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75)
- 2023(13442)
- 2022(11074)
- 2021(9971)
- 2020(8481)
- 2019(18815)
- 2018(18301)
- 2017(35767)
- 2016(19363)
- 2015(20902)
- 2014(20404)
- 2013(20768)
- 2012(18977)
- 2011(16963)
- 2010(16881)
- 2009(15917)
- 2008(15981)
- 2007(14056)
- 2006(12471)
- 2005(10994)
- 学科
- 济(91337)
- 经济(91234)
- 业(85329)
- 企(75918)
- 企业(75918)
- 管理(70340)
- 方法(43721)
- 数学(35681)
- 数学方法(35511)
- 业经(28542)
- 财(28111)
- 农(27732)
- 务(20851)
- 财务(20842)
- 财务管理(20822)
- 农业(20605)
- 中国(19871)
- 企业财务(19850)
- 地方(17859)
- 技术(17643)
- 贸(16958)
- 贸易(16951)
- 制(16792)
- 易(16460)
- 划(14999)
- 和(14667)
- 策(13843)
- 理论(12847)
- 环境(12694)
- 融(12298)
- 机构
- 学院(281968)
- 大学(279817)
- 济(123749)
- 经济(121664)
- 管理(116579)
- 理学(101621)
- 理学院(100597)
- 管理学(99377)
- 管理学院(98832)
- 研究(89692)
- 中国(70707)
- 京(57443)
- 财(55435)
- 科学(53740)
- 农(52343)
- 财经(45062)
- 所(44991)
- 业大(43035)
- 江(41858)
- 农业(41508)
- 中心(41505)
- 经(41285)
- 研究所(40796)
- 经济学(38113)
- 北京(35435)
- 经济学院(34834)
- 商学(33602)
- 财经大学(33522)
- 商学院(33315)
- 范(33004)
- 基金
- 项目(192707)
- 科学(154454)
- 基金(144289)
- 研究(137243)
- 家(126552)
- 国家(125443)
- 科学基金(109231)
- 社会(92429)
- 社会科(87950)
- 社会科学(87928)
- 基金项目(76790)
- 省(74521)
- 自然(71027)
- 自然科(69487)
- 自然科学(69469)
- 自然科学基金(68341)
- 划(62341)
- 教育(61231)
- 资助(57898)
- 编号(53025)
- 创(43271)
- 部(43200)
- 重点(42983)
- 业(42245)
- 发(41671)
- 成果(40869)
- 创新(39709)
- 国家社会(39305)
- 科研(37269)
- 教育部(37196)
- 期刊
- 济(132495)
- 经济(132495)
- 研究(77461)
- 中国(48236)
- 农(47002)
- 管理(45348)
- 财(44455)
- 学报(42916)
- 科学(40441)
- 大学(32819)
- 农业(32406)
- 学学(31236)
- 融(26490)
- 金融(26490)
- 业经(23578)
- 技术(23095)
- 财经(22935)
- 经济研究(21449)
- 业(20617)
- 经(19776)
- 教育(19320)
- 问题(17543)
- 技术经济(16327)
- 商业(15024)
- 贸(14653)
- 世界(14473)
- 现代(13550)
- 统计(13010)
- 国际(12918)
- 策(12887)
共检索到408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唐保庆 孙少勤 杨继军
本文把生产者服务业FDI细分为5类,借助于1985-2006年美国对OECD中24个国家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制造业FDI和其他因素对生产者服务业FDI区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批发贸易类生产者服务业FDI以外,其他各类生产者服务业FDI在区域分布中均明显具有追逐制造业FDI的倾向。本文的研究同时得出了一些与现有研究不同的结论:生产者服务业FDI的区域分布大多不受东道国市场规模因素与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与工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涛 黄纯纯 何兴强 周开国
采用2004年广东省城市居民调查数据,本文发现,个人因素、社区因素、社会因素都显著影响了居民自身的社会信任水平。年龄越大、单身、有除工作外的其它收入来源、有宗教信仰、担任管理人员、职业变动越少、越乐观、对生活或工作的满意度越高的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越高。其次,日常所讲语言不是其所在城市最通行语言、在出现经济困难时得到过街坊邻居、居委会或街道办的帮助、在本市居住的时间越长、在18岁之前就居住在本市、出生地在本省的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越高。第三,对政府、媒体、消费者协会的评价越高以及对工会组织评价越低的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越高。此外,居民的各种信任分布呈现出"差序格局"的特征。我们的研究为建设诚信社会提...
