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8)
- 2023(11304)
- 2022(9339)
- 2021(8542)
- 2020(6778)
- 2019(15683)
- 2018(15651)
- 2017(30189)
- 2016(16378)
- 2015(18422)
- 2014(18523)
- 2013(18390)
- 2012(16716)
- 2011(14967)
- 2010(14719)
- 2009(13331)
- 2008(12737)
- 2007(10812)
- 2006(9420)
- 2005(8010)
- 学科
- 济(67378)
- 经济(67311)
- 管理(48219)
- 业(45213)
- 企(38292)
- 企业(38292)
- 方法(30838)
- 数学(26287)
- 数学方法(25973)
- 业经(19123)
- 农(17018)
- 中国(16994)
- 财(15490)
- 学(14858)
- 地方(12912)
- 理论(12061)
- 产业(11960)
- 农业(11609)
- 和(11224)
- 贸(11079)
- 贸易(11075)
- 技术(10762)
- 信息(10746)
- 易(10737)
- 环境(10378)
- 制(10264)
- 务(10183)
- 财务(10126)
- 财务管理(10112)
- 教育(10038)
- 机构
- 大学(235739)
- 学院(232705)
- 管理(97074)
- 济(87633)
- 经济(85578)
- 理学(84985)
- 理学院(84040)
- 管理学(82633)
- 管理学院(82211)
- 研究(74641)
- 中国(53276)
- 京(50251)
- 科学(47852)
- 财(38819)
- 所(36373)
- 业大(35201)
- 农(34583)
- 中心(33558)
- 研究所(33492)
- 范(32057)
- 财经(31969)
- 江(31945)
- 师范(31805)
- 北京(31736)
- 经(29084)
- 院(27446)
- 农业(27082)
- 州(26730)
- 师范大学(25958)
- 经济学(25270)
- 基金
- 项目(167039)
- 科学(131258)
- 研究(123788)
- 基金(120710)
- 家(104529)
- 国家(103629)
- 科学基金(89596)
- 社会(76897)
- 社会科(72822)
- 社会科学(72803)
- 省(64928)
- 基金项目(64598)
- 自然(58137)
- 自然科(56748)
- 自然科学(56737)
- 教育(56194)
- 自然科学基金(55693)
- 划(54715)
- 编号(51529)
- 资助(48674)
- 成果(41565)
- 重点(36583)
- 部(36123)
- 发(35097)
- 创(34836)
- 课题(34526)
- 创新(32330)
- 项目编号(32289)
- 科研(31691)
- 国家社会(31220)
- 期刊
- 济(92062)
- 经济(92062)
- 研究(67330)
- 中国(40434)
- 学报(37159)
- 管理(34221)
- 科学(33938)
- 农(30942)
- 教育(28479)
- 大学(28031)
- 财(27702)
- 学学(25826)
- 农业(22222)
- 技术(20109)
- 图书(16769)
- 融(15799)
- 金融(15799)
- 业经(15538)
- 财经(14568)
- 经济研究(14277)
- 理论(12522)
- 经(12248)
- 科技(12062)
- 实践(11810)
- 践(11810)
- 问题(11799)
- 情报(11508)
- 技术经济(11206)
- 书馆(11096)
- 图书馆(11096)
共检索到325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林施望
人文计算(Humanities Computing)与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常被认为肇始于罗伯特·布萨(Roberto Busa S. J.),但"人文计算"与"数字人文"并不完全相同。文章通过梳理人文计算的定义,考察人文计算与数字人文各自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构建人文计算与数字人文的关系,追溯人文计算向数字人文转变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人文计算 数字人文发展史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黄水清
在归纳总结人文计算的价值意义并简单回顾人文计算产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比了人文计算与数字人文两个概念的异同,认为用人文计算表述更精准,数字人文一词有一定的歧义。分析了当前人文计算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人文计算的五阶段范式作为人文计算的规范化研究方法,并对其中的若干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探讨。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夏翠娟
