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10)
2023(3224)
2022(2626)
2021(2674)
2020(1997)
2019(4681)
2018(4845)
2017(7346)
2016(5292)
2015(5890)
2014(6083)
2013(5257)
2012(4887)
2011(4628)
2010(4869)
2009(4239)
2008(4065)
2007(3705)
2006(3383)
2005(3219)
作者
(11252)
(9325)
(9052)
(8966)
(5918)
(4434)
(4387)
(3752)
(3604)
(3439)
(3167)
(3028)
(2983)
(2959)
(2955)
(2929)
(2924)
(2788)
(2783)
(2702)
(2605)
(2332)
(2306)
(2239)
(2171)
(2149)
(2130)
(1993)
(1914)
(1893)
学科
教育(18745)
(10692)
经济(10672)
中国(9989)
管理(7871)
理论(6810)
(6026)
教学(5899)
(5086)
(5054)
企业(5054)
(4080)
发展(3824)
(3702)
方法(3402)
(3377)
研究(3333)
高等(3274)
改革(3235)
思想(3209)
政治(3104)
(3069)
学校(3031)
思想政治(2904)
政治教育(2904)
治教(2904)
德育(2883)
(2857)
教育改革(2811)
技术(2765)
机构
大学(65084)
学院(59627)
教育(26642)
研究(25720)
(19958)
师范(19916)
师范大学(16726)
(16350)
(15974)
经济(15685)
管理(15280)
科学(13598)
理学(12682)
(12562)
中国(12454)
理学院(12371)
管理学(12004)
管理学院(11830)
职业(11518)
北京(11274)
研究所(11269)
(10999)
技术(10604)
教育学(10352)
中心(9898)
(9343)
(8439)
(8137)
职业技术(7866)
教育学院(7623)
基金
项目(34371)
研究(34104)
科学(28582)
教育(24928)
基金(20987)
社会(18661)
社会科(17333)
社会科学(17328)
成果(17203)
(17173)
编号(16924)
国家(16841)
课题(15425)
(14554)
(14222)
科学基金(13560)
(13513)
规划(11113)
项目编号(10075)
(9928)
(9891)
(9819)
基金项目(9702)
重点(9464)
研究成果(9355)
教育部(9350)
(8875)
(8832)
阶段(8814)
(8710)
期刊
教育(45956)
研究(31013)
中国(23850)
(19649)
经济(19649)
职业(10872)
技术(9581)
技术教育(7141)
职业技术(7141)
职业技术教育(7141)
(6715)
大学(6467)
学报(6431)
科学(6027)
高等(5494)
管理(5488)
(5307)
论坛(5307)
(5094)
高等教育(4836)
成人(4819)
成人教育(4819)
(4520)
学学(4024)
发展(3990)
(3990)
职教(3728)
农业(3718)
比较(3650)
图书(3532)
共检索到106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田琳  吴燕  
全球化与国际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终身学习等理念的强化都推动着全球高等教育的不断变化,曾在高等教育领域占据主导的"公益"一词也因此面临诸多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益物品"的理念转变?》报告中提议以"共益"一词重新定义教育。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公益"与"共益"两个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各国官方数据,在对全球高等教育新趋势和变化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本文解释了"共益"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适用性,并肯定了高等教育在贡献于全球共同利益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静潇  汤晓蒙  
在我国教育治理理论和实践中,教育一直被视为公益事业,但这种理念已经开始受到教育新趋势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提出了"教育是一项共同利益"的主张,开始反思教育治理的规范性理念。公私立教育界限日益模糊、教育国际化和学习需求多元化等因素使教育的公益性受到挑战,公益理念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而"共同利益"作为比公益更高层面的理念,在诸多方面超越了公益理念。未来我国的教育变革需要在共同利益的范畴内加强民间社会对教育的作用,从全球视野重识知识和教育,加强国家对共同利益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钊  
公益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坚持办学的公益性,既是民办高校获得组织合法性的前提,也是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源泉。由于制度建设滞后与不足等多重复杂因素,我国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营利性行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没有得到真正体现。重塑公益性民办高等教育,需要政府、民办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是,政府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原青林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私益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是政策选择的结果。公益性始终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但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私益性生产是不可避免的。大力弘扬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正确引导高等教育的私益性是全社会的共同要求,也是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杨德广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发生了重大变革:从国有化的办学体制向一主多元的办学体制转变;从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向中央和省两级领导体制转变;从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向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转变;从单一的投资制向多渠道集资转变;从以知识为本、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现向以人为本、以学为中心教学观转变;从统招统配的招生就业制度向面向市场的招生就业制度转变;从封闭的本土化教育向开放的国际化教育转变;从大学办社会的后勤管理体制向社会办大学的后勤管理体制转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林凡  陈暐  
