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11)
2023(8220)
2022(6994)
2021(6805)
2020(5809)
2019(13277)
2018(12987)
2017(25007)
2016(13379)
2015(14978)
2014(14834)
2013(14363)
2012(12852)
2011(10969)
2010(10707)
2009(9484)
2008(9057)
2007(7390)
2006(6016)
2005(5020)
作者
(32809)
(27520)
(27430)
(26226)
(17410)
(13013)
(12532)
(10730)
(10519)
(9655)
(9376)
(9127)
(8552)
(8456)
(8377)
(8372)
(8221)
(8091)
(7915)
(7712)
(6616)
(6500)
(6435)
(6428)
(6320)
(6176)
(5943)
(5858)
(5416)
(5390)
学科
(50616)
经济(50551)
管理(43945)
(39847)
(34102)
企业(34102)
(28052)
方法(27507)
数学(25018)
数学方法(24657)
(14059)
中国(14024)
财务(14023)
财务管理(13973)
(13529)
企业财务(13340)
财政(12705)
(11549)
地方(10459)
业经(10316)
(10298)
(8652)
农业(8607)
(8215)
贸易(8210)
理论(8153)
(8093)
(8048)
银行(8041)
(8011)
机构
大学(170484)
学院(169235)
管理(71620)
(71564)
经济(70311)
理学(62535)
理学院(62014)
管理学(61043)
管理学院(60713)
研究(48493)
(42227)
中国(38807)
(33217)
财经(30256)
(27601)
科学(27375)
中心(25395)
(25347)
经济学(22753)
业大(22575)
财经大学(22553)
(21817)
(21411)
经济学院(20756)
(20198)
师范(20005)
北京(19809)
(19277)
研究所(18967)
经济管理(18879)
基金
项目(120155)
科学(96623)
基金(90101)
研究(89815)
(76786)
国家(76157)
科学基金(68036)
社会(59108)
社会科(56264)
社会科学(56253)
基金项目(48066)
(46242)
自然(43657)
自然科(42736)
自然科学(42725)
教育(42442)
自然科学基金(41957)
(38433)
资助(36447)
编号(36000)
成果(28294)
(27724)
重点(26474)
(25784)
国家社会(25163)
教育部(24845)
(24597)
人文(24445)
创新(24123)
科研(23872)
期刊
(70972)
经济(70972)
研究(49449)
(38536)
中国(30789)
管理(25965)
学报(22583)
科学(20358)
大学(18757)
(17882)
学学(17221)
教育(16181)
技术(16155)
(15213)
金融(15213)
财经(15154)
(12935)
农业(11878)
经济研究(11817)
业经(11085)
财会(10830)
图书(10338)
会计(9985)
问题(9670)
理论(8695)
技术经济(8135)
实践(7976)
(7976)
(7911)
统计(7819)
共检索到246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清彬  
财政分权程度多少为适宜,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国的财政分权程度受到该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来讲,实施联邦制、民主程度较高、政府规模较小(以及地方政府规模相对较大)、地方政府层级较多的国家分权程度较高;经济更发达、城市化程度较低、收支结构更偏向地方政府、转移支付受中央政府控制较小的国家分权程度更高;群体异质性越大(再分配偏好越强)、用于维持社会稳定的支出越低的国家财政分权程度越高;疆域面积越大、人口规模越大的国家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另外,财政分权程度还受到宗主国制度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中应特别注意数据和相关指标的构建问题,并考虑内生性问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贤彬  张莉  徐现祥  
文章采用全国省级党政首长的官员数据,对地方官员的财政支出行为及其特征和机制进行了尝试性的识别与分析。研究发现,在"任命制"之下,地方官员的个人特征显著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模式:地方财政支出的扩张偏向随着地方官员的任期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地方官员学历差异导致显著的财政支出结构差异,高学历的官员倾向于降低建设性支出比重而提高科教文卫支出比重。文章基于地方官员微观主体提出了一个考察地方财政支出的新视角,有望为破解公共品供给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敬涛  
利用我国2006-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财政分权、信息公开对官员腐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信息公开两个微观制度环境因素均对抑制官员腐败发挥了积极作用,市场化程度与法律环境两个宏观制度环境因素虽然对官员腐败没有直接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财政分权与信息公开对官员腐败的抑制效应。研究表明,作用于政府层面的微观制度环境能够直接影响官员腐败行为,而政府之外的宏观制度环境构成了官员腐败行为选择的外部土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微观制度环境对官员腐败的影响效应。研究还发现,提升地方人口素质、扩大政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赵志耘  郭庆旺  
针对最近有许多国内外学者认为我国近年来出现财政集权化的趋势《,论中国财政分权程度》一文运用衡量财政分权程度的两大指标——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自主权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进行分析后,认为尽管最近有一定程度的财政集权趋势,但仍是一个高度财政分权的国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靖祥  何燕  
区域失衡是常态,平衡只是"临界"状态。给定政策操作空间和调控边界,依靠财政支出实现区域平衡发展,能否发挥财政政策的区域效应则关乎长期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协调和平衡目标设置下,财政体制与市场机制运行的互动相得益彰,需要审视对待财政政策效应的作用时限。文章通过研究文献收集"理论证据",并配以财政分权体制变轨及运行实践,丰富了区域和财政经济学学科关于"平衡、协调发展"的内容体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林  郑尧  
