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0)
2023(13399)
2022(11459)
2021(10514)
2020(8930)
2019(19928)
2018(19541)
2017(37218)
2016(19736)
2015(21725)
2014(20789)
2013(20122)
2012(17951)
2011(16068)
2010(15683)
2009(14249)
2008(13511)
2007(11831)
2006(10029)
2005(8355)
作者
(53308)
(44638)
(44460)
(42001)
(27987)
(21425)
(20040)
(17224)
(17077)
(15424)
(15302)
(15059)
(13931)
(13805)
(13693)
(13344)
(13274)
(12962)
(12760)
(12742)
(10733)
(10709)
(10525)
(10270)
(9988)
(9811)
(9574)
(9454)
(8746)
(8717)
学科
(82141)
经济(82069)
管理(64012)
(59810)
(51755)
企业(51755)
方法(39692)
数学(34453)
数学方法(33937)
(20612)
中国(19945)
(19809)
技术(19067)
业经(18081)
地方(17925)
环境(16442)
(16137)
理论(14296)
(13809)
(13692)
财务(13648)
财务管理(13621)
农业(13540)
(13228)
技术管理(13020)
企业财务(13008)
(12735)
(12612)
贸易(12604)
(12201)
机构
学院(272051)
大学(272019)
(111308)
管理(111045)
经济(109255)
理学(97406)
理学院(96384)
管理学(94694)
管理学院(94167)
研究(83591)
中国(62333)
(55004)
科学(51642)
(49629)
财经(40881)
中心(39791)
(39362)
(39339)
业大(39279)
(39133)
(37300)
研究所(36167)
(36078)
师范(35752)
经济学(34470)
北京(33127)
(31275)
经济学院(31147)
(30834)
农业(30598)
基金
项目(194532)
科学(157284)
基金(144314)
研究(142133)
(125572)
国家(124561)
科学基金(109833)
社会(93914)
社会科(89335)
社会科学(89307)
(77172)
基金项目(76923)
自然(70974)
自然科(69451)
自然科学(69438)
自然科学基金(68235)
教育(66412)
(64577)
资助(56882)
编号(55700)
(45694)
重点(43952)
成果(43039)
(43036)
创新(41937)
(41870)
国家社会(39954)
课题(38074)
科研(37674)
教育部(37595)
期刊
(112905)
经济(112905)
研究(74205)
中国(49528)
管理(41526)
学报(40560)
(39490)
科学(38771)
(33274)
大学(31897)
教育(30237)
学学(30027)
技术(26205)
农业(23018)
财经(20675)
(19808)
金融(19808)
业经(18536)
经济研究(18129)
(17871)
问题(14896)
技术经济(14757)
科技(14652)
统计(14557)
(14293)
图书(13368)
(12769)
资源(12700)
(12692)
决策(11872)
共检索到380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戴万亮   林小燕  
如何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提高区域创新效率是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基于WSR方法论,结合NCA与fsQ CA两种方法,以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为案例样本,从组态视角探讨区域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效率关系。研究发现:(1)单个创新环境要素并不构成实现高区域创新效率的必要条件;,(2)2类创新环境要素组态能有效驱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分别是科技注意力驱动下的“数字基础设施-财政”双重支持型以及科技注意力欠缺下的“知识产权治理-金融”双重弥补型;(3)各地区实现高创新效率的组态路径存在空间差异,东部地区以“数字基础设施-金融”双重支持型为主,中部地区以知识产权治理引领型为主,西部地区以金融带动型为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玉泽  罗能生  刘文彬  
如何处理"降杠杆"与"促创新"的关系,寻求既能促进创新又能规避债务风险的企业杠杆率,是当前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杠杆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及创新风险三个维度构建企业创新评价体系,以2010—2015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固定效应及Probit模型对什么样的杠杆率有利于企业创新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杠杆率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对创新风险的影响则呈"U型";一般而言,杠杆率小于43.01%时能够促进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同时降低创新风险,但是当杠杆率超过43.01%,随着杠杆率的继续提升,创新风险增加。与此同时,与短期杠杆相比,长期杠杆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创新产出;与银行借贷杠杆相比,商业信用杠杆无法有效支持企业的创新产出,同时创新风险效应显著。此外,基于企业异质性的研究表明,杠杆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因企业规模及所属行业的技术特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杠杆率区间在不同规模和不同行业的企业中亦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措施,依据企业具体情况,优化企业杠杆率,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结构性去杠杆政策的落实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为去杠杆背景下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吉昌   龙静   王泽民  
优化制度环境是提升创业活跃度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抓手。基于制度逻辑理论和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方法,采用2000—2021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样本数据,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检验政府与市场关系、非国有经济发展、产品市场发育程度、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及法律制度环境5个条件对区域创业活跃度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1)从时间维度看,单个因素并非构成高创业活跃度的必要条件,但非国有经济发展、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4个条件的必要性呈现出动态增长趋势;从空间维度看,单个因素构成部分省市高创业活跃度的必要条件,具有显著地区效应;(2)存在4类产生高创业活跃度的制度组态:政府逻辑—市场逻辑驱动型、政府逻辑—市场逻辑—混合逻辑驱动型、市场逻辑—混合逻辑驱动型;混合逻辑驱动型;(3)从时间维度看,“政府逻辑—市场逻辑驱动型”与“市场逻辑—混合逻辑驱动型”两类制度组态呈现显著时间效应,从地区维度看,4类制度组态未呈现显著地区效应;(4)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致使4类制度组态一致性水平在2020年和2021年呈现集体下跌态势。通过引入基于面板数据的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制度环境要素组合时空变化对区域创业行为的影响,对于揭示中国高创业活跃度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欣亮  汪晓燕  刘飞  
在对税收竞争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理论机制分析基础上,利用中国2010—2017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模型,进行SYS-GMM估计,结果表明:税收竞争与区域创新绩效间存在倒U形关系,分区域却呈现出东低西高的区位特征,表明西部地区具有更大的减税降费空间;适度税收竞争通过创新要素流动提高区域创新绩效,但创新资本与人才流动的中介机制发挥存在地区依赖性——东部创新人才流动作用更强,中西部创新资本流动效果更明显。从空间效应看,创新资本与人才在不同区域的空间效应基本一致,总体上创新资本流动的空间外部性尚未显现,但创新人才流动则能抑制税收竞争的空间负外部性,通过"邻近互补"提升区域整体创新绩效。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萃  
