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60)
2023(12398)
2022(10248)
2021(9654)
2020(7983)
2019(17748)
2018(17119)
2017(32011)
2016(16202)
2015(17836)
2014(16600)
2013(16070)
2012(14446)
2011(12993)
2010(12962)
2009(12404)
2008(11326)
2007(9917)
2006(8823)
2005(7988)
作者
(41069)
(33845)
(33758)
(32192)
(21595)
(16027)
(15032)
(13018)
(12797)
(11838)
(11646)
(11280)
(10772)
(10721)
(10558)
(10375)
(9999)
(9883)
(9708)
(9208)
(8353)
(8009)
(7966)
(7734)
(7667)
(7606)
(7418)
(7273)
(6759)
(6665)
学科
(62557)
经济(62496)
(51816)
管理(50355)
(44692)
企业(44692)
中国(27699)
(27600)
金融(27599)
(26191)
银行(26182)
(25425)
方法(24584)
数学(21469)
数学方法(21295)
(18675)
(18318)
(17757)
业经(16847)
技术(16778)
(15408)
贸易(15390)
(15126)
技术管理(12410)
地方(12167)
(12128)
财务(12104)
财务管理(12082)
(12064)
农业(12036)
机构
学院(213246)
大学(211395)
(100037)
经济(98366)
管理(83363)
研究(72787)
理学(71063)
理学院(70404)
管理学(69527)
管理学院(69118)
中国(66490)
(46653)
(43374)
科学(37997)
财经(36880)
中心(35699)
(33953)
(33833)
经济学(32824)
研究所(30595)
(30426)
经济学院(29543)
(28021)
财经大学(27835)
北京(27822)
(26462)
业大(25124)
(25075)
(24776)
(24697)
基金
项目(141115)
科学(114329)
研究(108952)
基金(105368)
(90386)
国家(89644)
科学基金(78550)
社会(73635)
社会科(70208)
社会科学(70196)
基金项目(54524)
(53588)
教育(49232)
自然(46846)
自然科(45927)
自然科学(45919)
自然科学基金(45192)
(44626)
编号(42530)
资助(41743)
(36301)
成果(34094)
创新(33019)
(32348)
国家社会(32038)
重点(32035)
(31450)
课题(29608)
(28972)
教育部(28908)
期刊
(107986)
经济(107986)
研究(69791)
中国(46742)
(38587)
金融(38587)
(36039)
管理(34699)
科学(27356)
(26818)
学报(25463)
教育(22322)
大学(20898)
学学(19685)
经济研究(19424)
财经(18815)
技术(18175)
农业(17689)
业经(17395)
(16340)
(13636)
问题(13325)
国际(12828)
世界(12031)
技术经济(11312)
科技(11049)
(10728)
现代(9480)
理论(9468)
(9446)
共检索到335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祁红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围绕万科股权进行的"万宝之争"引发社会热议,此事件不仅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了较大冲击,也对我国在金融创新背景下的分业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金融监管的视角出发,通过系统梳理"万宝之争"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我国在混业经营与金融创新下存在的系列监管挑战,在此基础上研究借鉴国外金融监管模式改革、金融控股公司管理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祁红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围绕万科股权进行的"万宝之争"引发社会热议,此事件不仅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了较大冲击,也对我国在金融创新背景下的分业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金融监管的视角出发,通过系统梳理"万宝之争"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我国在混业经营与金融创新下存在的系列监管挑战,在此基础上研究借鉴国外金融监管模式改革、金融控股公司管理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涵  
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典型的多边分业监管体制,但是结构化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混业经营以及载体——金融控股公司已大量存在。金融实践已经对传统的金融监管体制与金融法律安排提出了挑战。积极顺应金融混业监管的全球趋势,并恪守我国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和创新实践,应当尽快吸收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和金融立法经验,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监管体制和金融法律安排框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宜庆  王浣尘  王芸  
我国金融业即将融入全球竞争之中 ,现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模式下我国金融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威胁与挑战。因此 ,我国金融业的现实选择是“混业经营、统一监管”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伟  刘志荣  
