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34)
2023(6723)
2022(5626)
2021(5486)
2020(4709)
2019(10909)
2018(10401)
2017(18915)
2016(10293)
2015(11972)
2014(11514)
2013(11733)
2012(11154)
2011(10474)
2010(10177)
2009(9609)
2008(9475)
2007(8204)
2006(7384)
2005(7005)
作者
(31933)
(26737)
(26656)
(25450)
(17074)
(12893)
(11956)
(10514)
(10414)
(9436)
(9435)
(8884)
(8864)
(8791)
(8769)
(8448)
(8048)
(7801)
(7787)
(7624)
(6755)
(6644)
(6611)
(6206)
(6086)
(5990)
(5943)
(5573)
(5513)
(5488)
学科
(44919)
经济(44829)
管理(24633)
(21817)
方法(19333)
数学(17643)
中国(17561)
数学方法(17446)
(16198)
企业(16198)
(11334)
贸易(11325)
(11315)
(11136)
(11031)
(10866)
(9618)
(7715)
银行(7687)
业经(7678)
(7536)
金融(7536)
(7532)
(7338)
农业(7094)
关系(6791)
(6695)
环境(6447)
(6130)
体制(6065)
机构
大学(157956)
学院(150860)
(71063)
经济(69982)
研究(66276)
管理(51259)
中国(50698)
理学(43658)
理学院(43034)
管理学(42193)
管理学院(41917)
科学(39600)
(36152)
(35207)
研究所(32243)
(31573)
(30207)
中心(27819)
财经(24881)
经济学(24248)
农业(24191)
北京(23884)
(23786)
业大(23226)
(23038)
经济学院(21676)
(21166)
科学院(20633)
(19760)
师范(19471)
基金
项目(102179)
科学(80443)
基金(78035)
(71792)
国家(71315)
研究(69533)
科学基金(58464)
社会(46574)
社会科(44124)
社会科学(44116)
基金项目(39649)
自然(38105)
自然科(37250)
自然科学(37234)
自然科学基金(36634)
(34386)
资助(33359)
(32259)
教育(30986)
(24577)
重点(24272)
编号(24060)
中国(23005)
(22028)
国家社会(21357)
成果(20896)
教育部(20594)
(20434)
科研(20140)
计划(19488)
期刊
(76483)
经济(76483)
研究(51156)
中国(35197)
学报(30222)
科学(27983)
(27369)
(22621)
大学(22508)
学学(21248)
管理(20317)
农业(18825)
(14576)
金融(14576)
经济研究(13924)
财经(13541)
教育(13048)
(11832)
(11457)
(11383)
世界(11082)
国际(10840)
问题(10632)
技术(10121)
业经(8850)
(7561)
业大(7465)
统计(7397)
资源(7050)
技术经济(6864)
共检索到239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伍理  
早在1935年,胡焕庸教授根据1933年资料编制发表了第一张中国人口分布图和等值线密度图,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国内除根据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资料编制出版了一幅中国人口等值线密度图以来,至今还没有全国性人口地图问世。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胡焕庸、伍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敬之  
一、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主要特点 中国有10亿人口,主要偏集在东南近海各省,例如东南近海1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面积只占全国的13.3%,而人口却占全国的40%以上。中国北部的13个省(区)、市(东北、华北、西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0%,而人口只占27%,其余南方17个省、市、区,面积只占全国的40%,而人口占73%以上。如果从黑龙江省漠河到云南腾冲划一条直线,线以东的面积约占全国的50%,而人口却占总人口的90%以上,线以西面积约占50%,而人口所占比重却不到1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杰  程磊  陆守一  邢新婷  
该研究利用X射线测定三倍体毛白杨木材各无性系气干密度 ,通过适当的数学模型 ,利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对木材密度的分布进行可视化分析 ,得到了木材横切面密度二维分布图 .图形清晰 ,直观性强 ,并可做各种角度、各种颜色、空间与平面、局部与整体的各种变换 ,这对于深入了解木材材性是十分有益的 .该文同时分析了三倍体毛白杨各无性系木材密度的差异与变化率等特点 .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祖根,王静龙  
本文提出了根据普查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在计算机微机上绘制1990年上海市区人口密度等值线图的方法,阐述了从等值线图所看到的当前上海市人口分布的一些特点;进而把它与利用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绘制得到的1982年上海市区人口密度等值线图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了上海人口分布的演变及其原因。用同样方法,可绘制得到商业营业额分布、饮食服务业营业额分布、职工密度分布等,把它们与人口密度分布图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从深层次上探讨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诸因素的关系,并可讨论相应的政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游珍  
论文以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评价为核心,采用水资源承载指数和水资源限制度等模型,从全国、分省、分县等三个不同尺度,系统评价了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定量揭示了中国人口与水资源关系的地域格局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49—2010年中国水资源承载力以水量盈余为主要特征,人水关系趋于紧张;从2000到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由30.66提升到35.25,中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有所增强;22000年和2010年,中国分省水资源承载力以水量盈余为主要特征,中国大部分省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处于较低水平,但近10 a水资源限制性大多有所增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孟向京  
