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08)
- 2023(16150)
- 2022(13889)
- 2021(13109)
- 2020(11139)
- 2019(25511)
- 2018(25295)
- 2017(48663)
- 2016(26023)
- 2015(29038)
- 2014(29055)
- 2013(28447)
- 2012(25870)
- 2011(23099)
- 2010(22725)
- 2009(20763)
- 2008(20153)
- 2007(17087)
- 2006(14395)
- 2005(12428)
- 学科
- 济(99387)
- 经济(99271)
- 管理(74793)
- 业(73066)
- 企(59919)
- 企业(59919)
- 方法(49817)
- 数学(43446)
- 数学方法(42842)
- 中国(27359)
- 财(27045)
- 农(25394)
- 学(22364)
- 业经(21826)
- 地方(18998)
- 制(18685)
- 务(18150)
- 财务(18073)
- 财务管理(18037)
- 理论(17968)
- 贸(17910)
- 贸易(17898)
- 易(17402)
- 企业财务(17131)
- 农业(17105)
- 银(16924)
- 银行(16884)
- 技术(16396)
- 行(15956)
- 融(15787)
- 机构
- 大学(363016)
- 学院(358891)
- 管理(145245)
- 济(140653)
- 经济(137605)
- 理学(126618)
- 理学院(125245)
- 管理学(122849)
- 管理学院(122193)
- 研究(116109)
- 中国(88211)
- 京(75914)
- 科学(72876)
- 财(65643)
- 所(56778)
- 农(56630)
- 业大(54730)
- 中心(53962)
- 财经(53518)
- 研究所(52191)
- 江(50529)
- 经(48966)
- 北京(47387)
- 范(47075)
- 师范(46581)
- 农业(44529)
- 院(42800)
- 经济学(42681)
- 州(41246)
- 财经大学(40483)
- 基金
- 项目(255564)
- 科学(201319)
- 基金(187028)
- 研究(184435)
- 家(163226)
- 国家(161927)
- 科学基金(140004)
- 社会(116397)
- 社会科(110294)
- 社会科学(110268)
- 基金项目(99403)
- 省(98932)
- 自然(92673)
- 自然科(90564)
- 自然科学(90538)
- 自然科学基金(88883)
- 教育(85417)
- 划(83727)
- 资助(77255)
- 编号(74563)
- 成果(59230)
- 重点(56885)
- 部(56462)
- 创(53124)
- 发(53052)
- 课题(50403)
- 科研(49613)
- 创新(49581)
- 教育部(48684)
- 国家社会(48095)
- 期刊
- 济(143509)
- 经济(143509)
- 研究(103449)
- 中国(64244)
- 学报(58868)
- 科学(52921)
- 管理(51366)
- 农(49718)
- 财(49619)
- 大学(45133)
- 学学(42442)
- 教育(39032)
- 农业(34753)
- 融(32146)
- 金融(32146)
- 技术(31388)
- 财经(25124)
- 业经(23508)
- 经济研究(23431)
- 经(21431)
- 图书(18882)
- 问题(18407)
- 业(17641)
- 理论(17564)
- 科技(17420)
- 版(17189)
- 技术经济(16479)
- 实践(16109)
- 践(16109)
- 统计(15408)
共检索到508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庆 冯芸 徐梦霞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视角,深入分析传统开放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差异,梳理经济与金融开放中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研究发现,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积聚与传导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提。基于此视角,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基于产业附加值的贸易开放质量指标和兼顾收益与风险的广义高水平对外开放度量指标。本文总结了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重大挑战,并提出三点政策建议。第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量化标准仍不清晰,亟须建立体系化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测度指标;第二,通过运用金融科技工具建立风险分层管理机制,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第三,进一步优化我国开放产业结构,包括依据国家长期战略大力扶持“高精尖”产业发展,以及识别系统重要性产业以预防系统性风险在产业间的积聚与传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历芳 刘纪鹏
2017年以来,中央释放出继续扩大金融开放的政策信号,其中银行业已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但是,在重视改革开放"红利"的同时,有必要对开放条件下的潜在风险做出预警和防范。回顾国内外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经验与教训,本文认为对外开放尚不构成威胁金融安全的实质性风险,但为了与开放政策相适应,应构建安全审查机制等"第二道防线";审视内部,银行业表外风险叠加或可引发明斯基时刻,为此,应切实严格管控影子银行,要求银行业提高自身竞争力与稳健运营水平,防止爆发系统性风险。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懿 包明友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评价和防范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性日益明显。文章根据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提出了一个三层次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值法确定各子系统风险因子之间的权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总体稳健程度得到有效提升,但未来仍需密切关注风险因素的动态变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夯实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熵值 灰色预测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欣
欧债危机的发生,为世界经济再次敲响了警钟,危机还远远没有过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仍是当前世界经济的第一主题,对中国而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也同样是第一主题。本文研究认为国家审计通过在更高角度、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充分发挥作用,有效行使对国家战略实现的监督权和推进权,扩大防范金融外生性风险审计范围,加强对资本市场各种交易的审计深度,以审计推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程,能够比其他单一、浅层次监管更有效地发现和揭示深层次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够更有效地防范危机的发生。
关键词:
金融风险 国家审计 审计监督 金融生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莉亚 梁琪
本文内容是根据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7日第四单元主题论坛"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刘莉娅教授和南开大学科研处处长梁琪教授分别主持了两个时段的讨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志红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任何国家都是重中之重的任务。本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起因和传导机制进行了介绍,重点从宏观调控、资产泡沫、金融监管、国际收支以及政府债务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存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值得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反思,作为国家治理重要组成部分的审计机关要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更好地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就应从宏观和系统的角度重新定位审计工作的方向和着力点,在审计理念、监督视野、审计内容以及技术方法等方面做出调整或变革。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防范 审计监督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荣海 王红蕾