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均放弃了对金融分业经营的严格规定,实行混业经营,金融混业经营浪潮再度掀起。随着各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的逐渐明显,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业监管模式显然已经缺乏发展的基础。从前瞻的角度看,分业监管模式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业有序竞争的监管功能方面面临弱化的处境。因此对目前的中国而言,选择一个适当的金融监管模式,对金融业进行更有效率的监管就显得十分必要。文章正是以混业经营为背景,对美国1999年金融监管模式改革前后的金融监管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对我国未来金融监管模式的建立有一定的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善华  
面对国外混业经营金融机构的大举进入及国内的竞争压力,国内金融机构纷纷进行金融创新,不断突破原有的业务界限,逐渐走上了金融混业经营之路。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我国原有的适应分业经营的监管体制不能适应这一挑战,出现了很多问题。以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条件下的金融监管机制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论述了不同时期的金融监管理论,及金融监管的发展变化趋势。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夏慧  
面临世界金融业混业经营浪潮的冲击,我国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已是风起云涌。且不谈银行与证券、保险之间业务的混合,就连“银行号”基金公司也已经呼之欲出,特别是混业经营的重要载体——金融控股公司在中国早已暗流涌动,中国金融业的主力——四大银行也加紧了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步伐。可以说,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控股公司已威为中国金融机构从“分业经营”过渡到“多元化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中国的金融业进入“混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时代已势不可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范忠山  邱引珠  
在中国金融体系从分业向混业转型的发展趋势下,本文从提升风险管理的时效性、系统性与全局性的角度提出了混业经营趋势下完善分业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宏观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创建架构,为完善金融监管提出新的思路。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章彪  
金融创新下的央行金融监管之深化章彪随着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银行制度的确立,市场金融正赋予央行金融监管全新的内容。尤其是在目前全球金融业改革步伐普遍加快和方兴未艾的金融创新对原有金融管理体制冲击的背景下,中央银行如何调整监管方略、设计监管体...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育华  袁红霞  
基于管制成本说理论,引入成本-收益分析(CBA)方法,通过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比较和评价各项监管政策方案的成本和收益,对金融混业经营监管的成本-效益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金融混业经营监管的边界和成本-效益方法给出了经济学解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夏  蒲勇健  陈斌  
金融控股公司代表了混业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如何构建适应当前金融混业趋势的有效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是理论界和实践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得出分业监管模式对金融控股公司制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造成了不利影响,而混业监管模式既能引导金融控股公司制商业银行进行自我约束,又能促进金融创新。我国应该建立以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和效率为目标导向的混业监管模式,这样有利于各个监管主体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合作和增进行动的一致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伟  刘志荣  
我国金融业实现全面混业经营已经是大势所趋,而统一监管是最适合混业经营的监管模式。我国当前的分业监管模式刚刚建立不久,实现从分业监管到统一监管的平稳转变应该分两步来进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庆康  陈华龙  
短期内中国仍坚持分业经营,但长期内无法避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在从分业到混业的转变带来规模经济、分散风险和促进金融创新的同时,也伴生着由于金融内部交易而产生的经营不确定性、风险传递、虚假信息披露、违规经营等问题。从金融监管的角度讲,有可能面临监管重复、监管不到位、各监管机构和部门协调不当、监管组织体系设计陈旧等新的挑战,必须未雨绸缪,做好监管方面的准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秦伟  
本文将探讨世界金融监管的潮流,尤其是混业经营对各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冲击。同时,本文将从中国的现状出发,提出金融监管应有的功能定位以及中国现阶段推动金融监管体制创新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与解决的课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钟纯  
影子银行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中国影子银行的界定和特征出发,在金融创新理论和金融监管思路演变的基础上研究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认为对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应当树立"有底线创新"的监管思维,对影子银行实行分类监管,并不断完善其信息披露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