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11)
2023(10534)
2022(9269)
2021(9122)
2020(7385)
2019(17563)
2018(17635)
2017(32286)
2016(18706)
2015(21377)
2014(21658)
2013(20831)
2012(19033)
2011(17203)
2010(17350)
2009(15079)
2008(14406)
2007(12455)
2006(10941)
2005(9585)
作者
(51199)
(42048)
(41821)
(39944)
(26863)
(20261)
(19061)
(16757)
(16331)
(15117)
(14653)
(13991)
(13256)
(13252)
(13182)
(13022)
(12705)
(12568)
(11961)
(11932)
(10647)
(10465)
(10022)
(9613)
(9611)
(9475)
(9354)
(9275)
(8384)
(8342)
学科
(61073)
经济(61004)
管理(47854)
(42990)
(35959)
企业(35959)
方法(30292)
数学(26087)
数学方法(25750)
教育(23425)
中国(22344)
(17010)
(16742)
(15229)
理论(15206)
业经(13592)
地方(13093)
技术(11578)
(11500)
(11161)
农业(11129)
(10307)
贸易(10297)
教学(10011)
(9939)
环境(9804)
(9477)
财务(9418)
财务管理(9403)
(9190)
机构
大学(254060)
学院(246902)
管理(96458)
(85119)
理学(84139)
研究(83905)
理学院(83062)
经济(82690)
管理学(81490)
管理学院(81001)
(56475)
中国(54994)
科学(53441)
(44054)
师范(43779)
(41920)
教育(38620)
(38543)
研究所(38511)
中心(37208)
(36964)
北京(36694)
业大(36462)
(36340)
师范大学(36028)
财经(31075)
技术(30769)
(30611)
(30184)
(28291)
基金
项目(172633)
科学(136361)
研究(133217)
基金(121266)
(104504)
国家(103460)
科学基金(88365)
社会(79165)
社会科(74547)
社会科学(74528)
(68664)
教育(68546)
基金项目(64880)
(59984)
编号(57428)
自然(57384)
自然科(56004)
自然科学(55991)
自然科学基金(54969)
资助(49459)
成果(49126)
课题(42233)
重点(39559)
(39496)
(37084)
(35966)
项目编号(35451)
(34463)
教育部(34422)
规划(33523)
期刊
(91928)
经济(91928)
研究(80771)
教育(63650)
中国(57610)
学报(38740)
科学(35279)
管理(33581)
(32003)
大学(30105)
(27294)
学学(26221)
技术(25675)
农业(23127)
图书(17718)
(15865)
金融(15865)
职业(15394)
业经(14680)
财经(14077)
经济研究(13262)
理论(12665)
科技(12132)
(12063)
(12001)
论坛(12001)
实践(11999)
(11999)
书馆(11936)
图书馆(11936)
共检索到365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阳妙艳  尼玛顿珠  
内地西藏班毕业生选择"返藏工作",是外部定义与内部自我认同达成统一的结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族和区域性政策,内地西藏班从一开始就明确了"智力援藏"的宗旨。该宗旨隐含着"内地培养,支援家乡"的教育理念。一方面,相对优质的内地班教育培养了学生开阔的视野、独立的性格和批判性思维;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不断形塑着学生作为"西藏人"和"藏族人"的身份,这种身份渐渐被内化为一种情感、使命和现实选择。通过从"内地求学"到"返藏工作"的转型,内地班毕业生重新联结了藏区社会,重建了个人经历的连续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贺能坤  
内地西藏班的教育成效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其中首届毕业生对这一政策的态度和评价更能直接、客观地揭示其成效。在借鉴并适当改造态度ABC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人类学方法深入研究30年后首届毕业生对内地西藏班政策的态度发现:在认知层面上表现为认同仍需完善;在情感层面表现为真诚与难忘;在行为层面表现为支持下一代到内地学习,其成效是积极和显著的。同时,内地西藏班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引导教育成效回归到人的发展这一根本上来,才能促进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健康成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白少双  严庆  
内地西藏班开创了民族教育内地规模化办学的先例,它起步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业已经历了30年的发展。内地西藏班的办学历程与西藏自治区改革开放的步伐同步,并服务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回溯内地西藏班发展的历程,以发展的视角评估其办学效能,才更能凸显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术蕊  
在遥远的青藏高原,盛开着一种外表看似柔弱,生命力却极其顽强的花,它喜爱高原的阳光,也耐得住雪域的风寒,它美丽而不娇艳,柔弱却不失挺拔,它就是藏族人民心中最美丽的格桑花,寄托了藏族人民期盼的幸福和吉祥。2010年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来自雪域高原的孩子们,怀揣着梦想,不远万里,求学花城,在爱的滋润下,他们犹如一朵朵美丽的格桑花,在南粤大地上茁壮成长、灿烂绽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巧妹  张诗亚  
藏区内地办学是根据藏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实际困难而采取的特殊办学方式,目前主要有内地西藏班(校)和四川藏区"9+3"两种办学模式。在具体实施和推进这一特殊的民族教育办学方式过程中,采用的政策工具从以命令为主到综合运用命令、激励、能力建设、系统变革和劝告等,促使藏区内地办学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在发展民族教育方面不断提高治理水平的进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北京西藏中学教科研小组  张梅  何苗  
目的:探寻内地西藏班(校)高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特点。方法:采用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对487名内地西藏班(校)的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内地西藏班(校)高中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随年级的升高而呈显著下降的趋势;性别、文理科、生源地对学习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内地西藏班(校)高中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随年级的升高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宋乃庆  沈光辉  陈婷  
内地西藏班(校)是党和国家对西藏教育发展的一个特殊举措,为西藏地区培养了大量人才,内地西藏班(校)的研究文献为内地西藏班(校)的质量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本研究运用CiteSpace、UCINET等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1993-2019年内地西藏班(校)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总体趋势、文献来源、作者、研究内容四个方面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文献数量总体上呈增长态势,2004年以后趋于稳定,但2018年有所下滑;研究热点从素质教育扩展到学校办学、教材、德育到社会化与跨文化再到新高考;博硕研究生学位论文主要来自西南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期刊论文主要来自《民族教育研究》和《中国民族教育》;严庆的两篇文章被引率最高;研究重点是跨文化教育和社会化问题,研究领域覆盖跨文化心理与教育、学科教学、教育政策等13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冉苒  王逸博  