财政韧性是当前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根基与有力保障。笔者基于财政分权影响财政韧性的逻辑机理,运用2005—2020年省级层面面板数据,评估地方财政韧性,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VAR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影响地方财政韧性的现实逻辑。结果显示:(1)地方财政韧性水平呈先升后降的倒“U”趋势,区域间存在异质性,呈“东高西低”空间分布特征。(2)短期来看,财政收入分权对地方财政韧性具有促进作用,财政支出分权对地方财政韧性具有抑制作用;长期来看,地方财政韧性水平的提升具有惯性,地方财政韧性对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脉冲的响应均为正,但不具有持续性。鉴于此,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制度,提升地方财政应对外在冲击的能力;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提升地方财政恢复能力;继续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提升地方财政成长能力;规范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高地方财政治理能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清彬  
本文对再分配倾向决定领域的既有文献进行详尽考察,认为从内在动力角度来理解各种决定因素才是根本,归纳提炼了再分配倾向决定的四大动机:经济利益动机、风险规避动机、公平信念动机和声誉理想动机。再分配倾向决定的四大动机通过不尽相同的理论逻辑机制和多种实证影响因素对人们的再分配倾向产生影响,四大动机的框架为实证研究中的因素筛选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对于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提出应用实验手段的重要性,并应注意宏观变量对再分配倾向的内生性影响。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付敏杰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被认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功能,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金融危机以前的30年中,美国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宏观调控政策中却基本看不到财政政策的身影。在回顾了财政政策从凯恩斯主义到反凯恩斯主义,再到非凯恩斯主义的转变后,本文概括了目前解释财政政策变化的主要观点:财政政策空间有限、财政支出重点转向结构性支出、宏观环境的好转、货币政策作为替代政策所取得的巨大进步、财政政策效果识别困难、财政政策时滞、财政政策的政治约束等,提出了理性预期框架下财政政策和财政制度对于信息公开的不同要求,认为是战争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燕  胡宏伟  
本文对政府干预、财政支持全民医保的理论基础以及世界各国实现全民医保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一国的财力是其建立、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接着,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多个国家财政支持医疗保障的规律进行了考察。认为,与世界一般水平相比,中国卫生支出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人均卫生总费用太少,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过低;而中国与全民医保国家的差距更大。最后,提出了两个层次的财政支持医疗保障发展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波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围绕中国的财政分权问题展开研究。财政分权问题涉及到诸多因素,对其研究必须采用多层次的视角。既有的研究成果多囿于财政分权的某个局部层面,尚未见一个能够解释、分析中国财政分权问题的完整理论框架出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欣怡  
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对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文献,并简要评论了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国外侧重于从环境联邦主义的视角考察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文献主要围绕在环境质量提供上财政分权的有效性、财政竞争的后果、环境污染的溢出效应以及政府治理四个角度进行研究。国内关于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未来研究更应侧重于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并在计量模型设计上更加精确和符合现实。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黄君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财政分权实践的不断推进,财政分权理论研究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有关财政分权的理论文献可谓是汗牛充栋,其中不乏对财政分权后果的研究,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相关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财政分权的利弊之争持续不断。因此,有必要对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进而获取有益的启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清彬  
针对财政分权的跨国数据,本文分析发现:各国分权程度差异较大;支出分权高于收入分权,地方政府承担了比真实收入更多的真实财政支出;不含社保的分权程度要高于含社保的分权程度,意味着社保部分更多归属于中央政府。基于多种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得到中央地方财政分权程度的经验标准。在相对宽松的条件下,一些国家落在了分权标准的基准线外。无论以哪种指标来衡量,中国的分权程度均高于上基准线。下一步改革应坚持中央政府主导地位,同步减小收入和支出的分权程度,将社保责任更多上收至中央政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淑霞  
以财政自主权为主线,基于IMF和OECD不同的评估方法,对俄罗斯财政分权有效性提出了合理解释。虽然俄罗斯财政资源分权处于较高水平,但是定性评估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正是法律约束条件下的自主权不足才产生了较强的财政从属性以及非正式自主权的不良激励。这也是中国目前分权财政体制的重要特征。对该问题的研究对提高中国政府的治理效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文晶  罗必良  
在中国,农户在农地产权中的主体地位,不仅具有历史必然性,而且具有现实合理性。本文从社会演化、法律规制、心理建构与农业特性四个维度,分析农户产权主体地位的生成机理、发生机制与制度效率。文章强调,深化农户产权主体地位的认识,对于农地制度变革与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