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85)
- 2023(4033)
- 2022(3346)
- 2021(3121)
- 2020(2688)
- 2019(5699)
- 2018(5529)
- 2017(11085)
- 2016(5921)
- 2015(6366)
- 2014(6540)
- 2013(6484)
- 2012(5961)
- 2011(5254)
- 2010(5071)
- 2009(4491)
- 2008(4439)
- 2007(3964)
- 2006(3136)
- 2005(2892)
- 学科
- 济(21272)
- 经济(21233)
- 业(16580)
- 管理(15471)
- 企(13027)
- 企业(13027)
- 方法(12068)
- 数学(9728)
- 数学方法(9619)
- 农(6679)
- 中国(6083)
- 财(5937)
- 学(5330)
- 业经(5168)
- 农业(4903)
- 理论(4621)
- 制(4300)
- 人民(3981)
- 贸(3919)
- 贸易(3919)
- 银(3885)
- 银行(3879)
- 结构(3810)
- 和(3782)
- 易(3776)
- 行(3744)
- 文化(3728)
- 融(3713)
- 金融(3712)
- 产业(3676)
- 机构
- 学院(83724)
- 大学(83264)
- 济(32323)
- 经济(31662)
- 管理(31060)
- 研究(27605)
- 理学(27564)
- 理学院(27179)
- 管理学(26598)
- 管理学院(26429)
- 中国(20006)
- 科学(17751)
- 京(16775)
- 财(15608)
- 农(15473)
- 所(14059)
- 业大(13189)
- 研究所(12983)
- 财经(12943)
- 中心(12543)
- 农业(12306)
- 范(11858)
- 经(11840)
- 江(11729)
- 师范(11724)
- 北京(10198)
- 经济学(10116)
- 财经大学(9829)
- 院(9815)
- 州(9700)
- 基金
- 项目(59379)
- 科学(47396)
- 基金(44455)
- 研究(41099)
- 家(39563)
- 国家(39175)
- 科学基金(33532)
- 社会(27616)
- 社会科(26156)
- 社会科学(26151)
- 基金项目(23594)
- 省(22864)
- 自然(22266)
- 自然科(21827)
- 自然科学(21821)
- 自然科学基金(21453)
- 划(19549)
- 教育(19130)
- 资助(17919)
- 编号(15793)
- 部(13400)
- 重点(13370)
- 成果(12490)
- 创(12160)
- 性(12118)
- 发(12087)
- 科研(11643)
- 国家社会(11608)
- 教育部(11526)
- 人文(11253)
共检索到116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光明 段师锐
本文以社会需要理论和情绪渗透模型等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人际适应性、孤独感与新市民文化消费意愿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调查法获取数据,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分析,结果发现:人际适应性越高的新市民就越少受孤独感的困扰,因而更愿意进行具有社交功能的文化消费活动。基于人格特质的微观视角研究为文化消费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结论对于扩大新市民文化消费、提高城镇化质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新市民 人际适应性 孤独感 文化消费意愿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万广圣 晁钢令
论文以90后新生代为研究对象,探索孤独感对崇拜性消费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孤独感对90后新生代的偶像崇拜有显著影响,偶像崇拜在孤独感与崇拜性消费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偶像崇拜及崇拜性消费行为,对90后新生代的群体归属感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提供了很好的管理启示,企业在提供产品时应充分关注90后新生代消费特征背后的心理需求。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旺 黄克乐
长久以来,孤独感都被认为与过度使用互联网有关联,对此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大量研究。文章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有关互联网使用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首先介绍了孤独感的定义,其次梳理了该领域研究中提出的两种相反假设即互联网使用引起孤独感、孤独者更倾向于使用互联网,以及双向关系的可能性;然后探讨了影响二者之间关系的因素:人格及网络服务;最后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指出未来研究应重视羞怯、依恋、自尊等人格变量及家庭功能、人际信任等因素对互联网与孤独感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 孤独感 人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青 李玲 王广曦
文章以情感事件理论和情绪循环理论为基础,探讨工作场所孤独感对工作投入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44名员工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工作场所孤独感对工作投入有负向预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在工作场所孤独感与工作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员工的传统性对领导—成员交换与员工工作投入的正向关系有调节作用:员工的传统性越低,员工与领导的交换关系质量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越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薛玲珑
本文通过对2240名高职生分别采用青少年社会生活事件问卷和孤独感问卷进行测量,研究高职生应激生活事件和孤独感的关系。发现:高职男生在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方面显著低于高职女生;高职男生在受惩罚和其他因子显著高于高职女生。高职生应激生活事件和孤独感存在显著相关,且应激生活事件对孤独感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
高职生 应激生活事件 孤独感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黄勋敬 孙海法
外派经理的孤独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跨国公司外派成败的关键因素,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剖析了外派经理孤独感产生的根源,并对从组织和个人层面采取哪些干预措施进行了对策思考。
关键词:
外派经理 孤独感 根源 干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彩娜 班兰美
