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82)
2023(14512)
2022(12596)
2021(11629)
2020(9572)
2019(21989)
2018(22087)
2017(42389)
2016(22810)
2015(25693)
2014(25875)
2013(25701)
2012(23966)
2011(21989)
2010(22290)
2009(20467)
2008(19865)
2007(17653)
2006(15950)
2005(14411)
作者
(67356)
(55766)
(55417)
(52740)
(35798)
(26702)
(25210)
(21896)
(21232)
(20085)
(19038)
(18938)
(17899)
(17893)
(17242)
(17182)
(16581)
(16166)
(15910)
(15909)
(14113)
(13829)
(13458)
(12833)
(12612)
(12478)
(12473)
(12293)
(11347)
(10963)
学科
(112372)
经济(112272)
管理(64869)
(62077)
(50977)
企业(50977)
方法(41001)
数学(34792)
数学方法(34443)
中国(29909)
地方(28947)
(26427)
业经(24329)
(22370)
(20792)
农业(18203)
(17595)
(17328)
贸易(17313)
地方经济(17028)
(16650)
(16340)
理论(16189)
环境(16094)
(15940)
银行(15901)
(15739)
金融(15738)
(15367)
技术(15297)
机构
大学(331963)
学院(331464)
(139727)
经济(136680)
管理(130260)
研究(117945)
理学(111436)
理学院(110146)
管理学(108469)
管理学院(107853)
中国(87464)
(72152)
科学(71164)
(61267)
(59770)
研究所(54107)
中心(51639)
(50927)
(49555)
财经(48564)
北京(46588)
业大(46501)
(45526)
师范(45142)
(43932)
(42625)
经济学(41522)
(40507)
农业(39334)
经济学院(36937)
基金
项目(217924)
科学(170932)
研究(162293)
基金(156156)
(134945)
国家(133757)
科学基金(114555)
社会(101926)
社会科(96563)
社会科学(96537)
(85335)
基金项目(82702)
教育(73792)
自然(72846)
(71365)
自然科(71078)
自然科学(71066)
自然科学基金(69778)
编号(66858)
资助(64466)
成果(54921)
(50656)
重点(48601)
(47586)
课题(46777)
(44805)
创新(41682)
国家社会(41169)
教育部(40954)
发展(40953)
期刊
(166446)
经济(166446)
研究(105141)
中国(66779)
管理(51076)
学报(48627)
(47251)
科学(46773)
(44319)
教育(39187)
大学(36908)
学学(34497)
农业(33042)
(30731)
金融(30731)
技术(30207)
业经(26736)
经济研究(26682)
财经(23970)
问题(21020)
(20556)
图书(18538)
技术经济(17762)
(16844)
理论(16381)
现代(15988)
科技(15692)
商业(15676)
(15445)
世界(15151)
共检索到508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胜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主导形式。我国在加入WTO以后,尤其要注意区域一体化的动向,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我国的贸易发展战略。本文从中国现阶段的区域经济现象出发,在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上解释区域发展状况及其战略研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德明  
一、战略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 90年代下半期和21世纪初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目标是实现国民经济的工业化。这一目标的提出,是以邓小平同志在70年代末所提出的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为依据的。当时,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在80年代翻一番,在90年代再翻一番,在21世纪中叶赶上当时的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王建  
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显著特征是"东轻西重、南轻北重",这说明我国经济的空间结构存在着全国分工关系。事实也是如此,从交通运输量看,我国省际经济交流占近三分之一。从美日区域结构模式比较中可以看到,美国由于国土和平原面积辽阔,可以采取全国大分工式的区域布局模式和以中小城市为主的城市化道路,日本由于国土狭窄,平原面积更少,只能采取"都市圈"式的区域布局模式,即在国内的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德明  
六、对外经济发展战略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但尚未根本改观。1979年我国初级产品出口额(73.1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136.58亿美元)的53.6%,1993年这一比率下降至18.2%。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上升到81.8%。但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以低档次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商品居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不大,高技术产品尤其少。1993年,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杂项产品占51.65%,轻纺、橡胶、矿冶产制品占21.84%,而机械运输设备仅占20.36%。1993年,出口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只有5种,分别为服装(157.1亿美元)、石油(30.4...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德明  
本期"论坛"栏目里我们发表了《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作者对90年代国际经济环境的预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背景、90年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等作了分析,特别是对前一段我国对外经贸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章的资料较丰富,有可读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雷宏  
本文通过分析福建沿海湾区地理特征和福建经济独特的区位优势,借鉴国内外湾区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对标国际一流湾区经济,提出了发展福建湾区经济的总体战略,对福建湾区经济发展从理论上、战略上进行前瞻性探索。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晓红  谢兰兰  
数字经济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作用。数字经济不断释放新的市场潜力,成为自主创新、贸易创新、就业创造的重要引领者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打通堵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突破口。但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数字经济综合实力不强等短板,成为其发展制约因素。要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为重点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发挥我国大市场优势扩大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发挥跨境电商平台在数字化新外贸中的作用,探索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促进政策和监管方式,加强数字经济治理国际合作,全面统筹数字经济开放发展与安全,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美荣  曾翔旻  
一、关于武汉的优势和特点 武汉历史悠久,自汉以来经南北朝至元、明,武汉成为水陆交通枢纽,商贾辐辏。明末清初,汉口镇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建国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武汉城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提升,城市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大大提高,基本形成了如下四大优势: 1.区位优势 武汉距京、津、沪、穗、渝、西安等城市均在1200公里左右,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处于优势的中心位置。境内江河纵横,湖泊星布,以长江为干,并接纳了它最大的支流汉水,构成庞大的水网,在世界大城市中极为罕见。武汉也是全国的铁路枢纽之一。目前,京广、京九、武九...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春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安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安徽应该抓住当前东部发达地区工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外部资金的进入,加大安徽的工业化步伐,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经济的繁荣。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颜  薛忠义  李美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与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密不可分。从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要素、转型历程、路径选择、战略机遇与挑战、趋势等方面系统总结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发挥后发优势,实施和平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白洁  
在近二十年的农业开发实践中,太行山东麓丘陵地区逐步出现了庄园经济。调查表明,这一经济形态存在三种运营模式,即合作开发经营模式、大户承包经营模式和农户分散承包经营模式。大户承包经营的庄园经济模式,打破了行政区划的界限和所有制界限,在加快山区土地(山场)资源流转的同时,还为山区"四荒"开发治理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苏少之  任志江  
一五战略实质上是以苏联模式为基础的均衡重工业优先战略。大跃进战略虽然从理论上和方法上对一五战略和苏联模式做出新的探索和尝试,但由于把重工业优先原则扭曲到畸形,并严重忽视了经济规律,最终使大跃进变成了大灾难。在不寻常的背景和条件下形成的备战战略,成为一个特殊的重工业优先战略。洋跃进战略是重工业优先原则时代化和具体化的产物,其本质是一个极端的重工业优先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