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50)
- 2023(8965)
- 2022(7819)
- 2021(7385)
- 2020(6233)
- 2019(14191)
- 2018(14124)
- 2017(28942)
- 2016(15832)
- 2015(17950)
- 2014(18235)
- 2013(18034)
- 2012(17085)
- 2011(15583)
- 2010(16001)
- 2009(15627)
- 2008(15641)
- 2007(14257)
- 2006(13139)
- 2005(12483)
- 学科
- 济(61347)
- 经济(61242)
- 管理(53079)
- 业(47847)
- 企(39254)
- 企业(39254)
- 方法(24283)
- 财(22208)
- 数学(21413)
- 数学方法(21067)
- 制(21009)
- 中国(20097)
- 农(19230)
- 贸(14858)
- 贸易(14849)
- 银(14734)
- 银行(14725)
- 易(14589)
- 业经(14264)
- 行(14109)
- 体(13083)
- 务(12542)
- 财务(12502)
- 策(12484)
- 财务管理(12469)
- 融(12439)
- 金融(12437)
- 税(12122)
- 企业财务(11746)
- 农业(11485)
- 机构
- 学院(230589)
- 大学(230477)
- 济(102221)
- 经济(99924)
- 管理(87207)
- 研究(78803)
- 理学(72690)
- 理学院(71944)
- 管理学(70875)
- 管理学院(70428)
- 中国(66298)
- 财(56360)
- 京(48679)
- 科学(42031)
- 财经(42015)
- 所(39880)
- 经(37808)
- 江(36987)
- 中心(36471)
- 研究所(34533)
- 北京(32013)
- 经济学(31750)
- 农(31739)
- 财经大学(30842)
- 州(29408)
- 范(28689)
- 师范(28491)
- 经济学院(28473)
- 院(28233)
- 业大(27353)
- 基金
- 项目(134746)
- 科学(106596)
- 研究(104422)
- 基金(97887)
- 家(82704)
- 国家(81995)
- 科学基金(70190)
- 社会(66893)
- 社会科(63438)
- 社会科学(63424)
- 省(50886)
- 基金项目(50034)
- 教育(48402)
- 编号(43381)
- 划(43190)
- 自然(42542)
- 资助(41697)
- 自然科(41487)
- 自然科学(41478)
- 自然科学基金(40734)
- 成果(38486)
- 部(31682)
- 制(31217)
- 课题(30910)
- 重点(30212)
- 发(28773)
- 性(28592)
- 教育部(27824)
- 创(27522)
- 国家社会(27144)
- 期刊
- 济(122853)
- 经济(122853)
- 研究(80781)
- 中国(48731)
- 财(44478)
- 管理(35439)
- 融(34396)
- 金融(34396)
- 农(30223)
- 学报(27641)
- 科学(27296)
- 教育(25349)
- 大学(22525)
- 财经(21787)
- 学学(20974)
- 业经(19856)
- 经济研究(19782)
- 农业(19456)
- 技术(19385)
- 经(18718)
- 问题(16824)
- 贸(15613)
- 国际(13856)
- 理论(13145)
- 实践(11637)
- 践(11637)
- 务(11195)
- 技术经济(11059)
- 现代(10991)
- 商业(10481)
共检索到377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范建军
货币政策的"升降息"制度特指央行针对银行间市场基础货币的均衡借贷价格进行调整,而非针对存、贷款基准利率进行调整。从2015年1~9月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加权平均利率的走势看,我国当前货币政策操作总体处于"无序"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广义货币M2和通胀指数CPI在统计量设计上均存在重大缺陷,前者将大量非货币属性的定期存款包含在内,而后者并不适合作为衡量我国通胀水平的价格指标,两者都在"误导"当前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建议央行对国内货币政策的调控框架尤其是"升降息"制度作出调整:放弃M2增速目标,转而采用上海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或隔夜回购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并把后者确立为我国的市场基准利率,...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刘媛媛
我国目前尚未完全扭转通货紧缩。自1996年5月1日以来,人民币利率连续数次降低,名义利率进入了近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降息是政府采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手段之一,有观点认为利率政策失灵,我国已陷入“流动性陷阱”之中。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尚未陷入“流动性陷阱”之中的结论。但是,鉴于我国目前的利率水平已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继续下调的空间非常有限,我国的货币政策应该结合财政政策和其他诸如利率市场化改革等配套改革措施。
关键词:
利率 通货紧缩 流动性陷阱 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宇
2007年9月1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下调联邦基准利率50个基点,美联储此次降息是应对次级债危机的救急之举,还是新一轮降息周期的开始?此次降息是否成为美国货币政策的拐点?该文通过分析认为目前还很难说此次降息是否是美国货币政策的拐点。由于不确定因素空前增加,短期内,以下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一是美联储继续降低美元利率;二是维持4.75%的利率水平不变;三是停止降息、再次加息。相比之下,第一种情况的概率较大。
关键词:
联邦基准利率 降息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游
在当前汇率制度下,央行在维持有管理浮动汇率时,向市场大量买入外汇,被动超发大量基础货币,同时,为确保人民币币值稳定,又被迫动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从市场中回收流动性,这种机制最终导致我国当前的通胀压力,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因此,我国应采取措施逐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同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配合下,逐步放宽资本项目的管制,促使经济内外均衡发展。
关键词:
汇率制度 人民币 货币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杰
当前QFII制度在我国已进入较快发展阶段。QFII制度的实施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一步,它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无疑是积极而深远的。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资本市场是密不可分的,QFII在未来几年必将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QFII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正元
我国货币政策间接调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朱正元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根据调控方式的不同,货币政策工具有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类型。直接控制通常采用控制总量的办法,由中央银行限定商业银行贷款的最高限额;间接控制则是依靠再贴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研究院课题组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尤其是随着东亚金融危机的出现和我国旨在防止危机影响的“稳健”货币政策的连续实施,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而货币传导机制问题提上了重要日程。1997年以来,为了消除东亚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防止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下滑,我国及时采取了旨在扩张的“稳健”货币政策,在1996年5月、8月两次降息的基础上,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中海 李利英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马勇 高翔
本文首先回顾了固定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制约的理论争论 ,指出在统一的框架原则下 ,各国学者对此研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文章又考察了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的具体制约 ,指出在货币政策独立性 ,利率市场化 ,社会资金分配 ,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以及资本流动等方面 ,当前的固定汇率制度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固定汇率 货币政策 制约和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昕 任晴
1997年以来,我国货币当局采取了以频繁运用利率杠杆为显著特点的货币政策,以达到拉动国内有效需求的目的。本文拟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针对我国货币政策在居民层面的传导效果,分析影响政策效果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储蓄存款 政策时滞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本照 杨皓 邱媛
自1996年以来,我国一直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期能够扩大需求,减少庞大的居民储蓄,但是实践证明1996年到2002年间,我国的货币政策并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2003年以来,由于某些制度缺陷被弥补,货币政策效果转好。文章从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两个方面来阐述我国的制度缺陷是如何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作用发挥的,并提出一些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思路。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政策工具 传导机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光明
本文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历史回顾入手,提出以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为界划分直接传导和间接传导两个阶段,并就其特点和利弊进行了论述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着重就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存在的障碍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组织体系和运行体系为目标,提出了重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设想和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