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3)
2023(1124)
2022(908)
2021(1004)
2020(805)
2019(1797)
2018(1630)
2017(2797)
2016(1550)
2015(1666)
2014(1682)
2013(1659)
2012(1514)
2011(1389)
2010(1446)
2009(1452)
2008(1494)
2007(1261)
2006(1242)
2005(1210)
作者
(4638)
(3839)
(3834)
(3750)
(2497)
(1945)
(1656)
(1652)
(1488)
(1445)
(1313)
(1295)
(1287)
(1272)
(1243)
(1242)
(1158)
(1103)
(1097)
(1089)
(1053)
(1025)
(959)
(906)
(870)
(853)
(824)
(815)
(809)
(791)
学科
(6248)
经济(6232)
(6200)
人口(4244)
中国(4024)
经济学(2360)
教育(2064)
管理(2021)
国人(1995)
中国人(1945)
理论(1938)
(1842)
研究(1713)
问题(1478)
方法(1376)
(1305)
(1179)
企业(1179)
图书(1132)
书馆(1110)
图书馆(1110)
(1033)
农业(1016)
(985)
教学(927)
图书馆学(903)
(879)
(864)
数学(847)
数学方法(828)
机构
大学(26347)
学院(22870)
研究(11193)
(9075)
经济(8879)
中国(7078)
科学(6661)
管理(6503)
(6283)
(5926)
研究所(5687)
理学(5163)
理学院(5048)
(4971)
管理学(4946)
师范(4928)
管理学院(4886)
中心(4250)
师范大学(4236)
(4127)
北京(3983)
经济学(3765)
教育(3659)
(3551)
(3548)
(3442)
财经(3368)
社会(3243)
经济学院(3169)
(3085)
基金
项目(13363)
科学(10179)
研究(9928)
基金(9575)
(8480)
国家(8406)
科学基金(6640)
社会(6544)
社会科(6018)
社会科学(6018)
教育(4874)
基金项目(4528)
(4528)
成果(4295)
(4176)
编号(4060)
资助(3771)
自然(3743)
自然科(3645)
自然科学(3644)
自然科学基金(3585)
重点(3105)
(3016)
课题(2906)
国家社会(2830)
中国(2770)
(2768)
大学(2734)
教育部(2612)
(2604)
期刊
(10907)
经济(10907)
研究(10297)
中国(5817)
学报(5161)
教育(5047)
科学(4606)
大学(3660)
(3182)
学学(3081)
(3037)
人口(3032)
图书(3006)
书馆(2291)
图书馆(2291)
农业(2183)
管理(2121)
财经(1966)
经济研究(1840)
人口研究(1791)
(1742)
经济学(1714)
(1382)
中国人(1381)
国人(1381)
问题(1320)
(1317)
社会(1308)
技术(1259)
情报(1242)
共检索到39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焦培民,李莎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宋兵波  
对教育研究的特殊性进行追问,虽然能更好地理解教育研究的特点,但并不能恰当解决教育研究的地位、价值问题,更不能确立教育学的学术形象和学科立场。只有深入分析教育问题的性质,进而理解教育研究的性质,才有可能为教育研究建立价值基础;只有全面把握教育研究的文化性、价值性、伦理性和主体性,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研究的实践逻辑,为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建立良好的理解与共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保民  
国有企业改革的理由是由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决定的,根本上说是要将传统体制的微观基础改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容否定。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最大问题是深化改革过程中的攻坚问题,决不能因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而改变改革的正确方向。无论是回到国有体制的老路上去,还是将所谓的新公有制企业当作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都将把改革引入歧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保民  
国有企业改革的理由是由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决定的, 根本上说是要将传统体制的微观基础改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容否定。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最大问题是深化改革过程中的攻坚问题, 决不能因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改变改革的正确方向。无论是回到国有体制的老路上去, 还是将所谓的新公有制企业当作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都将把改革引入歧途。因此,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不断将改革推向深入, 最终为实现劳动者股份所有制创造条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覃家琦  齐寅峰  
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资产和企业资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资产是指有用的、稀缺的、具有产权归属的资源;其形态包括人力资产和非人力资产;企业资产是指有用的、稀缺的、产权由企业拥有的资源,广义的企业资产形态包括人力资产和非人力资产;对于公司制企业,企业资产产权由公司法人所有;资本是指通过人类劳动生产出来的、用于价值增值过程的资产;而企业资本则是企业资产中用于价值增值的那部分资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高岭  
研究对象问题涉及的是研究什么的问题,而逻辑起点则涉及研究路径问题。逻辑起点从研究对象的某一局部开始,在逻辑和历史的辩证运动中,逐渐过渡到研究对象整体,因而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是简单商品。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从简单商品生产发展而来的,两者之间存在共性的成分,"商品生产一般"是表现两者共性的范畴。否定逻辑起点是"简单商品生产",或否定"简单商品生产"的客观存在,将陷入历史唯心主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彦力  
