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12)
2023(10378)
2022(8816)
2021(7996)
2020(6529)
2019(14597)
2018(14158)
2017(26162)
2016(13124)
2015(14402)
2014(13955)
2013(13622)
2012(12895)
2011(11872)
2010(12422)
2009(11502)
2008(11204)
2007(10325)
2006(9568)
2005(8849)
作者
(36981)
(30988)
(30706)
(29133)
(20157)
(14676)
(13757)
(11686)
(11606)
(11122)
(10684)
(10319)
(10300)
(9970)
(9737)
(9491)
(9110)
(8909)
(8859)
(8259)
(7854)
(7366)
(7302)
(7282)
(7002)
(6973)
(6688)
(6627)
(6040)
(6015)
学科
(76646)
经济(76583)
管理(43859)
(43272)
(38268)
企业(38268)
方法(21282)
地方(20886)
中国(19409)
数学(17502)
数学方法(17286)
技术(16643)
业经(16423)
(15041)
地方经济(14335)
(12830)
技术管理(12060)
(11963)
(11961)
(10805)
(10537)
金融(10536)
农业(10361)
(10296)
银行(10285)
理论(10176)
(10067)
贸易(10054)
(10009)
(9865)
机构
学院(192548)
大学(192332)
(92274)
经济(90611)
管理(74839)
研究(70609)
理学(63479)
理学院(62737)
管理学(61862)
管理学院(61426)
中国(52892)
(40127)
(39948)
科学(37872)
(34070)
财经(31006)
(30776)
中心(30509)
研究所(30443)
经济学(28906)
(27957)
(25816)
北京(25754)
师范(25646)
(25516)
经济学院(25472)
(24135)
(23183)
财经大学(22653)
业大(21460)
基金
项目(121158)
科学(97958)
研究(93251)
基金(88512)
(76367)
国家(75312)
科学基金(65509)
社会(63109)
社会科(59949)
社会科学(59928)
(47628)
基金项目(45504)
教育(42301)
(39105)
自然(38650)
自然科(37838)
自然科学(37829)
自然科学基金(37187)
编号(35941)
资助(34655)
(31010)
成果(29942)
(28202)
创新(27883)
重点(27527)
国家社会(26647)
课题(26577)
(26477)
发展(23870)
教育部(23672)
期刊
(114730)
经济(114730)
研究(66365)
中国(45000)
管理(35703)
(30455)
科学(25045)
教育(23905)
学报(22951)
(22051)
技术(19560)
经济研究(19483)
(19183)
金融(19183)
大学(18777)
学学(17334)
业经(16610)
财经(16424)
农业(14580)
(14528)
问题(13736)
技术经济(12623)
(11766)
世界(10852)
科技(10669)
国际(10572)
(9978)
论坛(9978)
(9743)
经济管理(9673)
共检索到316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瑞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从经济小国跃升到经济大国,这种巨变是一步步实现的。自1978年始,国家发展是按照战略家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前行的。历史证明,这个战略是理性且实用的。在既延续以前历代领导人正确的战略构想,又对以前的战略作出新的补充和贡献的基础上,2013年起开始了习近平时代的经济战略阶段。习近平的经济战略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可以分成两个各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影响的部分。国内经济战略包括新型城镇化战略、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以及长江经济带战略;国际经济战略包括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意义大大超出了前三个国内经济战略,具有更加创...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曾文革  党庶枫  
"一带一路"战略是推动亚洲区域经贸合作的顶层设计,也是中国主导、诸多发展中国家合力拓展南南合作的重要环节。"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经贸法治化对现有国际经济规则带来创新,包括国际经济规则理念的更新与内容的拓展。"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经济规则创新需要涉及贸易、金融、能源、投资、争端解决等领域国际法路径的完善。同时,"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经济规则创新还需要国内法的先行先试来推进。就中国而言,上海自贸区作为国内经贸法治改革的试验田,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经济规则创新,形成投资、贸易与金融管理法律规则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海军  骆建文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路一带"国家战略的协同发展,对于充分运用全球资源来推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一路一带"国家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为此,对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协同关系进行分析与总结归纳;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的基础条件为出发点提出协同的具体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的工作抓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海军  骆建文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路一带"国家战略的协同发展,对于充分运用全球资源来推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一路一带"国家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为此,对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协同关系进行分析与总结归纳;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的基础条件为出发点提出协同的具体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的工作抓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海军  骆建文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路一带"国家战略的协同发展,对于充分运用全球资源来推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一路一带"国家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为此,对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协同关系进行分析与总结归纳;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的基础条件为出发点提出协同的具体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的工作抓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玮璇  程志强  魏智武  郑洁  
二战伊始的赶超战略对"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结构的影响为何?首先,通过数理建模的方法,论证了经济体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证明了"一带一路"国家赶超战略下的金融抑制政策对产业结构转型带来的影响。此外,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对模型提出的结论进行论证,并以二战伤亡人数作为工具变量,检验了结果的稳健性,为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最终得出结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工业产值比服务业产值定义的产业结构会经历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一带一路"国家赶超战略下的相关政策显著导致了其产业结构的扭曲。最后就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中国与各国应加快"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合作与融合,在全方位的开放与互动中,共同实现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琦  黄永春  