关键词:
社会信任 个体因素 社区因素 社会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范红忠 周启良 陈青山
聚集经济是促使FDI不断向一个城市集中的市场力量,而聚集不经济是阻止FDI向一个城市集中的市场力量。聚集经济与聚集不经济两者作用机制正常发挥,有利于一国FDI在空间分布的协调发展。运用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1999-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和城市土地市场的特殊性,聚集不经济不仅没有阻止在华FDI向一个城市聚集,而且对FDI空间分布产生反向扭曲作用,这不利于在华FDI空间上的合理分布。为了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工人工资、削弱土地市场的垄断性,以引导FDI向内陆自然条件较好的城市转移。
关键词:
聚集经济 聚集不经济 FDI 空间分布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罗党论 赵聪
在中国,行业行政壁垒的普遍存在造就了一批垄断性企业。它们有着超额的利润,从而使得潜在进入企业都希望能进入政府规制的行业,从超额利润中分得"一杯羹"。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企业对行业壁垒的突破?本文基于政府规制的部门利益理论,以2005年到2009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企业寻租能力越强,企业越容易突破行业壁垒。具体而言,当企业为国有控股或者国有股权比越高时,越会进入行业壁垒高的行业,政治关系越强的企业也容易突破行业壁垒。文章也发现,企业所在的地区市场化地区发展水平也显著影响企业对行业壁垒的突破。研究表明,尽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鼓励行业自由进入的制度规定,但"政府之手"依然是影响企业对行业壁垒...
关键词:
进入壁垒 政府规制 寻租 市场化水平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苏艳
经济转型需要生产和就业结构的根本改变。生产率提高带来资源尤其是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这种优化配置的出现在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其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本文利用2001-2007年的数据采用份额转换方法测定了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生产率变化以及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变化,然后,从多个层面分析了出口等因素对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其中出口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在中、高技术的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中有较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结构变迁 生产率 制造业 生产者服务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严功岸 刘瑞峰 马恒运
基于河南西峡398户猕猴桃种植农户调查数据,本文提出六个绿色认证农产品生产基本特征的研究假设,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生产利润函数估计结果,检验了绿色认证种植户的基本特征、潜在优势和持续条件的研究假设。研究结果揭示,同传统猕猴桃生产方式相比,绿色认证猕猴桃生产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化肥农药投入较少、产量较低,是可持续环保型生产方式;第二,绿色认证保证产品质量,是产业升级的有效方式;第三,绿色种植增产潜力大,是"藏粮于地"的有效途径。为此,本文建议:第一,出台农业生产或补贴政策,支持绿色认证农产品生产;第二,加强绿色认证产品质量监管,保护绿色种植的经济利益;第三,鼓励农户申请绿色认证,增强农户绿色生产意识;最后,健全绿色认证产品追溯机制,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认可度。
关键词:
绿色认证 农户行为 潜在优势 猕猴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常倩 王士权 李秉龙
本文采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户的调查数据,从品质和安全双重维度,实证分析了农业产业组织对生产者质量控制的影响。研究发现,养殖户主体组织形式的转变对生产者质量控制的影响是混合的:与传统庭院式养殖方式相比,场区式养殖有助于养殖户改善品质控制,但对其安全控制具有负向影响;紧密的主体间组织有利于养殖户质量控制的改善,加入合作社对养殖户品质控制和安全控制的多项行为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合同养殖户在饲料营养和病死羊无害化处理方面均表现更好。此外,养殖户个体特征、生产特征、外部环境、对兽药休药期的认知水平以及预期收益也会对其质量控制行为产生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枫 赵曙东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阐述并验证了生产者服务业FDI对东道国熟练与非熟练工人的工资差距的影响。通过一个将生产者服务作为中间投入的两部门理论模型,我们发现,生产者服务业FDI使得服务品种增加,并造成熟练工人从一般制造业部门流向服务(或高技术)部门,导致熟练工人工资上升而非熟练工人工资下降。本文选取上海市的数据,建立了4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者服务业FDI对熟练与非熟练工人的工资差距会产生直接而显著的扩大作用,但是它同时能通过其他解释变量,如人均GDP、人均人力资本、第三产业就业率以及第二产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对工资差距产生间接的收缩作用。最后,本文针对回归结果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
关键词:
生产者服务 FDI 劳动技能 工资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宗彪 周勤
经济活动中的时区差异作为不随时间变化的因素,能否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来源并促进中国服务业出口增长?文章在讨论时区差异影响服务业出口的理论机制基础上,基于双边视角检验了时区差异对中国服务业出口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时区差异对中国服务业出口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尤其是时差为11小时最为明显,因此时区差异能够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来源之一。而且,这种促进效应存在明显的行业和贸易伙伴异质性特征。在行业异质性方面,时区差异的出口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能够通过互联网在线处理(跨时区转移成本较低)知识、资本密集型等服务业;在贸易伙伴异质性方面,时区差异的出口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与中高收入经济体的贸易中。上述结论在改变时区差异衡量指标和估计方法后依然成立。文章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认识时区差异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作用,而且在实践中也能够为中国制定服务业出口促进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沙文兵 汤磊