本文从空间经济学视野切入,探讨什么样的集聚经济更能激励人们创业。理论研究揭示: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经济分别通过不同的机制促进创业。从动态角度看,我国专业化集聚的现实特征使得多样化集聚经济而非专业化集聚经济对创业企业产生可持续的影响。这一理论推论得到了基于个体微观数据与城市数据相匹配的实证支持。在此基础上围绕创业企业发展和创业动机的对比研究揭示,生存型小规模创业不仅受益于城市多样化外部性,也受益于城市专业化外部性,但多样化外部性对规模较大的机会型创业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上下游行业关联是多样化外部性促进我国创业的重要渠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俊红  刘怡  
本文在理论分析市场整合影响区域创新空间收敛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价格指数法测算了中国区域的市场整合程度,并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空间β收敛模型,实证检验了市场整合对区域创新空间收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区域创新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存在条件β收敛,而且由于当前阶段"极化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市场整合加剧了区域创新的空间发散;更换空间权重以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市场整合通过影响创新要素的流动,对区域创新的空间收敛产生影响。本文结论为市场整合促进中国区域创新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韩炜  高宇  
高管团队作为企业商业模式的设计者,其所拥有的经验与知识是商业模式形成与确立的重要输入,因而越来越被认为是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诱因。基于烙印理论,本文认为新创企业高管团队在创业相关行业积累的先前经验具有内在一致性时,有助于增强高管团队识别与执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意愿与能力。文章利用中国创业企业成长动态跟踪数据(CPSEDⅡ)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行业经验一致性水平较高的高管团队更能够做出新颖的商业模式创新。进一步地,当高管团队中CEO与其他成员年龄差距较大时,会阻碍高管团队创业行业经验驱动商业模式创新。当新创企业身处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时,由年轻CEO所带领高管团队基于行业经验设计形成的商业模式新颖性水平较高。这一研究有助于贡献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研究,并揭示“高管团队—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边界。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韩炜  高宇  
高管团队作为企业商业模式的设计者,其所拥有的经验与知识是商业模式形成与确立的重要输入,因而越来越被认为是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诱因。基于烙印理论,本文认为新创企业高管团队在创业相关行业积累的先前经验具有内在一致性时,有助于增强高管团队识别与执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意愿与能力。文章利用中国创业企业成长动态跟踪数据(CPSEDⅡ)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行业经验一致性水平较高的高管团队更能够做出新颖的商业模式创新。进一步地,当高管团队中CEO与其他成员年龄差距较大时,会阻碍高管团队创业行业经验驱动商业模式创新。当新创企业身处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时,由年轻CEO所带领高管团队基于行业经验设计形成的商业模式新颖性水平较高。这一研究有助于贡献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研究,并揭示“高管团队—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边界。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林艳  卢俊尧  
什么样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绩效是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采用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两种方法,对我国内地31个省(区、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数字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数字创新基础设施、数字人才和金融服务是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构成,但单个要素并不是提高区域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2)4种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要素组态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绩效,构成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分别是政府引导的智力聚集型、企业开拓的环境支撑型、主体多元的综合发展型和企业主导的资本驱动型;(3)各地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培育区域创新新动能,助推“数字中国”新发展。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徐冠华  
本世纪,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在当前发展的趋势下,准确把握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创新的文化环境,对完成科教兴国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先是从历史和现实的层面,探讨科技发展的新的态势及其观念变革的影响,并分析创新与文化的关系,指出了当前我国建立创新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就构建我国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提出几点建议和体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冠华  
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在当前发展的趋势下,准确把握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创新的文化环境,对完成科教兴国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层面,探讨了科技发展的新态势及其观念变革的影响,分析了创新与文化的关系,指出了当前我国建立创新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构建我国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提出了几点建议和体会。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强  柳姝  
从资源效应和风险效应两方面分析高管的银行从业经历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机制,并以2010—2017年A股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管的银行从业经历不仅没有缓解企业创新投入面临的融资约束,反而恶化了高管短视问题,导致企业创新投入减少。而且,高管的银行从业经历对小型企业、非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非高科技企业创新投入的负面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从高管的职业背景特征视角丰富了企业创新投入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拓展了高层梯队理论的应用范围,有助于全面认识高管的银行从业经历的经济后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任跃文  
选取我国2015-201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在考察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基础上,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探讨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并依据企业产权、所属行业和所在地区异质性进行分组检验。研究发现:①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②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双重门槛效应,且当政府补贴力度介于0~0.000 5之间时,补贴效果最优;③基于企业产权、所属行业和所在地区的异质性分组检验发现,政府补贴仍对企业创新效率存在抑制作用,但门槛效应差异较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蹇兴东  
论述了建设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是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所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从改革招生制度、优化培养模式和提高导师素质三方面建设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