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40)
2023(3940)
2022(3314)
2021(3295)
2020(2639)
2019(6016)
2018(6077)
2017(9296)
2016(6287)
2015(7187)
2014(7408)
2013(6534)
2012(6095)
2011(5723)
2010(6236)
2009(5137)
2008(5093)
2007(4586)
2006(4213)
2005(3903)
作者
(15119)
(12157)
(12153)
(11991)
(7891)
(6122)
(5831)
(5012)
(4796)
(4662)
(4219)
(4202)
(4099)
(4033)
(4023)
(3981)
(3909)
(3708)
(3663)
(3539)
(3418)
(3118)
(3078)
(3040)
(2979)
(2911)
(2860)
(2697)
(2523)
(2497)
学科
教育(18940)
(11791)
经济(11772)
中国(11532)
管理(9657)
(7825)
理论(7122)
(6506)
教学(6151)
(6118)
企业(6118)
(4130)
(4119)
(4103)
发展(3855)
方法(3753)
(3732)
研究(3580)
思想(3569)
(3460)
(3436)
技术(3261)
高等(3231)
政治(3229)
改革(3220)
学校(3066)
思想政治(2981)
政治教育(2981)
治教(2981)
德育(2955)
机构
大学(80631)
学院(74402)
研究(31659)
教育(28086)
(22747)
师范(22613)
(19719)
(19443)
管理(18912)
经济(18862)
师范大学(18765)
科学(18342)
中国(17825)
(15904)
理学(15801)
理学院(15422)
管理学(14730)
管理学院(14542)
研究所(14305)
(13765)
北京(13491)
中心(12928)
技术(12900)
职业(12426)
(11456)
(11261)
教育学(10799)
(10551)
(9773)
研究院(9209)
基金
项目(43883)
研究(39670)
科学(35509)
基金(27780)
教育(27490)
(23563)
国家(23211)
社会(21701)
社会科(20130)
社会科学(20126)
成果(19416)
编号(18940)
科学基金(18510)
(17929)
(17864)
课题(17071)
(14919)
基金项目(13045)
规划(12181)
重点(11630)
(11551)
(11352)
项目编号(11332)
资助(11260)
(10943)
教育部(10621)
研究成果(10412)
(10389)
自然(10104)
(10008)
期刊
教育(47638)
研究(35332)
中国(28004)
(23395)
经济(23395)
学报(11451)
职业(11407)
技术(10154)
大学(10057)
科学(9436)
(9084)
(8729)
技术教育(7515)
职业技术(7515)
职业技术教育(7515)
学学(7469)
管理(7285)
(6027)
论坛(6027)
农业(5936)
(5917)
金融(5917)
高等(5505)
(5263)
成人(4951)
成人教育(4951)
高等教育(4889)
图书(4677)
发展(4436)
(4436)
共检索到132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孙文沛  阮一帆  
纳粹历史教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纳粹历史反思和民主化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战后初期直至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纳粹历史教育经历了一次失范与重构,主要表现为教育流派、逻辑起点与叙事范式的转变。占领时期美国政府依照杜威等学者对纳粹主义根源的诊断,在西占区发起"再教育"运动以克服德国的专制传统,以实用主义的教育方式揭露纳粹罪行和德国人民的集体罪责。联邦德国建立后,文化教育学的复归彻底改变了50年代纳粹历史教育的逻辑和范式,教育界在"美好过去"的自我设定下对纳粹历史采取沉默与逃避的态度,最终导致1959年反犹浪潮的爆发。1966年阿多诺发表《奥斯维辛之后的教育》报告,指明了纳粹历史教育对德国社会的重要性,将"大屠杀"设定为纳粹历史教育的核心内容,批判放弃思考和判断的纳粹"追随者",从而引领纳粹历史教育率先转向批判教育学范式并走上正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钱晓菲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构空间的尝试,开放式学校是20世纪60—70年代风靡一时的建筑设计,一度被视为教育变革的催化剂。重新考察开放式学校的兴衰历程,聚焦空间实践,研究发现,开放式学校宽松的空间结构在破除物理障碍的同时,塑造出普遍喧嚣的新声景,提升教学能见度,给教师带来诸多新挑战。由于缺乏前期培训、系统评估与后续支持,未能适应新空间的多数教师为应对声音和视觉干扰,纷纷选择重塑物理与规则屏障,最终导致开放式学校名存实亡。学校空间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性过程,单方面地革新学校建筑设计,最终只能实现某种形式化的学校空间革新,且隐含着僵化学校时间、限制教学体验的风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东方  傅安洲  
二战后,德国政治文化实现了从传统的纳粹权威政治到现代民主政治的巨大变迁,其中德国政治教育的重构与发展在改变、创造、维系政治文化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主要从政治教育理念转变、政治教育目标的更新、政治教育内容和主题的转换、政治教育体系的重建与发展等方面来分析研究政治教育在政治文化变迁中的作用。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松涛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从奥斯维辛出发展开其道德哲学的思考。无疑,"奥斯维辛"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灾难性时刻,而"奥斯维辛之后是否能够被允许继续生活"则是阿多诺道德沉思的主题。文章从阿多诺"清理过去意味着什么"(1959/1962)一文出发,从星丛式历史观和与遗忘作斗争的启蒙观入手,阐发阿多诺对法西斯主义的历史性分析及其启蒙诉求。在阿多诺看来,只有重振主体性进而塑造一种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独立自主的成熟个体,才能使奥斯维辛永不重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继和  
