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56)
- 2023(10938)
- 2022(9160)
- 2021(8675)
- 2020(7318)
- 2019(16167)
- 2018(16091)
- 2017(30966)
- 2016(17167)
- 2015(18851)
- 2014(18809)
- 2013(18459)
- 2012(17158)
- 2011(15547)
- 2010(15992)
- 2009(15115)
- 2008(15083)
- 2007(13924)
- 2006(12710)
- 2005(11782)
- 学科
- 济(68969)
- 经济(68855)
- 业(57157)
- 管理(49743)
- 农(46637)
- 企(36582)
- 企业(36582)
- 农业(30827)
- 方法(22801)
- 制(21453)
- 业经(21111)
- 财(20816)
- 数学(19536)
- 中国(19491)
- 数学方法(19226)
- 体(15184)
- 学(14891)
- 地方(14442)
- 银(12888)
- 银行(12867)
- 行(12336)
- 贸(12037)
- 贸易(12027)
- 务(11850)
- 财务(11818)
- 财务管理(11782)
- 易(11733)
- 体制(11717)
- 融(11691)
- 金融(11689)
- 机构
- 学院(245475)
- 大学(242771)
- 济(103515)
- 经济(101327)
- 管理(91782)
- 研究(86166)
- 理学(78371)
- 理学院(77511)
- 管理学(76217)
- 管理学院(75786)
- 中国(69262)
- 农(58141)
- 科学(51477)
- 京(50855)
- 财(50578)
- 所(44359)
- 农业(44249)
- 中心(40558)
- 业大(40496)
- 江(39971)
- 研究所(39455)
- 财经(38486)
- 经(34738)
- 范(32531)
- 师范(32215)
- 北京(31687)
- 经济学(30982)
- 州(30615)
- 院(30553)
- 省(29803)
- 基金
- 项目(159105)
- 科学(126351)
- 研究(118723)
- 基金(116429)
- 家(101494)
- 国家(100548)
- 科学基金(85783)
- 社会(77279)
- 社会科(72676)
- 社会科学(72657)
- 省(62196)
- 基金项目(61550)
- 自然(53886)
- 教育(53369)
- 自然科(52595)
- 自然科学(52584)
- 划(51856)
- 自然科学基金(51663)
- 编号(48962)
- 资助(46027)
- 成果(40752)
- 重点(36499)
- 部(36358)
- 制(35408)
- 发(34998)
- 课题(33573)
- 农(32729)
- 创(32599)
- 国家社会(31932)
- 性(31386)
- 期刊
- 济(126858)
- 经济(126858)
- 研究(75760)
- 农(61267)
- 中国(54403)
- 农业(40831)
- 财(39743)
- 学报(38969)
- 科学(37213)
- 管理(32501)
- 大学(30795)
- 学学(29403)
- 融(28649)
- 金融(28649)
- 业经(25456)
- 教育(25449)
- 财经(19908)
- 业(19542)
- 技术(19428)
- 问题(17989)
- 经济研究(17333)
- 经(17080)
- 农村(15011)
- 村(15011)
- 农业经济(14320)
- 版(14098)
- 世界(13501)
- 经济问题(12314)
- 资源(11805)
- 技术经济(11415)
共检索到386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青松
现行法律制度以个体行为为起点,以个体的权利义务为工具,最终以个体责任为依归,属于典型的个体行为主义范式构造。但中国的"三农"问题却具有鲜明的结构主义特征,对法律调整有着特殊的需求。因此,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需要法律构造遵循个体行为主义与整体结构主义相结合的逻辑思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蕾
城市公用事业的垄断问题事关各方利益,是中国当前社会反应强烈的热点问题。由于城市公用事业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公益性行业,在以往西方反垄断法理论和规制理论中,一直被列入反垄断"豁免"制度中。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资源的新发现和替代资源的出现,城市公用事业自然垄断的传统边界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政府规制的范围和方法也应该随之进行调整。就我国城市公用事业而言,应是结构规制与行为规制并重,注重城市公用事业的公益性。
关键词:
城市公用事业 规制 结构主义 行为主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栋科
行动逻辑反映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内在规律,决定了其发展的未来路向。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已有专业群建设实践秉持"产业-专业-就业"的线性行动逻辑。线性逻辑偏差的理论根源是对职业教育适应论的机械解读,其实质在于忽略了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由此,引入卢曼的功能结构主义理论,将高职教育视作以专业群作为"代谢生产网络"、以"自我指涉"机制运行的自创生系统,进而将高职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解读视角由单向、被动的静态适应转向互动、主动的动态适应。"自我指涉"机制背后是高职教育内部与外部的"双联动"行动逻辑。秉持"双联动"行动逻辑,高职教育与外在环境耦合关系的实质,是以专业群为特色的人才生产网络的复杂性来"化约"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复杂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道远
中国在民法和商法关系方面采纳了民商合一模式。商法责任是民事责任的特殊形态,但是也有其自身特征。包括归责原则的二元结构;责任的相对性、替代性;商业判断规则的适用;损害赔偿替代原则在责任形态中具有根本地位等。未来的制度体系建设包括以企业为中心的商事责任制度的确立、严格责任和过错责任原则的相互为用和损害替代规则的体系构建。
关键词:
民商合一 商事责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林小英 宋鑫
把大学教学当作法律事务、经济事务或教育事务,其内在机制可视为"刺激—反应"或"控制者—受控者"的行为主义模式。本文以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现状调查为依据,将大学教学置入伦理事务的范畴,经由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性审查"分化出来3种状态——反思性认可、反思性缺失和反思性排斥,结合行为主义动机模式的外部刺激的强弱程度,区分出大学教师6种不同的教学投入状态。大学如果认识到追求认知理性的教师同时也是学者,他们追求伦理维度的反思性认可形成独特的反思性权威并在相互尊重的原则下组成学术共同体,那么大学教学经由教师的反思性审查,可以使其在整体功能上呈现出最卓越的特征。
关键词:
大学教师 教学 反思性认可 行为主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杨虎涛
