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01)
- 2023(4867)
- 2022(4206)
- 2021(3831)
- 2020(3198)
- 2019(6982)
- 2018(6985)
- 2017(13143)
- 2016(7199)
- 2015(8007)
- 2014(8185)
- 2013(8094)
- 2012(7343)
- 2011(6653)
- 2010(6861)
- 2009(6624)
- 2008(6892)
- 2007(6308)
- 2006(5711)
- 2005(5552)
- 学科
- 管理(29748)
- 济(25941)
- 经济(25872)
- 业(24384)
- 企(22081)
- 企业(22081)
- 制(14194)
- 财(12163)
- 方法(9125)
- 体(8386)
- 务(7649)
- 财务(7627)
- 财务管理(7608)
- 数学(7474)
- 数学方法(7378)
- 体制(7373)
- 企业财务(7259)
- 业经(7208)
- 中国(7201)
- 度(7128)
- 制度(7125)
- 农(6975)
- 银(6469)
- 银行(6461)
- 行(6138)
- 融(5784)
- 金融(5782)
- 划(5333)
- 税(5155)
- 税收(4853)
- 机构
- 大学(106700)
- 学院(105276)
- 济(44779)
- 经济(43532)
- 管理(40117)
- 研究(35461)
- 理学(33420)
- 理学院(33066)
- 管理学(32650)
- 管理学院(32425)
- 中国(28550)
- 财(26156)
- 京(22631)
- 财经(19287)
- 科学(18964)
- 江(18265)
- 所(17602)
- 经(17347)
- 中心(16828)
- 农(15622)
- 研究所(15218)
- 北京(14263)
- 财经大学(14255)
- 经济学(14231)
- 州(13625)
- 业大(13534)
- 省(13316)
- 院(12781)
- 经济学院(12616)
- 范(11985)
- 基金
- 项目(65359)
- 科学(52074)
- 研究(49168)
- 基金(48392)
- 家(41329)
- 国家(41005)
- 科学基金(35761)
- 社会(32709)
- 社会科(30988)
- 社会科学(30980)
- 基金项目(25184)
- 省(25112)
- 教育(22800)
- 自然(22075)
- 自然科(21553)
- 自然科学(21549)
- 自然科学基金(21195)
- 划(20820)
- 资助(19416)
- 编号(19326)
- 制(19162)
- 成果(16898)
- 部(15363)
- 重点(14788)
- 课题(14112)
- 创(13900)
- 国家社会(13852)
- 性(13630)
- 教育部(13536)
- 发(13165)
共检索到172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敬伟
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我国在几年前就提出"医药分开",形式上多指"医药分家"。但由于卫生服务这种特殊商品的特点及性质,当前的"医药分家"方式无法切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与药品营销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关系,因此,应从规范药品定价、改变付费方式和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等方面着手,在保障医疗质量和人民健康水平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增长。
关键词:
医药分开 医疗费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庆红 赵绍阳 刘国恩
本文基于四川省2014-2018年医疗卫生机构年度统计数据和2015-2018年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事件分析法,从医疗机构和患者层面研究城市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对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医药分开改革后,门诊总费用和住院总费用短期有所下降,长期变化不明显。医院的费用结构发生了变化,表现为门诊药品费用和住院药品费用均显著下降,护理和治疗等非药品费用显著增加,患者实际的医疗负担并未明显减轻。此外,8个代表性病种的住院患者数据显示药品结构也发生了策略性变化。改革后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的再入院率显著降低而院内死亡率不变,其他病种住院患者的再入院率和院内死亡率均没有显著变化。研究结论表明,仅仅通过医药分开改革来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效果是有限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文娟 杜晶晶
论文以医生和医院收入为中介变量,对"医药分开"政策对医疗费用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医药分开"政策通过影响医院和医生收入,间接影响医疗费用及资源配置效率;相较于卫生财政补贴,提升医疗服务价格对收入的激励效果更显著;医院和医生收入的增加,将促使医疗费用进一步上涨;相较于补贴医生收入,补贴医院收入能够延缓医疗费用的上涨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应将医院和医生收入作为提升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将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作为合理化医院和医生收入的主要举措;为防止医疗费用过快上涨,仍需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力度,且应侧重对医疗机构的补偿;通过财政补贴改善医院收入,是现阶段延缓医疗费用,尤其是人均医疗费用过快上涨的最有效的方式。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桢,秦雄伟,鞠秀荣
医院药品的使用行为,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和医疗质量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某三甲医院药品收入和医疗质量的调查,其门诊及住院处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药品销售总额中,国产药占96.2%,进口药(含合资药)占3.8%,每张处方平均用药2.9种,处方中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在47.6%,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比例为20.1%。多用国产药不仅不增加人民医疗费用担,而且也不影响医疗质量,应大力提倡使用国产药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
国产药品 医疗费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玮 黄丞
在我国正在推进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程中 ,对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控制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棘手问题。本文通过对医疗服务的收费和付费方式的分析 ,探寻减缓医疗保险费用过快增长的机理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医疗保险 收费方式 付费方式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卞正鹏,林雄
本文通过对医疗费用增长因素和管理环节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医疗费用控制途径和若干对策性思考。在宏观政策导向上,建立配套措施,实施法制化管理;在中观调控手段上,建立考评系统,实施目标化管理;在微观经营管理上,建立约束机制,实施合理化管理。
关键词:
医疗费用 增长因素 控制途径 管理对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卢祖洵