采用问卷法对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害羞、孤独感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害羞的生源地差异显著,农村大学生在害羞的行为、情绪层面的均分及总均分上均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2)大学生孤独感的总体水平较低,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孤独感高于女生。(3)大学生孤独感与害羞的三个层面相关显著,害羞的行为和认知层面是大学生孤独感的显著预测指标。
关键词:
害羞 孤独感 大学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连云
通过对264名留守儿童和21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不同情况下,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差异;同学支持和母亲支持对非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高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低自尊组;只有同学支持对于低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同学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高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超虹 叶茂林
工作场所孤独感是在工作场所中领导者或追随者的人际关系(社交关系和亲密关系)在数量和质量上无法满足个人期望,且个体缺乏弥补这种差异的能力而引起的一种消极心理感受。在结构与测量方面,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基于双维观的LAWS量表。个体特征、工作特征、组织特征等显著影响工作场所孤独感,同时工作场所孤独感也会危害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及心理与生理健康。本文建构了工作场所孤独感整合模型,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五点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彩云 孟祥燕 田晓光
本文对大学生一般孤独感、情感孤独和社交孤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可以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为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学生 孤独感 心理健康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田丽 贾哲敏
指出孤独感是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无法满足个体心理需要而产生的不良心理体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功能的完善,网络不仅成为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且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构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研究互联网使用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成为焦点。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发现一方面我国网民中普遍存在孤独感,且孤独感越强,对网络依赖的程度越深,对互联网各项功能的应用程度越深;另一方面,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弱化网民的孤独感。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社交 网络依赖 孤独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连云
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876名小学生的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小学生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各变量的不同水平之间儿童孤独感存在显著差异;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对儿童的孤独感有较大的预测作用,但在不同性别、年级水平上又存在明显不同。
关键词:
亲子依恋 教师接纳 同伴接纳 孤独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丽君 张碧娴
目的:考察儿童孤独感、网络交往与交往动机的关系,探索交往动机在孤独感与网络交往时长中的中介作用。方法:方便抽取广州市3所小学和2所初中的915岁儿童688名进行孤独感量表、网络交往问卷、交往动机问卷的调查。结果:(1)初中生在孤独感和网络交往时长、交往动机上均显著高于小学生;独生儿童的孤独感和社会融入与社交补偿等两个交往动机强于非独生儿童。(2)孤独感与儿童网络交往时长和交往动机的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3)网络交往动机在儿童孤独感和网络交往时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少年儿童的孤独感和网络交往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乃娟 范秀成
孤独感作为老年群体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对其行为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往对于孤独感的研究多集中于医学及社会学领域,侧重于对孤独感的物理干预和临床治疗。而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和生活体验,孤独感的内涵、特征、维度构成及复杂的心理运行规律并未得到有效剖解。本文突破以往研究的理论视阈局限,以消费领域中的价值共创行为为研究情境,尝试整合自我决定理论和依恋理论,探讨基于孤独感的老年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生成机制,分析应对策略在不同的价值共创行为选择中所发挥的中介作用,并探明感知时间约束在老年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中的调节作用,从而深入剖析老年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的产生过程,以期有助于厂商设计差异化的服务组合策略,激发老年群体的价值共创意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瑾 苗盼 毛晗舒
通过3个实验研究孤独感对消费者决策模式以及相应诉求产品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孤独感对个体的理性诉求产品偏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孤独的个体更加偏好理性诉求产品而非情感诉求产品;孤独感和决策模式的匹配影响个体的最高支付意愿,孤独感较高的个体采用理性决策模式时相比采用情感决策模式具有更高的支付意愿;自我肯定调节孤独感对产品偏好的影响;感知控制缺失发挥中介作用。
关键词:
孤独感 决策模式 感知控制缺失 自我肯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