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67)
2023(14212)
2022(12359)
2021(12014)
2020(10090)
2019(23889)
2018(23527)
2017(44778)
2016(24612)
2015(28342)
2014(28227)
2013(27920)
2012(25640)
2011(23274)
2010(23367)
2009(21403)
2008(21085)
2007(18492)
2006(16426)
2005(14492)
作者
(69585)
(57566)
(57220)
(54703)
(36839)
(27486)
(26100)
(22621)
(22070)
(20852)
(19685)
(19580)
(18376)
(18245)
(17788)
(17787)
(17071)
(16708)
(16543)
(16341)
(14431)
(14129)
(13972)
(13196)
(12851)
(12840)
(12761)
(12700)
(11671)
(11317)
学科
(100620)
经济(100512)
管理(67561)
(60844)
(50339)
企业(50339)
方法(46842)
数学(41027)
数学方法(40385)
中国(30462)
(26062)
(23016)
(20878)
业经(20656)
地方(19580)
(19314)
贸易(19301)
(18807)
(18026)
理论(17568)
农业(16923)
教育(16074)
(15882)
环境(15032)
(14973)
银行(14940)
(14268)
技术(14149)
(14089)
金融(14088)
机构
大学(348436)
学院(341125)
(138491)
经济(135516)
管理(133764)
研究(119464)
理学(115157)
理学院(113822)
管理学(111447)
管理学院(110826)
中国(90212)
(76420)
科学(72720)
(62595)
(59922)
研究所(54288)
中心(53400)
(52326)
财经(49712)
北京(49703)
(49533)
业大(49132)
(47974)
师范(47616)
(45351)
(43316)
经济学(41661)
农业(40588)
(40383)
师范大学(38621)
基金
项目(230052)
科学(180935)
研究(171085)
基金(166464)
(144438)
国家(143264)
科学基金(122573)
社会(106787)
社会科(101084)
社会科学(101055)
(87716)
基金项目(87212)
教育(80464)
自然(79004)
自然科(77203)
自然科学(77188)
自然科学基金(75728)
(74863)
资助(70345)
编号(69643)
成果(58950)
(51824)
重点(51612)
课题(49325)
(48383)
(47131)
大学(45139)
教育部(44827)
创新(43827)
科研(43699)
期刊
(152066)
经济(152066)
研究(108552)
中国(71934)
学报(53101)
管理(50511)
教育(49809)
科学(48842)
(48051)
(46188)
大学(41371)
学学(37197)
农业(33830)
技术(30838)
(28950)
金融(28950)
经济研究(24747)
财经(24272)
业经(22807)
图书(22181)
(20817)
问题(19939)
(18260)
(17164)
技术经济(16885)
理论(16562)
科技(16115)
统计(16056)
书馆(15429)
图书馆(15429)
共检索到520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战军  
作者从定性与定量结合上分职能、性质、定位三个层面,将研究型大学的内在含义界定为“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教进步和文化繁荣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在资源、成果、人才等方面将研究型大学的外在特征归纳为拥有高品位的师资和高质量的学生生源,具备充足的科研经费和高层次的科研成果,通过科学研究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并简要分析了研究型大学与一流大学之间“合而不同”的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战军  
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需要、高等教育进步的内部需求和大学建设的自身要求三个角度考察,认为中国建设研究型大学,存在着综合国力提升方面的必要性、高等教育全面大众化方面的必然性,也是重点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战军  周海涛  
本文以理念、投入和环境为切入点,认为在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中, 办学理念是前提,国家投入是关健,竞争环境是“杠杆”,因此要着重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建设。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孙禺  孔钢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家着重建设了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211工程"和"985工程"推动了研究型大学的实践尝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并归纳了取得这些成就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汪霞  
大学研究型教学之"研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是研究领先的、研究取向的,也可以是研究为本的,或研究支持的。不同的涵义揭示了研究型教学中"研究"的不同侧重点。研究型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我们广义地而不是狭义地理解"研究";建立研究与教学源与流的联系;创造、设计和组织特定的条件和框架;使研究与教学互动和融合,形成"研究-教学-学习"的联接体。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战军  
自江泽民同志参加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提出建设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倡议,围绕着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国内一些大学进行了专题讨论和研究,并就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和建设措施提出了许多建议。几乎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界的一些学者和专家提出了建设我国研究型大学的主张,并参照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玉梅  迟伟凡  
介绍了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办学性质,指出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及其特殊的办学性质决定了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必须与之相适应。论述了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经过近半个世纪、特别是最近20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馆藏总量比较丰富、优势学科特色明显、外文书刊比重大、电子及数据库资源覆盖面宽、文献资源保障中心地位突出等特点,并对上述特点的成因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宁生  
认为学科是高等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龙头,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教学研究型大学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坚持四个原则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基础,科学定位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前提,处理好四个关系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关键,人才队伍建设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根本,条件建设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重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岚  卢乃桂  
师德建设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对于处于不同生涯阶段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师德建设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策略。师德建设应着力于整合教师各种角色和职能,将育人融入课堂;开展学术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学术责任观;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满足教师发展"以人为本"的需求;完善与教师薪酬待遇、聘任评价相关的管理制度。将学术作为理想的事业,保持"为学术而学术"的态度是需要物质基础的;建立起师德的调控监管机制,将教师德行纳入学生评价内容,进一步体现在教师的评聘考核体系中。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彭大银  刘新静  
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面临着向创新型大学的转型,这一过程要求研究型大学在本科教育方面创新办学理念、创新课程体系、创新考核体系、进行基因重构,从而为形成良好的学风带来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具体措施包括让本科生最大程度地参与科研,激发其学习热情、提升其创新能力。创新型课程体系的构建将提供更多的高影响力教育活动,从而极大激发本科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型大学中创新文化的形成也为良好学风的形成提供土壤,将本科学风建设指标纳入衡量体系,将扭转当前研究型大学的中"科研漂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林  刘念才  
本文在借鉴美国卡内基研究型大学分类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以促进高校创新定位、加快研究型大学特色化发展为指导思想,通过建构定量、多指标、可重复检验的中国研究型大学分类标准,给出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分类名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陆国平  江莹  李松  
研究型大学不仅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也是参与社会变革、为社会提供科学咨询从而促进社会进步的思想库。研究型大学充当思想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人才密集、学科领先、资料丰富、信息灵通、学术氛围强等方面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苏运霖  
作者在文中探讨了研究型大学的责任,即除了进行高水平的研究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做研究。既要教研究生做研究,还要教本科生做研究,让他们接受做研究的训练和熏陶。对于如何在我国大学落实这个责任,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勇  闵维方  
研究型大学的特征包括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显性特征包括外部贡献特征和内部建设特征,隐性特征(办学理念)有以下特征:坚持求是崇真的办学宗旨;具备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并以此服务于社会的多种职能;奉行以学术自由为核心的大学精神。我国应加强对研究型大学外部环境的支持和内部环境的建设,以促进研究型大学的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华  
在中国,研究型大学尚处于讨论之中,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世界知名大学已成定论。本文提出了大学形象、中国研究型大学、中国研究型大学形象问题。并提出中国研究型大学形象是其内在的本质特征与其外显的社会影响相结合的产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