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69)
2023(10981)
2022(9063)
2021(8395)
2020(6566)
2019(14906)
2018(14851)
2017(26378)
2016(14909)
2015(17146)
2014(17812)
2013(16919)
2012(16189)
2011(14897)
2010(15561)
2009(14150)
2008(14215)
2007(13147)
2006(11933)
2005(11295)
作者
(44995)
(37091)
(37004)
(35210)
(23698)
(17822)
(16973)
(14477)
(14460)
(13704)
(12671)
(12537)
(12279)
(11851)
(11785)
(11282)
(11062)
(10930)
(10883)
(10660)
(9876)
(9264)
(9034)
(8801)
(8713)
(8323)
(8293)
(8245)
(7854)
(7666)
学科
(61005)
经济(60923)
管理(37024)
(33487)
(26102)
企业(26102)
中国(23316)
地方(20251)
(18351)
(17681)
业经(16277)
理论(15906)
方法(15095)
(13519)
(13355)
金融(13348)
(13318)
银行(13293)
(12974)
(12973)
教育(12528)
农业(12502)
教学(12420)
(11293)
数学(10831)
地方经济(10807)
数学方法(10561)
(10479)
(10005)
(9539)
机构
学院(214988)
大学(211793)
研究(79830)
(78848)
经济(76587)
管理(69801)
中国(60618)
理学(56915)
理学院(56035)
管理学(54702)
管理学院(54282)
科学(49678)
(48269)
(41996)
(39917)
(37643)
研究所(37401)
(37064)
中心(36121)
(36087)
师范(35648)
北京(31737)
(30774)
财经(29451)
业大(29111)
(28952)
技术(28894)
农业(28603)
师范大学(28237)
(27201)
基金
项目(126904)
研究(100264)
科学(96470)
基金(83217)
(71938)
国家(71147)
科学基金(58729)
社会(58117)
社会科(54547)
社会科学(54538)
(53728)
教育(48736)
编号(44404)
(44293)
基金项目(42412)
成果(39566)
自然(34602)
课题(34182)
资助(34169)
自然科(33686)
自然科学(33676)
(33262)
自然科学基金(33017)
重点(29685)
(28748)
发展(26866)
(26431)
(26395)
项目编号(26235)
(26168)
期刊
(107132)
经济(107132)
研究(72925)
中国(60318)
教育(47015)
(36155)
学报(34503)
(32178)
科学(29915)
管理(29464)
大学(25810)
农业(24341)
(23217)
金融(23217)
学学(23188)
技术(22843)
业经(18824)
经济研究(16109)
图书(15186)
财经(14953)
职业(13617)
问题(13145)
(13077)
(12490)
(12076)
论坛(12076)
书馆(11345)
图书馆(11345)
(10830)
(10568)
共检索到364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凌  曹能秀  
儿童哲学是产生于当代美国 ,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一门学科课程 ,“探究群体”是儿童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和重要的实施途径。本文在阐述“探究群体”基本观点的基础上 ,比较分析了儿童哲学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异同 ,认为儿童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杜威的教学理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振宇  
儿童哲学主要是在继承和发展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剖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至关重要。从李普曼的自传式记录中即可发现杜威在实践、艺术、逻辑等方面的思想对其创立儿童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从具体的理论观点来看,在教育即生长、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哲学的理论与实践品格、思维的意义及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学习与探究团体的关系等议题上,儿童哲学直接受到了杜威思想的影响,但又在不同层面上实现了对后者的超越与发展。未来的研究者若要真正了解儿童哲学,有必要走进杜威的思想世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学领域其他理论流派的观点,丰富和发展儿童哲学的理论体系,以此更好地指导学校教育的实践。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钱雨  
儿童哲学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但其实相关的研究已经分为二大流派,分别以美国教育家李普曼和哲学家马修斯为代表。他们几乎同时在不同的场合提出了"儿童哲学"的概念,并随后在各自的著作中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马修斯与李普曼的友谊由来已久,相互保持对话与联络已有近半个世纪了。不过,他们的研究志趣各有不同,对"儿童哲学"的意义持有不同的理解,并影响着儿童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本文就是试图对这两种儿童哲学的意义进行辨析,并认为马修斯的儿童哲学的意义在于欣赏儿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澍  
2019年,距离李普曼儿童哲学小说《聪聪的发现》创作完成已经走过50个年头,李普曼开创的这一事业也已经遍及世界各地,儿童哲学研究范式亦发生明显变化。在价值范式上,李普曼主要针对学校教育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以儿童哲学重构学校教育;之后的研究者更加关注儿童哲学本身的质量。在理论范式上,李普曼的儿童哲学主要建立在杜威、米德、维果茨基等人认识论思想上;之后的研究者则拓展到了福柯、阿甘本等生命哲学和政治哲学思想上。在实践范式上,李普曼采取了独立设置儿童哲学的方式;之后的研究者则基于本土立场采取了多样化的实践方式。这些范式转换带来的启示有:儿童哲学当走实践哲学取向,关注其带来的观念变革,实践方式应多样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清思  
本文关注的是儿童哲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着重探讨儿童哲学探究团体课室中的人我关系和互动模式及其隐含的德育意蕴。文中承继了马修·李普曼(Matthew Lipman)的儿童哲学愿景,希望藉由哲学的启发重新认识儿童、重新建构教育,以使儿童哲学有助于道德教育之推广。文中还探讨了笔者的儿童哲学临床教学行动研究,说明过程中所研发的教学策略,并分析了量化与质性的研究成果,其中以杰克逊教授的理念为启发,辅以儿童哲学发起人之一的美国学者安妮·夏普(Ann Sharp)的相关文献,透过理论结合实务的论述方式,试图勾勒儿童哲学探究团体中的德育意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展画  吴岩  