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发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中技术赶超、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三阶段五系统网络数据包络分析(network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在测度研发效率的基础上对研发效率进行分解,进一步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在不同研发阶段中技术赶超和技术创新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结果发现:(1)从专利产出到新产品生产,“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全要素研发效率指数明显提高,主要依靠技术效率水平提高而非技术进步;(2)专利产出阶段研发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3)研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研发技术效率,而研发技术效率中纯技术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4)各要素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同,申请专利有效数在第二阶段的贡献更大,新产品销售收入在第三阶段的贡献更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必将有力助推中部崛起。为适应这一要求,研讨我国航空经济与管理创新问题,航空港建设带动区域经济问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决定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会议将于2015年11月28日-29日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召开,欢迎广大国内外学者积极投稿并届时参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连家明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首次将"自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以及印度的丝绸贸易的西域道路"称为"丝绸之路"。李希霍芬肯定不会想到,他所创造的这个词后来经过演变会成为一个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固定称谓,他更不会想到,在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东西方大通道2100年后,这个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乾坤  李大夜  寇埻  
"一带一路"建设是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符合沿线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文章在分析"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一带一路"的重要外部力量、沿线大国、沿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战略进行具体研究,并深入探索这些国家的利益诉求及与我国的契合之处,进而详细讨论了其对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曾天山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建设,为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比较教育研究开拓了新视野、提出了新任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教育如何推进"民心相通"、助力"互联互通"?为此,4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比较教育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座谈会,参会专家积极建言献策,本刊本期集中发表专家发言,以飨读者。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教育研究作为本刊重点选题,欢迎作者积极提供有深度、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刊将优先刊发。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连家明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首次将"自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以及印度的丝绸贸易的西域道路"称为"丝绸之路"。李希霍芬肯定不会想到,他所创造的这个词后来经过演变会成为一个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固定称谓,他更不会想到,在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东西方大通道2100年后,这个词又被赋予新意,成为中国以之冠名的重大国家战略,传遍世界各个角落。2013年9月,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曾润喜  魏冯  
[目的/意义]研究"一带一路"战略传播过程中,中国媒体如何承担新闻舆论宣传与引导的责任。[方法/过程]以人民网、新华网等18家主流媒体118篇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报道视角、报道内容、报道体裁及语言风格四方面,考察我国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新闻舆论工作的现状。[结果/结论]主流媒体在报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新闻中,存在政宣口气浓重、关注点雷同、单一强调中国作用、忽略向下传播等问题,阻碍社会对"一带一路"战略正确认识,未能全面履行媒体责任。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传播过程中,媒体应做到内容上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沅鑫  
中国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面临国际新的机遇与挑战,合乎时机的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以自身经济发展带动周边沿线国家的经济,以达到区域共同发展的目标。古代中国利用丝绸之路造就了横贯亚欧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完成同沿线各国政治、宗教、经济的互通,造就汉、唐盛世。今天,中国依靠开发内陆、拓展海洋的发展策略,实现了经济、民生、国防、综合国力的稳健发展,也使中国经济面对新的发展高度和要求。文章着重从贸易角度入手分析"一带一路"所涉及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从而发现并归纳总结"一带一路"战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伟  
国家战略与倡议正在上升为主导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头等因素。在应用空间经济学理论综合分析了四个国家级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向、交集及其影响的基础上,聚焦西部,就西部地区必须面对的改变了的竞争态势与环境做了前瞻性评估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显示,四大区域战略的共同指向是世界级城市群,它们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交集是国内外贯通的大空间重构;国家级区域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头分别位于东部和境外四大地区,“胡焕庸线”以西中国西部地域多半处在战略“空挡”地位,有被进一步边缘化的风险。但西部地区并非处在绝对劣势的地步,地方政府应从三个方面切入营造区域竞争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