对数字人文和包括语言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在内的传统人文学科来说,元宇宙和新一代AI技术正在成为库恩所谓“范式革命”的潜在驱动力。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数字人文发展脉络的梳理,基于范式转向的视角分别提出国内外数字人文发展的分期,并从人文研究的数字方法和方法论的形成和嬗变两个层面分析了国外数字人文发展的理论沿革和从人文计算向数字人文的话语转变和范式转向的生发机理,以考察中国数字人文从传统人文到人文计算、从人文计算到数字人文、从数据驱动到AI驱动的范式转向情况,试图回答以元宇宙和新一代AI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识的后数字时代需要怎样的人文研究,并初步规划出后数字时代数字人文的领域蓝图和研究框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国外数字人文范式转向的本质和共性表现在人文研究的数字方法从以数据建模为主向以界面批判为主转向,方法论从以计算思维为主向计算思维和批判思维同时运用且以批判思维为主转向;二是中国数字人文并未全部完成人文计算向数字人文的转向,大量的实践工作仍然围绕数据建模工作,方法论仍以计算思维为主、批判思维运用不够;三是新一代AI可能引发的科学研究范式革命有望解决以数据驱动的第四范式为主导的数字人文领域现存的困境,但还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四是后数字时代的数字人文研究应从重视批判思维的运用、将技术产生的新的人文问题纳入数字人文研究的范畴、重新认识人文与技术的关系将技术不仅作为方法还要作为研究对象等方面展开。图1。表3。参考文献48。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丁怡 李刚 魏弋
为加深学界与业界对红色数字人文研究的理解,推动红色数字人文研究不断发展,本文通过跟踪国内研究动态,明确其概念内涵、梳理其发展现状,并提出建设措施。首先从技术体系、资源体系与应用体系明确红色数字人文内容;其次从文献综述与应用场景阐述红色数字人文研究现状;最后探讨红色数字人文建设措施。从资源建设角度,红色数字人文发展需要加强数字处理工作,实现红色数字资源信息整合与组织管理;从服务质量角度,红色数字人文发展应当顺应技术推动、深化内容挖掘、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从记忆塑造角度,通过强化国家红色集体记忆参与感,驱动红色数字人文传播与发展。本文厘清了红色数字人文概念,较为完整地探寻我国红色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的总体图景,为未来的红色数字人文研究指明了可行的研究方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薛琴 林竹
本文梳理了胜任力研究的发展史,然后追踪胜任力发展过程中涵义的变迁,指出其存在的不同点与共同点,并分析了胜任力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胜任力 研究溯源 概念变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彭安臣 雷勇军 曾洁
院校研究区别于高等教育研究的显著特征包括:它不是学术取向的知识增进,而是工作取向的"工程设计";其产品质量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合适就好";它采用的是一种建构性、综合性、权衡性和殊相性的工程思维。中国院校研究要加强从人文思维方式到工程思维方式的"下沉";院校研究人员应跳出传统高教研究"舒适区",实现工作状态的转换;应注重"产品"形式,增加其接受度与认可度。
关键词:
院校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思维方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谭楚子
经验生成观念,观念建立并选择信息——这是纸媒时代置身实体图书馆的人文社科学人传统的治学范式。伴随数字图书馆的强势介入及学人们对其使用的日渐娴熟,传统治学范式悄然发生转型,变为对快速搜索而来的海量学术信息的组装加工或整配拼接,由此导致其发表刊出的论文数量之巨不可谓不令人浩叹,然而其中除了充塞大量的冗余信息或重复信息,却极度罕见观念创新或学术创新的真知灼见,甚至难觅一鳞半爪原创思想的闪光片断;与之同理遥相呼应,几近公开的文科“论文超市”交易竟如雨后春笋,俨然铸就一条分工明确、生机无限的产业链……上述现象,隐匿其后的恒久技术支撑究竟何在?沿循文科学人置身图书馆现场治学范式从传统到时下转型发生轨迹,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谭楚子
经验生成观念,观念建立并选择信息——这是纸媒时代置身实体图书馆的人文社科学人传统的治学范式。伴随数字图书馆的强势介入及学人们对其使用的日渐娴熟,传统治学范式悄然发生转型,变为对快速搜索而来的海量学术信息的组装加工或整配拼接,由此导致其发表刊出的论文数量之巨不可谓不令人浩叹,然而其中除了充塞大量的冗余信息或重复信息,却极度罕见观念创新或学术创新的真知灼见,甚至难觅一鳞半爪原创思想的闪光片断;与之同理遥相呼应,几近公开的文科"论文超市"交易竟如雨后春笋,俨然铸就一条分工明确、生机无限的产业链……上述现象,隐匿其后的恒久技术支撑究竟何在?沿循文科学人置身图书馆现场治学范式从传统到时下转型发生轨迹,经...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饶俊丽