教育历史是教育本性迷失的过程吗?本文通过分析教育的本性,教育历史发展的复杂性,提出教育历史研究应超越二元对立的研究范式,着眼于实现研究的社会价值。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敏  
产生或创作于现时代的经济学并非都是科学意义上的现代经济学,科学的现代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其当代新发展。田国强教授所推崇的"现代经济学",究其本质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或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现代形式。"现代经济学"并不是普天下皆可用的经济学,其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概括与反映。"现代经济学"的阶级性和庸俗性,决定了它并不适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并不能够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政治经济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田国强教授所谓的"现代经济学"。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金恩辉  
从1998年退休后,我就较少研读图书馆学方面的专业著作了,近日有机会读到王子舟教授的《图书馆学是什么》,可谓补上了一课,因之即兴有感而发,遂成此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范柏乃,刘超英  
文章提出了赵进文教授构造的中国人口总量与GDP总量关系模型的两个缺陷,并依据1952~2002年年度中国人口总量的统计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了预测中国人口总量的自回归模型。模型的参数检验结果表明,自回归模型不仅弥补了赵进文教授模型的缺陷,而且对中国人口总量也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新  
本文就一些学者的“在中国人口问题中 ,数量问题仍然是第一位” ,“规模问题第一位 ,结构问题第二位”等观点进行了讨论。笔者明确提出 ,“不是数量第一 ,结构第二 ,而应该是数量与结构并举”“数量与结构统一”。对此 ,本文做了论证。对于中国未来人口发展战略 ,就人口数量目标而言 ,笔者不赞同人口负增长战略 ,而主张人口可持续不减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关柏春  
所谓学风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问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但是马克思主义是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而不是千古不变的教条。理论是现实的反映,理论应当为现实服务,理论应当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代现实相结合,得出崭新的结论以客观反映当代社会的现实,这就是我们所一贯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而一切僵化地引用马克思语录的做法都属于教条主义,是我们所极力反对的学风。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屈炳祥  
中国经济学到底应该是一门怎样的经济学?它该朝着哪个方向奔,往哪条路上走?洪永淼教授在他的"中国经济学将会如何演变?"一文中为我们作了明示,即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结合中国实际,用符合现代经济学规范和国际惯用的术语与方式,来解释中国经济实际运行的规律,而不是试图去独创另一套有别于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经济理论。洪永淼教授的主张是中国经济学绝不能走的一条邪路。我们只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及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科学原理来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与宝贵经验,从中揭示本质、找出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屈炳祥  
中国经济学到底应该是一门怎样的经济学?它该朝着哪个方向奔,往哪条路上走?洪永淼教授在他的"中国经济学将会如何演变?"一文中为我们作了明示,即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结合中国实际,用符合现代经济学规范和国际惯用的术语与方式,来解释中国经济实际运行的规律,而不是试图去独创另一套有别于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经济理论。洪永淼教授的主张是中国经济学绝不能走的一条邪路。我们只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及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科学原理来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与宝贵经验,从中揭示本质、找出规律,并给予科学的理论说明,构建真正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魏旭  陈冬源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将经济学研究的"两条道路",即将研究过程和叙述过程有机统合起来运用科学的抽象力构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既包含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也包含对资本主义经济学史的批判。马克思对逻辑方式与历史方式有机统一方法的运用,始终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现实的社会主体的统摄内加以使用的。理解马克思的这一方法,必须将其与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辩证统一结合起来。在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并不是要求逻辑与历史的严格一致,而是对作为社会主体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事后的逻辑分析。马克思在思维行程的第一阶段(研究过程),从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形式抽象出最一般的规定——商品一般后,以此为叙述起点,最后又在思维行程的进一步发展中再现了资本商品这一思维总体(叙述过程)。将马克思所运用的逻辑与历史有机统一的方法理解为"逻辑的开端与历史的源起相对应"是对马克思的误读,而将其归于恩格斯对马克思方法的错解同样是对恩格斯的误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