儿童哲学作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课程,已成为世界众多国家中小学阶段的核心课程。儿童哲学以其“对话”理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儿童哲学的提出者李普曼建构了极为庞大的儿童哲学理论体系,内容涉及对话的目的——意义发现;对话得以形成的平台——探究群体;对话的过程——群体探究;对话环境的激发——儿童哲学教材等诸多方面。儿童哲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儿童生活意义发现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主体间性领域的提出更接近对话的教育本质,体现了教育对师生双方主体性的尊重;在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上,儿童哲学作为可操作性的课程,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途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道勇  
把杜威的教学思想概括为"儿童中心论",是一种误读。一些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可以支持这个判断:其中,杜威对于进步教育及其观念的相关批评和建议、对于卢梭自然教育观念的相关评论,是支持此判断的间接证据。杜威关于儿童与课程的相关理论,是支持此判断的直接证据。概括来说,杜威认为儿童是教学的起点,课程是教学的终点。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在起点和终点之间搭建有效而人道的联系。教学的中心工作是搭建这种联系,而并非关注和保护儿童。实际上,对于儿童的不同判断,是杜威和各种进步教育主张之间的关键区别。把杜威的教学思想概括为"儿童中心论",不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误读,而且也对教育实际工作者形成误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高振宇  
如何将源于西方的儿童哲学项目本土化是过去三十年以来教育者们普遍关注的关键问题,而从中国智慧传统的奠基者及其教学实践出发来重思和发展儿童哲学的既有模式,则是化解此问题的必由之路。孔子的对话教学在"无知"精神的秉持、对主动与独立思考的强调、对相互学习的重视,均可表明它与基于苏格拉底对话的儿童哲学存在相通之处,据此可将探究团体的目标、取向和策略予以重构和创新,从而为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哲学话语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建鲲  庞学光  
儿童哲学课程在中国的普及面临着:西方的儿童哲学主要表现为学科课程,缺乏相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研究;我国缺乏追求理性和培养未成年人理性思维的传统;各级教育机构在校本课程开发上缺少合作等问题。而康德对"知性"能力的阐述,当代心理学对"灵商"的挖掘,则为儿童哲学在中国的普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为树立相应的学校教育观念指明了方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郭法奇  张胜芹  张玲  
在19世纪至20世纪的美国教育中,约翰·杜威不仅是美国进步教育的领袖,也是儿童研究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美国儿童研究运动中,杜威参与其中,关注运动的进程,为运动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杜威参与美国儿童研究运动的经历及其思考不仅成为他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组成部分,也成为现代教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振宇  
儿童哲学(Philosophy for Children)是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席卷欧美亚各国的教育改革项目,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重点推广的项目。我国自80年代末以来开始关注并研究儿童哲学,迄今已有三十余年,不仅推动了全国各地学校及幼儿园的教育改革,也为整个社会儿童观的转变做出了贡献。截至目前,对儿童哲学的工具化与技术化研究已经比较普遍,而原理性的深度研究仍待加强,儿童哲学与东西方哲学传统、当代教育学研究的前沿之间还联系得不够紧密,从而限制了它在教育学界的整体影响力以及对学校实践的指导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庞学光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而儿童具有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爱智慧"的天性。儿童哲学教育的意义起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保护儿童的哲学天性。这有助于儿童精神的健康成长,有助于人类思想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助于哲学家的诞生。其二,训练儿童的哲学思维。人的哲学思维方式和能力有赖于必要的训练,而哲学教育是训练儿童哲学思维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其三,奠基儿童的幸福人生。其根据在于哲学教育是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条件,它能使儿童一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并能通过培养儿童的辩证思维帮助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地将痛苦转化为幸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红霞  吕林海  
在适者生存规律的统治下,以"科学加民主"思想为核心的杜威教育理论引领了20世纪的世界教育理论与实践,但它在源于不同自然环境的儒学文化圈遇到了许多问题。然而在全球化时代,在仅仅依靠科技发展已经不能有效解决人口与资源之间矛盾及其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背景下,儒家思想被重新认识。对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而言,儒家的"礼让"可以为其提供标准,并由此推动杜威学说的发展,即"科学加民主"的教育目标将发展到"科学加礼让"的新模式,但新模式应该以科学理性为基础,以保证对礼让的适时、适地、适度及程序进行合理判断。为此,在杜威经验式"探究"的基础上,对世界各种文化形态史进行"虚拟探究",应该成为全球化时代跨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华初  
科学在19-20世纪之交的巨大成就,对人类社会和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扩展了思维视野,打破了许多以前认为不变的观念和规则,对实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方明生  
日本大学儿童学专业正在构建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儿童学概论。纵观多种儿童学概论的著述呈现了儿童学探究的学际综合性和多样性。本文以奈良女子大学教授浜田寿美男的《儿童学序说》所提供思路为线索,从生物学家尤克斯奎尔的环世界(umwelt)的概念出发,通过恩斯特.马赫、詹姆斯.吉布森的问题视角与探究方法,重新认识胡塞尔现象学的基本立场与指向,从中尝试发现儿童学基本原理的一个出发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