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81)
2023(3951)
2022(3552)
2021(3365)
2020(2995)
2019(6817)
2018(6588)
2017(11902)
2016(6569)
2015(7136)
2014(6981)
2013(6925)
2012(6604)
2011(6147)
2010(6481)
2009(6333)
2008(6607)
2007(6082)
2006(5680)
2005(5227)
作者
(20679)
(17161)
(17058)
(16372)
(10905)
(8413)
(7761)
(6582)
(6506)
(6383)
(5912)
(5770)
(5752)
(5479)
(5246)
(5244)
(5195)
(5165)
(5113)
(5007)
(4369)
(4304)
(4225)
(3983)
(3954)
(3815)
(3806)
(3795)
(3688)
(3508)
学科
(26138)
经济(26099)
管理(14668)
(13305)
(11321)
企业(11321)
方法(9682)
(7494)
(6635)
数学(6606)
理论(6523)
数学方法(6363)
中国(6316)
业经(5442)
(5291)
(5039)
地方(5002)
农业(4493)
关系(4492)
(4478)
贸易(4472)
(4306)
(4267)
教育(4155)
(3707)
(3494)
(3404)
金融(3402)
体制(3259)
(3185)
机构
大学(96877)
学院(95246)
研究(36959)
(30871)
管理(30578)
经济(29981)
中国(27049)
理学(25504)
科学(25284)
理学院(24995)
管理学(24000)
管理学院(23796)
(22763)
(20017)
(18262)
研究所(18106)
(17551)
师范(17381)
中心(16142)
(15956)
(15882)
北京(15082)
业大(14837)
师范大学(14340)
农业(14307)
(13354)
(12929)
(12137)
财经(12071)
技术(11274)
基金
项目(59043)
科学(44976)
基金(41845)
研究(40242)
(37967)
国家(37601)
科学基金(30828)
社会(24475)
(23171)
社会科(22978)
社会科学(22969)
基金项目(21846)
自然(20845)
自然科(20343)
自然科学(20337)
自然科学基金(19959)
(19687)
教育(19137)
资助(18695)
编号(15501)
成果(14231)
重点(13493)
(12701)
课题(12037)
(12028)
科研(11329)
计划(11219)
(10811)
大学(10800)
创新(10105)
期刊
(42103)
经济(42103)
研究(28529)
中国(22610)
学报(20788)
科学(18136)
(18045)
大学(15454)
教育(14890)
学学(14282)
管理(12731)
(12375)
农业(12210)
技术(7238)
(7165)
(6959)
(6955)
金融(6955)
(6513)
业经(6405)
(6393)
旅游(6393)
(6393)
财经(6106)
经济研究(6019)
图书(5758)
业大(5704)
(5353)
(5271)
学刊(5152)
共检索到156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旭  段丽红  
幼儿L对死亡产生困惑:"我们会不会死?死了会怎么样?(人)可不可以不死?"为深入理解L死亡困惑背后的相应体验,引入李旭幼时对死亡的体验以理解L对死亡的体验。发现L对死亡的困惑源于其面对"失去""不存在""不确定"等死亡意义体验所带来的恐慌,成人对死亡理性、科学的解答并不能消除幼儿的死亡困惑和恐慌。从影片《寻梦环游记》中,可以获得重构死亡意义的启示:要消除儿童对死亡的困惑和恐惧,需提供给儿童一个"存魅"的、温情的亡灵世界。为确保儿童"得到"这个世界,首先成人心中就应存有这个世界,并在生活中让儿童可以触摸到这个世界,一起作为儿童重构死亡意义的"发生境域",将其中包含的铭记、爱传递给儿童,回馈给成人,消除成人与儿童对死亡的困惑和恐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晓明  
童年叙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作者所处年代一批人共同的童年经验或回忆。林海音和迟子建以独特的儿童视角切入,用真实细腻的情感,在成长与离别中展现女性特有的人道主义悲悯关怀。同时,勾勒出充满平民韵味的京俗画卷,展现了白山黑水的自然风光。两位作家不同的经历反映在作品中,其创作风格也不尽相同。将两者展开比较研究,能进一步深化对作家及其作品的了解,拓宽文学研究视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永  
在诗化的语言背后,"儿童底层叙事"所承载的内容意蕴深远。面对当下课堂教学中盛行的"虚假生成"的现象,对《山彦学校》的深度解读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在此等解读的背后,嵌入中国教育境遇中的"儿童叙事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固化值得教育者们认真地反思——为什么我们会树立这样一种儿童教育观,它的存在意味着什么?不同于教育理想主义者们的本质主义追问,教育社会学的眼光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理解儿童教育的视窗,这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发掘"儿童底层叙事"的教育意蕴。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宁波  
现象学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在人的主观领域不断构造的世界,是包含一切特殊形式的总和。普遍的具有一般性的生活世界应是由成人的世界与儿童的世界交织构成的。走出成人化的科学理性世界向儿童现实生活永恒世界回归,让儿童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才能最终实现课程与教学的真正价值。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范天园  
刘乃亭、赵光鸣主编的《新疆儿童文学作品集》是新疆儿童文学的重大成果。作品集以“童年”书写为叙事视角和表现对象,作品有着成人式的规训和想象,也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和万物有灵的生命意识,不仅建构了独立自主和以善为美的儿童主体,还表达了新疆儿童对地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意识。新疆儿童文学凝聚着当代新疆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重要功能。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朱敏  李甦  
叙事与对话能力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叙事对儿童的认知及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儿童的叙事能力成为评估正常儿童及障碍儿童交流能力的方法。作为叙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叙事中的评价的使用反映了儿童叙事能力的发展。本文梳理了儿童叙事评价能力的研究方法、年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特别是为未来形成评估儿童叙事能力的工具提供借鉴与启示。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薇薇  
