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02)
2023(13495)
2022(11162)
2021(10148)
2020(8187)
2019(18280)
2018(18201)
2017(33676)
2016(17994)
2015(19953)
2014(19405)
2013(19244)
2012(18507)
2011(17032)
2010(17450)
2009(15974)
2008(15651)
2007(14199)
2006(12966)
2005(11891)
作者
(52697)
(44162)
(44069)
(41560)
(28422)
(20959)
(19663)
(16857)
(16775)
(15868)
(15400)
(14916)
(14604)
(14106)
(13682)
(13455)
(12935)
(12742)
(12726)
(12565)
(11366)
(10902)
(10543)
(10379)
(10023)
(9868)
(9744)
(9713)
(8790)
(8774)
学科
(92940)
经济(92860)
管理(51035)
(49658)
(39591)
企业(39591)
地方(28316)
中国(26939)
方法(25556)
(23155)
业经(21914)
数学(21210)
数学方法(20992)
技术(19538)
(18992)
地方经济(16592)
农业(16305)
(14994)
(14919)
(14700)
金融(14697)
(14425)
银行(14394)
(14084)
环境(13643)
(13631)
技术管理(13290)
(13063)
贸易(13048)
理论(12584)
机构
学院(259718)
大学(257935)
(112987)
经济(110686)
研究(98578)
管理(94367)
理学(79469)
理学院(78386)
管理学(77072)
管理学院(76544)
中国(74668)
科学(59300)
(56516)
(50133)
(49610)
研究所(45214)
中心(43569)
(43050)
(42388)
财经(38085)
(37863)
师范(37537)
北京(36437)
业大(36033)
(35817)
经济学(34828)
(34310)
(33864)
农业(32973)
经济学院(30815)
基金
项目(166773)
科学(132037)
研究(124942)
基金(118237)
(102887)
国家(101938)
科学基金(87211)
社会(80354)
社会科(76067)
社会科学(76050)
(67845)
基金项目(62528)
教育(56257)
(56118)
自然(53641)
自然科(52367)
自然科学(52349)
自然科学基金(51420)
编号(49627)
资助(46107)
(42883)
成果(41100)
(39772)
重点(38235)
课题(36697)
创新(36318)
(35398)
发展(34804)
(34242)
国家社会(33221)
期刊
(142389)
经济(142389)
研究(85993)
中国(61789)
(40957)
管理(39611)
学报(38281)
科学(38104)
(36978)
教育(33340)
大学(29525)
农业(27804)
(27669)
金融(27669)
学学(27433)
技术(25119)
经济研究(22988)
业经(22940)
财经(19287)
问题(17811)
(16939)
(15344)
技术经济(15133)
科技(14512)
(13447)
世界(13357)
图书(12983)
(12840)
论坛(12840)
现代(12547)
共检索到421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任保平  
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是一种"以物为本"的发展模式。这种"以物为本"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通过高投入和扩大规模的路径来实现,以高成本和低效益、较大的经济波动性、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为基本特征。在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实践中,要通过行政体制创新、经济体制创新以及体制的综合创新来实现由"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模式向"以人为本"的现代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涛  
中国继社会制度转型和经济体制转型之后,目前正面临着第三次历史性大转型,即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型。以物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带来了财富的增加,但引发的社会问题已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必须转向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注重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强调经济运行的协调性和人的全面发展。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和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发展模式由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根本转型。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朱世陆  
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严峻的社会经济问题。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坚持从社会主体角度,转变经济发展观念,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转变经济调节方式等,形成经济与社会相协调的新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福垣  
本期特稿《中国企业进入人力资源效能管理时代》,是彭剑锋副会长的力作。只有像他这样站在理论研究和企业管理前沿的教授型企业家,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提出如此高屋建瓴的命题。我们必须明确,这个命题的行为主体是企业,是企业经营进入人力资源效能管理时代,不仅仅是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进入效能管理时代。这就是说,进入这个时代的企业,实现了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利润率的增长主要靠提高人力资源的效能。因此,人力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谭焰  
本文试图从人文的视野对图书馆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探讨,分析图书馆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呼吁图书馆人扬起图书馆人文主义大旗,倡导“以人为本,服务创新”,真正实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推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宏亮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矛盾,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衍用  秦岩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其代表了人及其生存环境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人类的创造(世界文化遗产、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大自然的创造(世界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晓武  孙淑新  
青岛市图书馆于2002年新馆开放以来,推出了一系列人文内涵丰富、教育形式多样、倍受读者欢迎的“特色服务”,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的学习需求,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 浩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制度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创新又包括了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等,而企业的一切创新活动都要依靠人来进行,在现代条件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赖于成员强烈的创新意识,活跃的创新思维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归根到底,企业创新,以人为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太平  
本文深入而全面地论述了“循环经济”与“以人为本”的关联———“以人为本”是“循环经济”的价值取向和观念指导,“循环经济”是对“以人为本”的积极应答和有效实践。没有“以人为本”的催动和指导,不可能有“循环经济”的成熟和繁荣;没有“循环经济”的实施运作,“以人为本”也得不到真正全面的实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国初  
一、对“发展”的认识及人力资源的定义 为了论述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首先简要地阐述人力资源的涵义并回顾人们对“发展”这个概念的认识的演变过程。 1.对“发展”认识的演变过程 现代意义上的“发展”从经济学角度提出来的。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经济发展的思想主要集中于经济增长的概念上,而经济增长通常是指生产能力的扩大和提高,即迅速取得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建国  
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要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要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要注重发展个性,发掘创造潜质。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追求自我完善,获得整体全面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娆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它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使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式,向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转移,促成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当代人与后代人和谐、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