英国是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自1948年建立国家卫生保健服务制(简称NHS)以来,引起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兴趣,对NHS的评价、争论经久不息,而卫生经费的收支与控制是争论的中心议题之一。NHS费用一直上升,带来了对这种制度的批评、怀疑,有些人甚至认为它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但是英国居民健康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不相上下,而卫生经费却低于这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夏宗明
一、医院改革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医院改革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处在商品经济的大环境中,其发展必然受商品经济规律的支配,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医疗市场的竞争将无法避免,这就给医院带来了风险和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建辉,韩卫星
本文认为,财政补偿不足、医疗服务收入下降、医疗市场是供方市场、药品生产经营秩序混乱是引起医药费用过度上涨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医院内的医药分开和医院外的医药分开等作为一种制度将会有效地遏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很有可能带动整个卫生行业的深刻变革。最后,文章还就医药分开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加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
医药费用控制 医药分开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邓婕 邹俐爱 宋喜国 姚奕婷 彭常彪
目的:以医疗费用为中介变量,实证研究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对医院经济运行质量的影响路径。方法:运用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验证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与医院经济运行质量的相关关系以及医疗费用的中介作用。结果:药品收入、医院服务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分别与医疗费用及医院经济运行质量呈正相关,医疗费用在药品收入与医院总收入间起中介作用,在财政补助收入与医院资产负债率间起中介作用,在财政补助收入与医院总收入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医药分开综合改革通过医疗费用间接影响医院总收入。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理顺患者医疗费用结构、加大财政补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邓益坚 周志迎 刘宏裕 熊剑
目的:研究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与医疗费用控制之间的传导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医务人员个人收入模型,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行为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来诠释从政策到效果的根本原因。结果:不足的人力成本补偿和广泛存在的"交叉补贴"是拉动医药总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根本原因。结论:如果政府希望提高高能力水平类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对医疗机构:(1)提高财政补贴;(2)提高综合差价收入部分;(3)提高市场化程度,让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得到合理的补偿。
关键词:
医疗服务 价格管理 医疗费用控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超 俞沁雯 宋泽 陈昊
在中国已步入老龄社会且医疗费用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如何在维持中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同时做到医疗控费,是中国新一轮医疗改革中面临的难题。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2013年、2015年三期面板数据,在双重差分框架下对率先试点的长期护理保险的控费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使试点城市中老年居民门诊费用平均每月减少210.51元,月均门诊次数减少0.14次;年均住院费用减少1901.69元,年均住院次数减少0.11次,从而有效节约了医保基金支出。更为重要的是,长期护理保险节约的医疗费用并没有以损害中老年人健康为代价,一定程度上还改善了他们的精神健康水平,减少了身体疼痛的状况。因此,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遵循"价值医疗"的理念,有效提高了医疗资金利用效率,为医改进一步深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价值医疗 医疗控费 新医改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丁继红 朱铭来
本文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对影响医疗费用增长的因素进行剖析,阐明医疗保险制度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结合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我们认为,商业健康保险的迅速发展及其与社会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不仅能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充分实现分散风险、补偿损失的职能,同时也能抑制医疗卫生资源的过度消费,促进医疗服务机构的体制改革,从而达到商业健康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机构的共同繁荣。
关键词:
医疗保险 医疗费用 医疗服务 信息不对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燕春
我国医保改革的实践证明 ,过快增长的医疗费用已经严重制约了医疗改革的全面深入 ,因而 ,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抑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国医保下一步改革的重中之重。作为世界性难题 ,各国政府都在为此进行长期的、系统的研究与探索 ,其中 ,美国管理式医疗保险制度在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方面已初显成效 ,代表了世界医费风险控制的趋势。文章由此指出 ,借鉴管理式医疗保险制度 ,对我国医保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瞿婷婷 解乃琪 易沛
为了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我国自2011年起正式推行基本医疗保险总额控制支付方式。本文采用2013—2014年广东省多个地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的微观数据,建立倍差法模型,定量评估了此项改革的控费效果,分析了具体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给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改革没有显著降低住院医药费用,但使医保付费降低了5.76%,使患者付费提高了7.01%。改革对一级医院的控费效果符合政策目标,对三级医院的控费效果则不尽理想,这与三级医院的医保付费限额偏低有关。为了从医疗保险获得足额的付费,并规避年终清算的超支风险,三级医院在不同药品之间、不同医疗项目之间以及医药之间将目录内或报销比例较高的医药项目(西药、中成药)替换为目录外或报销比例较低的医药项目(中草药、检查、手术、化验)向患者转移医药费用,同时将较低和较高的医保付费分别分配在年初和年末。上述结果对不同的样本期、控制组均稳健成立。本文为未来我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