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89)
- 2023(16594)
- 2022(13685)
- 2021(12807)
- 2020(10967)
- 2019(24848)
- 2018(24221)
- 2017(46141)
- 2016(24776)
- 2015(27513)
- 2014(26762)
- 2013(26736)
- 2012(24276)
- 2011(21373)
- 2010(21025)
- 2009(19674)
- 2008(19453)
- 2007(16803)
- 2006(14433)
- 2005(12927)
- 学科
- 济(110625)
- 经济(110506)
- 业(100582)
- 企(90640)
- 企业(90640)
- 管理(87353)
- 方法(55331)
- 数学(46601)
- 数学方法(46198)
- 财(36363)
- 业经(32287)
- 农(31992)
- 中国(27756)
- 务(27231)
- 财务(27198)
- 财务管理(27161)
- 企业财务(25900)
- 农业(22683)
- 贸(22001)
- 贸易(21990)
- 制(21820)
- 易(21506)
- 技术(20033)
- 划(18032)
- 策(17732)
- 和(17707)
- 体(16448)
- 银(16171)
- 理论(16143)
- 银行(16137)
- 机构
- 学院(353625)
- 大学(350424)
- 济(157468)
- 经济(155135)
- 管理(146597)
- 理学(127711)
- 理学院(126553)
- 管理学(124927)
- 管理学院(124282)
- 研究(111273)
- 中国(90427)
- 财(71923)
- 京(71771)
- 科学(64517)
- 农(59705)
- 财经(58598)
- 所(54151)
- 经(53834)
- 业大(52047)
- 中心(51584)
- 江(49747)
- 研究所(49031)
- 经济学(48975)
- 农业(47302)
- 经济学院(44540)
- 北京(44363)
- 财经大学(43887)
- 商学(41659)
- 商学院(41293)
- 经济管理(40175)
- 基金
- 项目(239979)
- 科学(192555)
- 基金(181068)
- 研究(171512)
- 家(158107)
- 国家(156808)
- 科学基金(137309)
- 社会(114809)
- 社会科(109284)
- 社会科学(109257)
- 基金项目(95719)
- 省(91083)
- 自然(89688)
- 自然科(87769)
- 自然科学(87745)
- 自然科学基金(86311)
- 教育(78079)
- 划(76847)
- 资助(73797)
- 编号(65580)
- 部(54675)
- 重点(53580)
- 创(52872)
- 发(50671)
- 成果(50306)
- 国家社会(49194)
- 创新(48840)
- 业(48500)
- 教育部(47647)
- 科研(46679)
- 期刊
- 济(163051)
- 经济(163051)
- 研究(97623)
- 中国(60459)
- 财(59680)
- 管理(57879)
- 农(53677)
- 学报(51640)
- 科学(50621)
- 大学(40430)
- 学学(39033)
- 农业(36887)
- 融(33587)
- 金融(33587)
- 技术(31165)
- 财经(29824)
- 经济研究(27311)
- 业经(27296)
- 经(25656)
- 教育(23414)
- 业(23310)
- 问题(21835)
- 技术经济(19707)
- 贸(19592)
- 世界(18304)
- 财会(17581)
- 统计(17580)
- 国际(17272)
- 商业(16933)
- 策(16679)
共检索到507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罗党论 赵聪
在中国,行业行政壁垒的普遍存在造就了一批垄断性企业。它们有着超额的利润,从而使得潜在进入企业都希望能进入政府规制的行业,从超额利润中分得"一杯羹"。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企业对行业壁垒的突破?本文基于政府规制的部门利益理论,以2005年到2009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企业寻租能力越强,企业越容易突破行业壁垒。具体而言,当企业为国有控股或者国有股权比越高时,越会进入行业壁垒高的行业,政治关系越强的企业也容易突破行业壁垒。文章也发现,企业所在的地区市场化地区发展水平也显著影响企业对行业壁垒的突破。研究表明,尽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鼓励行业自由进入的制度规定,但"政府之手"依然是影响企业对行业壁垒...
