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18)
- 2023(3870)
- 2022(3146)
- 2021(3216)
- 2020(2411)
- 2019(5708)
- 2018(5746)
- 2017(8610)
- 2016(6209)
- 2015(7009)
- 2014(7294)
- 2013(6368)
- 2012(6113)
- 2011(5826)
- 2010(6231)
- 2009(5330)
- 2008(5418)
- 2007(4990)
- 2006(4611)
- 2005(4311)
- 学科
- 教育(18865)
- 济(13734)
- 经济(13713)
- 中国(10836)
- 管理(9562)
- 学(8177)
- 理论(7979)
- 业(7577)
- 教学(6163)
- 企(6041)
- 企业(6041)
- 方法(5474)
- 发(4420)
- 农(4257)
- 数学(4202)
- 数学方法(4032)
- 发展(3893)
- 展(3770)
- 研究(3700)
- 思想(3590)
- 革(3388)
- 改革(3237)
- 财(3205)
- 高等(3192)
- 政治(3176)
- 技术(3134)
- 思想政治(2912)
- 政治教育(2912)
- 治教(2912)
- 学法(2894)
- 机构
- 大学(87089)
- 学院(80131)
- 研究(34386)
- 教育(28389)
- 范(23937)
- 师范(23826)
- 济(21624)
- 科学(21472)
- 管理(21071)
- 京(20887)
- 经济(20849)
- 师范大学(19972)
- 所(18101)
- 理学(18098)
- 中国(17980)
- 理学院(17666)
- 管理学(16942)
- 管理学院(16771)
- 研究所(16725)
- 江(14184)
- 北京(14143)
- 中心(13222)
- 技术(12913)
- 农(12288)
- 院(12033)
- 职业(11832)
- 财(10929)
- 教育学(10862)
- 州(10860)
- 业大(10454)
- 基金
- 项目(48464)
- 研究(41212)
- 科学(39421)
- 基金(31849)
- 教育(28297)
- 家(27824)
- 国家(27454)
- 社会(22599)
- 科学基金(21881)
- 社会科(20949)
- 社会科学(20944)
- 划(19771)
- 省(19510)
- 成果(19352)
- 编号(19120)
- 课题(17112)
- 基金项目(15831)
- 年(14588)
- 自然(13388)
- 自然科(13091)
- 自然科学(13083)
- 重点(13065)
- 自然科学基金(12854)
- 资助(12791)
- 部(12773)
- 规划(12489)
- 性(11463)
- 教育部(11454)
- 发(11448)
- 项目编号(11093)
共检索到132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程亮
"受过教育的人"的概念是彼得斯教育哲学的出发点。他不仅将它作为教育的内在目的,而且通过这个概念确立了认知标准在教育概念中的基础作用。根据彼得斯的观点,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定是在知识上显示出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拥有"善的知识"。然而,德尔、怀特、马丁等批评者认为,彼得斯的这一观点主要是形式化的、先验性的、男性主义的,因而是不完备的。在辨析这些批评合理性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彼得斯有关"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表面上具有普遍的、客观的和先验的特征,实则浸润着彼得斯个人的教育理想和西方社会文化的主流价值。
关键词:
受过教育的人 教育概念 彼得斯 认知标准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魏凤云 于伟
《学校生活——批判教育学导论》(Life in Schools-An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Pedagogy in the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作为一部批判教育学名著,自从1989年第一版到2014年的第六版,25年间一共五次再版,不仅获得广泛的关注、赞誉和肯定,也迎来不断的批评和质疑。作者彼得·麦克拉伦(Peter McLaren)也不断地在后续的新版本中及其他的学术研究中充实、扩展其批判教育学思想并对相关的批判与质疑进行相应的回应。这部经典之作
关键词:
《学校生活》 批判教育学 彼得·麦克拉伦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高华斌
彼得斯的“走动管理法”高华斌“走动管理法”又叫“巡视管理法”,可以这样讲,它诞生于80年代初美国的一片“管理危机”的呼声之中。当时,著名的麦肯齐管理顾问公司出动两批管理专家对日本的崛起和美国一些优秀的大公司成功的奥秘进行了考察研究。前者的成果我们知道...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丁学玲