数字人文发端于图书文献等信息资料的数字化处理,“数字化+人文学”的结合产生了交叉学科领域研究,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人文研究的认知思维和知识结构,导致了学术领域内研究范式的变革,其中“数字化”传播的意义构成了与当代符号学的可能交界面,数字人文在从技术手段问题向人文向度问题的交互命题转化的同时也将数字人文导向了更为系统复杂性和思维多元性。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数字化 符号学 人文向度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魏建琳
明确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概念是探讨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基础。本文通过从哲学角度,从最高层面剖析物质与精神现象,认为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实质内涵是对人类社会的图书馆这一物质现象的主观、能动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性反映。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外延是关于图书馆的以人为本价值理性的一切命题的总和,文中以文献信息资源、读者、馆员、工作方法、建筑与设备等图书馆构成要素为框架对图书馆人文精神所涉及的命题做了简单的演绎。
关键词:
图书馆 人文精神 概念 内涵 外延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于英香
数字人文是近年来人文社科与信息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学界对其认识尚未统一,批判与反思同数字人文相依相伴,数字人文研究进程中争议与分歧不断。论文试图基于数字人文与其潜在对话者比较的视角,从数字人文的概念、研究主体、研究范式、技术工具4个层面梳理这些争议,以求在争议的探讨中构建共识。论文从伞状界定的困境解读数字人文的概念论争;从角色冲突与角色建构的视角探究数字人文研究主体的衍化;从人文研究科学化与人文精神对立的视角分析数字人文研究范式的异化;从数字人文研究标签化与算法化风险的视域反思数字技术应用的工具悖论。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数字技术 角色冲突 人文精神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梅艳
本文基于哲学思维方式变迁的背景,以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明确提出的实践概念为模板,辨析出实践概念从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从"分"到"合"的逻辑演变和发展历程,从而对实践概念的嬗变与发展给出一个贯通性的新理解、新诠释,澄清实践范畴如何能在马克思那里上升为一种哲学思维范式,导致了哲学革命的发生。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燕 刘浏 王东波
[目的 /意义]古籍引书的计算人文研究视角将带来数字化资源、量化分析内容以及可视化呈现结果。[方法 /过程]以《春秋左传正义》中引书为对象,对其中引书进行标注、组织、计量、可视化及主题挖掘研究。[结果/结论 ]通过古籍引书知识标注和补全,完成引书知识库的构建,以引书、篇章和作者为例进行计量分析,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形式呈现,并尝试构建其知识图谱。此外,结合LDA主题模型,挖掘引书句子主题内容,得到生产生活、风俗礼仪、宗教祭祀、战争和政治5个主题类型,为古籍引书内容的深入探索提供技术借鉴和数据资源。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胡娟 柯平
文章聚焦文化遗产主题,利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国外文化遗产的数字人文项目,归纳提炼了项目的立项依据、项目驱动、项目要素、项目成果和重点环节,分析其运行规律与特性,总结优秀经验并得出对我国文化遗产的数字人文研究的启示。研究认为,我国开展文化遗产的数字人文研究时,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商业机构参与文化遗产的数字人文研究,深入探索众包发展以及明确LAM机构在项目中的定位。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文化遗产 科研项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钱国富
《走向数字人文:实践、训练与研究》一书从概念、实践、教育和研究等多视角考察了数字人文领域的相关概念和进展,是一本关于数字人文的简明“百科”。文章对该书的体例、内容进行全面评价,分析其对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服务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数字人文 简明百科 图书馆 书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