关键词:
进入壁垒 政府规制 寻租 市场化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党论 刘晓龙
在我国,由于政府对行业准入的严格管制,很多行业的进入壁垒很高,基本上都是由国有企业垄断。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的改革,某些政府管制的行业逐渐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本文以2004~2006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民营企业采取政治策略能有效帮助其进入政府管制行业,进而显著提高企业绩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换言之,民营企业与政府的政治关系越好,其进入高壁垒行业的可能性越大,而进入了高壁垒行业及进入程度越大的企业的经济绩效要显著高于其他企业。这加深了我们对民营企业建立政治关系的动机及效果的理解。
关键词:
政治关系 进入壁垒 企业绩效 民营企业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郑蓉 干胜道
自"非公经济36条"及新"36条"颁布后,隐性行业壁垒逐渐成为民营企业经营发展的最主要的行业障碍。本文通过对2003~2013年间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行业壁垒水平及其分配行为的研究发现,隐性行业壁垒不仅造成民营上市公司在行业间分布的不平衡,使其主要处于国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而且隐性行业壁垒水平的高低与民营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意愿、派现意愿及派现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化和落实新"36条"、改善资本市场的分配现状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隐性行业壁垒 股利分配 新“36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隽 宋文欣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本文使用2007-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识别企业数字化相关无形资产占比构建微观层面数字化指标,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于突破性创新的作用。研究表明:整体而言,企业数字化对于突破性创新具有显著积极作用。进一步的分样本回归显示,数字化促进了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并且这种提升效果在制造业、高科技行业更为明显。进而,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识别数字化与企业创新间的因果关系,所得结论一致。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通过融资纾困、推动产学研协同研发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本文结论对于当前深入推行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赋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媛媛 杜闪
本文基于20082015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资产误定价对公司投资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价高估降低了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对投资收益敏感性的影响则呈现非线性关系,当公司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时,股价高估能提升投资收益敏感性,而当公司面临的投资机会较差时,股价高估则降低了投资收益敏感性。进一步从市场化进程的角度考察了资产误定价对投资敏感性的影响差异,发现在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股价高估对投资现金流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提升投资收益敏感性;而在市场化进程低的地区,股价高估降低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媛媛 杜闪
本文基于年中国沪深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资产误定价对公司投资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价高估降低了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对投资收益敏感性的影响则呈现非线性关系,当公司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时,股价高估能提升投资收益敏感性,而当公司面临的投资机会较差时,股价高估则降低了投资收益敏感性。进一步从市场化进程的角度考察了资产误定价对投资敏感性的影响差异,发现在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股价高估对投资现金流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提升投资收益敏感性;而在市场化进程低的地区,股价高估降低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对公司的投资收益敏感性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戴悦 史梦鸽
文章对2014—2016年238家沪市主板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714个观测值展开数据分析,实证研究其环境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效应。采用内容分析法构建环境信息披露评分体系,以手工收集与计算得出的环境信息披露指数EDI量化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具有1%显著性水平下的正向影响,即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的企业其财务绩效相对越好;环境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具有1期的时间滞后效应,且这种影响效应逐年减弱;该影响效应在不同股权性质的企业中表现出的作用力不同,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比国有企业更为显著。
关键词:
环境信息披露 财务绩效 重污染行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彧妮 雷倩华
本文以2007~2016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跨行业经营的影响,以及在不同产权性质下这种影响的差异。结果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越高,越不倾向于跨行业经营,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企业跨行业经营的行为。但是这种抑制作用仅体现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并没有影响其跨行业经营。本文进行内生性检验和安慰剂测试等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内部控制质量 产权性质 跨行业经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邓可斌 丁重
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快速增长,但创造性破坏的缺乏亦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以公司特质信息理论为基石对此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计算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产出指标(由技术效率产出和技术进步产出组成),并将其与CAPM回归中得到的可代表技术创新投入和公司特质信息的R平方相联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中国主导技术创新的是大企业而非新兴公司,大企业由于处于垄断地位没有创新动力,必然使得创新缺乏效率。于是中国企业的创新更多地体现为技术效率改进,而非创造性破坏。中等规模企业进行创造性破坏活动的动力较强;小规模企业则更偏好于进行技术效率改进;但中小规模企业均缺乏足够的创新投入,使得创新产出较低。因而,减少对大企业的政策与制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解维敏 唐清泉
在单一经济体背景下,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进行适当保护是必要的。文章以中国证券市场2003年~2005年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上市公司R&D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否能够激励企业进行R&D投资。实证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企业R&D支出有一个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R&D支出 自主创新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任颋 肖有智
现金作为最具流动性的资产,是企业流动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财务决策之一。近年来,我国环境规制不断加强,企业受到环保处罚的可能性提升。环保处罚是环境规制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当受到环保处罚时,企业需要及时做出反应,以确保正常经营和运转。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根据生态环境部的公示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数据识别企业受到环保处罚的情况,结果表明当受到环保处罚时,企业的现金持有数量会显著增加。异质性分析发现,一般行业企业、国有企业、未进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的和位于环境规制更严格地区的企业,在受到环保处罚后持有的现金数量会显著增加。潜在机制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持有现金数量的显著增加主要源于公司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大以及预防性动机引起的避险动机、声誉动机和资源动机,即公司为了规避由环保处罚带来的风险、获取相关资源和维持良好的声誉,进而增加了现金持有数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党论 廖俊平 王珏
官员变更导致的政策不确定性会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当地企业的正常经营投资活动。本文研究这样的问题:地方官员的变更是否会加剧当地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以及有哪些因素会加剧或减弱这种作用机制?本文以1999—2012年在沪深A股上市的企业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官员变更导致的政策不确定性将显著加剧当地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同时,若新任官员与省级官员存在"老乡"关系时会降低这种政策不确定性程度。进一步,本文还发现当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较低时,企业风险受政策不确定性影响的程度更大,但由官员变更导致的政策不确定性对处于不同行业管制的企业以及产权不同的企业风险影响并没有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
官员变更 政策不确定性 企业风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倩华 罗党论 王珏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企业环境污染的监管及处罚,媒体对企业污染事故的曝光力度亦显著加强。对那些有环境污染的公司,环保监管是否会影响企业价值以及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这种监督力量的推行?本文以2010~2012年国内上市公司发生的88起环境污染事故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污染事故对公司股票收益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使企业价值受损,但当上市公司存在政治关联时,政府的环境监管效果会削弱,使有环境污染的公司"有恃无恐"。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市场反应 政治关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投资效率、企业产权与高管变更——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突破性创新——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文本分析的证据
制度环境、公司治理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管理层过度自信影响了自愿性业绩预告行为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税负粘性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ESG表现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ESG表现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