英国经济学家杰弗里·M.霍奇森用法律制度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本质进行了再定义。在批评自然扩展说、市场和产权观等流行观念的基础上,霍奇森将法律置于资本主义六个本质特征的首位,认为资本主义的其他所有特征——从市场交换到财产权利,从企业组织到雇佣关系,乃至于金融发展,首先依赖于一个有效的法律框架的发展。相较于自然扩展说等流行观念,法律制度主义着重强调了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和历史特
关键词:
霍奇森 制度主义 本质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继红
问题银行的救助重整制度,对于保护存款人及公共利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问题银行重整更倚重国家公共资金的救助,其实际效果只是延缓了危机的爆发,而非彻底根除化解风险,直接导致内耗增加、处置成本攀升。全文对以股东、债权人为代表的私主体救助制度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入问题银行救助制度之中国模式的构建思路,以期对我国金融监管法制的完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
银行重整 公共资金救助 私主体救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建群
基于现实案例,得出以下基本观点:风险与不确定性之间并非对等关系;行为人通常从"事件不确定"和"指标数值不确定"两个方面去感知风险,其中"事件不确定"必须区分"个体事件不确定"和"群体事件不确定";在风险指标的选择以及风险计量上,必须关注人的切身利益、预期目标、理性状态、禀赋以及人生经历中形成的前期约束。因此提出,对风险的分析不可以仅仅停留在客观对象上,应该力争实现主、客体的对接。
关键词:
风险 行为主义 不确定性 行为金融学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理化
通过介绍分析美国物流法律制度的立法专门性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等特征,总结其经验,并分析中国现存物流制度所存在的滞后性与弱效力性,提出完善我国物流法律制度的相关对策,旨在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
美国物流法律 制度特征 启示
[期刊] 征信
[作者]
郑煌杰 王子淳
NFT(Non-Fungible-Token,又称非同质化通证)是一种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数据块,具有唯一标记且限定数量的技术特性,主要以“染色币”与“以太坊意见征求稿”为技术原理,这些使得其能够作为检验数字资产真实性和所有权的有效凭证,从而得以广泛应用于社交平台、交易平台与金融活动、元宇宙等场景。NFT在应用过程中,也极易引发技术与信息风险、交易与金融风险、版权侵权风险。然而,在法律上将NFT定性为货币、民法上的“物”与“债”、虚拟财产都存在较大困难,故可以尝试将其等同于加密数字凭证。基于此,能够在技术与应用层面将NFT进行分割,同时以确定NFT的法律界限作为其治理基础,建立分化应用分类监管结构作为其治理框架,创设技术标准体系作为其治理规则,构建多元共治机制作为其治理保障,进而最大化发挥NFT的科技附加值,促进数字经济安全稳定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智兴 段鑫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与大学权责结构历经三大发展阶段。基于此,借助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我国政府与大学权责结构的变迁根本上由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社会经济体制安排和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等宏观制度背景所决定;经济发展、利益因素、观念等政治变量及相关行为主体和政府与大学权责结构的互动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政府与大学权责结构变迁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也存在以重大事件为表现形式的"历史否决点"。由此,加快推进政府与大学权责结构的构建和完善,需充分观照相应时代的现实需求、注重相关行为主体的利益诉求、遵守政府与大学权责结构变迁的本质规律和内在机理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丽平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地方大量征收农民集体土地,引发很多社会问题,而我国现行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一、我国现行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缺陷(一)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的界定不明确我国目前对农村土地征收"公益"类型的界定为概括式的立法模式,即仅规定国家可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收并给予补偿,但并未对可以行使土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永香 刘洋 李伟
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是中国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通过梳理中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发现其在变迁模式、变迁路径与变迁过程上呈现出三重变迁逻辑,而制度环境、制度系统、观念与行动者之间的协同互动则构成其变迁的动力机制。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为推动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使其进入良性循环的制度变迁轨道,需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征地思想、确立依法征地的制度原则、融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方婷婷 吴次芳 周翼虎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经济学主导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的形象表述,该学说能很好解释实践中农地流转现象。但经济学界对于"三权分置"实施可行性的解释,主要以西方产权理论为基础,以权能分离理论为指导思想。这种经济学逻辑并不符合当前的法律逻辑。法学界针对经济学界权能分离理论的"三权分置"展开了批判,提出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事实上是对农地所有权用益权能的再分割,有悖所有权的整体性特征。但法学界"基于文本寻找解释"的研究思路,决定了其无法对现实当中大量存在的违背规范性土地承包、农地流转的现象做出解释。在分析经济学和法学关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的理论解读的基础上,设定土地承包权为成员权,创设具有物权效力的土地经营权取代原土地承包经营权,这种土地产权制度符合物权分离逻辑,能够在法权构造上自洽,在立法技术和修法成本上具有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