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原则不仅源于其当代社会公共领域的非营利组织属性,还在于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与体现,并且具有促进社会公正、平等的功能。以社会流动理论分析,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有助于社会流动的自致性特征的加强,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钊  
公益性弱化是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从理论、法律等方面来看,政府应在维护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方面承担起其相应责任。健全法规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完善财政资助、提供运营服务,正是这一责任中最为核心和最迫切的内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俊学  王小兵  
教育服务理念是基于高等教育的基本产出是教育服务,学生是高校的主要顾客等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和形成的。教育服务理念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高等教育产出服务观、高等教育服务市场观、受教育者消费权益观、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观、高等教育服务营销观等。高等教育服务理念对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打造我国高等教育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慧慧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报告提出了"重申人文主义"的主张,这一主张同样是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伦理原则。我国职业教育重申人文主义是服务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是实现教育的包容性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摒弃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人文主义价值诉求的回归,一要优化课程体系,明确职业教育核心价值;二是拓展学习空间,改变教育格局;三是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四要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包容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新  
认清高等教育全球化具有趋同化、求异性以及不平衡性等特征,是全球化背景下更新高等教育理念的前提。高等教育与市场接轨、实现创新性发展以及改变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是全球化背景下更新高等教育理念的现实要求。制定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独具个性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及秉持科技优先的教育管理思想,是全球化背景实现高等教育理念更新的可行性策略。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旭  
上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尽管经历了从免费到收费的转变,但都体现了一种同一性理念。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为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公平,英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理念从本世纪初开始向差异性转变,学校和专业不同,其收费标准不同;学生的经济基础与偿还能力等不一样,收费与还贷方式也有差别。这一转变过程对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改革有着多方面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黄文伟  
公益性是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价值所在。远程教育引入市场机制得到迅速发展,但市场导向的远程教育也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市场机制并不排斥公益性,市场化运作的教育活动能否实现教育的公益性,取决于合理的法律制度安排。在市场机制成熟、政府严格监管的条件下,市场机制不仅不会与公益性对立,反而会成为实现教育公益性的有力手段之一。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创伟  
公益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是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得以合理存在并发展的基石。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以及教育机构的运行过程是公益性和产业性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公益性是远程高教得以存在并发展的核心要求,产业性存在的价值最终诉诸对远程高等教育所应具有的公益性的维护。远程高等教育制度建设不完善和办学主体对公益性认识不足引出公益性危机。制度建设是维护远程高教公益性的必然选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慧君  
高等教育办学的评判标准应该是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和提供的研究成果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是否起到最佳的促进作用,高等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是否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浪费。因此,高等教育的效益可划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大部分。如何评价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对高等教育效益进行审计,同时对审计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卫安  邬志辉  
依循不同的逻辑,人们对教育公益性概念理解的角度并不相同:一种是从教育提供去理解,关注的是公共产品的特点;另一种是从教育外部性去理解,关注的是教育结果。两种不同的理解角度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本文提出,对教育公益性概念,可以从教育提供与教育结果相关的公益性问题去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