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69)
2023(4677)
2022(3910)
2021(3812)
2020(3059)
2019(6866)
2018(7093)
2017(11704)
2016(7300)
2015(8611)
2014(9025)
2013(8131)
2012(7547)
2011(7084)
2010(7370)
2009(6721)
2008(6651)
2007(6449)
2006(5665)
2005(5296)
作者
(21817)
(17703)
(17687)
(17044)
(11296)
(8556)
(8176)
(7094)
(6971)
(6638)
(6138)
(6114)
(5907)
(5870)
(5757)
(5471)
(5402)
(5372)
(5224)
(5126)
(4784)
(4453)
(4388)
(4345)
(4210)
(4084)
(4063)
(3967)
(3789)
(3734)
学科
(20369)
经济(20336)
管理(16959)
(13596)
(12060)
企业(12060)
教学(11729)
理论(10413)
教育(8187)
(8037)
中国(7825)
(7090)
学法(6431)
教学法(6431)
(6315)
方法(6311)
(6105)
业经(5480)
(5473)
(4786)
(4708)
银行(4693)
地方(4657)
(4561)
(4549)
金融(4541)
学理(4429)
学理论(4429)
数学(4117)
体制(3973)
机构
大学(105017)
学院(104484)
研究(37187)
(31735)
经济(30638)
管理(30339)
中国(25617)
理学(24828)
科学(24476)
理学院(24360)
(23793)
管理学(23544)
管理学院(23325)
(22146)
师范(21897)
(19808)
(18609)
教育(18548)
研究所(17915)
(17475)
师范大学(17421)
(17415)
中心(16381)
技术(16038)
北京(15550)
(14819)
业大(14256)
农业(13638)
(13132)
职业(13118)
基金
项目(61803)
研究(50510)
科学(46626)
基金(38985)
(33992)
国家(33603)
教育(28029)
科学基金(27065)
社会(26938)
(26458)
社会科(25157)
社会科学(25152)
编号(23142)
(22936)
成果(22013)
基金项目(19653)
课题(19198)
自然(16183)
(16121)
资助(15899)
自然科(15797)
自然科学(15790)
自然科学基金(15471)
重点(15055)
项目编号(13774)
(13553)
(13355)
规划(13326)
(13170)
大学(12544)
期刊
(42092)
经济(42092)
研究(36726)
教育(36532)
中国(31912)
学报(19556)
(16147)
科学(15518)
(15209)
大学(14777)
管理(13535)
学学(13172)
技术(12496)
农业(10707)
职业(9608)
财经(8071)
(7899)
金融(7899)
(7133)
图书(6960)
业经(6619)
(6584)
论坛(6584)
(6052)
技术教育(6037)
职业技术(6037)
职业技术教育(6037)
经济研究(5916)
(5808)
问题(5646)
共检索到173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占魁  
传统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依靠业余读书和在个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积累经验,当代教师的专业成长则主要是依托学校"教研共同体"组织的集体性"听课"、"评课"或"听讲座"等教研活动现场实现。实践表明,学校"教研共同体"所组织的听课、评课及公开课活动,在帮助当代教师实现从传统"教学活动的自在者"向"教学艺术的生成者"的角色转变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现场学习力。一种由教育实践者、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组成的广义而多元的共同体,要求每一位共同体成员必须首先以一名"教师"的身份融入共同体的教研活动现场,它同时也是领导和专家通过现场学习增强自身"专业领导力"的关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小华  李玲  
教师的个体教学哲学是基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运用哲学原理去思考、分析、综合,最后凝结成符合教学实际的理论系统。在现实中,教师个体教学哲学面临着过于关注普适性的教学规律、重视知识灌输、具体人的失落等困境,建构教师的个体教学哲学需要教师提高哲学思考的高度自觉,实现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向,对教学实践进行提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敏  梁耀文  
教师个体反思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教师的主体性。然而,随着教学过程和对象的复杂化,仅靠教师个人的能力和自觉性难以保证反思的实效。教师团队自省可以通过教师反思、反思计划和反思行动三个环节提高教师工作的有效性,形成教师团队成员知识共享和相互促进,引发对专业问题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建设的共赢。教师团队自省是教师个体反思的新层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惠青  
教师个体的生存方式关乎教师的发展。规范的生活、狭隘的生活、重复的生活是长期以来教师主要的生存状况。致力于追求一种智慧的教学生活方式 ,让教师在育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育自己、拓宽和更新教师培训的内容、赋予教师自主发展的权力 ,这是提升教师生存质量和促进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杜根长  
通过对182名高职教师复原力的调查发现:教师心理复原水平中等偏上,不同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学历的教师复原力有明显差别。因子分析发现,教师复原力主要体现在"专业晋升"和"专业能力"。男性、副教授在"专业晋升"中复原力显著占优,讲师、硕士及以上在"专业能力"中复原显著占优,年龄"30-40"岁(教龄10-20年)在各领域复原都显著占优,中层干部和一般员工在各个领域都无显著差异。高职教师心理复原力受制于经验和社会角色定位,高职院校应采取差异而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教师复原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恒  宋萑  王晨霞  