本文在厘清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性与资本自由流动影响的理论逻辑上,形成了“三元悖论”新解释框架,并基于金融风险防范视角展开政策选择研究。首先,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保持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来讨论,而人民币汇率稳定更多则由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间差异来决定。其次,“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了“三元悖论”新的阶段,从风险防范的政策选择组合来看,情况更为复杂。再次,从“三元悖论”政策选择两个的线性组合来看,只有修正后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与资本账户开放组合有利于降低股票市场风险。但加入国际储备后,修正后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汇率稳定性组合有利于降低宏观经济、货币风险;修正后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与资本账户开放组合有利于降低总体金融风险、宏观经济及金融机构风险;修正汇率稳定性与资本账户开放组合有利于降低宏观经济、金融机构风险。最后,“三元悖论”新解释政策选择为一个政策、或是一半与一半政策线性组合时,只能降低股票市场风险。但加入国际储备后,有利于降低宏观经济风险与货币风险。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三元悖论 金融风险防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政 刘淇 梁琪
本文从经济金融关联网络视角出发,以我国经济领域中各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性风险度量新方法——TENET构建2002-2017年我国行业间系统性风险溢出网络,在此基础上对行业间的风险溢出水平以及传导结构进行分析,并为防范系统性风险提供建议。研究发现:①我国行业间系统性风险溢出的总体水平在金融危机或市场过热期间显著增强,同时各行业系统性风险输出与输入水平的时序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输出水平大幅波动而输入水平相对平衡;②信息技术、房地产和材料行业不仅是主要的系统性风险源头,而且容易受到其他行业风险外溢的影响,是整个经济金融关联网络中最具系统重要性的3个行业,同时各行业的系统重要性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③虽然金融行业在整个经济金融关联网络中的系统重要性仅排第4位,但是金融与房地产和能源两个行业具有长期较强的双向风险溢出关系,而且金融与房地产之间的双向风险溢出强度在系统性风险溢出网络中居首位。本文的政策启示为提醒监管部门防范系统性风险要立足全局视角,正视金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能过度高估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地位,同时要找准风险源头行业并对其做好前瞻性调控,尽可能避免风险的产生,并在风险传递初期切断风险溢出的路径避免风险蔓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关政 彭建刚
在系统性风险防范的视角下,本文对经济资本管理的基本方法进行了重新梳理,发现现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会导致亲周期效应问题,削弱其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为此,要在系统性风险防范目标下改进经济资本计量方法,以科学的系统性风险预测为基础确定经济资本限额,优化经济资本在行业和地区层面的分配,以及通过贷款集中度管理追求风险分散最大化,从而实现对系统性风险的有效防范。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经济资本 亲周期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方意 黄丽灵 荆中博
健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石。为更好地认识与理解金融稳定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借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框架分析三类金融稳定政策的传导机制,并基于“相对成本—相对收益”关系量化政策的成本与收益。其中,政策工具为注资政策、资产购买政策与银行合并政策,政策中介目标为非核心负债占比、机构关联性、相对规模。结果表明:在政策效果方面,注资政策和资产购买政策效果明显,是较好的政策工具;银行合并政策效果较不稳定,高度依赖于合并银行与被合并银行的风险特征。在作用机制方面,以控制非核心负债占比为目标时,这些政策还会通过控制机构关联性来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特别地,通过影响机构关联性来控制风险非常重要,但是操作不当会造成风险上升。此外,政策在不同时期的实施效果不同,注资政策与资产购买政策均在压力期间的效果较好,银行合并政策则是在非压力时期的效果相对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如何选取合适的政策工具以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政 刘浩杰 袁晨曦
本文从行业关联网络视角出发,以中国经济领域中各行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QVAR模型的溢出指数,捕捉不同冲击规模及方向下的行业间溢出效应,并提出相对溢出指数,考察从正常状态到极端状态下行业间溢出水平及结构变化。研究发现:第一,基于QVAR模型的溢出指数能够较好地捕捉不同冲击规模及方向下行业间的溢出效应,基于条件均值的溢出指数可能错判行业间真实的溢出水平。第二,行业间溢出效应在极端上升和下降状态下呈现非对称性,左尾的总溢出、十个行业的溢入均高于右尾。第三,与正常状态相比,两种极端状态下金融、房地产、能源、医疗保健四个行业的方向性溢出水平显著上升,并且金融的溢入、溢出水平上升幅度最高。第四,在极端上升和下降状态下,金融对医疗保健的定向溢出水平上升幅度最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强国令 王梦月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积累易发期,如何正确把握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现状,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前亟需探讨的重要课题。论文从非金融企业高杠杆风险、影子银行引发不良贷款、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和融资风险等角度,分析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和根源,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风险防范 金融安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白彦锋 乔路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在推动经济结构性改革与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同时,要注意"防范系统性财政风险"的发生。在本文中,我们着重探究了三个问题:一是"后土地财政"时代的到来及欧盟《马约》3%的赤字率与60%的债务率是否要突破。二是单纯按税种属性划分中央税与地方税是否可行,"两个比重"问题是否会再次出现。三是如何守住我国不发生系统性财政风险的底线,及"供给侧"改革、压缩产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政策的推进。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应坚持推行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与财政治理措施,关注宏观财政治理的微观企业基础,助力我国新常态之后的国民经济在"十三五时期"爬坡过坎,真正发挥好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在全 何二龙
对外开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应对国际国内诸多挑战中形成的。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得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面对复杂国际国内问题,习近平对我国对外开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主要内容包括全面推动开放新格局、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等。本文首先对习近平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进行回顾,其次讨论了学术界对习近平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研究习近平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