本文构建了人口潜力指数,运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省级和县级人口数据及相应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标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城镇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及各省的动态人口分布合理性进行了评价。认为我国人口分布基本合理,人口潜力最大的省区有东南沿海比较发达省市以及东北和西北部分省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邝继双  张漫  
使用VisualBasic 6 0编程语言开发了YMapper产量分布图生成软件系统。研究了一种具有粗大误差数据过滤功能的局部平均插值方法 ,分析了产量分布图生成过程中涉及到的坐标系定义、产量数据分类与统计分析、图形配色与绘制等问题。对谷物和棉花等作物产量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 ,该系统能够对联合收割机测产系统记录的产量数据文件进行处理 ,通过插值运算将离散分布的产量数据点生成连续的产量分布图 ;其误差数据过滤功能能够防止产量过低和过高的粗大误差数据点参与插值运算 ,使产量分布图的精度得到了保证。系统能够按照用户设置的分类和着色方式 ,将作物产量的空间分布情况以产量数据点图或产量分布图的形式显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洁  王宇成  苏杨  
主体功能区划的人口政策目标是实现人口的合理分布及有序流动。在阐释这个目标的基础上,文章认为经济—人口分布协调是最重要的"理",通过构建区域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协调度度量模型验证了这是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存在的"理",而我国经济与人口的分布处于较不合理状态。以缪尔达尔循环因果积累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较不合理的制度成因是我国不顾"以人为本"的"抄近路"发展方式,其造成经济系统收益和人口系统福利相互转化的渠道效率低下,并且在经济聚集与人口聚集之间存在制度障碍。据此,对应提出了在财税体制、政绩评价体系和人口相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制度调整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叶东安  
人口分布问题是近几年来人口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许多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围绕着人口分布的定义、影响因素、中国人口分布的现状、特点及未来人口分布的预测等重要课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现将主要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媛  
2020年7月,有小学生家长问我哪里可以下载权威的最新中国主要民族分布图。这道题目有四个解题思路,四种方法都算对,但各有优劣。思路:(1)百度图片(https://image.baidu.com/)搜索"民族分布图",选择特大尺寸。(2)知乎(https://www.zhihu.com/)搜索"民族分布图"。(3)知网学术图片(https://image.cnki.net/)搜索"民族分布图"。(4)查找最新版《中国地图集》。那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四种方法的优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尹虹潘  刘渝琳  刘姝伶  
文章提出了经济分布基准下的人口分布均衡度测度指标,并依据相关经济理论设计了基于Matlab的空间模拟与估算方法。选取89个地级以上行政单元作为节点,对中国2005~2012年的人口与经济分布进行空间模拟,反推得到的总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与统计值总体吻合。以此为基础的估算结果表明,2005~2012年全国以经济分布为基准的人口分布均衡度总体上在不断提高,同期人口与经济重心距离趋于缩小佐证了这一结论。同时,部分参数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研究期内全国的人口与经济都处于集聚化发展趋势中,因此建议进一步扫除人口与其他要素的流动阻碍,通过集聚来实现人口与经济在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分布均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瑞君  朱宝树  
"胡焕庸线"是中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基线。文章基于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和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对"胡焕庸线"两侧,以及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人口迁移和分布变动的分析比较,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例基本稳定,但人口非均衡分布变化呈现新特点:(1)人口迁移的主流向,按东、中、西部区分,表现为由中西部向东部"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趋势,而按"胡焕庸线"两侧东、西半壁区分,却表现为"涓涓细水向西流"。(2)近年来中西部地区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持续高强度集聚的趋势有所转变,"胡焕庸线"两侧的"中间地带"(中部和西南部)成为中国人口净迁出不对称的"分水岭"。(3)中西南部的人口"空心化"受制于东部的空间极化效应,"胡焕庸线"的稳定对中国人口的均衡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差异化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口分布均衡与非均衡的矛盾统一,人口均衡分布的要义在于"均而不衡,衡而不均",因此,要实施非均衡的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区域和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潘泽瀚  
人口迁移在三大人口变动中最活跃,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然而,文章通过对省际人口迁移规模分布、迁移强度分布、人口迁移流分布的考察,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省际人口迁移分布具有明显的顽健性。胡焕庸线历时8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持续频繁的人口迁移仍未能改变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影响其稳定性。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及胡焕庸线,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固定不变的第一自然;人口迁移分布的顽健性与第一自然的决定作用密切相关。只要第一自然不变化,中国的人口分布及胡焕庸线就会保持高度稳定,人口迁移分布也不太可能失去顽健性而导致中国人口分布基本格局及胡焕庸线的改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君然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吉良龙夫(1953)发现草本植物的密度与生长存在明显的数量关系。林学家们以林木为对象进行了研究。安藤贵、尹泰龙等做了进一步推导,编制了林分密度控制图。由于密度控制图编制简便、应用广泛,因此,广泛编制几乎包括我国所有主要用材树种,并对数学模型及编制方法做了有益的探讨,但仍存在明显不足,且繁杂。我们认为,这些编制方法正确性及准确程度,除决定于数学模型是否正确反映树种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