息相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覃建雄  唐勇  陈兴  张培  沈兴菊  薛熙明  
如何发掘、保护、发挥和利用好地震堰塞湖景观资源及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潜在的独特作用,成为国内外亟待解决的重大科研课题。论文通过汶川地震遗址区地震新增地质景观(尤其是新增地质灾害景观和堰塞湖景观)的挖掘、识别、清理及其资源体系的建立,阐述地震新增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类型、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基于地震新增遗迹景观及堰塞湖景观资源的旅游开发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晓岚  冒丹  
军事文化遗迹旅游具有历史性、针对性和知识性的特点,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前景。本文以"体验叠加"旅游开发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南京明军事文化与贵州安顺屯堡文化旅游开发的比较性研究,对两地旅游体验叠加开发的构想进行可行性探讨。通过分析认为:南京明军事文化与贵州安顺屯堡文化旅游开发应打造区域旅游、强化军事主题、开发长距离模式,既有利于形成两地文化形象的互补性,并推动对文化差异性的整合,形成体验叠加效应,又有利于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局限的桎梏,系统利用、开发旅游资源,进行军事文化旅游整合规划,以整体开发带动明军事文化遗迹的旅游发展,打造出一个特色鲜明的高质、高品位的明军事文化遗迹品牌。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剑  李长安  周可  
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表征地质遗迹与人文旅游资源存在密切的空间关系,是揭示一定区域内人文与自然关系及其成因机理的重要途径。以张家界市为研究区,在对该区地质遗迹和人文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统计的基础上,对张家界各县(区)地质遗迹和人文旅游资源开展了定量评价和等级划分,建立张家界地质遗迹与人文旅游资源两者空间关系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其空间关系。结果表明:张家界地质遗迹与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其空间关系成因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剑  李长安  周可  
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表征地质遗迹与人文旅游资源存在密切的空间关系,是揭示一定区域内人文与自然关系及其成因机理的重要途径。以张家界市为研究区,在对该区地质遗迹和人文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统计的基础上,对张家界各县(区)地质遗迹和人文旅游资源开展了定量评价和等级划分,建立张家界地质遗迹与人文旅游资源两者空间关系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其空间关系。结果表明:张家界地质遗迹与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其空间关系成因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旭亮  张海霞  
本文以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分析地质公园区位、类型及成因,探讨了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部分产品开发的不合理以及社区居民参与有限性等问题,提出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为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提供进一步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玉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代背景下,国有林区大力保护森林资源,积极探索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开发利用好森林旅游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是践行"两山论"的重要体现。文章基于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在森林旅游开发中的具体实践,总结森林旅游开发中形成的基本做法,分析了其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冯晓华  杨慧芳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随着旅游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也面临遭受破坏的高危险期,如何保护好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是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任务。天山北坡是丝绸之路新北道的主要路段,保留了丰富的遗址遗迹旅游资源,是新疆旅游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区域之一。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一区域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对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视野下对这些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等建议,希望能为该区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奠定科学基础,也为"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