本文采用《简易初中生应对方式自陈量表》对江苏省某西藏民族中学284名藏族初中生进行量表测量,结果表明:西藏班藏族初中生的应对方式依次是改变认知积极评价、求助、吸取经验与直接行动、通过学习解决问题、否认与忍耐、幻想,表明其以主动应对为主,较少采用被动应对;采用"否认与忍耐"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采用"吸取经验与直接行动"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应对方式无显著生源地差异;汉族朋友多少与采用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汉族朋友多的学生比汉族朋友少的学生更多地采用"求助"、"吸取经验与直接行动"等主动型应对方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晓聪  
西藏大学认真贯彻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采取多项措施,扎实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力促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学校党委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周密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实施"西藏大学2012届毕业生就业推进工程",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利群  王宁  
加强内地西藏中职班思想政治教育是西藏地区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文章概述了内地西藏中职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具体包括:强化系统规划,将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首;拓展教育内容,凸显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丰富教育载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强化教育保障,锻造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化水平。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苏傲雪  
具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立场是内高班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本研究对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和成效进行了实证调查。通过对北京市10所内高班承办学校的主管领导进行访谈,总结出内高班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三种主要途径:一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二是将课堂教学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三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管理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如何有效促进内高班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以及如何增进内高班学生和本地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两个重要挑战。通过对北京市3077名内高班学生和100名内高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生的国家认同态度总体正向、积极;(2)促进族际交往是进一步提升民族团结教育成效的关键,而混合编班更有利于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族际交往;(3)内高班教师接受的多元文化教育培训相对缺乏;(4)内高班封闭式管理制度"严格有余,理解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混班教学,加强内高班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培训,搭建广泛的社会融入平台等提高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成效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绪龙  
内地西藏中职班是国家推进“教育援藏”的新举措,关乎西藏地区的繁荣发展、民族团结与国家长治久安。多年来,内地西藏班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丰富实践经验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也面临教育管理民族特色彰显不够、多方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学生学习生活存在障碍等困境。未来内地西藏中职班实践对策为:坚定不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构建“互鉴共认”的管理模式;推动多方开展协同育人;提高教师民族文化素养;加大学生帮扶指导力度。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北京西藏中学教科研小组  张梅  何苗  唐宝军  尚卫东  岳凤云  刘杰  徐可玲  王香玲  
通过研究内地西藏班(校)高中生的学习动机,采用MAAT对744名北京西藏中学的高中生进行调查(分两组:一是西藏区内的藏族高中生,另一组是内地的汉族高中生),调查表明:内地西藏班(校)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大都处于中等水平,但各动机因素中的动机水平差异较大,男生在成功动机、促进紧张上得分高于女生;高二学生在成功动机,包括知识学习场面、技能场面、社会生活场面上得分最高;高三学生在促进紧张上得分最高,在失败回避上得分最低;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水准得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与西藏区内的学生相比,内地西藏班(校)的学生在成功动机上得分高,但在知识学习场面上得分低。与汉族学生相比,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的成功动机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冬梅  石孝琼  王清云  
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西藏班(校)接受教育,面临着文化和学习适应的压力,其能否获得较好的文化适应,是内地西藏班(校)办学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了考察内地西藏班(校)中学生的文化疏离感与学习倦怠的现状以及心理韧性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35名内地西藏班(校)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内地西藏班(校)中学生的文化疏离感和学习倦怠水平中等偏下,文化适应和学习适应状况较好;(2)内地西藏班(校)中学生的文化疏离感与心理韧性显著负相关,与学习倦怠显著正相关,而心理韧性与学习倦怠显著负相关;(3)内地西藏班(校)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在文化疏离感与学习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文化疏离感既可以直接对学习倦怠产生正向预测效应,也可以以心理韧性为中介对学习倦怠产生间接效应。因此,增强内地西藏班(校)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可以缓解文化疏离感对其学习倦怠的消极影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雷召海  
本文通过对武汉西藏中学办学政策及运行机制的优势与不足的分析,以及与湖南岳阳一中西藏班办学模式的比较分析,得出"一校两制"模式较为合理的结论,并就如何进一步办好内地西藏班(校)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同时也希望对中国其他地区的内地西藏班(校)有所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