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
2023(706)
2022(572)
2021(680)
2020(608)
2019(1299)
2018(1335)
2017(1871)
2016(1537)
2015(2079)
2014(2111)
2013(1619)
2012(1409)
2011(1363)
2010(1414)
2009(1226)
2008(1157)
2007(1150)
2006(1008)
2005(892)
作者
(2874)
(2449)
(2421)
(2390)
(1520)
(1205)
(1136)
(992)
(957)
(951)
(823)
(810)
(803)
(758)
(756)
(755)
(755)
(715)
(708)
(685)
(680)
(655)
(606)
(588)
(586)
(574)
(568)
(541)
(533)
(529)
学科
教育(4505)
教学(2390)
中国(2304)
管理(2176)
政治(2093)
思想(2092)
德育(2068)
思想政治(2068)
政治教育(2068)
治教(2068)
理论(1826)
学校(1551)
研究(1323)
(1274)
经济(1269)
高等(1243)
学法(1211)
教学法(1211)
(1136)
工作(1092)
高等教育(1013)
(956)
企业(956)
学理(729)
学理论(729)
(589)
图书(554)
组织(515)
方法(506)
(498)
机构
大学(19721)
学院(13728)
教育(5832)
研究(5452)
(4569)
师范(4559)
(4444)
管理(3775)
师范大学(3676)
理学(3166)
北京(3084)
理学院(3078)
(2975)
科学(2901)
管理学(2856)
管理学院(2830)
经济(2799)
(2774)
中国(2425)
(2220)
图书(2217)
书馆(2172)
图书馆(2172)
(2163)
中心(2099)
业大(2035)
(2007)
教育学(1987)
研究所(1983)
科技(1889)
基金
项目(8605)
研究(8504)
科学(6847)
教育(6228)
基金(4888)
成果(4760)
大学(4574)
社会(4524)
社会科(4164)
社会科学(4162)
编号(4112)
(3998)
课题(3838)
(3637)
(3499)
(3445)
国家(3432)
科学基金(3019)
研究成果(2886)
规划(2784)
项目编号(2626)
高校(2591)
(2433)
基金项目(2374)
(2370)
(2279)
(2245)
教育部(2187)
学生(2145)
(2135)
期刊
教育(13649)
研究(9046)
中国(7752)
高等(3857)
大学(3454)
(3378)
经济(3378)
高等教育(3284)
图书(2751)
学报(2588)
书馆(2137)
图书馆(2137)
成人(1990)
成人教育(1990)
职业(1958)
管理(1666)
教研(1656)
高教(1656)
(1651)
学学(1541)
科学(1437)
农业(1349)
(1289)
(1034)
技术(1028)
清华(961)
(960)
清华大学(959)
(903)
论坛(903)
共检索到28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邬大光  
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已经走过了123年的历史,但我国近代大学产生以来,只有过去的40年是稳定、发展和没有"断裂"的40年,是难得的"黄金"发展期。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且以研究高等教育"谋生"的学者来说,我既是亲历者,又是见证人,因此,对于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展的讨论,有责任发出自己的声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汪明义  
对于国人来说,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密切地关注着大学这类组织。从宏观层面看,党中央和国务院高瞻远瞩,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两大战略。高等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引领文化和服务经济社会的重任。无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还是人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一堂堂的课,承载着教师的基本使命,教师带进课堂的,不只是课本、情感和信心,而且要带着满荷包的问题。教学即教问。创造始于问题,探究式、研究性教学就是问题式教学。一堂能引发出学生许多问题的课是好课,能引发出难倒教师的问题的课是更好的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大学是什么?这是高等教育哲学基本的、首要的问题。对此问题,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有许多精妙论述,雅斯贝尔斯在《大学之理念》中作出了回答;优秀的大学校长也应有自己的理解,但自觉地反复地探寻这一问题的大学校长并不多见。不直接去探讨"大学是什么",而多多去了解大学有什么样的特点,把较为理论性的问题和较为实际的问题结合起来,有利于我们对"大学是什么"的理解。大学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创造,它因神奇而神圣,保持对大学的神秘感,而不企图对"大学是什么"寻求一个最终的答案,是一件好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孙继伟  