为探讨校长教学领导力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本研究通过对华南某地843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校长教学领导力通过两种路径正向作用于教师幸福感:一是校长教学领导力对教师幸福感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二是"教师集体效能感→教师自我效能感"在两者之间起到显著的链式中介效应。这一结果启示我们,校长在教学领导工作中需要注重创设支持性和合作性的学校共同体文化氛围、发展分布式教学领导以及对教师赋权,以利于增强教师集体效能感和自我效能感,最终促进教师幸福感的提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当前青少年的价值迷失,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体自我认识缺失的表征。从个体自我认识的发展出发,引导个体走向与他人、世界的关系之中,拓展个体人生的价值内涵,把个体引向对善好人生的追求,这实际上是教育的基本内涵。当前有一种弱化教育价值引导的倾向,必须重视教育的价值引导,并把这种价值引导落实在个体自我认识的提升与个体价值精神的超越之中。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漆涛   张永琴   田敬峰  
教师与教研员缘何联结是揭示中国教研组织特色、运作机制和建构中国教研理论话语体系的关键论题。本文依托“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调研”数据库,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入手,分析教师与教研员得以联合的缘由,探索教研共同体的生成与运作逻辑。借鉴扎根理论,研究发现教师与教研员的联合主要源于共同愿景、组织结构、制度体系、合作文化的交互影响,使其从分散群体逐渐稳固并通过多重纽带强化社会联结,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科层化团状教研结构。中国教研共同体在内涵特质上表现为三个方面:从群体到类共同体再到共同体的特征表达;中国语境下的共同善与教师构成性自我生成;科层化和圈层化结合的多重共同体与冲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亮  朱宪辰  
经济学家很早就对心智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在简述F.A.Hayek的《感觉的秩序》基础上,梳理North等人"共享心智模型"、青木昌彦的"主观博弈模型"、Christoph Engel的"启发式模型",最后对其进行评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家良  于胜刚  
高校教师个体教学能力发展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能力发展的目的在于改进教师的思维认知,改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学习增值。明晰价值取向、改进知识结构、开展教学方法研究及建立制度保障是教师个体教学能力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伍雪辉  张艳辉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哲学。教师个体教学哲学是以个体为本的教师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哲学,是支持教师获得教学智慧、形成教学个性的前提,是教师专业发展发展的基础。然而教师的个体教学哲学常呈现替代性、结构性及来源性缺失。建构教师个体教学哲学需要唤醒教师自我并以哲学思维方式追问教学世界、不断转化教学实践经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乃照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材料的选择和课堂教学的设计等方面实施个体化英语教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语言能力、认知风格、动机、态度和性格等个别差异进行解疑、点拨和引导,启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者。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梁九义  
远程教学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和学习者学习需求基础上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不仅要看技术条件和学科特点,更重要的是要看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本文在分析了远程学习者特征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着力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基于学习者个体需求的教学策略。在宏观上提出了三种比较可行的教学策略,即资源性教学策略、非系统性教学策略和服务性教学策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曾军平  
在古诺—纳什均衡分析框架下,本文研究了个体异质性对集体行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差异度(偏好差异、供给技术差异以及资源禀赋差异)的扩大有利于公共产品供给量的增加,但搭便车问题却随差异扩大而恶化了。相比而言,个体异质性对于搭便车的负面效应要远远大于对供给量的正面效应;同时,个体异质性也使集体行动呈现出负面的集团规模效应。现实中存在许多支持上述假说的经验证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蕾  王英豪  
依托教育集团或校际联盟构建校际间教研共同体已成为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837名教师的调研数据,对当前校际教研共同体中教师的合作体验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教师跨校合作呈现出集体合作行动先行的局面;不同学校类型、学段及教龄的教师跨校合作体验存在差异;近三分之一的教师跨校合作体验处于"合而不作"状态,但超过两成教师的合作体验呈现出"合作共赢"的态势。分析认为,重视专业合作的内在动力机制生成、构建支持型合作共生关系、区分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应是未来提升校际教研共同体中教师专业合作效果的可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