在儿童视角小说中,复调叙事是一个重要特征,它不仅揭示了儿童与成人视角之间难以分割的联系,还指出了其中隐藏的对成人世界的反思,并最终指向对人性的关怀。儿童与成人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二者的观察视角呈现融合与背离的特点。视角的差异使得叙事话语呈现“复调性”特征,成人的内心世界以儿童的话语予以展现,使得成人的真我以一种近乎反叛的方式呈现。在这种复调叙事中,对个体伤痛的揭露,也引导着人们反思与关怀人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明全  
教育是一项实践的事业,教师的生活体验和实践性知识是其从事教育叙事研究的合理性基础。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教育叙事研究仍然归属于"叙事活动"这一范畴,它强调研究结果的意义性和可诠释性,而不是确定性和可重复性。作为一种研究方式,教育叙事研究在文本写作上要符合一些基本的规范,本文提出教育叙事案例应体现问题性、情境性、故事性和意义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彦  王枬  
教育叙事的兴起使叙事从文学世界走向了教育视野,教育叙事就是通过对人身上这种"能感觉到的东西"的深描、挖掘,通过对人内心深处的体验的描述,让这种"能感觉到的东西"自己站出来说话,即"让事实本身来说话"。本文即从谁在叙事、如何叙事、所叙何事三个难度对教育叙事做了较为深刻的分析。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孙洋洋  陈心怡  陈巍  高奇扬  
叙事能力是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表演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性叙事能力,然而,鲜有研究探讨其能否影响社会性叙事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表演游戏能否对幼儿社会性叙述能力的发展产生作用。通过一项准实验设计,以2所幼儿园60名5-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运用测验法、观察法分析组织表演游戏对幼儿社会化叙事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句子结构"维度外,幼儿在"叙事完整性""时间标记"的得分显著提升。由此可见,表演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认知性叙事能力的提升,也对幼儿社会性叙事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应多采用故事表演的形式,以提升幼儿社会化能力的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凤娟  章依文  
研究目的:(一)研究学龄前儿童在看图叙事中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的发展规律。(二)通过比较双语教学儿童和单语儿童在普通话看图叙事中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的差异,了解学龄前儿童暴露在双语学习的环境中其母语的发展规律。在10个月后的追踪随访中了解双语教学儿童和单语儿童在普通话看图叙事中各语言评估指标的变化。(三)了解特殊语言障碍儿童与正常发展儿童在看图叙事中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的差异,为临床语言干预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训华  
"教育生活叙事"是根据国内外叙事研究方法现状,融合质性研究、量化研究等手段,以建构具体实用的教育叙事方法为重要目标指向的方法理论体系。"呈现——分析——揭示"是教育生活叙事的核心架构。呈现即是真实、真情、有章法地"原生态"再现人类所经历的教育生活状态;分析是指通过时间、空间、心理、情感、图像等维度对叙事文本的有方法的深度解读;揭示是指通过动态编码、静态编码等方式来寻找叙事文本中的"言外之意"。教育生活叙事与传统教育叙事方法和理论形成了路径上的差异与转向。本文从叙事的对象、空间、着力点、目的、方法、效果等角度,比较了教育生活叙事与叙事探究的异同,并提出了现阶段教育生活叙事的相关研究领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旭  李静  
文章基于现象学视域,通过对生活世界的简要分析,提出儿童生活世界主题,并阐释了儿童生活世界的两层含义:儿童当下状况及体验,即"儿童如是";当下状况及体验的发生境域,即"儿童为何如是"。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证了有效描述"儿童如是"及深度诠释"儿童为何如是"的儿童生活世界的认识路径:一是以"面向儿童本身"作为儿童生活世界的认识原则;二是以儿童"是其所是"的显现作为儿童生活世界的认识切入点;三是以"聆听儿童"以把握儿童当下状况及体验、"回溯求证"以探明儿童当下状况及体验的发生境域作为儿童生活世界的认识方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梦晗  杨凡  
文章根据卫生部监测点数据及世界其他国家有关数据对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概率提出质疑,认为普查数据所显示的我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概率水平偏低且下降速度过快。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结合多国数据,分别考察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与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概率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国际经验。为给出相对准确的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概率估计值,研究中利用寇尔德曼模型生命表及布拉斯罗吉特转换对我国实际的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概率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概率分别在18‰~19‰和22‰~23‰的范围内。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艳杰  
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除了受智力影响外,更与环境产生着交互作用。通过环境影响与教育介入,适应能力是可以得到改善与提高的。学校、家庭、社区是智力落后儿童生活的三个主要生态环境。环境生态课程是弱智教育理想的教育模式。本论文以此课程理论为基础,充分开发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潜能,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相互支持的生态化教育培养模式,提高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