本文基于知识生产函数,利用2005~2012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了生产者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整体和6类细分行业生产者服务业FDI均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中租赁和商业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FDI。同时,由于行业间"技术门槛差异"的存在,相对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而言,生产者服务业FDI更有利于提升非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生产者服务业 FDI 制造业 创新能力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钟晓君 刘德学
基于广东各细分服务行业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服务业FDI与服务业行业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服务业FDI对不同服务行业生产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一些服务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对行业生产率具有积极影响,另一些则具有消极影响,还有一些没有显著的生产率效应。为促进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应根据不同服务行业的特点采取差异化的利用外资战略。
关键词:
服务行业 外商直接投资 生产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马汴京
本文使用世界银行的城市数据定量比较了国际贸易成本与产权保护水平、契约执行效率和政府干预程度等制度环境对FDI区位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外企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国际贸易成本显著影响了FDI区位分布;融资的便利和母国政府的支持,推行纵向一体化导致其产业链有闭合趋势等因素,使外企对当地制度环境并不敏感。本文分析表明有必要进行全国性运输改革,以提升中西部内陆地区对FDI的吸引力。
关键词:
贸易成本 产权保护 契约执行 政府干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荣博 黄潇
基于政策效应评估模型对试点区域现代服务业综合政策实施产生的经济增收效应进行系统评价与个案分析。在证明不会对试点地区的邻近地域单元产生外溢影响后,得出结论如下:无论是从长期动态还是短期时点来看,现代服务业综合政策实施后对试点区域产生显著的经济增收效应,这种效应是稳定推动且具有可持续性。但在不同的干预时点上出现了异质性,政策红利的边际影响效应在实施初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在时间冲击中后期却趋于削弱。针对每一个试点地区进行个案考察发现,仅有重庆市和天津市在政策实行干预后出现明显的经济高质量增长,分析原因是其通过产业空间集聚和区域创新机制实现的,而其中制度创新的贡献程度最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艳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1983~2008年的生产者服务业FDI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流量还是存量,生产者服务业FDI与技术进步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生产者服务业FDI存量与技术进步互为格兰杰原因,生产者服务业FDI流量是技术进步的格兰杰原因,但技术进步不是生产者服务业FDI流量的格兰杰原因;VECM显示,从短期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很快,生产者服务业FDI的短期波动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非常显著。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魏滨辉 罗明忠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13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空间SARAR模型等方法,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服务业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不同维度均能显著推动农业服务业发展。尤其是中西部、基础设施欠发达以及财力水平较差的地市更容易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受益,充分体现数字金融的普惠属性。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缓解农村融资约束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服务业发展。空间和门槛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周边地区的农业服务业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二者间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随着规模化、市场化以及非农化水平不断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作用也不断加强。因此,应优化金融资源的空间配置,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共享共建,最大化数字金融赋能效果,推动农业服务业快速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中国区域金融市场竞争差异的实证研究——来自1997~2006年的经验证据
生产者服务业发展对服务业整体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中国服务企业是否从服务业FDI中获取创新?——来自第二次经济普查和专利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
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服务业成本病——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外资进入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路径与异质性研究——来自中国服务业的经验证据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
中国服务业FDI分布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2005~2016
企业总部的空间布局及其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