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90)
2023(7672)
2022(6182)
2021(5737)
2020(4920)
2019(10731)
2018(10490)
2017(21014)
2016(11410)
2015(12865)
2014(12613)
2013(12538)
2012(11379)
2011(9561)
2010(10030)
2009(9889)
2008(10558)
2007(9739)
2006(8878)
2005(8603)
作者
(31284)
(26013)
(25882)
(24453)
(16830)
(12244)
(11714)
(9922)
(9601)
(9566)
(8798)
(8743)
(8631)
(8138)
(8078)
(7808)
(7687)
(7656)
(7417)
(7373)
(6410)
(6375)
(6295)
(6082)
(5935)
(5913)
(5754)
(5487)
(5170)
(5080)
学科
(80792)
(78023)
企业(78023)
管理(61716)
(53651)
经济(53560)
(28179)
业经(25491)
(24570)
财务(24552)
财务管理(24525)
企业财务(23432)
方法(22801)
(20456)
技术(15120)
数学(15072)
农业(15025)
数学方法(14935)
(14568)
(13611)
(13103)
企业经济(12383)
(12231)
经营(12091)
(11288)
体制(11013)
中国(10941)
理论(10898)
技术管理(10349)
决策(9606)
机构
学院(171792)
大学(163733)
管理(75868)
(74554)
经济(73298)
理学(64326)
理学院(63882)
管理学(63369)
管理学院(63059)
研究(46704)
中国(42651)
(40270)
(33382)
财经(31059)
(27983)
(27469)
(24789)
科学(23842)
商学(23275)
商学院(23075)
财经大学(22623)
(22619)
中心(22216)
(21803)
北京(21060)
经济学(20906)
业大(20403)
经济管理(20083)
研究所(19219)
农业(18936)
基金
项目(99957)
科学(81555)
研究(77743)
基金(74373)
(61498)
国家(60849)
科学基金(55854)
社会(51883)
社会科(49199)
社会科学(49183)
(40072)
基金项目(39369)
自然(34911)
教育(34478)
自然科(34168)
自然科学(34163)
自然科学基金(33647)
编号(31536)
(31101)
资助(29686)
(29076)
成果(25081)
(24522)
(22589)
(22374)
创新(21810)
重点(21578)
(21276)
(21032)
国家社会(20972)
期刊
(93585)
经济(93585)
研究(51645)
(39044)
管理(35207)
中国(30953)
(25521)
科学(19207)
(18773)
金融(18773)
业经(18234)
农业(17415)
学报(16843)
技术(16803)
财经(16457)
大学(14535)
(14136)
财会(14105)
学学(14056)
经济研究(13460)
会计(12036)
问题(11976)
教育(11609)
技术经济(11439)
(11367)
现代(10092)
(9636)
通讯(9582)
会通(9570)
世界(9495)
共检索到268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晓明  周友梅  
“中航油事件”的发生,引起了海外中资企业及有关方面的关注,熟悉上市地国家的经济环境,完善企业内部的共同管制,设计与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轮换制度,强化政府对海外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架构完备的海内外联合规范体系,建立及时高效的信息披露机制等,对于改善海外中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晓光  颜至宏  史敏  汪寿阳  
本文以中航油(新加坡)事件为案例,对中资海外企业的风险暴露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中航油(新加坡)投机原油期货的风险值做了实证估算。在以上分析和计算的基础上,对国有海外企业的风险监管和内控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裘宗舜  柯东昌  
一家被誉为海外上市"过河尖兵"的国有企业为什么在顷刻之间濒临破产边缘?一家在信息透明、监管严格的新加坡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上市公司为什么在短期内造成了5.54亿美元的巨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金彧昉  李若山  徐明磊  
本文认为, 最近发生在新加坡的中航油事件是企业内部控制失败的结果。在分析中航油事件过程中, 作者通过借鉴 2004年 10月颁布的新COSO报告内容, 从内部控制的八个要素角度, 逐步剖析了中航油事件发生的根源与过程, 为中国企业如何借鉴国际企业风险管理方法, 作了一个初步尝试, 同时, 本文还介绍了新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颁布的背景、理论贡献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龙正平  
预期战略与应急战略的风险主要是由相应环境因素和风险压力的结合所导致的。文章建立了基于风险的战略控制系统(TOEM模型),并运用战略控制系统对中航油事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刚  
完善的企业监管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中航油事件的发生说明了我国企业监管制度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内部监管制度、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内部选拔制度的缺失以及外部有效监管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为此必须完善企业监管制度,重点是建立健全纠错机制、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和加强对决策者的道德素质培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焦志勇  
在新加坡发生的“中航油”破产保护案件给我们留下很多的教训和反思。“中航油”案件究其根本原因是公司权力制衡机制中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和问题,最终导致了这场国有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金上市公司灾难的发生。尽管“中航油”案件是个案,但它折射出我国公司治理中在制衡机制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公司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确立。笔者就此阐述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及问题所在和成因,并提出完善公司治理中制衡机制的法律对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曾秋根  
本文立足于中航油价格风险管理失败案例,具体分析我国部分企业价格风险管理失败的两大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企业同时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与投机交易,导致企业不能制定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二是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公司拥有一套完善的价格风险制度,但因缺乏经验与能力,以致这些风险管理制度无法真正得到实施。因此,建议禁止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投机交易,以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杜金岷  
创维、中航油和伊利事件固然与外部监管和内部治理有关,但是,外部监管和内部审核仅仅是防火墙而已,关键还是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系统本身存在着让内部人可以发起攻击的漏洞。法人财产权制度是其中最大的漏洞,因为法人财产处于公共领域而成为共同财产,从而遭到内部人攫取。因此,抑制内部人控制权报酬需要给公司法人财产权制度这一漏洞打上补丁。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乔飞鸽  
2004年12月,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在新加坡的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违规越权进行石油指数期货交易,造成5亿多美元的损失。作为一家国有控股的海外上市公司,且被允许从事境外套期保值业务,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国内主要归国资委、证监会、商务部和民航总局直接或间接监管;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从资产上进行管理,证监会则对国有企业从事境外套期保值业务进行监管;商务部接替原来外经委的一些功能,对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有管理的权力;而民航总局有权决定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蔡政元  巴曙松  
改革开放以来,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经历了1979—1983年的萌芽阶段、1984—1991年起步阶段、1992—2000年动荡阶段、2001—2006年稳定发展阶段、2007—2012年快速增长阶段、2013年至今恢复理性阶段,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战略转型的重要推手,并作为国际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全球并购市场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资企业海外并购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对国外标的评估和风险把控能力不够、对海外并购的资产权益力度保护不足和并购企业自身实力不强。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策略要重点围绕加强并购风险评估和防范、加快建立安全审查及权益保护机制、积极捍卫多边主义原则等方面展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锦之  洪渊  
中航油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企业在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防范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客观上要求我国企业增强驾驭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引发了市场对国有资产监管及风险控制的反思。我国企业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利用国际市场获取套期保值利益的过程中,必须加强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具体而言,一是推进交易立法进程,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强化外部监管,改进内控机制;三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四是加大信息披露力度,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永爱  董义军  
2004年11月,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因为金融衍生品交易而导致巨额亏损达5.5亿美元,从而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由此中航油巨额亏损事件浮出水面。事件披露后,其被称为自1995年巴林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