现行评价指标直接助长了管理学研究者"自娱自乐"、"做练习"式地做研究,一大批研究成果不是为了应用价值,而是为了完成考核指标,那么——我国管理学学术研究队伍庞大,近年来对管理学研究的投入增长迅速。仅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2001年管理科学部资助金额为3142万元,2010年为24719万元,9年增长了687%,但是,我国原创的管理理论很少,被实务界应用的更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杰忠  叶桉  陶军明  谢元海  施晶晖  卢建平  韩云鹏  潘建华  
"什么是好的职业教育"这个问题是我在上海同济大学专家组讨论关于职教师资素质提高计划中的职教师资标准时提起来的。因为我们学校是以职教研究、职教师资培养为特色的,所以,现在希望通过职教沙龙来思考这个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内容等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涂端午  魏巍  
理解什么是好的教育政策是制定出好的教育政策的前提。基于政策话语、政策文本和政策效应三个维度,从科学、民主、权威、价值、控制、执行力和教育公平等方面提出了判断好的教育政策的标准,包括回应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体现话语民主,形成决策话语共识;有良好权威结构,能够有效克服权威分裂;坚持基本价值导向,能够有效协调价值冲突;有良好控制结构,能够预防反控制;面向未来发展,实现统筹兼顾;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执行;实现分配正义,促进教育公平等。其中,回应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以及体现话语民主,形成决策话语共识是最基本的两条标准,也是形成好的教育政策的逻辑起点。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远程教育和传统面授教育的最大区别是,传统面授教育是一种基于教师的教育,远程教育是一种基于资源的教育或者说学习。关于什么才是好的学习资源,我个人的几点体会是:第一,好的资源里一定有人。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侯天柱  
审计干部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审计干部个人的影响力、号召力。笔者认为,审计干部的良好形象应当是"五官端正"、"灵魂干净"、"身体健康"。"五官端正"。五官,笔者的解释是:眼、耳、口、鼻、心。审计干部应该有怎样的五官呢?悟空眼: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功德圆满,除了高超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丁学良  
大学的理念在历史上经历了不同的演进阶段 ,当今世界一流大学能将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大学理念完好地整合于一身。世界一流大学首先必须是研究型大学 ,以研究作为自己最突出的特点。研究型大学有严格的评价标准 ,包括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素质、课程的广度和深度、研究基金的数量、师生比例、办学的硬件设施、财源、毕业生的声望和成就、学校的学术声望等。“普遍主义”是世界一流大学必备的精神气质 ,其师资和学生来源、研究和教学内容必须是国际性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任何时代,大学之所以是大学都有赖于我们对大学共同底线的坚守。早期的大学虽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但时至今日,大学已成为整个人类共享的智慧之花。大学的理想在于实现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间的平衡,20世纪研究型大学的兴起破坏了这种平衡,近年来创业型大学的兴起又显示出企业化可能正在突破大学的传统边界。当今时代,理性大学和文化大学已逐渐衰落,以研究型和创业型为标志的世界一流大学正成为时代的宠儿。但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那些所谓的世界一流大学只是政府和企业想要(want)的大学,而非我们需要(need)的大学。我们需要的是致力于人的自由和解放事业,能够培养"好人"的"好大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从清  
江苏某大学推出"十二星座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12个星座,根据流行的星座性格特点打造不同内容的讲座,让同一星座的学生一起上课。此举虽然深受学生欢迎,却招来一片质疑。很多人认为,星座这种东西自娱自乐还是可以的,但搬上课堂就不靠谱了。(据《京华时报》报道)不可否认,时下大学生"溜课"现象已成各地高校的通病之一,很多学校都在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哲学与大学的繁荣有什么关系?哲学与一流大学的建设有何关系?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在大学诞生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学自身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德国大学的事实,古典大学的某些传统,以及我们自己的事实,都能够说明一些观点。事实证明,自从近代大学不断发展起来,科学与哲学就有了它们共同的理想安憩之地,有了它们共生共盛共荣的最好家园。没有什么能够跟科学与哲学的融合更能说明无用之大用的,没有什么能够比大学更能理解这一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