本文从二战后日本经济建设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以及不同时期国际环境教育发展对日本环境教育的影响和推动 ,宏观地概述了日本的环境教育发展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丽萍  
二战后美国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启示●肖丽萍二战后至今,美国教育政策演变的主要趋势是:不断加强联邦政府对教育的干预和调节。这种干预和调节主要通过大量立法和教育拨款等途径来实现。由于教育政策要通过教育行政体制来实施,因而教育政策是教育行政体制的核心。一、美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阮一帆  傅安洲  彭涛  
"二战"后,德国经历了由臣服型政治文化向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变迁和转型,实现了政治的西方民主化与现代化。这一转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联邦政治教育中心"所代表和推动的国家政治教育工作,充当了政治体系与政治文化之间的中介角色,在"二战"后德国社会形成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胡玉萍  
二战后,伴随着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政策的调整,印第安人教育政策也经历了由同化教育到教育自决、由主流文化教育到多元文化教育的转变。作为美国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具有特殊的地位,这也使得美国印第安人教育政策具有特殊性和补偿性特征,这一时期美国印第安人教育管理权也经历了由"联邦-州-地方"之间的转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强  
二战后,美国普及教育阶段的城乡差距和种族歧视依然严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美国掀起了农村"学校合并"的运动高潮,大规模合并农村学校,重组学区,提升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学术内涵和教育质量。20世纪60年代,在教育机会均等理论思潮的影响下,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转折,开始追求城乡各类学校学生的教育机会均等,从而步入"多元均等"的发展路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杜瑞军  
教育公平是一个充满争议性的问题,它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并随着利益关联者地位的变化而出现矛盾和冲突。本文以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为切入点,审视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和民主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尝试,分析了美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政策的历史变迁及其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教育公平问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谭诤  
二战后,日本社会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迅速起飞,与此同时高职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社会经济与高职教育的发展互为因果关系,日本成功的高职教育经验对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发展有一些启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王建梁  孙志军  
本文认为人们对于美国基础教育质量低劣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事实上 ,美国基础教育质量还是相当有保证的。本文对二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即加强基础与追求优异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总结了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措施与历史经验。最后 ,作者着力分析了二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对中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四点启示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谷平  吴静  
二战后英国教育史学科经历了从崛起、繁荣到分化、并逐步消亡的过程;高等教育体制的变迁、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海外史学研究的新趋势、尤其是与历史学科的互动关系制约了这一进程;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教育史必须坚持学科的自主性和特色,坚持古为今用,以史为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梁淑红  
本文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将影响战后英国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因素分为社会环境、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政策精英的个性特质及英国的传统文化等五个方面,它们对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二战后美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经验及启示●王保星一、二战后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一)40、50年代职业教育的恢复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战争所直接导致的两大社会问题便成为美国社会各界人士注目的焦点:一是退役军人的就学与就业问题;二是广大青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