性别教育作为教育领域一个重要议题,一直以来广受关注。马丁在批判柏拉图的"性别中立教育"和卢梭的"性别化"教育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性别敏感教育"。认为教育者应该敏于关注性别的自然差异以及社会意义,把握既定的性别刻板印象及其根源和后果,并采取在性别上更具包容性的措施。这一思想在广受赞誉的同时,也遭到一定质疑,认为其走向了本质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深渊。在中国语境下,这一思想对当前我国面临的性别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性别敏感教育 马丁 女性主义 教育公正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嘉蔚 张晓月
作为分析教育哲学的重要引领者,彼得斯发现“教育”概念被长期混同于社会化形式和工具性过程,难以保持自身独特性。考虑到教育既与人类处境密切相关,又是人类公共传统的重要部分,他回归教育概念的非工具性立场,提出“教育作为启导”的综合性概述,以期重建教育的内在价值,为个体参与文化传承提供开端。启导源于彼得斯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重审,意指学生经由教师的引领,进入公共世界并成为认知上更自主、意愿上更积极的参与者,由此创造心智与世界的根本联结。在当代语境中,对该命题的考察有助于进一步应对教育中“传统”与“进步”之间的张力、“理性”与“德性”之间的裂隙、“目的”与“过程”之间的风险。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贺晓星 李黎
少儿文学对少年儿童的成长产生着诸多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涉及到教育,但问题不在于作者是如何看待少儿文学发挥怎样的教育作用的,而是以如此这般形式呈现的少儿文学文本,为我们理解教育提供了怎样的视角。在此,教育不是一个“应该这样必须那样”的问题,而是一个“还可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具体通过对梅子涵少儿文学在写作风格上的特色以及写作风格与写作内容间的背离现象的解读,对成长、成熟、社会化、教育等既有观念提出社会学的反思。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京安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人性假设对人类经济行动的目的、行为方式与程度等问题的回答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根基,为其建立精美严谨的理论体系、赢得“社会科学的皇冠”的美誉奠定了基础,但也面临着来自经济学内外的各种批评。这些批评不仅指向了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人性假设本身,更是对其哲学基础、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挑战。
关键词:
现代主流经济学 人性假设 哲学基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小平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一切都在流动,一切都在急剧地变化。根本不存在什么杰出的公司,也没有一家公司是绝对安全的。我们面对着一个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怎么办?“处方:革命!”这场革命使各方面的管理人员对过去曾经尝试过、但事实证明往往并非那么正确而且往往会对各自的机构起不好作用的管理学原则重新进行评价。应该牢记的是,把混乱视作必然,学会驾驶混乱,在混乱之上求得发展。能在明日的世界里取胜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俊龙
约翰·巴勒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自然作家,同时他也是生态批评话语早期的实践者。他的生态批评理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主要包括:自然是万物的准则,没有熟知自然,艺术便无从谈起;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充满着活力和运动;自然与文化是一对孪生姐妹,文化本身需要与自然进行生态互动;需要有珍爱家园、情系全球的生态意识等。巴勒斯的这些批评观念给当时的文学批评注入了一股新鲜剂,促进了生态批评话语的流行,因此应得到重视和传承。
关键词:
约翰·巴勒斯 生态批评 自然 文化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杨了
劳伦斯J.彼得和雷蒙德.赫尔所著的《彼得原理》(1969年第1版)一书,虽然出版年代已经比较久远,但书中描述的关于层级组织的普遍现象依然存在,所揭示的彼得原理即换一个视角看组织、看个人职业发展,今天读来仍具新意。书中了列举大量例子,从学校到政府部门再到各类企业,揭示工作中的不胜任现象,并从这些现象深入挖掘,分析造成不胜任的原因——在层级组织中,每一个员工都有可能晋升
关键词:
彼得原理 员工行为 财务分析 组织层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丽颖
彼得原理是解开层级制度之谜的钥匙,"彼得现象"因彼得原理而生。美国学者劳伦斯J.彼得(Laurence J.Peter)和雷蒙德·赫尔(Raymon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